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路径探究

2024-03-13 09:11山东省日照市秦皇岛路小学
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鲁迅新课标评价

□山东省日照市秦皇岛路小学 李 霞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模块中明确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由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探索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路径时,就要指向大单元教学,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思考与设计,以共同主题或共有线索为聚焦点,完成教学设计,重构单元内部要素,融通课内外,实现相连、相融、相通,引领学生在富有特色及实操性的学习活动中完成对单元内容的综合概括及全面建构,充分凸显语文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文章基于此点,首先对大单元教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随即分析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价值,最后探寻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路径,旨在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效率,促使他们达到深度学习的样态。

一、大单元教学基本概述

大单元教学指的是将学科知识点在特定的主题下,按一定的逻辑和层次进行梳理、归类、重组与整合,梳理起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大单元教学强调学生逐步深入、扩展、巩固并运用所学知识,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养成系统思维和分析能力,整体提高课程学习的效果与质量,展现综合探究的过程。基于这样的理解,大单元教学的特征具体如下:

(一)结构性

规范有序的结构组织是确保教学有序开展的前提。大单元教学重在体现教学内容的结构性,教师并不是被动地跟随教材内容,亦步亦趋地实施教学,而是基于整体视角,统筹整合各项教学内容,合理布局各项教学活动。教师基于教学出发点,优化教学过程,明确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富有结构化和体系化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对单元知识内容的系统整合与有效建构,充分体现他们结构化思维及认知体系的形成过程。

(二)系统性

大单元教学有效弥补了传统课程教学中单课时教学模式的桎梏,改变了学生知识掌握与习得碎片化、零散化的模式,充分凸显学生知识理解的完整性、系统性。学生将从整体出发,盘活学习内容与课程资源,实现知识、技能及素养的统筹发展,让学校教育与生活实际融会贯通,让整个课程教学更具效能性,更能引领学生完成对知识的综合性探索。

(三)发展性

大单元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要促进学生更好学习,全面展现新课标所提倡的核心素养培育理念。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及核心素养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保证整个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与学习潜能,尽可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综合化的发展需要。这样也将整体增强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得学生能够持续增强课程学习的内驱力,以良好且持久的状态引导他们完成更加富有特色的实践操作。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价值探究

(一)有利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整合性的教学模式,它更加强调课程整体性优势的发挥。相比起传统单课时的课程教学,大单元教学更能够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建立起各个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让学生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统一,同时能够形成读写思维,以整合的视角审视单元内的各项知识内容,使得自身的知识理解与认知回归结构化。这样做能让教师的教学更加富有体系,教学思维更显逻辑,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学生也将以高质高效的课程学习实践参与知识生成的整个过程,让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建构高效的教学课堂。

(二)有利于推进学生素养发展

大单元教学倡导以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生成的整个过程,达成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并在活动体验中串联迁移知识内容,使得他们的知识学习过程从浅层迈向深层,这样也将让学生经历知识建构、语言运用、技能发展的过程。教师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各项实践探索,让学生在理解了知识内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掌握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在彰显自身学习主体性的同时,学生也能够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让整个语文课程教学更好地契合新课标的理念。

(三)有利于完善知识体系建构

教师在展开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将充分考虑单元内部知识间的联系,并根据各个知识点,分析局部与整体之间的逻辑安排,让知识点串联,以特定的线路引领学生探索高质量的大单元实践探究。所以新课标视角下的大单元教学能够让学生完成更加富有体系的学习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出语文课程整体性的优势,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体系的建构,让学生了解相关联文本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并记忆。由此,学生也将大幅提升推理、迁移及问题解决能力,持续完善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落实自身的综合发展。

三、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路径探究

(一)多维解读教材,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

大单元教学更加强调教师从整体出发,做到统揽全局,深层挖掘单元主题内涵,然后设计出与核心素养紧密相连的大单元教学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层解读课本教材,依据教材中“双线组元”的特点,逐步深入,循序渐进,完成单元内容的建构,以此明确教学目标。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教师完成的大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将更为科学合理,富有导向性,能够指导学生在特定目标的导向下逐渐走向深度学习的方向,持续完善课程学习活动过程。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知识内容时,就要聚焦单元内容,完成深层解读,而后根据自身的解读基础,精准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对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加以落实:

1.多维解读课本教材。

本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专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等四篇课文。前面两篇是鲁迅写的作品,后面两篇是别人写鲁迅的作品。这四篇文章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鲁迅的形象,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文学的成就,感知其性格特点,体会鲁迅的精神境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综合分析本单元的内容布局,阅读部分是要让学生对一个人的形象有多维解读;写作部分是要让学生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语文园地是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抄写及背诵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掌握理解课文的主要方法。

根据本单元的内容布局,教师就要明白大单元教学活动是要实现读与写的统一,围绕“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的中心,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经验,在写作中回顾阅读内容,充分彰显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文本,展开群文阅读,使得他们高质量的大单元学习活动能够有丰富且完整的内容布局与铺垫。

2.精准设计教学目标。

教师完成了对教材的多维解读之后,就要聚焦核心素养,为学生设计出环环相扣、富有体系的大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大单元学习活动更加富有导向性。对此,教师可以设计出以下教学目标:

(1)语言运用:学生能够在文本阅读中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分析鲁迅形象,体会鲁迅的语言风格、人物特点和精神世界,同时能够将自己领悟的写作方法运用于写作实践,通过描写一件完整的事,表现人物形象,展现自己的情感。

(2)思维能力:学生能够对课文中场景、人物、细节描写等关键语句进行品读和分析,体会课文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在写作中能够围绕所写对象的“好”,选择一件或者多件事情进行细致描写,合理安排叙述过程中各项元素,正确吐露自己的心声。

(3)审美创造:学生能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挖掘人物事件的特点,同时能够利用细节描写,凸显人物的魅力,表达自身的情感思想。

(4)文化自信:学生能够结合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深刻体会鲁迅在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感知其精神境界,从中体会鲁迅身上的家国情怀。

(二)项目贯穿始终,完善大单元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明确指出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项目式、主题式丰富课程教学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安排连续的语文实践活动,根据学生需求提供学习支持,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因而教师完善大单元教学活动时,就要重视项目驱动式教学,聚焦大单元教学目标,定位单元内容,构建富有体系、彰显逻辑的任务活动,让学生深入领会知识内容,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应用,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课程体验。

教师设计了“走近鲁迅”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之后,就要根据单元内的教学内容,合理布局项目任务式活动。这一项目必须整体把握单元教材内在联系,打破单元教材的布局,将课文、阅读链接、写作、语文园地作整体规划,有序推进单元教学内容的多重构建,促进语文要素结构化推进、核心素养进阶式发展。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个项目:

项目一:了解鲁迅

活动一:阅读《少年闰土》,快速了解鲁迅的成长环境与童年生活,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少年闰土与少年鲁迅的形象。

活动二:阅读《故乡》中的片段,解读“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来话”这句话的内涵,对比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导致鲁迅与闰土出现隔阂的现实原因。

活动三:对比阅读《阿长与〈山海经〉》《钓虾与放牛》《社戏》等选文片段,了解更多的有关于鲁迅童年的故事,思考《有你,真好》习作支架的构建,完成表1。

表1 《有你,真好》习作支架的构建

活动四:结合以上群文阅读的基础,搭建完整的写作框架,并完成写作练习。

项目二:追忆鲁迅

活动一:阅读《有的人》,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为鲁迅写一段颁奖词。

活动二:群文阅读《好的故事》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结合教材120页的“阅读链接”,丰富背景认知,综合思考鲁迅备受敬仰和爱戴的原因。

活动三:以“拍摄鲁迅纪录片”为主题,展开小组合作,调查更多地有关于鲁迅的故事,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完成一场真实的鲁迅纪录片拍摄活动。各小组以纪录片为成果提交至在线平台,将自己对鲁迅的理解给完整地演绎出来。

项目三:铭记鲁迅

记忆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任选一个作品完成课外阅读。阅读完之后,结合文章内容,概述自己对“日积月累”中选段的理解,以视频录制的方式展示。

如上,教师在开展项目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内引外拓的方式为整个大单元教学课堂画了一个开放融合的“同心圆”。教师不仅实现了课内单元各项知识内容的整合,形成了一条清晰的聚焦单元主题“走近鲁迅”的知识脉络,让学生的学习与思考更富有逻辑,还引入了丰富的课外阅读文本,让学生的学习与探究视角更为开阔,打破了课内外界限,有效避免了学生的被动式学习,使得学生得以在项目驱动式任务的引导下整体感悟、多元探究,让学生从不同视角了解鲁迅的精神世界,体会鲁迅对革命之路、民族脊梁的理解,真正地领悟本单元以“鲁迅”为专题选文的目的。以此,学生也将受到精神与情感的激励,在课后继续探究,了解有关于鲁迅更多的故事,充分体现大单元教学“大范围”“大探究”的特点。

(三)重视跟进反馈,实施大单元教学评价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学、评一致性已是大势所趋,是所有教育学者不容忽视的一个话题。在开展大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不能忽视教学评价,要重视跟进反馈,精准高效地实施大单元教学评价,综合评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科学、合理、富有体系的评价结果引导学生更加客观地审视自我,进行自我反思,全面认知自身大单元学习的结果。根据评价中所得不足之处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我,充分彰显以评促学的功效。

1.确定评价标准。

在评价标准的确定中,教师要聚焦教学目标,依据目标制定标准,精准分析学生在大单元学习中核心素养的进阶、发展情况。因而教师就要统揽全局,要以全面的观念审视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内容,而后依据目标设计出与之相关联的评价标准,完成科学高质量的教学评价。比如,教师聚焦“走近鲁迅”这一单元,设计了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等四个目标。那么教师就要依据这四个目标,细化相应的评价标准,为后续多主体评价做好内容铺垫。

2.铺设多元教学主体。

在上文的分析中已经提到,大单元教学活动开展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而教师在实施教学评价时,也应该将“学生”这一主体引入其中,让学生参与大单元教学评价,将促使他们更为全面地审视自我,分析他人,综合评估大单元学习活动的效果。比如,教师聚焦“走近鲁迅”这一单元,精准设计了“了解鲁迅”“追忆鲁迅”“铭记鲁迅”等三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又继续细化了相应的活动。学生每完成一个活动,教师就要让学生对自己在这一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并依据小组成员的表现,进行小组互评,实现过程性评价。在三个项目活动结束之后,教师要鼓励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自己在项目活动过程中总结到的宝贵经验、深层领悟的内容等,进行小组之间的互评,实现结果性评价。教师以这样的方式,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的评价,将充分彰显评价的功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方式开展课程教学,推进新课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地。因而教师要以专业的视角综合分析大单元教学的内涵,明确小学语文实施大单元教学的价值,最后基于新课标的指示,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为基底,优化大单元教学的路径,多维解读教材,设计大单元教学目标;项目贯穿始终,完善大单元教学活动;重视跟进反馈,实施大单元教学评价,整体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效率,推进他们达到深度学习的状态,着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及发展。

猜你喜欢
鲁迅新课标评价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