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嘉峪关军民关公崇拜刍议

2024-03-22 18:20付强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3期
关键词:明清时期嘉峪关军民

付强

摘 要:明清时期的嘉峪关不仅是一座军事城堡,还是对外通商的口岸、充实军粮的屯垦区、充盈国库的税卡和文化传播的桥头堡。官员、戍卒、客商、文人的流动,将代表中原正统文化信仰的关公崇拜带到了这座边关重镇,这里的军、民、士、商多次维修关帝庙,举办大型祭祀活动,使关公信仰在官方和民间都植根很深。文章从嘉峪关关帝庙的多次修缮、官方信仰對嘉峪关军民的影响、嘉峪关所处位置对关公崇拜的需求、关公崇拜维系整个军事防御体系的稳定性以及嘉峪关军、民、士、商对关公的诉求几方面,对明清时期嘉峪关军民关公信仰和关公崇拜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明清时期;嘉峪关;军民;关公崇拜;文化信仰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3.030

嘉峪关是明代长城的西端起点,是长城沿线规模最大、最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在这座古代军事城堡的东瓮城墙外,建有一座气势宏伟的关帝庙,庙内有大殿、陪殿、过厅、牌楼等建筑,大殿内塑有关公、关平、周仓塑像三尊,四周墙面绘有三国故事壁画,牌楼处塑有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宝刀。庙宇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与对面的戏台一起,成了嘉峪关内的关公文化弘扬地。嘉峪关关帝庙建成时间待考,据现有资料记载,明清两代,嘉峪关及邻近地区关公信仰盛行,驻守嘉峪关的将士和百姓对关帝庙进行了多次修缮,并举办了多次祭祀活动。

1 从嘉峪关关帝庙的多次修缮和祭祀活动看关公崇拜

嘉峪关关城仿古碑廊中有五块碑的碑文记载了明清时期有关嘉峪关关帝庙的修建、修缮、祭祀活动。

《重修武安王庙碑记》记载了明万历六年(1578),由嘉峪关守备佘动发起的对关帝庙的一次大规模重建。这年,他在履新嘉峪关守备一职时,发现关帝庙体量太小、神像又小又矮,心里非常愧疚,想要重建庙宇、重塑神像,并制定了目标和方案:重建庙宇、重塑圣像,在圣像两旁塑侍从像,使低矮的神像变高大,损坏的房屋和设施焕然一新。佘动还带头捐资,示范效应非常显著,“举关商民士卒子来趋效,各竭其力”,至万历十年(1582)建成,“庙貌门庑焕然一新,丹漆炜煌,规模清雅”。

《武安会众信官军赞序碑》碑文记载了乾隆七年(1742),由驻关将士举办的一次大规模祭祀活动。这年,姑臧人陶千厅来到嘉峪关观瞻关帝庙时,有感于关帝庙距上次重修已有164年之久,以前经常举行的“伏腊”“敬服”“尊亲”等传统仪式和祭祀活动“始勤终怠”“不获恒久”。于是“一公倡于先,外委旗队兵丁和于后者六十余人”,开始筹划祭祀所需的一应财物,“几为经营,积金百余”。用部分资金举办了“春祈”“秋报”“祭祀”“烝尝”等仪式,另一部分资金置办了“鸣锣二面,鼓板全付,垂帘、案帏、供器、旗伞”和“鸾驾半付”,对庙宇和塑像进行了修整和装饰。经过整修,庙貌焕然一新,神像庄严肃穆、令人敬畏。还在石关峡口北面为寺庙置办义田二石,为僧侣提供了生活来源,保障庙内晨钟暮鼓、香烛供器,以希冀得到神明的赐福和护佑。

《山陕弟子祈雨碑》碑文记载了乾隆二十七年(1762)的民间祭祀祈雨活动。此次活动是由山陕人杨积珍、郭从先、李玉廷等人发起的。众人捐献银两,油饰了塑像,修缮了天棚,购置了銮舆仪仗和供器,布置了旗伞、彩薝等饰物。举办了祭祀祈雨仪式,祈求关公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防止祭祀活动始勤终怠,还立了章程:每到关公圣诞之日,“凡我同人,咸事行礼”,三献礼毕,命人准备酒宴,老人拄着拐杖,山陕子弟们端着酒杯,共同参加这一盛会,“尽一日之欢,笃数世之谊”,起到了聚乡党宗族之谊、联络感情、规范礼制的作用。

《重修关帝庙碑》碑文记载了始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的关帝庙重大维修活动。此次维修历时一年多,由丁卯夏始至戌辰秋竣工,由嘉峪关游击将军熊敏谦倡导发起。他看到庙宇因年久失修,神像、天棚、马殿、山门、旗台、壁画均有破损,油漆彩绘剥蚀严重,“有心者不能不触目而心感矣”。于是,他“倡首营中官兵共捐俸饷”,关内和周边城堡大小官员,信徒、客商、文人、兵丁、工匠等人共捐银两,对关帝庙房屋和庙内设施进行了大规模修缮,修缮工程竣工后,“圣像金身辉煌焜耀,凡一切应修理者,靡不焕然一新”。

《继关圣帝君殿香火碑》碑文记载了清光绪四年(1878)的一次维系香火募捐活动。碑文先记述了同治四年(1865)关公显灵吓跑了占领嘉峪关乱军的故事。然后记述了清光绪四年(1878),湖南人郭有德履新嘉峪关游击将军一职,看到“帝君宫殿诸多不齐,缺乏灯火”,他“不忍坐视”,与众官员共同商议并决定:由郭有德每年出资白银六两,千总、把总、外委、队目等人和兵丁“各助银两多寡不一”。募捐所得银两,用于居士照料香火,打理布施和庙内日常事务。

碑文记载的这五次活动,无论是官方举办的还是民间举办的,将士和百姓的重视程度都很高,积极捐款、捐物,证明了明清时期关公信仰在军营和民间植根很深,关公崇拜在守关将士和普通百姓中非常盛行。

2 从官方信仰看嘉峪关军民的关公崇拜

古代封建统治阶层最高权力者对关羽的谥封从蜀后主刘禅追封关羽为“壮缪侯”开始,经历了“公”“君”“王”“帝”“圣”“天尊”封赐逐渐提升的过程。官方举办的祭祀活动,随之礼制逐渐完备,规格不断提高,规模逐渐扩大。明太祖时,官方每年祭祀关公六次(四孟、岁暮、五月十三),到明成祖时就猛增到了二十五次,到清咸丰时期,将关公祭祀仪式升级为与历代帝王、文昌帝君同等的礼制,咸丰帝还亲自在关公像前跪拜,把关公祭祀仪式的级别推到了顶峰①。

封建统治者对关公的高度评价和极力推崇,是利用关公的“忠义勇武”,将“忠君报国”思想深深植入底层官员和士农工商的心里,使他们死心塌地地为封建统治集团服务,来维护封建政权的稳定和封建统治集团的利益。

上有所行,下必效之。明清时期,驻守在嘉峪关的底层官兵和普通百姓受到朝廷官方尊崇关公思想的影响,佘动、郭有德等官员在到任之初就忙于修建庙宇、重塑神像、祭祀神明,百姓对此事也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动捐款、捐物、筹措银两,出现了“举关商民士卒子来趋效,各竭其力”“一公倡于先……诚纳月艮,菲饮食而恶衣服”“倡首营中官兵共捐俸饷,本关善士、往来宦商随缘乐助”的场景。说明了嘉峪关军民对关公的崇拜是封建统治集团推崇的官方信仰在底层的具体反映,也是封建统治集团对底层官兵和普通百姓进行思想控制的证明。

3 从嘉峪关所处位置看关公崇拜

明代,统治者在西北地区的战略以消极固守为主,他们认为嘉峪关以西为蛮荒之地,“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嘉峪关以西置不问”,放弃了嘉峪关西大片土地,造成了嘉峪关“三面强虏虎穴”“三面受敌”的不利态势。同时,将嘉峪关这座边关小城池直接推到了战争最前线,成了抵御西域势力入侵的桥头堡。

清代,统治者在完成了政权巩固和收复台湾后,将西北作为战略重点,相继平定各方分裂势力,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开始逐步收复嘉峪关西和敦煌全郡之地,并开设卫所。雍正三年(1725),清廷在哈密驻兵强化防务,嘉峪关以西至哈密的区域纳入了清朝版图,嘉峪关逐渐由“中外锁钥”“边关重地”成为通商口岸和税卡。

常年驻守在这苦寒之地和百战之地的古代官兵,面对严峻的边关安全形势、恶劣的自然条件、落后的交通设施、匮乏的物资保障,“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不免萌发思念家乡、思念父母妻儿以及畏战的情绪,有人甚至发出了“安得普天休战伐,不令竹箭困输供”的感叹。在这种情况下,能慰藉心灵、安抚情绪、稳定军心、保障战力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利用信仰,在每个将士心里塑造一尊神明,而关羽身上具有的“忠义勇武”正符合封建统治者对底层官兵的纪律要求和作战要求,通过大张旗鼓地祭祀关公、修缮庙宇、演剧献牲等活动,使官兵们找到了精神寄托,对刀光剑影、战马嘶鸣、烽火连天、旌旗猎猎的战争场面不再畏惧,将“忠君报国、舍生取义、马革裹尸还”作为军人的最高荣誉。

在意识形态和文化信仰领域,凝聚在关羽身上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明代国家力量有效控制的最西端—嘉峪关这样一个三面临戎之地,有关帝庙的存在,并不断举办祭祀活动,证明了代表中原正统文化的关公崇拜在此地得到了有效传承并发扬光大,更加证明了中原王朝在此筑牢了文化信仰的根基,为向西延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雍正五年(1727),清廷在修建哈密新城的过程中,同时修建了帝君庙来供奉关公②,成为自明代以来关外的第一座关帝庙,代表中原正统文化的关公崇拜以嘉峪关为跳板,传向了更广袤的西域地区。

4 从嘉峪关军事防御体系的稳定性看关公崇拜

嘉峪关军事防御体系的逐步完善,从明洪武五年(1372)开始。是年,征西将军冯胜在远征漠北回师途中,相度地理形势,决定在此咽喉要地建关,扼守此要冲,次年筑成一座周220丈、高2丈余的土城。弘治元年(1488),肃州参将彭清主持修筑北长城。嘉靖十九年(1540),肃州兵备副使李涵监筑西长城。嘉靖二十七年(1548),巡抚杨博监筑石关儿营。嘉靖二十八年(1549),巡抚杨博、兵备王仪议展筑新城、下古城、金佛寺堡等城垣。隆庆六年(1572),修筑自嘉峪关至镇夷千户所止的边墙、崖榨。万历元年(1573),完成东长城的修筑。万历三十九年(1611),创筑卯来泉堡。万历四十四年(1616),修筑野麻湾堡。城堡、边墙加上逐渐修筑的墩台与挖掘的壕沟,形成了一道严密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护卫着肃州城以及关内大片区域。

嘉峪关军事防御体系中的各个城堡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战时,相互支援、共同御敌。和平时期,底层将士们通过修建庙宇、参加祭祀仪式等活动聚在关城,会友、议事。《重修关帝庙碑》碑文记载,关帝庙的维修活动,得到了嘉峪关、肃州城、野麻湾堡、新城堡、惠回堡、金佛寺堡、卯来泉堡、黑山湖军台等处各级军官和兵丁的资助。《继关圣帝君殿香火碑》碑文则又一次记载了嘉峪关、野麻湾堡、新城堡、金佛寺堡、卯来泉堡、黑山湖军台等处军官捐款维系关帝庙香火的事件。据此,嘉峪关军事防御体系的指挥官们重建和修缮庙宇、举办祭祀仪式,是以宗教的力量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使将士们齐心协力、抵御外侮。同时,通过开工、竣工仪式,春祈、秋报、五月十三等祭祀仪式,与同僚把酒言欢、增进友谊,增加凝聚力。

5 从嘉峪关内外军、民、士、商各阶层的诉求看关公崇拜

嘉峪关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嘉峪关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边境口岸贸易区,又由于明清两代政府实行的屯田政策,关内地区成了屯垦区。随着嘉峪关防御体系的持续建设,贸易和农业的发展,边关小城人口增长,生产、生活、军事和行政管理的需求促进了手工业和教育行业的发展,使嘉峪关成为军、民、士、商的汇集之地。为了过上富足稳定的生活,各阶层对关公各有诉求。

首先是守关将士。他们希冀于得到关公的护佑,积极参与修庙、祭祀活动,是希望能在战时得到护佑,自身安全得到保障,还希望战时“武圣”化身的关公能够及时显灵,使敌人“抱头鼠窜,亡魂丧胆”。此外,将士们还希望能从关公处汲取精神力量,以鼓舞士气,使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其次是读书人。作为战略要地,嘉峪关向来受到朝廷高度重视,派来负责嘉峪关防线军务的51位官员中,有进士45人、举人6人,这些人都高度重视教育。《肃镇华夷志·学校》记载,明代地方官兴办了儒学、敬一亭、酒泉书院、射圃亭、社学等教育机构,这些教育机构为政府和军队培养了大批人才,持久支持整个嘉峪关防御体系的建设。而关公手拂美髯读《春秋》的标准画像早已印刻在人们脑海中。17世纪中期,士子群体给关公冠上了一个新称呼—关夫子,使其受到与孔夫子相同的礼遇。因此,在嘉峪关关帝庙有关活动中,士子们表现非常虔诚,除了捐款、捐物外,还承担了起草章程、撰写碑文的任务。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在科举考场上得到神助和庇佑,早日考中,谋取更好的前程。

再次是屯卒和农户。借助祁连山融雪的滋润和平缓的地势以及政府大兴屯田的政策,军屯、民屯、商屯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嘉峪关周边城堡附近皆有屯田。《肃镇华夷志·图说》记载:“嘉峪关,屯田一十一顷九十三亩零;新城堡,屯田三十七顷一十四亩三分零……”大批屯卒和普通农户耕种着政府划拨的土地,保障了自身所需,还保障了军粮供应。而关公则在宋朝就被民间和官方赋予了兴云布雨、拯救干旱的“雨神”职能。宋人黄茂才的《武安王赞》云:“严庙貌,爵封王。祚我宋,司雨旸。祷而应,弥灾荒”,指出了关公执掌气象的职能。南宋孝宗皇帝加封关羽为英济王时,就专门强调了这个职能:“凡有祷于水旱雨旸之际,若或见于焄篙凄怆之间,英烈言言,可畏可仰……”耕作于嘉峪关及周围城堡的屯卒和农户,自然是期望关公能保佑晴雨适时、气候调和、五谷丰登,使黎民百姓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最后是商人。嘉峪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西域各国入贡的唯一关口,由于受到严格管制,外国使团只能止步于边关城镇,所携货物无法运至内地交易,这让边境贸易非常繁盛。《肃镇华夷志·景致》记载:“各省商旅,咸藏于此,西无所往,东无所阻,市之鬻贩不拘时,黎明交易,日暮咸休,市法平价,众庶群集,以此极边之地而有如此之富庶”③,市集边贸的繁盛,使嘉峪关成为中外客商聚集之地,他们在此食宿、交易,还到关帝庙供奉香火、跪拜行礼,祭祀“财神”关公,期望得到关公神明庇护,以保商路畅通、货物充足、财源滚滚。

6 结语

明清时期,关公信仰在驻守嘉峪关的军队和民间深入人心,关公崇拜在守关将士和百姓之间极为盛行,这都源于封建朝廷对关公的崇拜在明清两代达到了巅峰。在嘉峪关这个三面临戎之地建立关帝庙和大搞关公崇拜,一是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二是稳固嘉峪关防线,三是为中原正统文化向西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各阶层对关公提出的诉求,反映了一段时间内,嘉峪关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盛况,还反映了关公崇拜这一精神力量对凝聚边关地区的军心、民心及社会安定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注释

①董运娜,杨孟冬.封建王朝关公崇拜探究[J].沧桑,2013(6):68-71.

②桑凡.哈密关帝廟与清初西北边防[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10):102.

③李应魁.肃镇华夷志校注[M].高启安,邰惠莉,校注.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170.

参考文献

[1]张晓东,王春梅.嘉峪关史料辑录[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21.

[2]朱元璋.皇明祖训:祖训首章[M].济南:齐鲁书社,1996.

[3]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兴复哈密[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周一敬.甘肃镇考见略校注[M].王琦儒,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22.

[5]《嘉峪关志》编纂委员会.嘉峪关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

[6]张晓东.嘉峪关城防研究[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明清时期嘉峪关军民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首届丝路天使总决赛在嘉峪关举行
在嘉峪关“吹牛”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扬州明清人文聚落分布概况
明清室内陈设艺术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军民鱼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