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研究

2024-03-28 14:44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林月煌
家长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师应课文情境

□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林月煌

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导的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目标,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实现了对语文课程知识内容的有机整合,并通过加以扩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转变传统语文教学知识分散化现状,体现语文学科教学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理念要求,以大单元教学为途径,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路径,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语文学科整体教学水平。

文章以核心素养为研究背景,结合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应用意义及构建原则,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针对大单元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从“明确主题”“设定目标”“情境创设”“内容拓展”“合作探究”“教学评价”等多个环节入手,提出相应教学建议,以期完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流程,实现教学整体优化目标。

一、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传统的单课程教学模式所呈现的知识内容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法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大单元教学通过挖掘课程知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提炼单元整体性主题,且这类主题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教师可围绕主题拓展相关内容,这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其实现主动学习。

(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脱离了单元整体的语文课程教学往往呈现出公式化和单一化的特点,教师多会以相似的教案作为授课指导方案,并未结合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改革要求对教学方法作出创新,也忽视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拓展,导致课堂教学内容范围狭窄。应用大单元教学模式,教师能够从多角度多方面探索与单元知识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突破教材内容局限性,进一步充实语文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知识面。

(三)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以单课程知识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掌握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内容关联性,学生并未认识到语文知识内容的结构化特点,学习思维和学习意识难以得到提升。大单元教学实现了语文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完善的单元知识结构体系,明确课程知识重难点内容,并联系单元主题与文章内容加强对课程知识的巩固。从教学角度来看,这能够显著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效率,而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压力有所降低,有助于其掌握更为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原则

(一)有序性

因大单元教学具有系统性和整合性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能否保证大单元教学流程按照既定的计划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按照规范性要求进行大单元教学组织工作,对教学形式、教学结构等进行合理化安排,保证教学目标与方向的一致性。因此,教师应遵循有序性原则开展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在明确教学出发点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大单元教学目标,进而确定教学情境、教学任务等教学手段的实施路径,提高大单元教学有效性。

(二)系统性

大单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在于转变了传统模式下以单一课时为单位安排的教学机制,通过集中相关知识点和技能培养目标,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系统性,有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系统性原则的要求下,教师应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保证语文单元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有机整合单元知识点和相关教学资源,体现大单元教学的综合性。

(三)主体性

核心素养理念要求以学生为本位实施教学活动,教师应在对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全面解读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能力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安排大单元教学的情境及任务等相关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应立足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和个人想法,注重引导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通过为学生打造针对性的单元学习方案,激发其学习动力,增强其对语文知识的感知能力,培养创造思维,发展综合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一)研读教材,提炼主题,确定方向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应保证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教师应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归纳整合单元重难点知识,由此提炼单元主题,把握单元教学核心概念,确定大单元教学的具体开展方向。这为后续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方案的优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保证大单元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以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通过对单元课文展开分析,《观潮》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雄奇多姿的自然景观;《走月亮》通过记叙“我”和阿妈在静谧清幽的乡村散步的过程,展现了“我”的所见所闻以及想象到的美好;《现代诗二首》为《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写出了倦鸟归巢、红霞满天和花牛悠然自得的自然美景,向读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繁星》通过“从前”“三年前”“如今”三个时间点的对比,展现了不同时期内满天繁星的不同美景和作者的不同感受。综合以上四篇课文内容特点来看,其主要内容都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教师可将“自然之美”作为本单元的教学主题,在教学中应重点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点以及运用哪些方法描写自然景观,感受自然之美。

(二)结合主题,明确目标,规划路线

单元主题一经确定,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基调便已落地,教师应围绕单元主题内容为核心,构建大单元教学体系。教师需结合核心素养要求,综合考虑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和语文学科教学要求,合理设定大单元教学目标。教师应从多角度分析如何在大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确定综合性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单元由《猫》《母鸡》《白鹅》三篇课文组成,结合课文内容可确定单元教学主题为“动物朋友”。围绕这一主题,教师应着手编排大单元教学内容,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三篇文章都以描写动物为主要内容,但是文章内容并不完全是描写动物的特点,作者在其中也注入了自身的情感,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阅读单元课文内容时,需重点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将其作为阅读教学重点训练要素,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除此之外,三篇文章的作者对动物特点的描写和刻画也尤为细致,清晰直观地展现了各种动物的性格、习性。综合以上分析,教师应设置单元教学目标为:找出作者描写动物的特点,分析作者是如何将动物特点写清楚的;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分析作者如何将个人情感注入文章内容中;学习作者描写动物的写作手法。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以“写了什么动物”“写了哪些特点”“体现哪些情感”的顺序,逐步深入文章核心内容,实现课文深度解读。

(三)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增强体验

大单元教学活动与传统语文教学相比,在知识体量和学习强度上都有所提升,虽然具有一定新意,但是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学习上的挑战。教师应结合单元知识内容特点,围绕单元主题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单元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其学习兴趣,明确单元学习思路。教师应保证教学情境的创设具有生动性、形象性、情感性,由情境导入促使学生对单元主题与内容展开深度思考。

以五年级上册七单元为例,结合单元导语“四时景物皆成趣”可知,单元内的古诗和课文内容均以写景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其描写的景物对象和内容特点,创设对应的景物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内容营造的自然情境当中,感受作者笔下的自然风光,深化课文内容理解。

譬如,在学习《山居秋暝》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圈出诗中写景的一句,想象其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随后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几幅“山林秋景图”,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象与画面进行对比,理解诗情,感受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情感,理解何为“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师可以相同的方式带领学生结合情境剖析《枫桥夜泊》和《长相思》两首古诗的情感寓意。在学习《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三篇课文时,教师同样可以抓住文章的主要描写景物对象,分别以“春夏秋冬”“鸟”和“月亮”作为情境对象,结合文章内容创设对应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能够直观地感受作者笔下四季的不同之处、大榕树茂盛的生命力以及不同地方的月亮有什么样的特点,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悟课文蕴含的情感。

(四)运用网络,融入资源,拓展内容

在新时代,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的实施也应积极与先进教学手段进行融合,创新教学路径,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尝试借助网络搜集与单元主题有关的教学内容,将其作为单元拓展教学资料,在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也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习体验。网络技术的融入使大单元教学更具活力,学生可通过网络化学习释放个性,有利于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水平。

以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单元内的三首古诗和三篇课文虽然都与战争有关,但实则体现的是“责任”,在单元学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先辈们的崇高精神,这需要教师借助网络拓展相关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便于其深入理解文章精神内涵。

譬如,在《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网络搜集关于“毛岸英”的相关资料,使学生结合他的事迹,正确理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含义,感受毛岸英身上所具备的“以保家卫国为坚定信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体会毛主席不徇私情的伟人胸怀;在《军神》一文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搜集关于“刘伯承”这一开国元勋的生平事迹,根据时间顺序为学生介绍刘伯承元帅一生的战斗经历,使学生了解到刘伯承元帅为祖国所做出的贡献和付出的牺牲,感受“军神”刘伯承如钢铁一般的英雄气概。在《清贫》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向学生拓展主人公方志敏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相关事迹内容,感受“英雄模范人物”身上所具备的崇高品质。通过结合文章内容拓展内容,学生能够更加深入且全面地了解文章主要人物,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便利。

(五)小组合作,分层教学,提高效率

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因此在大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教学重点由单元知识讲解转变为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会学。对此,教师可将分层教学与合作教学进行结合,将学习能力水平相近的学生划分为同一学习小组,为其布置难度适宜的单元学习任务,组织学生以合作探究形式开展单元自主学习活动,享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引导其个性化发展,在提高大单元教学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以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例,单元收录《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两篇文章文体不同、题材不同,但是均具有“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写作特点。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情做好分组安排,将学生分为基础组和进阶组两组,并为其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实施针对性教学。

基础组的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一般,教师应重点培养其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可为该组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为:合作阅读《夏天里的成长》和《盼》两篇课文,梳理课文内容,归纳两篇课文主要描写的内容,尝试提炼课文的中心议题,分析作者想要在文章中表达什么样的观点;进阶组的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较强一些,基础知识较为扎实,教师应适当提高学习任务难度,譬如要求该组学生分析两篇课文分别以哪些写作手法写出中心意思,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详细分析如何在文章中“围绕中心意思写”。两组学生应通过合作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并在教师的总结和指导下,认识两篇课文以“成长”和“盼”为主题,分别以描绘各种事物和记叙心理过程的方式,体现中心意思,有助于学生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物表达中心意思”的写作方法,实现单元教学目标。

(六)实施评价,注重反思,内化知识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并非以课堂教学结束为终点,还应衔接教学评价环节,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查缺补漏,加强其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提升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应以多样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单元所学,检验其学习成果,同时应汇总共性问题,通过集中讲解促进知识内化,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并结合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实施综合性评价活动。譬如,对是否掌握文章写作特点进行评价,提问学生:“《腊八粥》一文中作者是如何描写制作腊八粥的过程的”;对文章语言结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设计问题:“《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以什么顺序描写北京人过春节?根据这一顺序,梳理北京人过春节的各种民俗活动”;对知识应用与拓展能力的检验,布置作业:结合单元课文内容,以家乡某种民风民俗作为写作对象,创作一篇文章。

在评价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回答汇总共性问题,如“《藏戏》一文以三个问题作为文章开头有何用意”,并带领学生回顾文章内容特点,将三个问题与后文的“还是从西藏僧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讲起吧”进行联系,使学生认识到以三个问题开头正是为下文引出“藏戏的起源和历史”做铺垫,加深对文章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积累阅读学习经验。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大单元教学模式,有利于转变语文学科教学的单一化、刻板化现状,以系统性、整合性的教学内容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大单元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遵循教学基本原则,通过整合单元内容、提炼单元主题、明确单元目标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需结合单元内容特点,创设对应教学情境,实现单元有效导入,活化学生语文思维,并借助先进教学手段,拓展单元教学内容,以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分层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学习需求,以教学评价引导学生总结反思,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锻炼学习能力,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要求。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课文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