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2024-03-13 09:11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实验小学李琳琳
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童话情境语文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实验小学 李琳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了“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项重要的教学概念,为语文学科奠定了革新与发展的新方向。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指通过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组织与呈现形式,以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为主要组成部分,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实现。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一种课程内容组织方式,改变了语文学科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为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机遇。基于此,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学习任务群在语文的实践”为主题,以小学语文教学为案例,详细论述了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应用原则以及具体的应用路径,以期为各位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提供可供参考的教学经验,让学习任务群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发挥理想化的意义和成果,同时也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切实发展,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效。

一、新课标背景下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一)推动教学活动的结构化发展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收到来自学生或家长这样的疑问——“老师,语文学科的知识点太零散琐碎了,学习效率低该如何解决?”这一疑问既反映出语文学科综合化与多元化的特征,又揭示了当前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鲜明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落实具体的知识要点,还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更是需要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之路打好思维与能力的基础。然而,纵观传统的教学策略,在实施结构化教学这一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践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将语文学科零散、综合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使其构建出拥有明确主体、根据目标统领、设计合理任务、创设活动系统、推动完整评价等结构化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零散化与碎片化的问题,有助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自由合适地“为我所用”,最终推动学生学习效率与成果的双重发展,让语文教学在发挥育人价值的同时彰显实效性。

(二)促进学生能力的多元化提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学模式过于程式化、刻板化,将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内容,并通过考核的方式对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这样的教学方式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力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性,而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应该将人才培养的重点从“记忆型人才”转变为“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创设与应用则能够更好地顺应当前的人才需求趋势。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任务群为学生创设出具体、丰富且多元的教学情境,让他们“沉浸式”地完成教学任务,体验多元化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关注学生阅读、写作、交流、语言交际等多种语文学习内容,能够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切实性提高。其次,学习任务群的应用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技能训练转变为多元化、全方位的能力发展,激发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探究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从独立的学习个体逐渐转变为合作共建者,深度剖析知识的内涵与本质,实现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化构建

创新是新时代所需人才的必备技能,也是教育教学应该关注的重点所在,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思维局限于教材、教室、课本以及单一且程式化的教学活动中,难以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基于此,学习任务群的应用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这一应用能够促进教师积极开拓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拓展眼界与知识储备,将所学知识在情境任务中灵活应用,并且收获更为宽广的创新性思考空间。其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秉持着创新化的理念进行实践与探索,从而在获得新认知、新感悟,构建出新型教学模式的同时,将创新的种子深埋于学生心中。

二、新课标背景下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原则

(一)情境性原则

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学习任务群时,应当遵循情境性原则,让教学活动依托于主题性较强的学习情境,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具体的教学任务。在情境性原则的指导下,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出大主题,并以此为立足点创设出大情境,让学生能够既明确教学任务的目标与导向,又能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基于学习任务解决真实问题的语文能力与学科素养,打造出高质量、高效率的语文课堂。在应用学习任务群时,教师需要结合教学任务、目标,充分分析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与思维发展情况,尽可能创设出具有趣味性与挑战性的情境主题,让学生能够“沉浸其中”,循序渐进地领悟教学任务的深刻内涵,并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

(二)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路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策略。基于此,教师也需要在学习任务群的应用过程中充分落实实践性原则,将实践活动视为学习任务群开展的核心。在实践性原则的驱动下,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真实性或模拟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运用自己的认知进行实践探索,积极主动地参与类型多样、层次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例如,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等。实践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设为立足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相对应的实践性活动,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通过贴合实际的方式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独立思考、主动合作、发挥个性,既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又能够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获得循序渐进的提升。

(三)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应用学习任务群时,应当尽可能地体现出多元化与开放性的特征,具体而言学生通过学习任务群的完成能够收获综合性的能力与素养,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实现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双重性提升。在综合性原则的视阈下,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立足于不同的任务主题,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需求与发展需要,选择合适的实践材料,还可以引入跨学科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能够掌握更为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及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也让学习任务群的应用体现出思辨价值,为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新课标背景下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一)创设学习主题,统整“大单元”

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着眼于学习主题的设计。学习主题在学习活动中起到了统领性与导向性作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在创设学习主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大视角”与“大格局”,放眼于课本中的每一个单元内容,并且进行深入理解与充分解读,围绕着一个单元或者一组课文的内容与学习任务,提炼出一个具有总结性与统领性的学习主题。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在这一主题的引领下,对标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与维度,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学习任务群的实施目标。在新课标视阈下,教师需要设计出与学习任务群教学内容相配合的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更好的质量与更明确的针对性。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个“童话主题”的教学单元,共包含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话王国,语文要素是要让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而编写童话也是这一单元的习作主题。同样,在“快乐书吧”中,教材推荐了很多经典童话名著,意在于引导学生开展以童话为主题的整本书阅读。通过对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确定出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带学生遨游学习王国”,这一主题统领了本单元的“大任务”,即让学生通过学习、阅读不同类型的童话故事,感受到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具有创编童话的能力与素养。在学习主题的统领下,教师就可以将教学目标进行细化,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与能力水平,设计出“阅读童话——领悟童话——讲述童话——写作童话”四个层层递进的教学目标,然后教师还可以根据这四个目标的具体任务,设计出相应的活动任务与小目标。

由此可见,在应用学习任务群时,教师需要先立足于教学内容,明确学习主题,并以此为单元教学目标的统领,设计出单元教学中的核心内容。

(二)创设教学情境,助力任务实施

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应用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是重要且必要的,科学合适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整体性思维,并且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教学活动,灵活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水平,助力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甚至是创新性实现。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活动为例,通过对单元内容的分析整合,我们将学习主题确定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纵观这一单元的组成内容——既有描绘中华传统节目的古诗,又有描写赵州桥、清明上河图的文章,还为学生解惑了“纸的由来”。这一单元内容多样,涉及的知识要点众多,因此我们可以创设出“我是‘中华传统文化’宣讲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将自己带入学习活动中。在这一大教学情境的创设下,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与阶段创设出相对应的“小情境”。在课前导入环节,我们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正值端午,粽叶飘香,有从国外远道而来的小朋友来我们学校研学,端午节的氛围让他们既惊叹又好奇,你能否作为宣讲员为他们讲一讲呢?”然后,我们可以将《纸的发明》《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赵州桥》作为一个小情境的组成内容,命名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引导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从多方面介绍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然后,我们可以将“古诗三首”作为一个小情境的组成部分,以“跨越时空,我们同过节”为主题,引导学生用讲解员的身份向外国学生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与发展。最后,我们可以设计出“我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小主题,让学生讲述一下自己家中传统节日的习俗特点。

(三)开展实践活动,发展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遵循实践性原则,通过细致化与全面性学习任务的设计,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实践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出具体的单元任务,以学习内容的主题为线索,实现学习任务的串联,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以小学语文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活动为例,我们可以设计出类似的实践活动(如表1所示)。

表1 实践活动主题表

(四)设计多元评价,优化教学反馈

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教师设计出相对应的立体化评价,以此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让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反映学生在完成任务群的过程中的核心素养与学习状态的落实情况,让教学评价细致入微地关注到学生学习活动的全面性,教师需要以此为基础对后续学习任务群的应用进行调整。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学习任务群的评价标准,实现分步设计评价准则,并且让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后明确这些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或同学互评,让他们发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不足,及时查漏补缺。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核心素养的不同维度设计出相应的评价标准与内容。例如,当学习任务群的应用依托于真实的情境中时,教师就需要结合教学情境,对评价的内容、实践要求进行整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的多元评价既完善了评价模式,又在很大程度上评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情况。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应用势在必行,作为教育教学者,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其突出的意义与影响,在教学设计中充分遵循情境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与综合性原则,及时树立创新意识、运用科学策略,让学习任务群的应用真正发挥奇效。

猜你喜欢
童话情境语文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