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激学,构建小学书法高效课堂

2024-03-13 09:11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汀洲小学周锴中
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趣味书法教学活动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汀洲小学 周锴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教学迎来了新发展,也面临着新挑战。“五育融合”作为当前教学发展方向,在教学实践中备受重视。其中,书法作为“美育”落实的重点学科之一,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更是帮助学生打好文化基础、提升文化修养以及陶冶情操的重要科目,基于此,教师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策略,最终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对书法学习有兴趣、有热情,更有激情。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书法教学中的落实与推广,既顺应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与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相吻合,又改善小学书法教学缺乏活力、课堂氛围沉闷等现状,为小学书法教学注入了新生机。由此可见,在小学书法教学中推广趣味教学法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围绕着“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书法教学中的应用”这一中心,详细论述了其基本意义、应用原则以及实践路径,以期为各位一线教师提供可供参考的教学思路。

一、趣味教学法在书法课堂上的应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阶段,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内在驱动力。然而,在传统的小学书法课堂中,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只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对教师“言听计从”,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受到打压,教学效率与成果也会有所降低。在此背景下,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就显得重要且必要。趣味教学法直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趣味性因素,学生不仅感受到课堂设计的趣味性,还能够深刻挖掘书法学科的趣味性,转变传统观念、改善刻板印象,将兴趣作为自己书法学习之路上的强大驱动力。

(二)活跃课堂氛围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决定了教学的质量与成果。然而,当前部分书法课堂呈现出“死气沉沉”的状态,学生普遍对教学内容兴趣不高,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这其实是因为,很多教师在书法教学中过度重视纯粹的技巧教学,让临摹活动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导致书法课堂氛围沉闷死板,学生兴趣乏味。而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则能够改善这一现状,为小学书法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趣味教学法的应用要求教师改善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是让每一个学生学习书法都要成为书法大师,我们应该让学生真正理解、感悟到书法之美,在书法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所在,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深入思考与评价,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活跃课堂氛围。

(三)丰富教学内容

在传统的小学书法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教学设计的立足点放置于教材上,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囿于教材,导致教学设计的实用性过强,在思想与欣赏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局限性。而趣味性教学法的推广与落实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一现状。趣味性教学法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书法教学中的趣味要素,这就要求教师在落实书法教学实用性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所学内容背后的文化背景、思想因素、历史人物。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挖掘趣味性因素的同时,势必也会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从全方位多角度了解书法学习的内涵,推动教学效率与成果的发展,也让学生通过书法学习打开视野、提升思维。

二、趣味教学法在书法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贴合性原则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趣味教学法凭借其实用性与创新性备受各个学科教育教学者的关注,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这也引申出了新的问题,即趣味性教学法存在部分滥用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一味追求趣味因素,导致教学活动喧宾夺主,学生过度追求趣味,而忽视了对教学任务的落实。基于此,在趣味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贴合性原则,让趣味教学法成为提高学习成果的重要“支架”,让趣味教学资源成为帮助学生提高书法能力的关键“阶梯”。教师需要始终明确,趣味教学法是为了给教学成果服务,切勿将“提高趣味性”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目标。

(二)模式多元化原则

在趣味教学法的推广过程中,有不同的路径与策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目标有着不同的教学效果。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容易固守成规,坚持沿用一种教学方式开展趣味教学。同一种教学法应用一次可能会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反复应用学生便会习以为常,学习热情大大降低。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有旺盛的探索欲望,但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因此作为小学书法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需要遵循模式多元化原则。模式多元化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兴趣点,找到最为合适的教学原则,确保趣味教学法的教学成果在实践过程中得到最大化发展。同时,作为教师,我们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让小学书法课堂朝着多样化与丰富化的方向发展。

(三)个性化原则

在趣味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切忌循规蹈矩、千篇一律。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自然也不会有相同的两个学生。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所适应的教学模式自然也各不相同。基于此,教师就需要在教学设计中遵循个性化原则。个性化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积累、多观察,找到班级整体最为合适的教学路径,以及具有普适性的兴趣要素,从而在教学活动中进行个性化设计,确保每一个班级的同学都能够感受到书法学习的魅力所在,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推动教学效率与成果的双重性提高。

三、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书法课堂的实践路径探究

(一)利用名人故事,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如果教师在书法教学中开门见山、平铺直叙地引入教学内容,那么便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小学阶段,是书法学习打基础的关键期,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落实书法技能,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全方位多角度认识到书法的意义、内涵与价值,让学生透过书法看到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并自觉承担起继承与弘扬的重任。每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都体现了书写者的能力、积淀,渗透出其心境与审美情趣,蕴含着书写者的思想、气质与修养,因此,教师在书法课堂中就不能只关注于“字”的教学,而应当“由字及人”,引导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书法作品,学习书法名家美好的精神品质。在教学中引入书法名家的故事就是一个有效的路径,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又与小学阶段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学习特点不谋而合,还能够用故事说理,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学习活动中所存在的不足。

例如,有些学生虽然在书法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天赋,但是却因为教师的夸赞而骄傲自满,出现了浮躁等情绪。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书法家王羲之的教子故事,点醒学生。书法家王羲之在教儿子王献之练习书法时,告诉他:“想要写得一手好字,需要将十八缸水全部写干。”而王献之也按照父亲的要求约束自己、勤学苦练,最终成为有名的书法大家。这个故事既丰富了课堂内容,也让学生感受到每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背后都蕴藏着书写者经年累月的练习、积累与磨砺,让学生意识到书法学习没有捷径,贵在坚持。

(二)联系生活实践,增强学生认知

虽说书法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学生本人的勤学苦练,但是教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在书法学习中,有时候教师的“一语点醒梦中人”,能够帮助学生规避掉很多次试错,最终实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成果的目的。书法学科存在一定的抽象性,这也是很多学生在书法学习中进步缓慢、步履维艰的原因之一。照本宣科的教学语言在学生眼里无比枯燥,且难以轻易理解。这时候,在趣味教学法的应用视域下,教师就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既为课堂活动增添了趣味性,也能够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认识更加深刻,也让书法教学的开展更为顺利。

以“悬针竖的基本运笔动作”的教学为例,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一味强调练习要点,那么学生也很难把握重点,清晰明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基于此,教师不妨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想象骑马过程中用力勒紧马脖子的这个动作,帮助学生对悬针竖的运笔要领有一个更为清晰与直观的感受,也让学生的理解难度降低,在教学活动中更为精准地掌握所学知识,更快地理解其中的要领。

(三)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传统的书法教学较为程式化,很多教师依然采用着“一黑板一本书一粉笔”的教学方法,导致书法教学难以体现出其应有的美感,学生的学习过程也较为枯燥,很难感受到书法之美,也不愿意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走进了教育行业,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教师就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路径,运用视频微课、PPT、交互式电子白板等,让书法之美更为形象直观,也让原本静止的汉字“动”起来,让黑白的教学“色调”变得充实多彩,让晦涩难懂的用笔细节更为清晰直接。让学生打破刻板印象,看到书法教学的“另一面”,最终提高教学的兴趣与热情,推动教学质量与成果的双重性提高。

例如,在篆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对古代刻字的起源进行了解,为学生展示早期甲骨文、周钟鼎文、秦汉刻石等,并特别强调在金铜玉石等材料上刻画的文章统称为“金石”,多以篆书为主,让学生感受“书法重‘写’,金石重‘刻’”。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通过一系列临摹的篆书碑额作品的呈现,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观察、自主品味,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出篆书的特点,既加深了学生的感受与思考,又为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可以为课堂游戏提供便利。例如,当学生学完了一系列的书法字体后,难免会发生混淆,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堂小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的字体进行分析与辨别,回答正确的数量越多,小组得分越高。这样的趣味游戏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好胜心,也让知识在无声无息中得到落实。

(四)设计实践活动,提高书法素养

实践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路径,却是不少教师所忽略的教学环节。在书法教学课堂上,临摹为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学生虽临摹了书法作品却并不理解其中的内涵与价值,更不知书法学习的意义与用途,导致书法素养停滞不前,难以获得有效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就要将课堂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计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加强书法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真正做到会学书法也会用书法,推动书法素养的切实性提高。

例如,在书法教学中,教师可以与跨学科教学模式相融合,将书法学科与美术、语文相融合,设计出综合性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在“母亲节”为学生设计出一个具有实践价值的课后作业——“为母亲制作贺卡”,在贺卡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绘画、为母亲写祝福语以及运用书法知识,对字体进行设计,对贺卡的排列布局进行规划,让学生感受到书法学习的实践意义与价值,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书法应用的实践案例。如在“横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呈现出中外友人用书法交流情感的画面,让学生更为深刻地意识到书法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刻有书法作品的花瓶、茶具、文化衫等物品,并且鼓励学生运用书法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班服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强化了书法学习与实践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落实的背景下,小学书法的教育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教育教学者,我们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认识到趣味教学法的意义与作用,并将其充分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设计中遵循贴合性原则、模式多元化原则以及个性化原则,通过运用名人故事、加强生活联系、巧用信息技术以及设计实践活动等路径,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书法学习的魅力与兴趣,也让书法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趣味书法教学活动
书法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书法欣赏
书法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书法欣赏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