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意义探究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探讨

2024-03-13 09:11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
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译林内容英语

□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 周 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围绕单元整体教学提出了“主题意义”这一概念,强调语言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明确主线深入挖掘单元主题所呈现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以此促使学生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与研究能力等核心素养上取得全面发展,进而发挥小学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立足于内容整体化、着眼于教学连贯化、聚焦于教学多元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学科体系的构建,更能够明确英语课堂的具体导向,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符合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普遍规律。以学生为本体、以素养为本位、以实践为本源,具有非常现实的应用价值。

一、单元整体教学的应用价值

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基于对课程标准、教学资源的深度认识,结合学生发展的具体需求构建一个以单元主题为统领、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各教学环节次序明确、各语篇内容紧密联系的完整教学单元。以此引导学生在学习各语篇的过程中通过对小主题的提炼分析完成对单元主题的挖掘与整合,其应用价值具体体现为下述三个层面。

(一)优化教学流程,促进知识到能力的内向转化

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单元整体教学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单元主题所呈现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的主动挖掘,并以此为基础将教学流程整合为具有整体性的综合活动。因此学生能够主动化、递进化、层级化地挖掘单元主题所呈现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进而完成英语学科能力的培养与英语学科思维的塑造。

(二)细化知识应用,推动能力到实践的外向延伸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单元整体教学需要教师对课程标准、学科教材等材料进行深入研读。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能够从广度与深度对单元主题形成全新的认识,并以此为支撑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外延与实践内容的添加。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教材上所标注的知识,更能够通过对外延内容的思考、对实践内容的参与定向训练听、说、读、写等学科能力,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三)强化内容承接,实现学科层面上的全面发展

单元整体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主线明确、脉络清晰的学习过程。不是对课本内容的单调重复与简单整合,而是结合学生能力发展规律、围绕单元主题意义进行的有效重组。在教学实践中,单元整体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内容的承接与启引,因此学生在进行学习时能够以对旧知识的归纳、概括与总结为基础逐步实现对新知识的记忆、思考与应用,进而构建完整的学科体系,系统化地完成英语学科能力的培养。

二、主题意义探究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苏教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每册各个单元均有各自的主题,主题作为单元教学主线贯通内容引入、对话练习、听力练习、知识拓展、能力检测等多个环节,并呈现为单词、短语、句式等多种形式。本文以苏教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3 How many?”一课为例,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深入探讨主题意义探究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策略。

(一)提炼单元主题,明确教材内容导向

单元主题的提炼是主题意义探究下开展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前提条件。苏教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的显著特点在于其各个单元均围绕特定的人文主题和英语能力训练要素进行了语篇的编排与内容的规划;单个单元内的语篇均按照能力培养的具体需求进行层次化设置,各个语篇之间具有强关联性;且不同教材的部分单元在主题上具有同质性、在内容上具有递进性。

这就使得小学英语教师只有在明确单元主题的基础上才能厘清单元教学的具体脉络、把握不同单元的内容特点、调整教学活动的规划思路。同时基于教材内容对单元主题进行提炼与挖掘不仅能够帮助小学英语教师形成独特视角,将一个单元视作内容自足、逻辑自洽的研究整体;更能够通过对类似单元的归类总结将不同单元视作相互承接、相互促进的学习链条,以此确保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时刻葆有“承上启下”“思前想后”的整体化思想,明确教学活动的具体导向,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更为健全、清晰的路径。

以苏教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3“How many?”教学为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13 至19这七个数字的读、写与应用,重点考查学生对数量关系相关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鼓励学生能够围绕物体的数量信息进行自身见解的阐释。该单元包含内容引入、对话练习、听力练习、儿歌阅读四部分,其中内容引入、对话练习两部分均围绕不同场景下的日常对话展开;而听力练习、儿歌阅读两部分则与三年级下册“Unit4 Where is the bird?”中数量相关的内容相承接。因此在主题意义探究下开展该单元的整体教学时,教师应确定该单元的单元主题为数量关系的深入探讨,并以此为基础对该单元内包含的四部分内容进行功能的划分与教学策略的初步设计:内容引入、对话练习这两个环节旨在通过构筑情境完成新知识的引入,因此可在开展前组织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初级知识进行复习;而听力练习、儿歌阅读这两个环节则强调对新知识的巩固与练习,因此可适当进行内容的扩展,以整个单元为支点,借助听、说、读、写、唱等手段让学生主动化、递进化、层级化地完成自身能力的塑造。

(二)结合单元主题,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主题意义探究下开展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关键支撑。只有在教学活动前明确单元的整体目标和各个部分的具体目标,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定向、定性、定量地引导学生挖掘单元主题所呈现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思考与巩固过程,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以苏教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3“How many?”教学为例,在明确该单元的单元主题后,为确保主题意义的引领作用、教材内容的导向作用,教师应从单元的整体目标和各个部分的具体目标两个角度进行教学目标的细致化设计。

1.从该单元的整体角度,重视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该角度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一是从语言能力出发,在完成该单元的学习后学生能够熟练进行13至19这7个数字的读写,掌握“have a look at”等短语的使用方法,并以“how many...”“can...”等句式为基础进行与数量关系相关的对话,表述自身看法;二是从思维品质层面出发,要求学生在进行学习后能够围绕数量关系形成明确的思辨思维,并能够通过对话题的引导、控制主动推动对话进行;三是从文化品格层面出发,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英语与中文的构成差异、分析英语的语言特点,逐步构建英语语言与学科体系;四是研究能力层面,通过对话交流、读写训练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识别、挖掘、思考、解决问题的具体能力。

2.从各部分的具体角度,强调主题意义的逐步挖掘。内容引入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对既有知识的复习完成教学情境的构建,继而帮助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与积极性;对话练习这一环节的教学重点则在于通过对话交流进一步学习、练习、巩固该单元的新内容,并逐步将其内化为能力;听力练习、儿歌阅读这两个环节则是对内容引入、对话练习的承接,强调借助听、说、读、写、唱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完成英语学科能力的培养与英语学科思维的塑造。

(三)聚焦单元主题,优化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是主题意义探究下开展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重中之重。教材只是基础,只是为教学活动提供整体的框架与方向的指引,而教学活动应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如何基于这一框架与指引进行教学形式的设计、教学内容的填充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实际质量,就成为影响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对单元教学内容的设计一方面应重视各部分之间的承接与启引,强调整体性与递进性;另一方面则应满足学生能力发展的普遍规律,重视由旧知到新知的转化与过渡。

以苏教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3“How many?”教学为例,在进行该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时,为充分发挥主题的引领作用,确保单元整体教学的完整性,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可重点采取如下三个角度的策略。

1.活用情境创设,强化内容衔接。情境创设是小学英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展开情境,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进一步完成旧知识的复习与新知识的导入。在课堂上构建多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情境则能够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性。以苏教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3 How many?”教学为例,在教学开始的导入阶段,教师可创设情境为玩具店购物,重点对数量相关知识进行全面复习,而后在进行新知识引入时则可将情境构建为完成购物后的玩具分配,通过人数、玩具的数量关系训练学生的英语能力。

2.重视问题设置,构建课堂主线。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无法适应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需求。在这种态势下,以教师为辅助、以问题为主导的问题式教学开始崭露头角。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内容相互承接、难度逐步递增的问题,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识别、挖掘、思考、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并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中逐步挖掘单元主题所呈现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以苏教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3 How many?为例,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时可围绕“数量关系的深入探讨”进行问题的设置,在内容引入阶段可设置问题为“one+eleven=?”在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出问题“one+twelve=?”在学生无法回答后进行新知识的引入。在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后教师可再一次提出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后便能够明确自己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进而因成就感的推动投身于对下一个问题的思考中,构成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3.强化交流沟通,营造积极氛围。以苏教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3 How many?为例,在进行听、说、读、写、唱等教学环节时,教师应重点关注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此在课堂内部构建积极向上的活跃气氛。如在对话练习环节,同桌之间应对“how many...”“can...”等句式进行练习,并就对话过程中出现的语法问题、发音问题进行相互指正。在书写练习环节,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常用的、喜欢的短语写到黑板上,并在完成写作后鼓励学生发言简述自己的写作思路,以此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对自身能力水平、学习进度等形成明确认识,并通过交流沟通中思维间的碰撞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构建互补互促、内部竞争的良性氛围。

(四)立足单元主题,细化课后作业设计

作业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担负着课后巩固与教学反馈的重要职责,是师生交流的关键渠道。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不仅应贯穿课堂教学,更应体现于课后作业设计中,通过对作业内容、形式的有效设计,教师能够促使其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形成内在联系,进而凸显主题意义的引导作用,使教学活动更具整体性。

以苏教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3“How many?”教学为例,在进行该单元的作业设计时,结合教学目标将作业确定为书面练习与实践训练两个层面:其中书面练习重点复习、巩固已学语篇与词汇、句型知识,对应本单元的内容引入与对话练习两部分,作业形式为单词抄录与基础语篇内容的填空题;实践训练则重点培养学生描述数量关系、表述自身意愿的能力,对应本单元的听力练习、儿歌阅读两部分,作业形式为仿照听力内容的仿写与由家长帮助的儿歌诵读录音。通过这两个角度的作业,学生能够巩固在课堂上已学习的知识,教师也能够通过对作业完成情况的整理总结获知具体的教学反馈,明确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有利于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五)围绕单元主题,全面开展教学评价

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学评价机制的应用是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以苏教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3“How many?”教学为例,在课前,教师可围绕“数量关系的深入探讨”这一主题,基于教学目标进行学生自评表的设计,并在课前发放给学生,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自行检验学习成果,使学生能够更加专注于学习;在课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对话练习、小组合作等环节围绕词句组合、语法应用等因素进行能力互评,因小学学生情绪特点较为明确,通过互评直观化呈现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促使学生以更为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后续的学习活动中;在课后,则可在答疑环节由教师对课堂表现突出或欠佳的学生给予鼓励性评价,通过指明优势、点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划学生的发展方向,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使其能够真正接受英语学科、真正爱上英语学科。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是强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路径与关键抓手;不仅能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与研究能力等等能力的发展,更能够在以单元为主线、以主题为架构的学习活动中系统地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因此在实践教学中,一线英语教师应基于单元主题的视角对教材内容进行解构、重组,以此来明确内容导向、确定培育目标,并进一步结合能力内化与知识外延的需要进行教学内容、课后作业的精细化设计,以此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切实实现能力的发展、思维的塑造,让学生在主体意义的引领下学习,在创新实践中成长。

猜你喜欢
译林内容英语
内卷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译林》创刊四十周年庆
再续“趣”缘——以译林五下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例谈CSS教学范式
主要内容
读英语
过刊转让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