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跨界展览分析与梳理

2024-03-22 16:49马小颖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3期
关键词:跨界博物馆创新

马小颖

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事业也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办好陈列展览是提高博物馆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跨界”作为一种创新模式正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各方面,在临时展览中引入跨界思维、寻求多方合作,有利于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展览创新,符合未来博物馆展览发展趋势。文章试图阐释展览跨界的必要性,通过梳理跨界展览主要类型和特点对其进行解读。

关键词:博物馆;临时展览;跨界;创新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3.021

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与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博物馆事业也日益繁荣。博物馆数量大幅增多,质量稳步提高,功能不断完善,参观博物馆已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日常选择。博物馆的发展迎来更多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人们对博物馆的期待变高、需求增多,如何使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将博物馆打造成城市名片,增强其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这些都是博物馆从业者面临和思考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关键之一就是要办好陈列展览。在展览塑造与创新方面,展览策划人员一直在进行多方面的有益探索,不断推陈出新,寻求多方合作,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打造出叙事性展览、沉浸式展览、跨界展览等一系列脱离传统模式的展览,使展览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作为近年博物馆展览寻求创新的路径和突破点,跨界展览呈现了良好的效果。文章尝试分析博物馆展览中的跨界行为,梳理跨界展览的主要类型和特点,浅谈跨界在展览中的运用和实践。

1 跨界与展览跨界必要性

时下“跨界”是一个热门词汇,“跨”可理解为跨越、打破,“界”指界限。“跨界”,英语对应的是Crossover,指交叠、融合,主要来表述不同专业的跨领域合作,从而产生新的观念、新的资源、新的活力①。跨界行为产生于两个及以上的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其本质是对资源的融合与整合。现今社会,跨界现象无处不在,从商业领域到艺术领域,从互联网行业到影视作品……不同地域、不同领域催生出形式各样的跨界行为,它是一种行为方式的尝试与突破,也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正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

近年来博物馆在跨界领域一直进行新的尝试,如“博物馆+互联网”“博物馆+影视”“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社区”“博物馆+旅游”等。博物馆的跨界融合本质上是通过博物馆的资源、活动、服务等要素,实现和社会及公众的有效对接和融合,不断提升博物馆的吸引力和服务力②。2020年“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展览由腾讯携手敦煌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等11家文博单位合作举办,以“文物的时空漫游”为主题,通过数字化形式呈现了近百件精美文物。展览依靠现代多媒体技术为观众带来一场沉浸式观展体验,展品的呈现完全脱离了传统的展示方式,这是博物馆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也是文物资源与数字化技术的跨界融合。

展览是博物馆与外界沟通、为观众服务的重要手段,追求展览创新势在必行。首先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已经从最初的文物收集、研究机构转变为“为社会服务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不仅仅具有收藏、保护、研究的功能,也致力于“在社会各界的参与下,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这也是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定义的最新阐释。也就是说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更重视人的需要,更强调为社会服务,将收集的藏品向公众展示,更好地实现其教育功能是博物馆工作的重点。而陈列展览是实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核心功能的基本方式,也是博物馆直接服务民众的重要手段③。从群众需求来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价值理念发生转变,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追求。所以博物馆需要从“默默无语”的“文物仓库”转到台前,成为人们汲取知识、获取信息的新的平台。其次国家对文博业发展愈加重视,“一個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为文博事业的发展提声振气。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备案博物馆数量由4692家增长至5788家,2020年全国博物馆办展达2.9万个,预计“十四五”期间全国备案博物馆将达到6500家,年举办陈列展览3万个。自1997年开始每年举办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许多优秀陈展被借鉴推广的同时,受到民众的广泛关注。所以在未来“博物馆热”会不断升温,“网红展览”“网红文创”会获得越来越多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青睐,而在展览中融入跨界思维是展览创新的另一蹊径,会帮助策展人打开思路,创办更多更有活力、有新意的展览,这些精品展览也会持续为博物馆带来更多吸引力、更大影响力和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2 跨界展览解读与类型梳理

如何定义展览跨界行为,在《对话·无界:博物馆展览跨界现象浅析—以成都地区博物馆为例》中,作者讨论的跨界现象指在“跨界思维”主导下,多角度、多视野地将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展品类别相互交叉碰撞在同一场展览主题之下,形成对比、融合或是创新的展览现象,这种展览相较于传统展览来说更强调对话性④。这种对话有历史与当代的时间维度的对话,有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的空间维度的对话,有相互交叉的时空维度的对话,这些对话都可涵盖为展览的跨界。而本文所要谈论的展览跨界行为着重点是在一场展览中呈现出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与融合,可以表现为展品的跨界,如“福禄寿喜·美好生活—中国吉祥文化特展”,将历史文物和自然标本并置,从多重视角阐释吉祥文化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内涵,这是历史、人文与自然类学科的一种跨界融合;展出形式的跨界,如“文物的时空漫游”展,完全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展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展方式;展出场地的跨界,如“海底总动员—2013正佳广场大型海洋生态标本展”,大连自然博物馆的珍品来到广州正佳广场,带来文化与商业的双赢。无论是展品、展出形式或展出场地的跨界,其实质都是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跨越不同专业,将不同领域联系到一起,实现展览创新。

表1~表3从展品、展出形式、展出场地这三种类型对近几年来博物馆举办的跨界展览进行梳理和解读,探析跨界在展览中的运用与呈现。

目前在展品的跨界展览中更倾向历史文物、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领域的跨界,以及历史类与自然类的跨界合作。如“呼吸—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形塑”“行山—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形塑”都是当代艺术雕塑展,但展品塑造上借鉴、融入了传统文化,所以实质上是一种展品的跨界。而“女神的装备—当代艺术@博物馆”展是另一种类型的历史文化和当代艺术的跨界,这种展览主要采用对比的呈现方式,将历史文物与当代艺术品并置、归纳,放在同一空间维度中进行对话,使观众直观地看到过去与未来,形成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甚至将历史与当代艺术的跨界展做成系列项目,在2020年推出“永远有多远博物馆@当代艺术跨界系列II”,继续以历史与当代对话的模式思考生命的意义。自然类的博物馆或者引入自然展的历史类博物馆则倾向探索历史与自然的跨界合作展,这类展览主要通过并行展示历史文物和动植物标本,从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角度阐释展览主题。这类展览既有历史内涵又有自然科普,既有深度又有趣味,为自然类和历史类博物馆的合作进行了有益探索。这种探索自然与人文融合方式与多学科作业及其技术支持为观众带来更多惊喜的博物馆体验,是当下博物馆策展的新趋势⑤。

展出形式的跨界展览在现阶段多是博物馆与现代科技的跨领域合作,无论是想呈现哪种效果的展览,其背后大多需要现代技术的加持。但是文中所讨论的展出形式的跨界不仅仅是在展览中利用现代科技作为辅助,而是在科技手段的支撑下达到不同于以往形态的展示效果。如湖南省博物馆和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共同打造的“一念·辛追梦”,就是将马王堆汉墓所出土文物结合中国传统艺术京剧表演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展示,完全颠覆了以往的文物展出方式。

许多博物馆推出了更多的“云展览”,仅2020年各地博物馆就推出2000余个线上展览。线上展览是与现代科技结合的跨界展览,是展出形式的新途径。像浙江省博物馆推出的“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展”就脱胎于2021年的“丽人行—中国古代女性图像云展览”,在将线上展落地为线下展时,展览也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五馆联动,观众可实时观看安徽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湖州博物馆四馆举办的同女性题材展。这种展出形式的跨界展览借助现代科技力量,满足了博物馆向综合性服务功能转变的需要,适应了线下展览向线上发展的趋势,能尽可能多地汇集各方优势资源,打破藏品地域限制,为更多公众提供不同于传统展览的更高效、便捷的观展体验,使博物馆自身职能得到更充分、有效的发挥。

不同于展品和展出形式的跨界,展出场地的跨界展并没有在展览自身实现多领域的合作,而主要体现在博物馆与其他行业的跨界联合。但因其相较于传统展览打破了博物馆展览只在博物馆展出的模式,也是一种突破创新,因此属于展览的跨界行为。这种展出场地的跨界多表现为博物馆与商业体的合作,尤其是自然科普类展览走入商场,像大连自然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都与国内多家商场合作推出过一系列的主题巡展。博物馆与商家的跨界合作,既丰富了商业活动,带来巨大客流,又提升了商场的品牌影响力和文化内涵;对博物馆来说则开拓了博物馆科普教育的新形式和新领域,增强了社会影响力⑥,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的共赢。除临时展览走进商场模式外,许多博物馆也着力加强“馆校合作”“社区合作”,推行博物馆展览进校园、进社区活动,使人们在校园里、在家门口就能了解身边的文化遗产,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博物館也更好地发挥了为公众服务的职能。

3 结语

事实证明,在展览中引入跨界模式是可行的,且能获得更好的效益。跨界合作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趋势之一,延伸博物馆的上下游产业链,减轻博物馆在运营过程中经费不足、资源不足和服务单一等问题,既能实现博物馆的自我创新,又能给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⑦。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展览策划过程中一方面要转变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树立为公众服务的理念,摒弃陈旧观念,开拓思维,大胆突破;另一方面要结合馆藏资源、展馆特色和地域文化,加强馆际交流,谋求多方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尤其是一些馆藏资源并不丰富的博物馆可通过展览模式的创新,联合其他行业跨界合作,获得更广泛的关注。总之,在展览中引入跨界思维只是展览创新的模式之一,在未来的展览策划中要谋求更多种方式的改变和创新,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需要,使展览真正成为博物馆弘扬优秀文化、促进文明进步的有力助推器。

注释

①赵晶.跨界现象初探及思考[D].天津:天津大学,2012.

②曾智峰.在跨界融合中提升综合艺术类博物馆的美育功能:以广州艺术博物院为例[J].广州文博,2021(00):311.

③单霁翔.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5.

④侯李游美,班慈,赵梦妍.对话·无界:博物馆展览跨界现象浅析:以成都地区博物馆为例[J].北京文化创意,2021(5):72.

⑤严洪明.探求自然与人文跨界合作展览的新途径[J].自然博物,2015(00):66.

⑥刘勤学,李梅.让动物标本成为明星:博物馆与商家跨界合作实践[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6(S1):142.

⑦杨雯,王晨仰.略论“互联网+”与博物馆跨界合作发展趋势[J].常州文博论丛,2016(00):109.

猜你喜欢
跨界博物馆创新
跨界
跨界
博物馆
B&O继续跨界 B&O BeoVision Eclipse TV
露天博物馆
跨界之道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