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2024-03-13 09:11福建省晋江市永和中学陈江华
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素养音乐教师

□福建省晋江市永和中学 陈江华

“知识改变命运”,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中,知识一直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面对高考,高中生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之心,奋勇向前。教师们也同样在为“护航高考,筑梦远航”不懈奋斗着。也正因如此,部分学校降低了对音乐等技能课的重视程度,在音乐教学中只重视理论而忽视了实践,教学设备也不够完善。但事实上,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培养音乐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在思考音乐和认识音乐的过程中陶冶学生情操,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基于此,笔者就创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出几点看法。

一、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当前状况

(一)学校和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些年来我国逐渐重视学生艺术方面的教育,致力于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可尽管如此,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学校认为,高中是学生重要的转折点。在高中阶段,学校还是将重心放在文化学科的教学上,更倾向于让学生在高考这个重要的转折点上发挥一个较好的水平。因此,学校对于音乐课的设置并不在意。而学校对音乐课程的不重视,促使音乐教师缺乏教学热情,音乐教学模式单一,音乐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兴致不高。久而久之,音乐课程就变得可有可无。

(二)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高

人音版音乐教材中编排了多彩的民歌、丰富的民间器乐、影视音乐、舞蹈音乐、民族音乐等内容,学习这些精彩的音乐,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还能够提升综合素养。但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高中生对上述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不高。一方面,是由于高中生将大部分的精力投在文化学科的学习当中,导致对音乐的学习兴致低下。另一方面,是因为音乐教学方式单一,音乐课堂枯燥沉闷,促使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降低。

(三)学校的教学设备有待改善

近年来,各级政府愈加重视教育,不断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支持,关注校容校貌的发展,着眼于改善教学环境,致力于完善教学设施。但尽管如此,部分学校的教学设备仍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室,缺少相应的音乐教学用具,对损坏的设备没有及时维修及更新。教学设备无法满足教学需要,难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成,使音乐教学的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的音乐素养也难以得到培养与提升。

二、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素养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课程标准在改革,教育理念也要随之更新。学校方面应该转变教育思想,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而作为一名奋斗于一线的高中音乐教师,要具备创新精神,紧跟时代发展的方向,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素养,这是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前提。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创新教学策略,将创新贯穿音乐课堂的始终,以引领学生积极学习音乐。用自身的创新精神去熏陶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创新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融合三大音乐教学法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例如,教学人音版高中音乐《复调音乐的巡礼》一课,以一个人、一首作品、一个时代作为教学线索,教师从巴洛克音乐的五大特点入手,通过视听结合、谱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协奏曲的结构与内涵以及乐句中富有动感的节奏特点和装饰性强的旋律特点。通过主题学唱、对比聆听、识读乐谱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体验复调音乐中的各种创作技法,进而理解作品中的“巴赫”风格以及巴洛克音乐流派风格的内涵,认识巴赫在音乐创作尤其是在复调音乐创作领域的突出成就。

(二)研读教材内容,夯实音乐基础

学习音乐理论可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把握作品的规律,成为一名“聪明的听众”,为鉴赏和创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高中音乐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极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音乐作品,其中编排了精彩、科学的音乐理论知识,这对于夯实学生的音乐理论知识、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大有裨益。高中音乐教师要精心研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合理设计音乐课程,完成音乐理论素养的构建。

以人音版高中音乐民歌鉴赏《辽阔的草原》一课为例,为了让学生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场景,理解地域文化特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判断调式特点,组成全曲的只有“1-2-3-5-6”五个音,为单乐段结构。在起伏跌宕的曲调中,促进学生艺术表现理解文化,体现价值引领;思维牵引理解文化,走向深度学习。这首民歌的曲调多大跳,句尾“啊哈哈嗬嗬”的衬腔运用,更赋予了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美美与共。教学中以辽阔美丽的大草原情境为主线深挖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听、唱、创、演、动中以美育人,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感知。在参与体验中让学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三)优化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对所学知识内容产生兴趣是产生学习动力的前提,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就要创新教学模式,创造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欲望。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增强互动是一种不失为有效的选择。学习音乐不能浅尝辄止,而应该深入其中。在音乐教学中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积极深入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以教学人音版高中音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课为例,曲目风格融入了浓郁的陕北民歌特点,表达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红军到来的喜悦与欢乐之情,同时也展示了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山丹丹花开的动人情景。曲目引子部分采用散板节奏,表现出浓郁的陕北信天游的民歌特点,快板部分以双吐的演奏技法,表现了红军将要到来时,人民迫切欢迎的喜悦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课前搜集多种表演形式,也可以设计有趣的音乐演唱比赛,利用优化的音乐教学模式,完善学生的音乐知识体系。在教师巧妙地引导下,师生配合,以旋律音作梯,感受民歌独特的魅力,并拓展关联民歌与地域环境、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陕北民歌的来源、分类和特征,认识到民歌的价值和魅力。

(四)巧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氛围

传统的音乐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音乐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在台下被动地接受学习,如此,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而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因具备直观的形象、丰富的内容,已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增强了音乐课堂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让音乐教学课堂更具新颖性、丰富性。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巧借信息技术,可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氛围,化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优化了音乐课堂教学,使音乐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多姿多彩,增强了音乐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人音版高中音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一课,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从西方音乐年轮导入,带学生一起回顾了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并巧用浪漫主义的油画作品《李斯特钢琴上的幻想》引出贝多芬。教学过程中教师紧紧围绕“贝多芬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这条脉络,以“贝多芬如何发展主题旋律”为教学关键问题,通过主题演唱、谱例分析、对比聆听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寻找“欢乐颂”主题的5次变奏,进而探究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创作中体现的古典性与浪漫性。

(五)注重情感教学,促进情感熏陶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性情陶冶的熔炉,高中音乐教学应为陶冶学生的情操服务,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音乐学科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还要教会学生欣赏音乐,体会音乐情感,从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与鉴赏能力之效。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要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要素,以情感为切入口,设计情感体验的环节,使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而产生共鸣,使学生的情操在欣赏音乐中得到陶冶,实现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与德育价值。

例如,在欣赏人音版高中音乐《轻骑兵序曲》时,教师提问:主奏乐器是什么?一般是什么场合吹奏这种乐器?引导学生抓住匈牙利吉普赛调式的特点,将暗淡柔和的小调与明亮辉煌的大调进行色彩对比,引导学生在聆听的基础上,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学生通过对小号和圆号这两种号角性音调的感知,加上适度的想象,很容易就可以把音乐描绘的情境通过语言描述表达出来。

(六)开展音乐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一切让学生动起来的机会,用心创设丰富的音乐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促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体验、感悟、创造,在音乐活动中收获快乐,获取知识,激发音乐兴趣,提升音乐实践能力。为了不使音乐活动流于形式,效果低下,音乐活动的创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紧扣教学目标,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服务;二是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三是遵循审美规律,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走进音乐、感受音乐、鉴赏音乐、感悟音乐。

以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单元《新音乐初放》第一课时《新音乐启蒙之声——学堂乐歌》教学为例,教师以贴近学生的“校园歌曲”为切入点,听歌识曲,引出近代新音乐启蒙时期的学堂乐歌。教师介绍了学堂乐歌的内容、代表人物,通过《黄河》《祖国歌》等片段,剖析了作品的创作形式、音乐特点、作品内涵。教师用琵琶演奏了《老六板》的旋律,并从音乐要素、曲式结构等角度对歌曲旋律、歌词进行细致的解读。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关注课堂,专心聆听歌曲,课上设有学习任务单,加强对课堂内容的提炼和延伸。课程的最后首尾呼应,以《我的未来不是梦》深化主题,通过对作品的精神解读,点燃学生的爱国之心及激发奋斗的精神,使整堂课既有文化的深度又具有音乐的丰富性。

(七)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会忽略了评价这一重要的环节。对于课时本来就少的音乐学科,评价更是容易被忽略。音乐评价体系是音乐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的音乐评价体系,是有效评价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增强音乐教学效果,提升音乐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音乐教师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初衷,结合音乐教学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将评价体系渗透于音乐教学课堂之中,适时评价,及时反思,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与“学”的行为,从而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从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之效。

例如,教学人音版高中音乐“鼓乐铿锵”这一单元,教师将民间打击乐器带入课堂,鼓励学生合作演奏,模仿民俗音乐活动,伴随着张扬欢乐的锣鼓声,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欢乐的音乐氛围中“破壁”。锣、钹、鼓等乐器的引入,给予了学生展示和学习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合作的魅力,提高了音乐学习的兴趣,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锣鼓乐中浓厚的乡土风情。整节课彰显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教师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导课时通过鼓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自主思考我国民间器乐合奏的种类,为赏析乐曲《滚核桃》做准备,又以器乐乐种的知识为线条引出第二首作品《锦鸡出山》,了解“打溜子”相关知识,提炼乐曲中“螺丝结顶”和“上下句对偶”等创作手法的运用,认识“锣鼓经”,积累音乐知识,并采用声势律动感受节奏的变化,掌握乐曲的重难点,通过两首乐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高中音乐教学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作为音乐教育者,应该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创新音乐教学,更新教育观念,研读音乐教材,优化教学模式,巧用信息技术,注重情感教学,完善评价体系,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素养音乐教师
最美教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音乐
圆我教师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