初中历史跨学科融合的分析与探索
——以白茶种植、茶文化研习为例

2024-03-13 09:11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第三中学吴盛娇
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政和县政和白茶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第三中学 吴盛娇

随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我国历史学科教育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对课标的研读,教师们逐渐确立大概念教育,加强了对跨学科研究性的学习与重视。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开展历史学习的初始阶段,正是培养其历史思维与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仅需要立足于教材内容,还需要适当对教学主题进行拓展,通过加强科目与科目之间的联系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从全面的角度开展历史学习,并且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设机会。基于此,“如何对初中历史跨学科学习方案进行设计?又该如何推动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直面的关键性问题。笔者认为,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的融合不仅需要结合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内容的任务要求,还需要与地方特产、风土人情相结合,只有这样历史教学才能够脱离课堂与课本的桎梏,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得以延伸,而学生也能够跳脱出既定的应试思维,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自己家乡的文化、风土,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精神的同时,鼓励学生弘扬家乡文化。

政和白茶,既是福建省和县的特产,还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政和白茶的名声在我国历史中延续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末宋初。而政和县也因白茶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遇。政和白茶之所以能够在茶文化兴盛的我国“站稳脚跟”,不仅是因为它鲜纯、毫香、凉爽的品质特征,更是因为其具有降暑、降火、生津止渴、养目、抗肿瘤等诸多功效。基于此,本文以“政和白茶种植、茶文化研习”为教学主题,将初中历史学科与跨学科融合作为具体的教学路径,详细论述了这一教学模式的意义优势、实践原则以及具体的实践策略。

一、以“白茶种植、茶文化研习”为主题开展初中历史生物跨学科融合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历史学科知识点较为琐碎、时间跨度较长,因此很多学生在以自然课时为教学单位的传统教学活动中容易缺乏学习动力,导致学习活动的成效较差。教育心理学明确指出,动机是激励学习者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更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选择将“白茶种植、茶文化研究”作为历史跨学科教学的主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白茶是我们家乡的特产,而茶文化则在中国历史发展中源远流长,这样的课题设计能够让学生产生对家乡特产茶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继而引发学生对茶历史与文化的关注,让历史学习更具整体性与具体化。除此之外,生物学科的引入也能够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了解白茶的种植、特性以及生长规律,这无疑是对主题的充盈,让学生能够从多方面、各个角度认识白茶,加深对白茶的理解与认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历史学习的初期,因此这一阶段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学习态度会对未来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而以“白茶种植、茶文化研究”为主题的初中历史生物跨学科融合教学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情绪变得高涨。首先,跨学科融合视阈下的这一教学主题改变了传统教学活动中“师为主,生为从”的现状,学生想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就需要开展自主学习,在教师的主导下不断深入学习,这无疑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这种和谐的氛围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保障。其次,跨学科视阈下的这一教学主题需要教师设计实践活动、制定实践计划,让教学活动摆脱教室的桎梏,向生活中蔓延,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体验。再次,这一教学主题要求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探索。最后,这一教学主题具有及时反馈的特点,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进行适时奖励,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三)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能够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切实性提高,为学生未来的历史、生物学习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在“白茶种植、茶文化”的教学与研究课题下,教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搜集资料的同时,学会深入分析。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阅读大量历史材料,但是阅读材料不是目的,如何结合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才是重点。不仅如此,历史学科中很多问题都具有探究价值,在这一主题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通过合作进行探究,这无疑会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打下能力基础。最后,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收获成果,感受实践的快乐,为后续的探究活动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四)培养科学的历史观

初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空间思维能力都有待提高,这就会导致他们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着理解困难,产生只会记忆却不会理解的学习情况,不利于核心素养的提高。而跨学科融合视阈下的“白茶种植、茶文化”则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首先,通过挖掘政和白茶的历史发展,学生的时间感能够得以提高。其次,通过政和白茶茶文化的研习,能够加深学生对白茶文化历史内核的理解与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立足于历史角度进行思考。最后,通过政和白茶种植、茶文化研习,学生能够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并且培养出热爱家乡的精神,这种情感不仅会影响学生的未来成长,更会让学生在阅读其他历史资料中更为深刻地感受到家国情怀,深化对历史学习的思考与认识。

二、以“白茶种植、茶文化研习”为主题开展初中历史生物跨学科融合的路径

(一)问题驱动学习,开展项目式教学

在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活动中,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手段备受关注。在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设置真实性的驱动问题,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项目化小组合作方式,并且利用各种学习资源与工具推动问题的解决。基于“白茶种植、茶文化种植”主题的初中历史、生物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教师就需要通过具有科学性、真实性与综合性的问题设计引入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与掌握历史、生物两个学科的知识点,在不同情境中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并且生成新的知识,达成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认识。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的关键概念或观念问题进行问题设计,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与认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形式:“你能不能以‘白茶种植的发展与茶的文化历程’为主题设计出相应的‘大事年表’?适合种植白茶的地区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政和县又为什么适合盛产白茶?你是否能够只做一个网页,用于宣传政和白茶从历史上给政和县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你认为政和白茶在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一系列的问题驱动,不仅将历史与生物的知识巧妙地融合其中,还能够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为学生积极构建学习小组、共同解决问题、完成既定学习成果奠定基础。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虚拟情境项目构造一个虚拟的情景,让学生身历其境地感受历史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真实体验与理解的深刻性。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情境是虚拟的,但是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真正将自己置身其中,发展必备知识。例如,在这一主题学习中,教师设计了《对话政和小茶农》的历史剧项目,通过信息技术模拟虚拟情境,让学生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不同时代的政和县茶农对话。通过对话,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政和县白茶发展的历史进程,还能够从茶农的口中获悉相应的生物知识,明白为什么政和县能够成为白茶的主要产地、白茶的种植需要哪些自然条件与人为辅助等等。这时候,政和县白茶在学生脑海中就不再是平面的、毫无生气的,政和白茶的发展也能够更为具体化、形象化,学生也可以随着不同时期茶农不同的说法感受到时代变迁下我国的发展,培养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最后,教师可以基于真实情境提出真实问题,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围绕真实问题的解决形成项目成果。例如,在这一学习主题下,我们可以提出“如何让政和白茶走向世界”的学习专题,引导学生在加深对白茶认识的基础上,加深对我国茶文化的认识,并且从历史思维出发看待政和白茶的发展,探寻新的创新推广之道。还可以通过生物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政和白茶能够在茶文化兴盛的我国“站稳脚跟”,紧抓政和县在白茶种植方面的优势,并思考如何以白茶种植为着眼点,宣传政和县独特的环境,发扬政和县的名声与旅游业。

(二)搜集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探讨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将教学知识平铺直叙地呈现给学生,而学生也只能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探究的能力与意识。在历史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需要大量阅读史料,并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必要时还需要进行辨别。而跨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白茶种植、茶文化研习”学习主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教师就可以利用好这一学习主题,让学生搜集整合信息,从生物学与历史的角度分析信息,加强理解与认识。

例如,在《政和茶志》中记载:在张天福最早与政和茶叶结缘是在1940 年,他筹建“福建示范茶厂”,并下设政和制茶所,由当今全国著名的茶叶专家陈椽任政和制茶所主任。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信息让学生分析“福建示范茶厂”建立的时间、背景与价值。而针对清朝初期,政和所产之茶叶已融入著名的“万里茶路”。这一信息,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深入挖掘“万里茶路”为什么能够建立,从而引导学生在搜集、归纳、整合具体知识时加深对茶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不仅如此,针对政和白茶为什么能够得到宋徽宗的赏识,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从生物角度搜集相应的信息,让学生丰富对政和白茶的理解,也从茶叶的种植中感受到茶文化背后的民族精神,感受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三)跨学科整合教学,设计实践活动

在跨学科融合的视阈下,教师想要提高教学成果,就不能让学习活动一味地囿于课堂,而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所学知识,并将所学知识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基于“白茶种植、茶文化研习”这一主题,利用课后延时服务的时间与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进白茶种植区。

首先,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走进政和县的茶园,了解白茶生长的环境、气候条件,并且采集相关的植物学和地方历史的实际数据,为学生后续的研究与思考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我们可以与当地的茶农进行合作,让学生拥有参与白茶种植与生产过程的机会,同时设计出相应的生物学实验,如土壤分析、植物生长研究,让学生明白政和县种植白茶的区域优势,也从茶农口中听到更多关于白茶的时间信息,丰富认识与体验。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白茶为主题进行茶文化展览,鼓励学生创作绘画、文章或手工作品等相关“周边”,以此来加强学生的理解与应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吟诗品茶”(阅读有关“白茶”及“茶文化”相关的作品)、“众口说茶”(品尝不同产地的白茶)、“煮史论茶”(展示白茶在历史中的种植图、《政和茶志》中对白茶的记载等)。这三个环节紧密联系,能够让学生沉浸在茶文化中,又能够让学生立足于历史的长河,感受茶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教学已然成为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与联系性,与很多学科都有内在联系。然而,在传统的历史跨学科融合教学中,很多教师都习惯于将历史学科与地理、语文等文科相结合,历史学科与生物学科相融合的案例较少,有很大的创新与发展空间。而以“白茶种植、茶文化”为主题的跨学科融合教学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空缺,也为生物学科与历史学科的融合找到了巧妙的立足点,而且这一主题设计与地方特色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在这一主题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加强对项目式学习设计的探究,充分运用各种信息并且设计实践活动,以此来达到理想化的实践成果。

猜你喜欢
政和县政和白茶
绘本
方政和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政和县生态资源林业运营中心揭牌运行
政和苏区精神的内涵
闽北革命老区“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推进会在政和县举办
ANIMATING ‘IP’COMICS AND EMOJIS BECOME ENTERTAINMENT BRANDS
政和白茶
政和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