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2024-03-28 00:14张丽萍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导图习作作文

张丽萍

摘 要:语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必修的科目,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學习能力的主要科目,而作文则是语文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思维导图是一种结构化思考的工具,将其应用到作文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及发散思维,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点,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并学会相应的写作技巧。鉴于此,本文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够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1.012

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脑科学原理的思维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将复杂的概念和思想进行整理、分类、归纳和联想。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培养组织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1.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小学生的天性是活泼的,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教学,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文字,来调动小学生的情绪,符合小学生身心发育的基本特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思维导图的习作课程,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又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为他们的写作意识的培养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而让他们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升其习作能力。

2.对提升习作学习的整体性起到积极作用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学生的思考细节和逻辑性进行培养。在完成习作时,教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而且可以解决以往教学中的理论化、流程化等问题。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习作教学,可以把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库,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强化“实践”理念,以保证“实施”效果,使“实施”具有逻辑性和全面性。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1.协助主题梳理,建立思维框架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造性的思维来完成写作,而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前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结构,避免文章结构混乱、内容杂乱无章,提高写作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第一,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主题。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和主题词,并将其写在思维导图的中心节点上。随后再通过思维导图的树枝状分布与扩展,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形象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章架构的印象。这样一来,学生们也能够将这样的布局方式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

第二,展开分支,建立思维框架。在思维导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分支,将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词语和素材添加到分支上。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脉络和结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开阔写作思路,丰富写作素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眼界等诸多方面的素养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

第三,教师示范,学生跟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建立思维框架,然后引导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实践操作。通过示范和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建立思维框架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第四,练习巩固,反复操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建立思维框架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次反复布置练习题,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

例如,在进行关于“春天”的习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将“春天”写在中心节点上。并将与“春天”相关的词语和素材添加到分支上,例如,温暖、绿色、花草、昆虫、春风、雨水、发芽等。教师可以在每个分支上继续展开分支,让学生添加更多的相关词语和素材,例如在“花草”分支上可以添加樱花、桃花、杏花、迎春花等。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理思维导图,将不同分支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思维框架。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春天”这个主题,同时也能够拓展写作思路,丰富写作素材。学生可以从各个分支中挑选合适的素材,展开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写出一篇精彩的作文。

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对课文的主题进行梳理,不光能够让学生构建起一个高效的思维方式,还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或者在教师绘制的思维导图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脉络,以便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对其加工和改造,从而变成自己的写作优势。

2.丰富写作素材,拓展写作思路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丰富写作素材和拓展写作思路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使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寻找更多的写作素材,同时也能够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第一,引导学生收集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上展开分支,将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词语和素材添加到分支上。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关键词和提示,让学生在思维导图上添加与文章主题相关的素材,例如,地点、人物、事件、时间、物品、情感等。

第二,多角度思考,拓展写作思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文章主题,并将这些思考结果添加到思维导图上。多角度思考的方式不光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一个全面思考的思维方式。

第三,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性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创造性思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将一些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元素添加到思维导图上,例如,虚构人物、神话传说、科技发明等。这样一来,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

第四,引导学生筛选和整理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筛选和整理所收集的素材,让学生理解何时该添加、何时该删除。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素材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整理,为今后的写作夯实基础,积累更多的优质的写作素材。

以“家乡”习作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上设置“家乡”这个中心节点,并引导学生将与家乡相关的素材添加到分支上。例如,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人文历史、风俗习惯、名胜古迹、传统文化等。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家乡,并将思考结果添加到思维导图上。例如,从“我的家乡”“我所熟知的家乡”“家乡的变化与发展”“我对家乡的感受与思考”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第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进行创造性思考。例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添加一些虚构的元素,比如“如果家乡是一个人,他会是什么样的人呢?”等等。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筛选和整理所收集的素材,让学生理解何时该添加、何时该删除。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素材按照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整理,例如,按照时间顺序、空间分布、文化传承等。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写作素材,拓展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学生也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寻找素材、如何发掘写作灵感、如何整理和管理素材等写作技巧。

3.创新思维内容,凝练行文表达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创新思维内容,凝练行文表达。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思维的拓展,从而在写作中提高表达能力。

第一,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思考,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梦想”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未来,设想自己实现梦想后的场景和情境。

第二,引导学生跨界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跨界思考,将不同领域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例如,在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然”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科技、自然与文化等不同领域的交叉点。

第三,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思考,比较不同事物的异同之处,寻找其中的启示和灵感。例如,在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类型的友谊,探究它们的特点和差异。

第四,引导学生反转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转思考,从相反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寻找新的视角和创新点。例如,在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成功”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找到成功的关键因素。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猴王出世》一课为例,教师可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思维融入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先通过互联网渠道为学生选取部分有教学意义、十分贴合课文以及原著的《猴王出世》的动画片片段,通过剪辑为学生制作一段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课前小视频。教师可以对涉及教学重点的部分进行渲染或者是引导。在视频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从人物的经历等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个填空题式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还可以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让小组成员内部化解学习难点。随后,每个小组要形成一份相对完整的收获分享,分享给全班的同学。当这一切工作都结束之后,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思维导图应用能力,将思维导图进行扩充,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扩充,让他们写一篇课堂随笔小训练。这样一来,学生们能够快速掌握《猴王出世》这一课的重点问题,快速解决其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同时也能提升写作能力和水平。

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练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在写作中,学生也能够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凝练行文表达,让文章更加连贯、清晰、有力。

4.提升发散思维,开展教学评价

通过思维导图的使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扩展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第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然后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展开思考。

第二,引导学生进行多方案设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方案设计,让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提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并使用思维导图来整理和展示这些方案。

第三,引导学生进行关联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关联思考,让学生对不同的元素进行联想和关联,寻找新的思维方式。例如,在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音乐”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音乐与其他领域进行关联,例如音乐与情感、音乐与历史、音乐与文化,等等。

第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为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制定更加合理的目标和计划。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一课为例。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将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习作训练进行融合。在这一课中有三篇不同的文章,分别是《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和《两茎灯草》。三篇内容的教学重点几乎相同,都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意以及不同的结构等方面掌握人物描写技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思维导图的教学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再结合多角度、立体式、积极的评价方式,推动学生写作能力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打破常规上的一篇一篇课文教学的形式,将这三篇课文设置成群文阅读形式。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能够解答自己的学习难点。教师可以创设几个问题,如在这三篇文章中,你们觉得哪些关于人物的描写最优美、最精巧,为什么?随后教师让学生结成不同的学习小组,阅读文章,整理出每篇文章谋篇布局的思维导图等,在学生们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拓展评价,通过引导式、鼓励式的评价,让学生更好地提升语文学科综合素养。通过小组的学习形式,学生们能够发散思维,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作者的谋篇布局方式,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通过发散思维以及扩展教学等形式,教师可以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与思维导图进行融合,通过多样的活动还能促进学生多項综合素养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这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水平等的提升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机会。通过思维导图,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参与到知识探究和创新实践中,为学生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袁仕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第16期。

[2] 甘秀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考试周刊》2020年第60期。

[3] 蒋海晨《读如何巧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才智》2020年第7期。

[4] 苏佃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层递式教学模式探析》,《内蒙古教育》2020年第3期。

[5] 刘鑫《浅谈如何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文教资料》2019年第20期。

猜你喜欢
导图习作作文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