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班主题活动的实践探索
——以小班主题活动“什么都吃长高高”为例

2024-03-13 09:11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校附属第一幼儿园
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墙面胡萝卜小班

□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校附属第一幼儿园 陈 榕

主题活动指在集体性活动中,以一个主题为线索,围绕主题进行活动与交流。小班的幼儿刚刚步入幼儿园,他们各方面发展还不完善,如何引导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较为自主地去学习、去探索,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给予幼儿充分表现与表达的机会成了小班教师眼下最迫切的思考。

在我们成人的认知中,总是认为小班的幼儿年龄小,没有办法真正做到自由地、活跃地与教师、同学一起讨论和探索问题,有些教师甚至常常以领导者的身份面对幼儿,把自己的想法与意愿强加给幼儿。殊不知小班的幼儿虽然年龄不大,但是他们的求知欲强、好奇心也不弱,对周围任何有趣的、新奇的、神秘的、陌生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探究兴趣和欲望。只要我们教师相信他们,给予小班的幼儿机会,相信他们会带给我们大大的惊喜。本文将结合主题活动“什么都吃长高高”,从开展与小班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内容、让幼儿多感官去感受、参与主题墙面制作、家园配合等方面来阐述小班幼儿主题活动开展的几点实践探索。

一、主题贴近生活,引起共鸣,确定主题

小班幼儿所要开展的主题不一定要大,但是要从细节着眼,如何开展以“儿童视角”为基点的小班主题活动,才能让主题更加贴合幼儿的生活,真正为幼儿所需要?又如何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去开展,并让幼儿从中真正受益?以下谈谈开展过程中的几点思考与实践。

(一)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刚刚从家庭步入幼儿园这个小社会、小群体,掌握生活技能、适应群体生活远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哪些是属于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幼儿存在的问题呢?要想收集更加精准的问题,教师需着力于细致地观察幼儿的一日生活,如在每次进餐的残渣盘中常常发现被幼儿挑出来的胡萝卜、葱和香菇等配菜。在家时长辈们为了让幼儿能够多吃一些,餐桌上的食物基本是每位幼儿所爱的,幼儿平时不爱吃的食物是绝对不会出现在他们家餐桌上的,这就导致了幼儿在园存在严重的挑食现象。如何进一步改善班级幼儿挑食的不良习惯?是利用一节领域活动课给幼儿讲述几个如何养成不挑食习惯的绘本故事,还是请保健医生来班级给幼儿讲一讲他们不爱吃的食物营养价值有多高?如果只是这样,其实都浮于表面,属于干巴巴说教,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起不到任何效果。教师一定要从幼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确定主题,并通过一系列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开展,引起幼儿的共鸣,这才能真正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让班级的挑食现象有质的飞跃。

(二)多感官感知物品的特性

如果只是对小班的幼儿进行说教,那收到的效果微乎其微,科学核心经验中也提到: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应注重引导儿童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进行科学学习。”但是因为小班幼儿知识经验不足、观察能力较弱,所以年龄越小的儿童越需要进行直接观察,要让他们能运用各种感官直接接触物体,不仅可以了解物体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感官得到了锻炼,从而也发展了观察能力。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要通过自己各方面的感官去认识这个世界。

在主题“什么都吃长高高”活动中,有的幼儿说不爱吃胡萝卜,其他的幼儿就纷纷附和着说不喜欢吃胡萝卜;有的幼儿说不喜欢吃葱,因为葱苦苦的,其他的幼儿就模仿着说苦苦的;大部分的幼儿只会说不喜欢,但是说不出具体的不喜欢的原因。通过翻看PCK语言领域书籍找到了答案:原来小班幼儿的认知经验是有限的,对成人的问题只会做简短的回应。虽然教师有出示了图片,但是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当图片出示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办法将图片与食物还有吃起来的那种感觉进行很好连接,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真的比较难,所以,本次的谈话并没有达到教师所预期的效果。这也不禁让人反思,应该如何去开展让幼儿真正不挑食真正爱上某一种食物的主题活动呢?那就从幼儿最不喜欢,而幼儿园餐桌上又经常出现的胡萝卜入手吧。于是,请幼儿拿着胡萝卜图片与爸爸妈妈一同去超市或者市场寻找并采购一根胡萝卜带到幼儿园。幼儿对于自己采买来的胡萝卜特别的感兴趣,能够大方地和同伴介绍自己是在哪里买到的胡萝卜。接下来,教师引导他们去看一看胡萝卜的外形、颜色,让他们去摸摸胡萝卜、去闻一闻胡萝卜,因为观察是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的,需要通过眼睛、鼻子、嘴巴、手指等来看、闻、尝、触摸来了解物体。在幼儿感知胡萝卜外形特点的过程中,还有几个幼儿伸出舌头准备舔一舔胡萝卜,还有的幼儿则张开大嘴准备咬上一口,因为小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很大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会促使他们去探索、发现、尝试。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小班幼儿所具有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进一步的了解事物,认识事物,重新进一步去接纳一些新的或曾经不愿意去接受的事物。

(三)亲手种植,感知生命成长

除了多感官感知,亲手种植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也是一种新的体验,种植是一种让小班幼儿能够亲近大自然的活动,还能让小班的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种植的乐趣,同时逐步喜欢上自己精心培育出的食物。

在班级开展的“什么都吃长高高”活动中,教师并不是硬性说教,而是引导幼儿自己来种植葱,通过养护葱、观察葱的变化,感受葱宝宝生长的神奇,让幼儿初步了解了植物生长的秘密,体验种植劳动带来的快乐,也因为是自己一手种植的,目睹过它的一步步成长、一点点变化,所以在品尝时幼儿更加的珍惜,纷纷称赞葱的美味,也渐渐接受并爱上了食物中有葱的存在。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主题活动能够激发幼儿产生一定的共鸣,因为它的内容完全源于幼儿的生活,它让幼儿在最为真实的生活世界中去体验、亲历和感悟,使得小班的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更加高涨、更加受益,也帮助幼儿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在一个个形式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中,进一步激发了小班幼儿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二、幼儿参与主题墙面制作,师幼共筑,深化主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小班的主题墙基本由教师创设,幼儿鲜少有“自主权”和“话语权”。小班的幼儿当真参与不了其中,只能做个观望者吗?师幼能否共同完成墙面的创设?在主题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相信小班幼儿,赋权给幼儿

小班的幼儿真的能够参与到主题墙面的制作当中吗?他们能进行适宜的表征吗?他们对制作主题墙完全没有概念,也不懂排版,如果乱贴怎么办?教师会出现这些担忧,不敢放手给小班的幼儿,不相信小班幼儿能够做好,不知道小班幼儿参与主题墙面制作要达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小班幼儿参与主题墙面制作能得到什么发展,更是对小班幼儿参与主题墙面制作的目标不清晰。《福建省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标准》中也提到“支持、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完善班级环境。幼儿自主选择用于展示的学习成果,合作布置活动环境,相互交流与分享。”不管怎么说,我们首先要给予小班幼儿参与主题墙面制作的机会,相信他们能够做到,让他们在主题墙面制作中有归属感和掌控感。

(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小班的幼儿与中大班的幼儿不同,在指导他们参与主题墙面的制作中可谓是困难重重,在遇到这些困难时,教师是选择包办代替、还是去直面问题,笔者选择了后者,并根据实际的问题去思考解决的策略与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1.让教师活起来。

小班幼儿年龄小,通过讨论与实践,可以让班级的三位教师密切配合主题墙面的制作,如制作“什么都吃长高高”的主题墙面时,三位教师分工跟随不同组的幼儿,观察他们接触胡萝卜时的所见所感并进行记录,指导本小组内幼儿及时进行表征、粘贴,从而进行主题墙面的创设。这样的改革,让教师活了起来,不再固定由一位教师来指导主题课程以及墙面的制作,也让班级三位教师对班级主题开展的进程、幼儿的掌握程度等更加明晰。

2.让时间活起来。

以往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常常“墨守成规”,总是在固定的时间点来制作主题墙,又时常抱怨制作的时间太短、太赶、来不及。在本次主题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还让时间也活了起来,不单单按部就班地按照之前设定的课程时间来带领幼儿制作主题墙面,而是打破了原有固定的一日生活作息及流程,当课程有需要时,教师还会将区域活动及自由活动的时间利用起来,用于幼儿小组制作完善主题墙面。有了时间的灵活性,教师不再苦于没时间来制作主题墙,幼儿也更加灵活地参与到主题墙面的制作中。

3.教师儿童观的转变。

接纳幼儿相同的表述——以往的墙面上同样一种表征,教师总是会选取自认为最像的,最好的一张进行粘贴。如今,教师改变了儿童观,接纳幼儿相同的表述,如好几位幼儿觉得胡萝卜像香蕉,吃起来甜甜的,教师便引导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表征进行粘贴,即使和别人相同也没有关系,在这样轻松氛围的引导下,小班的幼儿也渐渐爱上了参与主题墙面的制作。

适当的留白——现在的主题墙面不再满满当当,而是在初步设定的框架内进行了适当的留白,便于小班幼儿随时将自己不同的想法、看法补充到其中。

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拟定的目标,教师的儿童观发生了转变,用开放、接纳、包容的态度对待幼儿参与主题墙面制作中,让幼儿真正愿意参与其中,体验参与其中的乐趣。

4.点读笔的应用。

我们常常会发现,一段时间过去幼儿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当时画的什么;同伴有时候也看不懂他们的表征,虽然在每张幼儿表征图的一旁都有教师帮忙备注的文字描述,但小班幼儿又看不懂文字,这就导致幼儿难以与自己创设的主题墙面进行较为有效的互动。既然表征对于小班幼儿较难看懂,何不发挥点读笔的听读功效呢?幼儿在表征后可以用语言进行描述并及时录制到点读笔内,不管是自己还是同伴,都可以利用点读笔随时进行反复倾听;有了点读笔的加入,幼儿能够更好地与墙面进行实时互动。

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班幼儿自己参与制作的主题墙,他们更愿意与其进行互动。他们越来越喜欢参与主题墙的制作,在这过程中他们能感受到有话语权、有自我的掌控感和归属感。主题与环境是紧紧相依、密不可分的,教师深深地体会到为幼儿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性。环境是为主题而创设,而主题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地开展。我们要充分利用主题墙,让主题墙面随着主题的开展变化而变化,让每一面主题墙都能成为小班幼儿主题开展的“活话墙”,作为教师,更要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努力成为幼儿参与主题墙面制作的支持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调动家长资源,家园共育,护航主题

曾有教育学家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成效。”主题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家园的配合,特别是小班的幼儿,家长的积极参与不仅能够实时地了解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动向,还能够辅助教师对幼儿进行积极的指导。

如在班级开展“什么都吃长高高”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进一步尝试胡萝卜的不同吃法,教师特地邀请家长来园,现场为小班的幼儿炒制各种胡萝卜美食。我们欣喜地看到,现场炒制的香气勾起幼儿的食欲,纷纷大口品尝着新鲜出炉的胡萝卜美食,边吃边称赞道:“原来炒的胡萝卜这么好吃呀,回家也要让妈妈多炒一点。”

家长支持与配合是教师开展好主题活动必不可少的一股能量源,作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合理利用好家长的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家长参与到我们的主题活动中,形成教育合力,保驾护航我们的主题顺利开展,并让主题活动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具创新和多元。

四、结语

小班的幼儿虽然年龄小,只要我们教师及时聆听他们的心声,敏感捕捉他们的困惑,勇于给予他们信任与能量,加之家长的积极配合,就能够带领这群稚嫩的小萌娃在主题开展中创设一片独属于他们的天空,让他们自由翱翔。

猜你喜欢
墙面胡萝卜小班
七招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让胡萝卜出好苗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保证秋季胡萝卜早出苗、出齐苗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开关的美丽衣裳
手工字母花卉让墙面与众不同
一种墙面清洁、探伤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