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王烈基于“平以制动”分期论治儿童多发性抽动障碍经验

2024-03-14 07:40孙丽平
吉林中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瞬目珍珠母发作

肖 瑶,孙丽平,王 烈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

儿童多发性抽动障碍(Tourette's syndrome,TS)主要表现为快速、不自主、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常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以及其他症状的精神行为障碍性疾病[1-2]。TS 是儿童精神障碍疾病的常见病和难治病,应激因素多,易反复发作。发病隐匿,学龄儿童患病率较高,常以频繁眨眼为首发症状[3-4]。现代医学治疗TS 主要采用抗精神病类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氟哌啶醇、硫必利、阿立哌唑等,需长期使用,疗效肯定,可以控制抽动症状,但不良反应较多,可引起静坐不能、情绪低落、面容呆板等锥体外系反应,长期服用易导致心律失常和心肌损伤,甚至对肝肾功能造成影响,临床应用受到限制[5]。中医药治疗TS 在缓解临床抽动症状、预防复发、保护心、肝、肾功能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效果[6-8]。

国医大师王烈经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创新性提出“妄为证”的病名[9],认为儿童精神与行为障碍性疾病在病因病机及处方用药上高度相似,故提出儿童TS可以从妄为证论治。“妄为”即指失其常度之行为,《素问·方盛衰论》曰:“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为,其极至迷”;《说文解字》云:“妄,乱也,诞也,罔也”;《医学衷中参西录》载:“妄为妄言,甚或见闻皆妄”。王烈认为体质有别,起病有因,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于易感体质,妄动致乱。基于此,提出TS患儿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不当,致脏腑不足,阴阳失调,动静失衡,病位在心、肝、脾、肾。以脏腑亏虚为本,风、火、痰浊为标,强调治疗应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 的原则,临证时将儿童TS 分为发作期、缓解期、稳定期,注重三期分治。现将其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1 发作期平肝泻火,息风止动

TS 属于中医学“慢惊风”“肝风证”“瘛疭”等范畴,王烈临证尤为重视外邪、内因,结合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认为TS 发作期以气郁化火、引动肝风为关键病机,多由感受风邪、情志失调等因素激发,内外因合邪而发病。此期起病急、病程短,多以邪实为主,临床表现多变,在一个时期以某一组肌肉抽动为主,表现为同一症状,以瞬目、挤眉、龇牙、做怪相、耸肩、干咳声、吭吭声等为主要症状,情绪紧张时加剧,精神集中时减少,睡眠时消失。《格致余论》云:“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者也,故凡动皆属火……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扇,则妄动矣”,提示阴静阳动,小儿精神行为活动与阴阳失调、动静失衡有关。肝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主疏泄,为风木之脏,主藏血、藏魂,其声为呼,其变动为握,开窍于目,肝失常度,故生出不自主动作,如眨眼、挤眉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阴静阳躁……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互根,守使相依,两者充盛和谐,则机体协调无病,若阴阳失衡,阴静不足,阴不制阳,而阳动有余,使机体五脏失和,则气机不畅,郁久化火,引动肝风,内扰心神,则诱发诸多怪诞、瘛疭之象。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加之过于娇惯,易为饮食、情志所伤,日久脾胃受损,气机升降失调,致脾失健运,聚湿成痰,痰浊内蕴。

儿童TS 病情多变,症状时作时止,宜内外同调、脏腑与脑同治,调整阴阳,以达“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的目的[10-11]。临证治以平肝泻火、息风止动为法,自拟妄为散,方药组成:生铁落20 g,白芍20 g,茯神20 g,珍珠母20 g,紫贝齿15 g,当归10 g,远志15 g,龟板15 g,鳖甲15 g(本文中自拟方的剂量一般为4 岁儿童2 日1 剂用量,水煎取汁120 mL,每日3次温服,每次20 mL左右,下同)。此方一则平肝,生铁落为辛凉之品,功善息风止动,《医林纂要》载:“宁心神,泻妄火,坠涌痰”;《本草求真》云:“铁粉入肝,平木、重坠、镇惊厥、疗狂”。但需注意儿童应慎用生铁落,单日用量不宜超过30 g,且用药时间以14 d 内为宜,王烈认为妄为证以妄动见长,动者为阳,气上而动,用生铁落可下气除疾以制动。临证用之掌握分寸,保胃安,防其蓄积为害,适宜发作期首选,重在截断有力,重镇以制动。配伍紫贝齿镇静,亦可明目;二则养阴,龟板、鳖甲味咸,为滋肝肾阴而潜纳浮阳之品,亦可息风,配伍白芍平抑肝阳、养血敛阴;三则宁神,小儿热病实证多犯心,茯神味甘,宁心安神,远志苦辛,安神益智且祛痰、解郁,二者相伍,神得所安,增强止动之功;珍珠母与当归并用可平肝阳、养肝阴,如《医略六书杂病证治》载:“肝虚热炽,热盛生风,心气不降,不能藏魂,而梦寐不安,珠母益阴潜热,当归养血荣肝”;《普济本事方》亦载:“今肝有邪,魂不得归……珍珠母入肝经为第一”。诸药相伍,平肝、养阴、宁神集于一方,达到“平以制动”之目的。

若头部抽动,加葛根、蔓荆子通络止动;若肢体抽动明显,加桑枝、木瓜、伸筋草舒筋活络;若口角抽动,加黄连、白附子,因其有毒性,单日最大用量不超过6 g 为宜;若眨眼明显,加夏枯草、木贼、白蒺藜祛风止痒明目;若喉部异常发声,可加蝉衣、桔梗、玄参、板蓝根清喉利咽;若秽语频发,加郁金、胆南星、白僵蚕舒郁降痰;若头痛、头晕,加川芎、白芷祛风止痛;若喜怒不定,喉中有痰,加浙贝母、天竺黄祛痰醒神;若大便干结,轻者加番泻叶、槟榔行气通便,重者加生大黄攻积泻下。

2 缓解期柔肝敛阴,化痰醒神

发作期TS 经治疗后,病情逐渐缓和进入缓解期,此期患儿未新增抽动部位,原有抽动症状减而未平,以精神倦怠、胸闷、咽喉不利为主要症状。病机多属邪实与正虚并存,肝脾失调,脾虚痰聚,痰涎与外邪相合,痰阻气滞,结于咽喉,可见自觉咽部异物,咳嗽清嗓,或吸气发吭,或胸闷作咳;痰气互结,上扰心神,则脾气乖戾、秽语粗言频发;脾虚肝亢,木亢生风,则摇头、龇牙、咧嘴、四肢或腹肌抽动。正虚邪恋,痰聚留伏,病情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小儿药证直诀·原序》言:“形声不正,悲啼喜笑,变态不常”;《素问·宣明五气》曰:“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小儿脏腑娇嫩,具有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五脏功能失调均可导致精神行为“不常”,肝常有余,TS 发作期肝气郁结,日久加重脾、肾功能不足,使布散代谢津液功能失常,致湿聚为痰,上扰心肺,每遇外邪诱发引触,导致TS 反复不愈。

针对TS 缓解期正虚邪恋,痰聚阻窍的病机,临证以化痰为要,重在调理五脏功能,治以柔肝敛阴,化痰醒神为法。自拟安脑饮,方药组成:珍珠母15 g,茯神15 g,酸枣仁10 g,银杏叶10 g,胡荽30 g,灵芝15 g,僵蚕15 g,石菖蒲15 g,合欢皮15 g,白芍20 g,淫羊藿15 g。方中珍珠母、茯神、酸枣仁取自《普济本事方》中珍珠母丸之意,配伍功善解郁之合欢皮,重在补心安神;僵蚕既善化痰息风,又能祛风止痒;银杏叶行气活血,疏通脑络,具有脑保护作用[12],与补肝泻肺解表之胡荽(俗称香菜)相伍,二者共调气机,使痰随气动而消,正如《丹溪心法》载:“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为王烈治疗TS 缓解期和稳定期的常用药对。石菖蒲辛温香散,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功效[13];方中灵芝、白芍味酸、甘,益气养血敛阴;淫羊藿补阳益髓强筋,上三味补益药,重在调理脏腑、气血、阴阳。全方标本同治,行补兼施,行气以豁痰,补益气血以充养脏腑,方达“平以制动”的目的。

若痰火扰心喊叫,加青礞石、黄芩、磁石泻热除烦;若烦躁目赤,加龙胆草、谷精草、夏枯草清肝明目;若外感风热,肢体抽动加重,加桂枝、葛根、伸筋草清热解肌;若纳少厌食,加砂仁、佛手、炒谷芽健脾开胃;若肠鸣泄泻,加茯苓、白术、薏苡仁健脾止泻。

王烈强调,此时稳定期看似症减,但易卷土重来,必当精治细防[14],避免刺激因素极其重要。王烈创新性提出TS 患儿家长需谨记“善、和、松”三字及“动而解”对策的心理行为矫正疗法[9],“善、和、松”即善待儿童、家庭和睦、保持轻松状态。“动而解”对策,要求家长调整心态,减少焦虑,积极面对,当患儿出现面部及肢体抽动时,正确引导患儿认识本病,以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为主,消除其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当患儿出现症状时,及时转移患儿注意力,勿呵斥其不良行为。本病重在三分治七分养,正确认识疾病性质,配合药物治疗,日常减少患儿使用电子产品时长,鼓励其多进行户外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宣泄过剩的精力。

3 稳定期益气滋肾,固本防动

王烈认为疾病缓解期后标证悉除,病情稳定,但并未痊愈,应属稳定期。此时患儿服药日久,家长亦自觉病除,故停药。王烈强调,本病易反复发作,若只祛其标,不根除其本,遇诱因再发则病情骤重,故此期理当治本,重视稳定期的规范治疗体现了王烈“治未病”的学术思想。TS 的外因虽得到有效控制,内因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虚髓减,气血亏虚,故稳定期患儿出现体虚易感冒、易过敏、纳差、神疲乏力、头晕等表现。TS 经发作期和缓解期后,损耗脏腑阴阳气血,致正气亏虚,易感外邪而反复发作此病。故此期以本虚为主,关键病机为脾肾亏虚、虚风内动。

王烈归纳总结“平以制动”为治疗TS 的基本治则。如《素问·调经论》言:“阴阳匀平”“命曰平人”;《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提示“平衡”为治疗疾病的最终目的,固护脾肾,益气滋肾有助于固本防动。临证自拟固肾方,方药组成:银杏叶5 g,胡荽15 g,枸杞子8 g,女贞子8 g,龙眼肉10 g,龙骨8 g,牡蛎8 g,龟板8 g,鳖甲5 g。方中继用银杏叶、胡荽,但剂量减半,取补肾填髓益智之意,重在补益;牡蛎、龟板、鳖甲取自《温病条辨》中大定风珠之意,配伍龙骨,滋阴潜阳,息风止动;枸杞子、女贞子为治本之佳品,功善补虚固本,可健脾气、疏肝气、补肾气,配伍龙眼肉补心脾、益气血。诸药相伍,使肝气条达、脾气健运、肾气固纳,共奏调理脏腑、阴阳、气血之功,功在固本防动,达到“平以制动”的目的。

临证可视脏腑阴阳气血不足以补其虚。若气虚,加太子参、山药;若血虚,加何首乌、阿胶;若阴虚,加熟地黄、石斛;若阳虚,加肉苁蓉、菟丝子;若肺虚易感冒者,加防风、黄芪;若脾虚纳差者,加佛手、莱菔子;若心虚胆怯者,加茯苓、茯神;若肾虚肢软无力者,加补骨脂、海螵蛸。王烈言治本之剂可适当多服几剂,有助于修复神经损伤,提高患儿对于不良刺激的应激能力,维持机体稳态。此外,患儿停服滋肾散后,可予吉林省中医院院内制剂小儿龙牡胶囊调护以巩固疗效。该胶囊由煅牡蛎、煅龙骨、黄芪、炒山楂、白术、制何首乌、醋龟甲、太子参、珍珠母、大枣、麸炒苍术、炒鸡内金、山药、五味子、茯苓、麦冬组成,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填髓的功效,用法为2 岁以下每次2 粒,3 ~4 岁每次4 粒,每日3 次口服,疗程遵医嘱服用。

4 病案举例

患儿,男,5 岁。2020 年3 月10 日初诊。主诉:瞬目伴右侧上肢抖动间断发作1 个月,加重3 d。患儿1 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瞬目,伴有右侧上肢抖动,家长未予重视,3 d 前因受到家长责骂后,上述症状加重,遂来就诊。刻下症:患儿瞬目频繁,偶有右侧上肢抖动,注意力集中或睡眠时症状消失,平素烦躁易怒,偶有秽语,纳差,寐欠安,大便略干,每日1 ~2 次,小便黄,舌质暗红,苔黄厚,脉弦数。查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视力正常,眼结膜未见充血、异物等,上肢手臂关节未见异常、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头部CT 及脑电图(6 h)检查均未见异常。西医诊断:儿童多发性抽动障碍;中医诊断:妄为证(发作期);治以平肝泻火、息风止动,予妄为散加减。方药组成:生铁落(先煎)25 g,白芍20 g,茯神20 g,珍珠母(先煎)20 g,当归10 g,远志20 g,龟板(先煎)15 g,鳖甲(先煎)15 g,桑枝25 g,白蒺藜20 g。4 剂,2 日1 剂,水煎服,分早、中、晚3次口服。嘱家长避免向患儿提及异常行为,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增强户外锻炼,清淡饮食。

2020 年3 月16 日二诊:患儿瞬目频率减少,仍偶有上肢抖动,情绪较前平稳,服药后胃部偶有不适感,余症同前,舌质淡红,苔腻,脉弦滑,处方去生铁落,加天麻10 g,钩藤10 g,橘红15 g。4 剂,2 日1 剂,煎服法及调护同前。

2020 年3 月24 日三诊:患儿瞬目频率明显减少,无上肢异动,偶有神疲乏力,喉间痰鸣,余无不适,纳差,夜寐安,大便质软,每日1 次,舌质淡,苔白腻,脉迟,中医诊断:妄为证(缓解期);治以柔肝敛阴,化痰醒神,予安脑饮加减。方药组成:银杏叶(后下)15 g,胡荽(鲜品,后下)30 g,珍珠母(先煎)15 g,茯神15 g,酸枣仁15 g,灵芝18 g,石菖蒲20 g,合欢皮15 g,白芍20 g,淫羊藿15 g,佛手20 g,谷芽15 g。4 剂,2 日1 剂,余同前。

2020 年4 月1 日四诊:患儿瞬目症状消失,余无明显不适症状,情绪平稳,纳可,寐安,大便调,每日1次,小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平,治以益气滋肾,固本防动,予固肾方加减。方药组成:银杏叶(后下)6 g,胡荽(鲜品,后下)15 g,枸杞子12 g,女贞子12 g,珍珠母(先煎)12 g,龙眼肉15 g,黄精12 g,龟板(先煎)9 g,鳖甲(先煎)9 g。4 剂,2 日1 剂,余同前。另嘱患儿家长4 剂后停用中药汤剂,于2020年4 月17 日开始继服小儿龙牡胶囊(吉林省中医院院内制剂,每粒0.25 g,每盒24 粒),每日4 粒口服,连服14 d 停药。

2020 年10 月20 日电话随访,患儿未再复发,嘱患儿适龄入学前14 d 来院复诊。

按:本例患儿瞬目频繁伴右侧上肢间断抖动,符合儿童TS 诊断。本病多为外因作用于内因而诱发,患儿因受家长责骂后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伴有情绪不稳,急躁易怒,初诊时提示处于疾病发作期。患儿脏腑娇嫩,肺脾肾常不足,心肝有余,遇情志刺激,肝失疏泄,五脏失和,则气机不畅,引动肝风,肝开窍于目,则见瞬目、脾气急躁;气郁化火,耗伤阴精,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故肢体抖动;大便干、舌暗红、苔厚腻亦为实热证之表现。辨证符合气郁化火、引动肝风证,方予妄为散加减治以平肝泻火,息风止动。患儿以瞬目频繁、右上肢抖动为主症,故以白蒺藜易妄为散原方中清肝明目之紫贝齿,重在祛风明目、增强疏肝解郁之功;加桑枝,《本草备要》载其“利关节,养津液,行水去风”,功善祛四末之风,尤以上肢拘挛为宜,手足关节均为筋脉交接之处,易受风邪侵袭而羁留不去,与妄为散原方中补气养血之当归配伍,其效益彰,共奏扶正、祛风、通络之功。

二诊时患儿前症减轻,理当继服前方,但患儿出现胃部不适感,故去生铁落,加橘红化痰开窍,加天麻、钩藤镇潜息风,以守其效。三诊时患儿上肢异动症状消失,瞬目频率明显改善,但神疲乏力,喉间痰鸣,苔腻,脉迟,提示邪去而未尽,正虚不足以祛邪,属缓解期,辨证符合肝脾失调、痰聚阻窍证,予安脑饮加减治以柔肝敛阴,化痰醒神。小儿“脾常不足”,饮食失节,加之发作期患病用药,损伤脾胃,脾气虚弱,木乘脾土,脾虚痰聚,则见神疲、痰鸣,故予疏肝理气、和中化痰之佛手,配伍谷芽健脾开胃;抽动症状明显减轻,故去原方中僵蚕以减轻息风止动之力。四诊时患者诸症皆消,处于稳定期,此时应以治本为要,调理先天、后天之本,辨证符合脾肾亏虚、虚风内动证,故予固肾方加减治以益气滋肾,固本防动,后继服小儿龙牡胶囊以扶正、巩固疗效,达到防治儿童TS的目的。另外,强调患儿于适龄入学前复诊,恐学习压力骤增,复发病情[15-16],必要时可提前服用中药汤剂,防患于未然。纵观全程,根据疾病标本虚实及发展变化注重分期论治,在处方加减上有所侧重,以运动性抽动为主症时偏于舒筋通络止动,以发声性抽动为主症时偏于息风化痰醒神,结合抽动的部位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此外,配合心理行为矫正干预有助于提高疗效,病情稳定宜治病求本,方能达到固本防动的目的。

猜你喜欢
瞬目珍珠母发作
我国提出增强仿生陶瓷韧性的新方法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儿童异常瞬目的效果分析
模仿珍珠母强度和韧性的新材料
瞬目反射在面神经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仿“珍珠母”玻璃完胜钢化玻璃
儿童频繁眨眼为何
治黄褐斑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