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盐商会馆建筑现状调查与保护对策

2024-03-22 21:18江欢苹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3期
关键词:自贡市

江欢苹

摘 要:会馆建筑是明清时期兴起的一种公共建筑类型。在移民兴盛的年代,自贡的盐商会馆由来自全国各地的盐商所建,其建筑风格各具特色,呈现着迁出地和迁入地的文化交融现象。文章以自贡现存盐商会馆为考察对象,结合自贡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对现存盐商会馆所在位置、修建年代、建筑特色和保护情况等进行梳理,针对保护现状提出对应的策略,有利于后期自贡盐商会馆建筑的保护及相关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自贡市;盐商会馆;建筑保护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3.006

0 引言

自贡盐业历史悠久,上溯东汉时期,距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尤其是在明清时期,随着自贡盐道的逐渐发达和产盐量的飙升,自贡的盐远销贵州、湖南等省,盐业尤为发达。届时,移民运动的兴起和盐业的蓬勃发展吸引着一批批外地人前往自贡从事盐业。盐商们从凿井到生产再到外销,每一步都承担着必要的风险,又因为是从外地而来,为维护自身的利益,逐渐兴起了修建同乡会馆的热潮,作为祈福赈灾、日常集会之地。会馆作为一種公共建筑,同时具有同乡之间聚会议事、祭拜神灵等多重功能,既是中国古代民间建筑的代表,又是反映不同地域文化和历史人文的重要物证①。在目前遗留下来的盐商会馆中,有不少的建筑精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有的保存完好,合理利用,扬名天下;有的却因保护不当等原因破败不堪、无人问津,不见当年风采。在知网上以“自贡会馆”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有47条结果,但绝大多数是针对西秦会馆的研究,对于其他盐商会馆的现状和保护情况则提及较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其他会馆建筑也应受到一定的重视和关注。眼看很多盐商会馆未合理利用或濒临消失,本文旨在考察自贡的盐商会馆建筑的现状,了解它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保护对策,以期能唤起大家对历史文化见证物的保护意识,相关部门及个人能行动起来,更好地保护这类文化遗产。

1 自贡市盐商会馆建筑概况

会馆建筑属于中国古建筑中较晚形成的一类,明清时期兴起到繁盛,民国后逐渐走向衰微。自贡的盐商会馆在性质上属于经济性会馆,在修建者类别上属于同乡兼同行会馆,按地域又分为移民会馆一类②。在建筑艺术上综合了官式建筑的布局与民间建筑的特征,又因为是移民盐商修建的,同时反映出各地的地域文化和不同的民间信仰。自贡井盐业在清代初期的战乱中逐渐复苏,并蓬勃发展。当时清政府正大力号召“移民入川”,各地的商人纷纷前往自贡经商。在精神和利益的驱使下,盐商们修建了各地域的会馆,既有维护经济利益的作用,又是同乡团结、崇神祭神的精神体现。自贡地区的盐商会馆具备“迎神麻、联嘉会、襄义举、笃乡情”等基本功能,既是地区经济繁荣的具体体现,又是井盐文化发达的重要物证。目前发现的部分自贡市盐商会馆主要有西秦会馆、贡井湖广庙、贡井贵州庙、贡井南华宫、仙市天上宫、仙市南华宫、永安天后宫等七座会馆建筑③。各个盐商会馆因保护等级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受到的保护程度也有差异。西秦会馆在1959年就建立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有着“双重身份”的西秦会馆自然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与其他盐商会馆对比之下,西秦会馆的保护工作做得更完善、更全面。贡井区的湖广庙、贵州庙和南华宫三大会馆,地处贡井老街,老街是自贡历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更是盐业生产、运输和生活的主要地区,历史建筑规模较大,井盐文化浓厚。但是三大会馆的开发和保护工作都比较落后,对会馆的修缮工作也长期停滞,保护现状不容乐观。仙市作为“千年盐镇”,曾是自贡井盐出川的必经之地,有盐运码头、古建筑群等盐业遗址。其中南华宫和天上宫作为广东、福建籍盐商的会馆仍保存在古街之间,经历了不断地修缮和重建,已经“改头换面”,并未保持会馆原状,南华宫在1958年改称“金桥寺”,天上宫的建筑也作为金桥寺的殿堂。除了天上宫、南华宫,贵州盐商、江西盐商也不远千里,在仙市镇建会馆、修神庙。财力的大小、势力的强弱、入行的先后,在各自会馆的建筑规模、品质上有所体现。贵州会馆门饰简约,仅在门柱上各置一尊小巧玲珑的石狮,馆内戏台也无飞檐;江西会馆则偏居古镇一隅,主体建筑已成为民房,现仅存一座神庙;沿滩区永安镇的天后宫主要建筑也几乎挪作民居或商铺,仅存山墙和封火墙可以感受当年的气派。

综上所述,自贡市内现存的盐商会馆除一两座保护较好外,其余的建筑大多现状艰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开展自贡盐商会馆现状调查工作,分析当下古建筑保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必要的保护措施是当务之急。

2 自贡市盐商会馆建筑现状调查分析

2.1 西秦会馆

西秦会馆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是自贡市众多盐商会馆中保护得最好的。会馆位于自贡市自流井区,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由陕籍盐商集资修建,主要供奉关羽神像,又称“陕西庙”“关帝庙”,是会馆和神庙结合的建筑群(图1)。西秦会馆遵循古建筑中轴对称的布局原则,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分别是武圣宫大门、献技楼、大观楼、福海楼、抱厅、参天奎阁、中殿、正殿等,四周修建阁楼、廊楼等连接(图2、图3),形成曲折迂回的封闭空间④。

1959年,邓小平在视察自贡时明确指出要保护好西秦会馆,随后以西秦会馆为馆址建立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并对外开放,里面陈列着与自贡井盐相关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充分运用了原会馆的空间布局,呈现出独一无二的陈列格局。此后西秦会馆一直受到公众的关注,作为明末清初会馆中的精品建筑,它的保护和修缮工作也可以作为其他会馆的典范。该会馆自始建时便耗资巨大,历次的修缮与扩建使其更加壮阔与华丽,殿宇之间金碧交辉,建筑整体保存完好,屋顶、屋脊装饰瑰丽,木雕内容丰富、雕刻精细(图4),被称为“木石雕的奇葩,会馆建筑之瑰宝”。

2.2 贡井湖广庙

湖广庙是两湖两广人修建的会馆,建于清乾隆初年,坐落于贡井老街,又称“禹王宫”或“两湖会馆”,主要供奉尧舜禹(图5)。该庙在当时建筑宏大,气势雄伟,与贡井区其他庙宇大同小异。有正殿两重、配殿一横、东西厢房与大小庭院数十间;正中还有戏台,山门面向旭水河。前殿有关云长塑像,其左右为周仓和关平;正殿供奉大禹神像,神像泥塑金身,头戴冠冕,形象庄严。如今神像已不知所终。

但整个会馆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改作民居,形成“湖广庙院落”(图6),原来的庭院格局被改变,建筑也经过重建为居民砖瓦楼。现仅存一巨大照壁及照壁后石坝(图7)和两边厢房的部分木雕装饰,有屋脊泥塑、挑檐垂脚等(图8),戏台、殿堂等建筑消失殆尽。虽然自贡市文管所有将此会馆挂牌,列为贡井区文物保护点,但湖广庙本身建筑几乎不复存在,仅存的照壁也没有文物标识,背后甚至修建了公厕。

2.3 贡井贵州庙

贡井贵州庙坐落于贡井老街正街十字口西,距离南华宫仅30米,始建于清雍正年间(1723—1735),又名“黔省公馆”“荣禄宫”,供奉“黑神”—黑神传说为明代贵州一位爱民的按察御史(一说为贵州苗族王爷),现神像无存。新中国成立后改作自贡市贡井盐厂小学。

贵州庙虽为省级国保单位,但建筑主体多处损毁,正面石门用铁门封闭(图9、图10),透过去可以望见院内堆放着大量砖瓦和木材(图11),杂草丛生。石门上的石雕、装饰已风化脱落,木质窗户也已破损,正门两边的墙体仅用木板钉住,岌岌可危。贡井文管所已将贵州庙列为危房。作为附属院落的黔省公馆目前已成为民居(图12),大门匾额上的字样已全部風化,无法辨认,门上石雕用碎瓷镶嵌,精美玲珑,还存部分彩绘图案;石刻楹联也遭到破坏,只能辨认上联几个字,据记载内容为“报国精忠两门忠烈,明月清风一片赤诚”,因此又一说里面供奉的是岳飞父子。

2.4 贡井南华宫

贡井南华宫为广东人在此修建的会馆,又名“岭南会馆”,宫名是取自道教祖师“南华”老祖的封号。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建筑技术精湛,整个宫殿气势恢宏、装饰精美,四周封火墙绘有人物、花草、山水等。会馆内修建有戏台,围栏和吊脚采用镂空木雕,图案鲜明,做工精湛;戏台对面为大殿,两侧为厢房,同大多会馆建筑一般,厢房上有走廊环绕,形成相对封闭的四合院样式。之后南华宫被利用为旭川中学校的教室和宿舍,又曾作为抗战时期冯玉祥将军募捐讲演之地,新中国成立后又变为粮仓,直到改为饲料厂,对其严重破坏,大石门及门上的石雕全被打掉,改为卷帘门,戏楼、厢房也被损毁。

目前整个建筑被施工铁架围着,修复工作还未完工(图13)。从外面看主体建筑保存较好,屋脊装饰繁复(图14),四周高墙合围,封火墙逐级而上(图15),但有多处墙体开裂现象。正面三道石门不同程度遭到破坏:大石门换为卷帘门;左侧小石门被封为窗口样式,仅存石雕楹联和门上的石雕花卉图案;右侧小石门由于施工阻碍未见其面貌,只见上方的匾额已被粉饰(图16)。

2.5 仙市天上宫

天上宫位于沿滩区仙市古镇半边街,建于清道光二十九年(1850),是福建籍盐商修建的同乡会馆(图17)。由于供奉的是“天后圣母”,因此又称“天后宫”。天上宫平面呈“凸”字形,建筑面积1162平方米,占地面积917平方米,宫内古戏台的雕塑精巧,戏台周围的楣板、廊檐上有大量表现不同戏剧场景的木雕(图18)。戏台顶部置一根千年黄荆木,直径0.85米,长13米,寓意“黄金满楼”,为镇殿之宝,也是闽商富贵的象征(图19)。

天上宫左右厢房各面阔五间,共19.2米,进深3米,厢房二层走廊与前殿戏台左右配殿相连,形成二楼看台。正殿两侧有楼梯上左右厢房的二楼走廊,戏台、左右厢房、正殿构成封闭的四合院通道。现为金桥寺观音殿所在地。原来的山门牌楼隐蔽于小巷之间,已不作使用,上有“天上宫”字样,“丕□海福”的匾额,第二个字已严重风化无法辨认(图20)。装饰和粉饰也大部脱落,因被其他建筑遮挡,无法看到全貌,隐约可见当年的风采。

2.6 仙市南华宫

仙市南华宫建于清咸丰末年(1862),是广东籍盐商修建的同乡会馆,因此又称“广东会馆”“岭南会馆”,主要供奉广东南海的“禅宗六祖”慧能和尚。建筑面积1416平方米,占地1284平方米。南华宫也是融庙宇和民间会馆建筑为一体的建筑,既是庙会、社戏演出之地,又是同乡集市的场所,每月有定期的庙会以及放生会。整体建筑布局与天上宫相似,为砖木混合的四合院封闭结构,硬山、悬山式屋顶混杂,山门直面釜溪河,中轴线上有门厅、戏台、正殿,建筑中心有一天井,左右厢房底层有拱门连接仙市老街,并与天上宫相邻。

目前仙市南华宫已改为金桥寺,“金桥寺”的匾额已经把原来的“南华宫”匾额遮挡住了,山门上的石柱破损严重,并且里面用红砖把门进一步改小了(图21)。为配合寺庙的佛教氛围,里面的建筑也经过修缮和涂漆保护,木雕装饰被统一描金,封火墙上的泥塑和彩绘保存尚好(图22)。正殿已作寺庙的大雄宝殿,戏台左右建有配殿,以走廊连接,形成三面可观的布局(图23、图24)。戏台保存较好,里面供奉有佛教神像,围栏上和廊檐的雀替上仍有精美木雕,围栏上的木雕表层涂了描金。

2.7 永安天后宫

永安天后宫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位于自贡市沿滩区永安镇,是由福建籍刘氏盐商修建的同乡会馆,又称“福建会馆”“天上宫”,和仙市的天上宫同出一源。整体建筑呈四合院式,悬山式屋顶,四周以山墙、封火墙环绕衔接。沿中轴线依次分布门厅献技楼、左右厢房和正堂,中间为院坝,左右厢房分别是龙厢与凤厢,正堂两侧各为配房。整个建筑遍布石雕、木雕和泥塑等精美装饰,反映了清代永安地区民间会馆建筑的特色。

目前天后宫临街两面都改为商铺,主体建筑也改为民居,仅存几面墙体和部分屋檐上的木雕装饰、石刻等,封火墙上还有人物泥塑(图25)。木雕的彩绘尚未完全脱落,但没有进行保护和维修措施,有的部分已经破损摇摇欲坠,居民的线网密布也存在很大的消防隐患(图26、图27)。民居大部分已经使用现代的红砖修建,石刻精美花卉的石墩也被打掉三分之一(图28)。

3 自贡市盐商会馆建筑保护策略

3.1 开展会馆建筑调查,对建筑本体进行抢救性保护

目前自贡市还有很多会馆建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任由其被改建、破坏。文管所及相关部门应当立即成立专门调查组,开展自贡市会馆建筑的调查工作,将所有现存会馆的信息记入档案,利用传统手段和新科技技术结合对会馆进行全方位测绘、拍照,建立会馆建筑文化遗产数据库。对已经破败的会馆建筑及时上报,邀请古建保护专家研讨和制定维修方案,交付给有保障有资质的施工公司进行修缮。加固已有的木雕、石雕彩绘,借助影像保留等技术保存古建彩绘。对改作民居的会馆建筑,征得居民的同意后,将现存的木雕、石雕和泥塑、残垣断壁等保护起来,并做好文物古建标识。

3.2 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

深入挖掘盐商会馆背后的文化内涵,积极开发文化创意产业,以政府为主导开发周边的旅游业,发挥各地区会馆建筑独特的人文、历史、艺术价值,可以开发自贡市盐商会馆研学旅游一体项目,在领略地方会馆建筑特色的同时,感受到自贡市浓厚的井盐文化。以会馆文化、井盐文化为切入点,对会馆建筑群进行整体利用开发,在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会馆建筑的开发利用。此外,各大会馆几乎都修建有戏楼,对于保存较好、未作它用的戏楼,可以进行修缮后定期举行戏剧表演,周边配合茶馆设施,形成文化创意茶园。

古建筑的活化利用不能利益当头,更不能为了个人利益或商业利益反过来破坏现有的文保结果⑤。贡井区的黔省公馆、湖广庙和永安镇的天后宫已经改为民居,仙市镇的南华宫和天上宫也改为寺庙,再想复原为原来的会馆模样已不太可能。但针对目前现存的建筑遗物、遗迹,具体的保护措施是必不可少的,开发的前提是不破坏古建筑,不破坏已取得的文保成果,让古建保护工作与城市开发、旅游业协同发展。

3.3 增强保护意识,倡导公众参与保护

盐商会馆建筑作为自贡外籍盐商遗留下的文化遗产,具有多重价值和意义,但只有极少数人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政府部门和文管所应当加大会馆建筑的宣传力度,在公交车、出租车的广告位置播放古建保护知识,在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平台发布文章、短视频、图片等,线上线下结合,拓宽宣传渠道。同时在各个会馆建筑附近放置文物古建保护的宣传牌,潜移默化下增强公众的古建保护意识。

3.4 增加配套资金支持,加强预防性保护

目前大量会馆的修缮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政府应积极争取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府投入,缓解地方财政压力的同时促进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古建筑本身存在大量的木构件,一旦遭遇火灾就可能消失无存,因此文物古建的防火工作应当放在首位。各个会馆建筑应安排专人保护看管,定期排查安全隐患,检查建筑各个地方是否存在虫蛀、开裂等需要修复的情况,并及时上报。在会馆内部放置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人防与技防结合,全方位保障会馆建筑的安全。

积极引进文物古建修缮保护专业人才,探索更多古建保护新机制,为盐商会馆建立数字档案,为后续修复、研究提供资料。

3.5 政府部门加强对施工公司的监管

在对会馆进行维修保护时,一般会选择专门的施工单位进行建设,但政府部门在施工期间也不能放松警惕,任由施工单位出现工程拖拉、不负责的情况。如贡井区南华宫的维修保护工程原计划2021年完工,但直到2023年9月还处于施工状态,现场也并未有工人,看起来停止施工已经有一段时间。随后笔者拨打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监督的电话却只得到含糊其词、互相推脱的说辞。在寻找承办单位时,要注意考察该单位的資质和口碑,施工过程中随时委派专人跟进进度,做好监督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自贡的盐商会馆保存现状与其文物保护单位层级大概成正比关系,即国保的保存现状最好,省保次之,市保再次之,县(区)保最差。而贡井贵州庙属于例外,虽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但其建筑却已变成危房,十分破败,并未进行维修和保护。位于城区的古建筑要比位于乡镇、郊区的古建筑保护得好。如西秦会馆位于主城区内,受到的保护和开发更多,而远在贡井区和仙市镇、永安镇的会馆则因保护不当情况危急。此外,有旅游开发价值的保护较好,无旅游开发价值的则保护不够。西秦会馆作为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的馆址,旅游业合理开发,所受到的关注和保护也更全面。但旅游开发利用也应遵循适度原则,不应只注重旅游,而轻视了对古建筑本身的保护和修缮。例如,仙市镇的天上宫和南华宫如今都已挪作它用,原来的建筑被遮挡、粉饰,全不见其本来面目。

自贡的盐商会馆曾经辉煌一时,如今有的却很难再看出当年的风采,甚至濒临消失。古建筑是历史的雕塑,自贡的盐商会馆作为外籍商人的同乡居所,见证了他们背井离乡打拼的历史,同时也是各地文化碰撞形成不同的特色的展现⑥。盐商会馆在自贡因盐兴建,亲历了自贡各地区盐业的繁盛,见证了这一带盐业文化滋养的社会百态,反映着地方兼收并蓄的特征。并且大部分会馆都修建有戏楼,曾有大量的川剧上演,也是研究川剧的珍贵素材。对于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相关部门不能任由其在历史中腐烂、消失殆尽,应当将这些具有历史、艺术、文化价值的会馆保护利用起来,让古建在现代社会仍旧焕发光彩。

注释

①李婕.川渝地区陕西会馆建筑初探[J].美与时代(中),2012(6):77-78.

②孙中雯.移民背景下的明清会馆建筑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3):130,132.

③邓军.文化线路视野下的自贡井盐运输遗产研究[C]//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盐文化(第9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7:12.

④郭广岚,宋良曦.西秦会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⑤叶宁玲.肇庆梅庵古建保护与利用的现状调查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5):175-177.

⑥谢岚.自贡会馆建筑文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猜你喜欢
自贡市
自贡市沿滩区开展在建工程项目季度评比
自贡市:多措并举 力促根治欠薪
自贡市:率先实现欠薪问题线索动态清零
自贡市自流井区(高新区)严厉查处欠薪违法行为
自贡市第33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圆满闭幕
气象因素对自贡市呼吸道传染病的影响与预警技术研究
自贡市贡井区河流水环境容量分析
自贡市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研究
结缔组织痣1例
自贡市稻田种植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