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与“双创”课程改革研究

2024-03-20 20:07余嘉斌徐美华俞仁琰刘娴琳罗来满
山西青年 2024年1期
关键词:产教双创融合

余嘉斌 徐美华 俞仁琰 刘娴琳 罗来满

苏州大学,江苏 苏州 215031

产教融合的目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生产效率,学校和企业要在业务上相互补充和融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学校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产教融合的内在动力是培养“双创型”人才,因此,教育必须与产业深度融合,在教学中拥有尽可能多的产业元素。产业界和教育界共同承担起产教融合的育人合力,产业为教育提供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教育帮助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二者相互补充,共同打造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育人新环境。

2015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把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支撑点。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已经成为“双创”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双创”课程改革通过改革“双创”课程目标、“双创”课程内容、“双创”课程模式、“双创”课程评价体系等核心内容,充分发挥“双创”课程改革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中的作用,让“双创”课程改革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努力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在产教融合导向下,“双创”课程改革目标应围绕产教融合展开,把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作为“双创”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把产业升级改造的重点作为“双创”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核心进行实践教学,围绕生产实践,对“双创”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作出相应的设计和优化,从而构建产教融合与“双创”课程改革相匹配的新型育人模式[1]。针对当前“双创”课程改革与产业发展脱节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必须遵循产教融合与“双创”课程改革并重的原则,实现“双创”课程改革目标,按照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实施课程和教材建设、打造专兼职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实施质量保障措施的思路,实现“双创”教学体系与企业生产的无缝对接。

一、产教融合与“双创”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与研究现状

(一)产教融合的基本内容与研究现状

高等教育以培养社会生产发展需要的人才为目标,产业发展是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一部分,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二者彼此促进,共同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力。产教融合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其能够将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与产业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要求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相长。

产教融合的研究围绕着产业升级改造的问题和高等学校的教育科研方向进行,产业升级改造过程中需要研发团队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为产业提升生产效率,改良产品性能服务;高等学校的教育科研方向致力于解决专业领域的科技难题,以专业领域的发展为前提,主动服务和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不断推进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培养能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部分产教融合已初具规模。高等学校着力于推动科研成果向市场需求转化,将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同社会、市场需求精准对接,聚焦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升级发展中的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技术问题,积极推动中长期科研攻关。企业主动走进高校科研中心、企业设立流动研究生工作站、在高等学校设立专项研发基金等,勇于破除制约科技创新活力的障碍,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实际的科技成果转化方案,更好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探索企业出题、高校“揭榜挂帅”的科研新范式。

(二)“双创”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与研究现状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双创”课程改革,归根结底是培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没有“双创”课程改革做支撑,产教融合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双创”课程改革在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打造产教融合培养平台,让更多优质创新创业类课程竞相涌现,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基础教育平台[2]。

二、产教融合与“双创”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困惑

(一)产教融合的问题与困惑

当前,部分高校产教融合度不够,依存度缺乏,导致产学研各方利益不清晰,产学研合作具有偶发性、暂时性和不稳定性的特点。目前产教融合依然是在传统的学校组织架构下,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前往企业参观或实习。内容更偏重于教学的实验课,诸如金工实习课程,仅限于前往企业的生产线进行参观。教学课时较少,部分高校产教融合仅开设在大三的一学期,利用周末的半天时间完成。当前的产教融合更多是为了扩展理论教学,对产业的研发和人才培养均存在诸多限制。

(二)“双创”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困惑

“双创”课程改革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动力,取得一定的成绩,对提高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为国家和社会输送创新型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双创”课程改革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前的“双创”课程体系还不完善,课程改革目标存在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脱离、创新创业理论和社会实践相脱离的情况;课程改革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创新创业教学仅限于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的团队,对于不参赛的同学不进行创新创业教学;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沿用传统的讲授模式;课程评价依赖创新创业竞赛成绩,不能加入多元评价体系。因此,将产教融合与“双创”课程改革相关联,提高“双创”课程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双创型”人才。

(三)产教融合与“双创”课程改革的融合度不高

高等学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往往只重视产教融合,一部分高等学校试图通过和企业联系,引导本科生前往企业参观走访,以此开展产教融合。但是在实施产教融合过程中,忽略了“双创”课程改革,把产教融合和“双创”课程改革相分离,只注重产业发展和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忽视了“双创”课程体系建设,导致创新创业课程仍然只重视理论,而忽略了产业动态变化的过程。还有一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只重视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已经突破了产业发展壁垒,甚至超出了当前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一味强调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却无法应用,“双创”课程改革内容无法支撑当前的产业创新,只能流于形式。所以,产教融合和“双创”课程改革应该有机结合,相互衔接。产教融合是“双创”课程改革的基础,而“双创”课程改革又为产教融合提供动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明确产教融合和“双创”课程改革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职责和义务,共同担负起国家科技水平自立自强的时代使命[3]。

三、产教融合与“双创”课程改革的实施路径

(一)搭建创新产教融合重大平台,构建“双创”课程改革目标

“双创”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视野,成为产业升级和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双创型”人才。“双创”课程改革目标重点突出高校、专业、企业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基本确立产教融合与“双创”教育教学主要环节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基本形成多方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

为了更好地适应产教融合,需要统筹产教融合型高校、行业、企业,高校为产教融合提供科研和教育教学平台,行业作为支点将产业需求纳入专业建设,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立高校为平台、行业为支点、企业为主体的“双创”课程改革新目标体系。推进“双创”课程改革目标落到实处,利用高校科研中心搭建创新产教融合重大平台,以产教融合带动“双创”课程改革,深化产教融合与“双创”课程改革成为引领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方向。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作为学校实施产教融合的主要平台,引导大学一年级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创新创业发展史,感受企业文化。在节假日期间,让学生走进企业研发中心了解产业升级运行机制。

(二)提供产教融合实施路径,创新“双创”课程改革内容

合理建立企业课程,确定专业理论教学与产业发展教育课时比例,打牢产业发展和“双创”课程改革融合实施的基础,明确分层次、差异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满足“双创”课程改革持续发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个性发展的需要。实施产教融合,坚持知行合一原则,以企业为蓝本编制创新创业课程内容,科学确定创新创业课程容量和难度。制订(修订)创新创业相关课程教学大纲,加强“双创”课程与产教融合发展的关联度。聘请企业导师,将企业主体的创业历程融入“双创”课程改革内容中。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邀请企业师傅技师走进创新创业课堂,开展创新创业讲座,把行业发展和企业的人才培养同高校的专业课程相融合。同时,在创新创业课程中,邀请企业资深员工讲解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成长路径。

(三)拓宽产教融合发展渠道,培育“双创”课程改革模式

针对“双创”课程改革模式单一问题,强化“双创”课程教学的实践育人功能,确保实践活动占有一定课时或学分。实施产教创一体化建设,建立一批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养成作用,引导学生在奉献社会中升华“双创”课程改革的认知理解。探索把课堂教学与产业发展、产品研发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把产教融合实践教学纳入“双创”课程教学计划,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不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协同育人。将行业的发展史和企业的创业史融入相关学科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维,将专业知识与实现产业升级的实践紧密相连。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构建了校企共建的“双创”课程体系,采用“三进阶”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一套“创新创业专场讲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创业实践团”的教学流程,开展融入职业素养、职业态度、企业文化的创新创业素养教育,在校生创新创业实践参与率达20%,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特等奖,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开创意识。

(四)修订产教融合评价标准,共享“双创”课程改革成果

目前,“双创”课程仅根据创新创业实践学分和创新创业类竞赛进行评价,缺乏立体全面的评价体系。当前的创新创业类竞赛难度较大,参赛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不强,不利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加快推进“双创”课程改革,必须注重综合考查学生综合发展情况,依托高校科研团队建立跨年级跨专业的“双创型”人才队伍。严格以“双创”课程标准和产业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组织创新创业类竞赛,评估项目质量,保证项目的导向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建立“双创”导师资格制度,担任“双创”教学的导师应熟悉“双创”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实际以及产业人才要求,充分发挥课程标准研制人员在“双创”类竞赛评价中的作用。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双创”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引导树立科学的“双创”教育质量观[4]。

四、结语

本课题创新产教融合和“双创”课程改革的关系,立足产教融合和“双创”课程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二者之间相辅相成。高校创新创业学院应从产教融合的平台搭建、实施路径、发展渠道和评价标准入手,对“双创”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模式和成果进行改革,全方位多元化促进“双创型”人才培养,帮助企业完成产业升级和改造,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5]。

猜你喜欢
产教双创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