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俄)边界谈判始末

2024-03-21 16:58李凤林
领导文萃 2024年6期
关键词:中苏苏方东段

李凤林

第一阶段:明确了分歧所在

第一次边界谈判于1964年2月8日起在北京举行。谈判一开始,中苏双方对边界领土问题态度的巨大差异立即显现出来。

中方明确表示,确定目前中苏边界的19个条约都是沙俄同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是历史事实。尽管如此,鉴于清代被沙俄侵占的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是通过条约规定的,同时考虑到历史的和现实的情况,我们仍然愿意以这些条约为基础,合理解决边界问题。这是邓小平同志1989年5月16日对戈尔巴乔夫讲的。中方在谈判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1964年2月26日)就已阐明这一基本观点,中方的态度是一贯的。而苏方却从一开始就对条约性质的问题进行辩解,为沙俄侵华史翻案。

现已解密的苏共档案材料表明,苏共中央曾多次发出指示,批评苏联的各种出版物对俄中边界形成的历史所做的“错误”阐述,并要求重写俄中关系史。1964年后苏联出现了一个修改历史的高潮,修改历史的核心目的就是“证明”1689年《尼布楚条约》是对俄的“不平等条约”,而后来俄国借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迫使清朝签订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是俄国“收回失地”。在1964年2月至8月的谈判中,双方就这个问题的辩论占去了很多时间,而这本来是国际公认的历史事实。

第一次边界谈判进行了半年,双方虽然进行了激烈的对话,但也并非毫无效果,起码双方明确了分歧所在。首先,交换了地图(东段1∶100000,西段1∶500000),图上明确标出了双方主张的边界线,其意义还在于:其一,中方明确表示,不要求收回被沙俄侵占的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但是具体的边界线应当搞清;其二,明确了双方地图划法和实际控制线不一致的争议地区,争议地区的面积大约3.5万平方公里;其三,就河流边界的划界基本原则苏方专家也不得不同意中方意见,即通航河流以主航道中心线分界,非通航河流以河道中心线为界,并以此大致划分了河中岛屿的归属。

第二阶段:“聋子对话”

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使中苏之间的紧张关系严重升级。但值得注意的是,双方都是为了应付对方的进攻而备战,迄今还没有任何档案材料证明,双方任何一方制订过进攻对方的计划。对于这种误判的原因,需要专家学者进一步研究。

1969年9月11日,周恩来总理与从越南回国途经北京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首都机场进行了会谈。双方都意识到,紧张局势必须缓和下来,这符合双方的利益,而恢复边界谈判是重要步骤之一。

第二次边界谈判于1969年10月恢复,断断续续进行了10年。这一轮谈判的主要特点是,中方的最大关切是解决安全问题,而苏方对此并不理解,用苏联代表团团长伊利切夫的话说,这一谈判整个是一场“聋子对话”。

双方的态度和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中方希望消除,或至少缓和来自北方的威胁,苏方则不以为然,这反映了强者和弱者的不同态度。苏方更不想承认争議地区的存在,因为这同苏联关于边界领土的理念相左,而“维持现状”就是维持苏方主张的边界线。这些差异注定了这一轮谈判难以取得成果。

第三阶段:解决所有问题

1986年7月28日,戈尔巴乔夫在海参崴发表讲话,传达了两个信息:一是愿意改善中苏关系;二是愿意按国际法通行原则解决边界问题。对此,邓小平做出了积极回应。边界谈判于1987年2月重新启动。苏联方面终于认识到中方的立场是合情合理的,“争议地区”确实存在,应该协商解决。

1991年5月16日,中苏两国外长签署了中苏边界东段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国界东段的协定》)。这一协定确定了中苏东段98%的边界走向,只剩两个问题未取得一致:黑瞎子岛洲渚和阿巴该图洲渚。

2004年普京总统访华时,双方签署了协议,中俄边界最后的两个问题也确定了最终解决办法,即把两个地区大致平分。至此中国同俄罗斯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线都已最终明确划定。

1991年中苏协定签署后,双方用了8年的时间进行勘界,至1999年全部完成既定的勘界、立标、起草《边界叙述议定书》和地图绘制工作,共设界碑1183个。剩下的两个未划界地段通过2004年10月两国签订《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2005年双方立法机构批准后,也已完成勘分任务。

(摘自《中俄国界东段的演变》)

猜你喜欢
中苏苏方东段
英属印度“科学边疆”扩张战略与中印边界问题东段的形成
色尔腾山山前断裂东段与西段转折处构造演化特征
抗战时期乌苏里江边的中苏情报站
1956年赴苏接收中共档案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南昌市前湖大道快速路东段工程方案比选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情报界对中苏分歧的评估
是爱情就让它纯洁吧
美国因素影响下的中苏关系正常化
冷战时期中苏外交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