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化视阈下营商环境建设的路径分析

2024-03-19 12:41刘宸玮
法制博览 2024年4期
关键词:市场主体法治化法律法规

刘宸玮

吉首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近年来,在我国实施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重要战略的促进和经济快速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实施的推动下,以及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优化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经济团体的关注重点。我国各级政府部门也纷纷进行了相关制度和模式的探索,例如:辽宁省颁布的《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启了营商环境领域地方性法规的先河;黑龙江省则对应成立了营商环境监督局,为营商环境的优化提供了组织保障;其他各个省市也通过政务改革、平台组建、提升服务等形式,争相为企业提供开放、有序和公平竞争的氛围,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环境保障。

一、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概念及内涵

(一)营商环境与法治环境的概念界定

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化的社会工程,既涉及经济领域的经营和服务活动,也涉及社会领域的制度政策和法律法规。[1]因此,目前针对营商环境作出的概念界定并无定论,而值得关注的是许多行业专家和研究学者都不约而同地把法治化纳入其概念的界定。如张志铭教授对营商环境作出的概念为:国内企业在某一区域经营运作时的整体外部环境,该环境涉及立法、司法、执法等各个领域,比如企业在成立、运作、经营以及退出等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类政策制度。[2]此概念明显将法治界定为营商环境的主要内涵。由此可见,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积极转型的大背景下,法治环境的建设成为营商环境优化的必经之路。因此,法治环境即全社会共同主张法律治理为主、依据法律治理而形成的特殊社会环境,成为营商环境的最优选择,在规范市场主体运行行为、保护产权利益、维持市场平衡等领域意义重大、无可取代。

(二)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主要内涵

法治化营商环境从内涵上讲主要有营商环境及法治环境两层要义,是其二者的有效融合和相辅相成。[3]法治化营商环境既要能够有效规范和约束政府部门的权力行使过程,促进政府服务能力的提升,高效服务于市场发展的主体;也要保障和提升营商领域立法、司法及执法的公正性,提升市场发展主体依法运行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维持市场的发展秩序,保障经济的发展。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和优化要求具有全面性、动态化以及持续性,需要从思想建设、制度建设以及有效践行三个层次开展。[4]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强化法治意识,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的政府,践行依法行政政策方针。与此同时,市场中的各个经济主体也要提升法治意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建立守法用法的思想。其次,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增强规范营商环境及对市场主体领域的立法建设,奠定市场运营的外部法治环境基础,既要加强对相关政府机构行政能力的约束和管理,也要提升市场主体对法律的认可和遵从。最后,要加强在法治化领域的有效执行和实践,加快建立能够全面、客观评价营商环境的体系标准,并对应设置奖惩或考核制度,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能够在各地广泛推广并有效践行。

总而言之,法治化建设对营商环境的优化具有重大促进作用,营商环境的建设离不开法治化建设的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推动着区域经济发展。

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

营商环境的优劣决定了一个经济区域的核心竞争力的大小,“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成为建设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营商环境的建设作出了指示,即要打造出既符合市场化规律,又满足法治化要求且具有国际化标准的营商环境,这一重要指示推进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层次和内涵。由此可见,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广泛维护人民利益

我国的各项社会和经济事业都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这一重要原则,营商环境的建设也不例外。[5]尤其在依法治国战略的背景下,各个领域的法治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用于规范营商环境的法律和政策,根据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最大程度维护了人民的利益,强有力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总而言之,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满足经济改革的现实宏观需求,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在微观领域充分回应了市场主体的个体需求,并成为社会各方利益以及公利和个利之间的平衡点,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本。

(二)聚焦法治建设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营商环境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需要采取对应的法律措施予以规范。法治化建设对于打击企业非法垄断以及各类公共服务事业的违规商业行为和价格乱象等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6]此外,在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环境下,各级行政部门也简化了企业各项复杂的审批流程,为企业最大限度提供便利,处处体现了“人民法治为人民”的法治理念,将人民的利益落到实处、以造福人民群众为福祉,体现了依法治国战略在社会和经济各个领域的践行,丰富并维护了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公共事务和经济社会生活的形式和权利。

(三)人民监督法治实施

时代的发展需要人民作为检验者,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建设,体现着人民群众心中对法律环境的理想建设,推进法治化建设是政府交给群众的最好答案,也是人民监督法治实施的重要手段,因此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民主、科学的评价体系发挥着重大作用。

三、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路径

优化营商环境需要对应的法治体系予以保障,法治化建设能够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效果,激发各个市场主体的竞争和发展动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7]各地政府纷纷号召司法机关联合市场主体以及各级社会力量,通过出台政策,强化立法、司法和执法建设,力求为市场主体打造出政策优、成本低、服务好以及效率高的营商环境。然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不能单独依靠政府力量,也需要包括区域范围企业在内的各市场主体以及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发展和共同促进,建立起系统的法治化模式,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实现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一)完善法律法规、推动立法建设

法律法规作为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和判断标准,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更新和调整。因此,各地在开展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时,首先应当参考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的先进地区和典型案例,根据现实需求和新兴问题随时进行修改和调整,并集思广益、搜集和听取市场主体和群众意见,增强法规的适用性和针对性。与此同时,也要提升立法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广泛发动群众力量,实行轻形式、重实效的立法原则。其次要提升立法的科学性及前瞻性,及时修正和完善现有法律法规,避免因法律滞后性带来的法律真空地带,在产生具体纠纷时出现无法可依的情况。例如,市场环境的促进下,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新型经济业态,线上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线上线下经济活动互相融合和促进,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相关部门在进行立法时,有必要对新形势下出现的非正常融资以及虚假宣传、知识产权侵害以及信息、隐私权泄露等领域的问题进行立法规划,约束新业态下的各市场主体的行为,建立一套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法治体系,有效发挥出法治化建设对营商环境的保障作用。

(二)强化监督效能、提供制度保障

以创建服务型政府为抓手,运用制度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效能。[8]营商环境区域性强,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主体层面丰富多元,因此,要在营商环境的优化进程中强化制度引领的作用和保障功能。首先,要从组织建设这一基础入手,提升行政部门的法治化意识,提升法治化能力,明确行政部门的职权范围,强化领导责任体系建设,明确各级职权范围。其次,要以基础制度建设为主要手段,约束政府行为,服务区域内经济主体,强化对市场经济活动的监督效能。明确和规范政务服务范围、公众评价标准以及追责惩戒等领域,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履行法定职责,杜绝法律领域的越界行为,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效率。再次,要建立诚信激励制度并予以对应约束,建立政务服务评价标准及奖惩措施,监督和约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公开具体工作流程和标准,并及时对营商环境下的违法违规案件进行查处和惩戒,坚决防范乱作为或不作为等行为。最后,各级政府要及时预判风险、建立风险防范及管理体系,严格惩戒营商环境领域的违法失信行为,打造诚信法治的营商环境。

(三)调动多方参与、实现协作共赢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需要积极调动经济环境中各方主体力量的参与,因此,法律制度的建设和修订,需要建立在各方共同参与、协作共赢的基础之上。法律机构在立法、司法以及执法的过程中,要时刻以法律为基础,权衡各方合法利益,政府也应针对各类问题适时完善法律法规,并调动各个市场主体参与立法完善和修改,建立各方共同参与的协作共赢机制。在法律法规的完善及修改环节,各市场利益主体都应以处理具体纠纷、解决现实问题为基础,开展充分调查研究,形成切实有效的修改和建设数据及方案。各级社会组织要积极展现其重要的纽带作用,做好收集和汇总市场主体的数据及信息的工作,为立法部门提供客观、有效的依据和参考。这样才能使政府立法部门能够获得有效的数据及信息支持,做出合理的立法或修订决定。在充分调动多方参与的基础上,最终修改或者完善的法律条文能够获得各市场主体的支持和理解,也有助于企业和经营者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方便各利益主体在运营环境中有效运用法律手段,合法经营和合理维权,扩大立法基础,降低司法的阻力,提升执法的效率。

(四)明确主体责任,完善权责对等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需要各方主体的协同合作,因此法治化营商环境下包含制定法律法规的主体即立法部门,执行法律法规的主体即各级行政部门,以及遵守法律法规的企业和社会公众。而想要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营商环境中的作用,离不开各方主体的协作,需要各方主体各司其职、共同遵守、联合维护,这就要求各方不仅要明确各自的权利,更要对等履行各自的义务。立法部门的权力是立法,义务是要采纳各方建议进行科学立法,及时更新和修订法律法规。各级行政部门既享有执法的权力,也要遵循各项制度,落实各类政策,积极为经营者提供便捷的发展环境和有利的生存环境。企业既应该享有依法开展各类经营活动的权利,也应当依法规范其运营行为,履行对应的法律责任。此外,相关的社会团体也要发挥其在各自行业的监督作用,规范和约束业内企业的各类市场行为,并履行帮助企业向政府机构反映问题以及表达诉求的责任。只有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完善各方主体的权责对等,才能建立起立法、执法、守法以及监督等环节严谨的法治化环境,提升市场主体的活力,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持久的动力。

综上所述,法治化是营商环境的最优选择,在规范市场主体运行行为、保护产权利益、维持市场平衡等领域的作用无可取代,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具有广泛维护人民利益、聚焦民主法治建设以及人民监督法治实施等重大意义,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市场规范运行的重要保障。而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任务既艰巨又复杂,是一场持久性的系统工程,道阻且长、任重道远,在今后,我们仍需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推动立法建设,强化监督效能、提供制度保障,调动多方参与、实现协作共赢,明确主体责任、完善权责对等等路径,对法治化营商环境进行优化,为市场主体打造出良好有序的营商环境,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

猜你喜欢
市场主体法治化法律法规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人民币汇率破7 市场主体应对有序
三地实践:有效释放市场主体的活力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