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情感价值教育的策略

2024-03-28 14:44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朱志睿
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诗歌价值情感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潘南小学 朱志睿

语文诗歌作品语言凝练、表达生动形象,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重视了对古诗、现代诗的内容编排,旨在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语文审美水平。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挖掘诗歌背后的情感价值,对学生渗透爱国、爱家乡等思想教育,对提升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内涵有非常大的帮助。

一、小学语文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价值

情感是人类复杂的内在体验,是我们与世界互动和交流的基础。情感可以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思维,也是我们对他人和事物做出反应的基础。情感价值指的是人际关系中表达和接受情感的重要性和价值。它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共享和理解。情感价值强调了情感连接、情感支持和情感共鸣对于人际关系质量和个体幸福感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价值,是指通过诗歌文本所表达的思想主题,传递出作者创作时的情感状态、流露出的价值取向。在小学阶段诗歌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感价值:

(一)爱国爱家的情感

无论是传统古诗词,还是现代诗歌,一个非常显著的情感就是家国情怀。小学语文所选编的作品,体现着文人墨客对国家的忠诚、对太平盛世的赞美。陆游《示儿》中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统一的渴望。王昌龄《出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每位爱国诗人的诗歌都表达着内心深沉的爱国情怀,让人十分感动。

(二)积极的人文情怀

小学语文诗歌中包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思想、处世态度、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写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欢之情。现代诗歌《绿》中,作者写道“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将风和雨都想象为绿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李清照在诗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表达了诗人伟大的人生理想。“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诗句旨在给学生以警示,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这些诗歌中折射出的情感,对小学生具有正向的激励意义。

(三)纯真朋友情感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流传至今,“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成了一代代人铭记的友谊见证。在信息传递不发达的年代,诗歌文字传递着真挚的情感,深入人心几千年。这种情感有着现实意义,对当下小学生维护友谊起着示范作用。

(四)热爱人民的情怀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李绅《悯农(其二)》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课文录用的北朝民歌《敕勒歌》表达了对牧羊人民的赞美之情。这些诗歌作品包含着对人民真挚的热爱,传递着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

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情感价值的意义

(一)学习正确表达情感价值的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诗歌内容丰富,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不同的情感价值,对小学生感知诗歌情感价值有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与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价值产生连接,帮助学生探索诗歌语言背后蕴含的丰富的情感价值,体会优美的诗歌语言带给人们的独特审美价值。当学生掌握了与诗歌情感价值产生共鸣的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诗歌的情感价值世界,初步掌握运用精准词语表达自我情感价值的方法,来提升小学生语文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构建良性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探究诗歌情感价值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充分互动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价值时,需要师生不断地互动,教师通过导入、探索写作背景、阅读体会诗歌语言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合作、探究、体验的课堂学习氛围。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对诗歌蕴含的情感价值进行挖掘,也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氛围。例如,《赠汪伦》《静夜思》等作品所描绘的友情、亲情等都是小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通过对诗歌情感价值的感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三)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价值观

优秀的诗歌作品反映着诗人对人生、生活和社会的体悟,有着深刻的洞见。有些诗歌作品体现了家国情怀,有些作品反映了民间疾苦,有些作品激励人奋进。即使有些诗歌初次阅读时不好理解,通过将诗歌教学与品德教育相融合,用名人名句来指导学生的“三观”,帮助学生感受诗人所表达的高尚情怀,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树立高尚的情感价值观。例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样的诗句可以作为学生的座右铭,激发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畏学习、生活中暂时的困难,坚持追逐自己的梦想。优秀的诗句会启发小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规划。

三、实现小学语文诗歌情感价值的教学策略

围绕情感价值概念,在诗歌情感表达、情感接受、情感连接等方面入手,将小学语文诗歌情感价值传递给小学生。

(一)感受诗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法

1.深入了解诗歌创作背景。

孟子提出了“知人论世”的文学批判方法,他指出不同时代的不同作家,会有不同的遭遇和经历,而这些属于该作家独有的人生经历、情感状态、生活体验是不会和其他时代的作家一模一样的,这些经历影响了诗歌创作。这一理论对古代诗歌教学和现代诗歌教学都有指导意义。部编版教材中所选诗歌作品,都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每首诗歌的创作都受到作者所处社会生活、历史背景、个人经历的影响。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带领学生感受作者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价值,是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

例如,在教学《短诗三首》时,教师发现课文的三首短诗是选自冰心的诗集《繁星》,运用“知人论世”的策略,出示诗人生平、《繁星》作品简介等材料,组织小组讨论了解《繁星》的创作背景。学生也可以在课下搜集相关材料,对课件内容进行补充,让学生全面了解《短诗三首》的创作背景,了解诗人所处时代,与诗人创作时的情感相共鸣,体会诗中对童真和母爱的歌颂、对波澜壮阔的大海的赞颂。

2.品味诗歌语言的情感价值。

中国著名诗人艾青说:“诗是艺术的语言—最高的语言,最纯粹的语言。”诗歌语言具有节奏美和情感美的特点,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价值。部编版语文教师所选的诗歌作品都是优秀诗人创作的,他们在创作过程中,每个字、每个词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的,像贾岛“苦吟推敲”、王维“诗中有画”,诗人选择创作的词语看似简单,实则每个字词的背后包含着非常深刻的情感。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和隽永。例如,在学习《白桦》时,教师提前阅读了诗歌,找出作品中的关键词:涂、披、绣等,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练字”活动,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关键字词的含义、代表的情感。比如,教师针对“涂”字设置了三个针对性的问题:你是怎么理解“涂”这个动作的?结合诗句,想一想用“涂”字是什么写作手法?通过这个“涂”字,你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咬文嚼字引出诗歌丰富的内涵,感受诗人赞美雪后的桦树傲寒挺立的形象,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

(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接受力

1.灵活导入,激发学生探索诗歌的动力。

统编语文教材设计了“单元导语”的栏目,是对本单元内容的一个概括,虽然内容简单,却是整个单元统领性的文字。简单的几句话提出了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对语文学习起到了激发兴趣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诗歌大单元教学中,借助每个单元导语导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诗歌的选择与本单元的主题有非常强的相关性,这种情况下单元导语对古代诗歌学习的导入也非常有价值,可以从本单元主题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主题不同的写作手法,对比体会古诗词的情感魅力。

例如,教师发现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现代诗歌”,单元导语有两部分,首先提示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然后是提示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课堂上,教师展示单元的人文主题: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围绕诗歌的文学功能与艺术价值,让学生讨论对这句话的理解,激发学生发现诗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教师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出示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建立对比关系,导入本单元教学内容,在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对比中,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兴趣。

2.深情朗读,引领学生体会诗歌的情感张力。

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说过:讲授文学性的课文,特别是诗歌作品时,首先要让学生进行沉浸式阅读。深情朗读可以让学生进入沉浸式阅读,可以培养学生对诗歌节奏美的把握,更容易与诗人创作情感产生共鸣,在情感价值体验中更好地培养情感接受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时,要创设充足的深情朗读时间,让学生在沉浸式朗读中体会诗歌本身的节奏美,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魅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绿》的时候,结合这首诗语言简洁隽永、画面感强的特点,积极为学生创设深情朗读的氛围,一边让学生朗读,一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画面;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一边播放美丽的画面,一边让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体会朗读的乐趣,在一遍遍不同方式的朗读中,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既是对大自然真实景象的描写,又是诗人对绿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教师积极结合语文要素,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有的单元提出“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的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开展了“优秀小诗人评选”和“我是诗歌朗诵家”的朗诵会,为“感受诗歌情感美”教学活动打好基础,在朗读中充分体会诗歌的语言魅力和情感张力。

(三)巩固升华学生与诗歌的情感连接

1.创设诗歌体验情境,巩固情感价值连接。

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渗透情感价值时,要重视巩固学生对诗歌情感价值的连接。用生动的画面、切合场景的音乐等,创设诗歌体验教学情境;也可以组织角色扮演,将学生带入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把诗歌的情感价值与具体的情境进行深度绑定,每当学生想到具体情境时,就会自然地联系起诗歌的情感价值,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更加牢固地理解诗歌的情感价值。

例如,教师在教授《一株紫丁香》时,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首赞美教师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学生听到歌曲后,快速地融入浓厚师生情谊的氛围中。回到课文,组织学生品读“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时,学生能通过“踮脚尖”“安静”等词语感受到作者对教师的尊敬和关心,对整首诗歌表达的师生情谊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当学生们再次听到赞美教师歌曲时,就能想到《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

再如,教师在教学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声音情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教师播放了风吹过的声音、隆隆地雷声、青蛙的叫声等各种有趣的声音,让学生们分辨这些声音是什么,讨论一下这些声音会在什么季节出现,引导学生联想夏日稻田里生动有趣的景象。身临其境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将具体的声音与诗歌进行了深度绑定,成为启发理解诗歌的关键。

2.重视情感共鸣,升华情感价值连接。

情感共鸣是情感价值连接的重要体现,只有与诗歌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价值产生了共鸣,才能真正意义上理解了诗人和诗歌。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引发学生共鸣的策略,包括学生对诗歌描写主题思想和内容的共鸣,也包括诗歌学习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价值共鸣是建立在对诗歌深度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如何将诗歌内容转化为学生所能理解与共鸣的内容是关键。教师以情感价值观为标准,将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诗歌进行了分类,将诗歌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体会等相联系,把诗歌所表达的场景、思想转化为学生能理解的内容,拉近诗歌与学生的距离,用适合小学生的方式组织教学,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

例如,在教学《悯农(其二)》时,针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夏天农民在田里辛勤劳作的视频,学生看到炎炎烈日下农民伯伯汗流浃背地劳作着,眼神中流露出了关切的神情,纷纷表示发现了每天吃的粮食原来是农民伯伯艰辛劳作的结果。教师让学生们讨论一下:你们自己最累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和农民伯伯相比谁更累?通过讨论,将自己与农民伯伯进行对比,与农民伯伯的劳作产生共鸣,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爱惜粮食的情感价值。

再如,在教学《稚子弄冰》时,教师先让学生熟读全诗,学生理解了诗歌所描写的故事。这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器播放敲冰时发出的叮当声,清脆的声音好像是乐器演奏出来的一般。这时学生认真地聆听,默默地背诵起诗句来。接着,播放器里发出哗啦一声,好像什么东西碎了一地。这时,学生们不但理解了古代小朋友玩冰的过程与乐趣,对古诗词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让学生讨论一下:冰天雪地的时候,你喜欢做什么?学生们回答:玩雪、玩冰。教师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玩雪、玩冰的心情再读古诗,学生与古诗产生了共鸣,都更加投入地去读、去体会。

四、结语

总之,小学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包含着爱国爱家乡、积极的人文情怀等积极向上的情感价值,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情感价值的表达、接受的方法和步骤,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作者的情感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接受力,巩固升华学生与诗歌的情感连接,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全面渗透情感价值教育,提升诗歌教学的情感价值和课堂效果。

猜你喜欢
诗歌价值情感
诗歌不除外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诗歌岛·八面来风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