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助学系统的使用路径探究

2024-03-28 03:45杜倩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助学要素教材

杜倩

摘 要:助学系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最为亮眼的设计点之一,教师可以利用它们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为了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师要借助各种手段充分挖掘教材当中的助学元素,以此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学到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从这一点出发,详细探讨了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之下,利用助学系统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希望能够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帮助。

关键词:大单元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 语文助力系统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1.023

部编版教材的内容遵循了“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符合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趋势,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教学工具。部编版教材当中的助学系统,便是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背景之下的创新型辅助教学工具,主要围绕着人文素养和语文要素两条主线进行设计。在助学系统的辅助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融入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促使教师能够真正落实语文要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一、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助学系统的构建分析和使用原则

(一)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助学系统的构建分析

在初步试用阶段,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便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部编版教材相对于以往其他版本的教材在内容方面产生了一些变化。小学语文教师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部编版教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核心素养。部编版教材不仅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增减和拓展,更是进一步丰富了教材在封面和插图方面的细节设计。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材封面为例,该册教材选择了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京剧脸谱。色彩丰富和人物情感鲜明的封面设计使得语文教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更为明显,具有更为浓厚的人文精神,教师如果仔细研究部编版教材当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能够从中发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在三年级以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注重助学系统的使用,有效利用单元导语、课后练习和教材插图,便能够充分发挥助学系统的教学效用,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前了解教学内容,在课中掌握学习方法,在课后巩固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能够发挥出教材最大的教育价值,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

其次,部编版语文教材当中的助学系统能够分为四个方向,即课文系统、辅读系统、练习系统和活动系统,这四个系统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单元、课前导语和课后练习的内容遥遥相对,能够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实现学生学习技能的提升,以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高度统一。

(二)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助学系统的使用原则

1.协调性原则

部编版教材的助学元素系统化地体现在小学语文的单元体系中,和各个语文要素之间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为学生搭建了立体化的知识框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利用助学系统辅助课堂教学时,既要注重助学元素和语文元素的有机结合,还要注意学生们语文学习接受能力的程度,从而有效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以此提高学习效果。

2.导向性原则

在利用教材当中的助学系统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和大单元教学内容,从而以目标和内容为导向,正确使用助学系统,准确掌握大单元教学的要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

二、大单元教学模式下使用小学语文助学系统的措施

(一)立足单元导语,明确大单元模式的教学要素

单元导语是对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主要是从语文要素和人文精神出发。语文要素又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阅读要素和写作要素,使大单元写作教学能够和课文文本学习有机联系起来,从而形成系统化的学习过程。从单元导语出发,语文教师能够更加明确大单元教学内容中的语文要素,帮助学生正确感悟课文文本当中的情感和内涵。忽略单元导语而开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是无法发挥出大单元教学内容原有的教育作用的。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阅读要素为“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新鲜感”的解释为“从未见过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文字组织形式或者是能够明显体现文章主旨的文段,能够在第一次阅读时,产生极强的文字印象”。结束了“新鲜感”的讲解之后,有些教师觉得自已经实现了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体现和落实。大单元语文要素的讲解和正确认知是极有必要的,但学生仅仅只是理解了“新鲜感”这一词汇是远远不够的,决不能成为大单元教学的最终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要想立足于单元导语开展大单元教学活动,即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哪些词语和句子体现了“新鲜感”,具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在文章当中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便要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如《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末尾句“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墙上摇晃……”便是一段具有“环境和情感新鲜感”的文段。它不仅描述了宁静祥和、山清水秀的多民族和谐共处的乡村学校环境,也极大地体现了我国各个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在《花的学校》中具有“新鲜感”的语句是文中对于各种花朵的拟人化表达:“跑出来”“游戏”“罚他们”“放假”。这些词语描写了儿童对于自然世界的别样看法,体现了极强的童真和趣味。《不懂就要问》中具有“新鲜感”的语句是孙中山先生说的“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这一文段不仅仅和本文的标题遥相呼应,也体现了孙中山先生勤学好问的精神,能够培养学生“好问”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能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此外,教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学习相关的阅读材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推荐相关学习内容,实现课堂内外教学的无缝衔接,从而让学生熟练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学生在学习之后会增强写作的信心,实现大单元整体式教学和语文课堂的完美融合。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开展有效的大单元教学活动,就要立足于单元导语,抓住其中能够体现大单元阅读元素的语句进行教学,以此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教师能够充分挖掘体现单元导语的文段,就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教学计划,从而减少了形式化教学活动。

(二)巧用“泡泡提示语”,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

在部编版教材当中存在着许多“泡泡提示语”,它们的内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主要是从文章的内涵、写作手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提示。因此,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泡泡提示语”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情感和内涵。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为例,在《搭石》这一课中出现了两句“泡泡提示语”:“‘汛期这个词我不懂,但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我就没有管它,继续往下读。”“刚读到‘紧走搭石慢过桥的时候我不太理解,但我没有回读。”这两句话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一些对于本篇文章的阅读体会,促使学生能够回想自己的阅读过程,总结自身的阅读感受。因此,在大单元教学模式之下,教师要想充分利用“泡泡提示语”的教育价值,便要从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提升阅读的速度”出发,教给学生各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略读《搭石》这篇文章,使得他们能够了解文章讲述的内容。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播放《搭石》的范读录音,使他们能够深入感受文章的情感。最后,教师要带领学生再次进行精读,使得他们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就如“泡泡提示语”中提到的“汛期”这个词,教师就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方式,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利用这样的方式,教师能够使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汛期”的含义,从而能够加深对于本课内容的印象。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带领学生学习本文中的情境融合写作手法,使得他们能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在脑海中想象出相应的画面,深刻感受到文章背后的思想情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不仅能够在本单元的教学之中,学习到各种实用的阅读方法,也能够掌握鉴赏文章的策略和技巧,从而促进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完成本单元的大单元教学目标。

(三)借助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课后练习题是指在部编版教材当中编写在文章之后的一些习题。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后习题,正确认识它们的价值,将其和大单元教学目标结合起来。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阅读要素为:“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北京的春节》的课后习题为:按照时间顺序梳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过程,分清文章当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讨论这两种写作方式的好处。在以往的教学之中,大部分教师往往是带领学生再一次阅读文章,然后直接点明文章的时间顺序和详写略写的文段。这样的方式不仅无法帮助学生了解《北京的春节》的文章结构,无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完成本单元的大单元教学目标,致使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文章进行详细梳理,从中寻找到时间顺序,并能够在精读的過程之中,寻找到本文的主要描写部分,思考作者采用的写作手法,进而在完成大单元教学目标的同时,教会学生各种写作手法。

在大单元教学当中,教师如何利用课后习题,实现语文要素的落实和推进呢?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方面,回顾以往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课文文本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的学习方法,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的第三单元主要教授给学生的是: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要教授的是:梳理文章信息的方法,把握内容要点。在回顾了这些学习方法之后,教师便可以编写一些简单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内容。第二方面,解读课外文章,以此为范例,学习本单元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环节,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寻找详略得当的课外文章,先为学生做出一个梳理示范。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形成对于详写略写写作手法作用的初步印象,使他们能够在文章的梳理中,提升梳理速度和准确度,进而提升大单元教学的效率。第三方面,引导学生自主练习,主动尝试对本单元文章详写和略写的内容进行梳理。学生自主阅读本单元内的所有文章,按照教师梳理的范文,寻找到文章的详写略写部分。第四方面,绘制思维导图,清晰呈现文章内容。教师可以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引导他们利用不同颜色的笔,呈现出本单元文章的详写略写部分,利用总结性的语言,简单讲述出这些文段的内容。第五方面,进行指导和改正。教师开展阅读总结会,利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梳理的思维导图,教师要对此进行点评和补充,使得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随后,教师要再一次引入课外文章,这一次的课外文章要具有一定的难度,促使学生进入深度阅读状态,寻找到文章的详写略写部分,使得学生能够在练习当中,加深对于本单元学习方法的认识和掌握,进而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第六方面,布置仿写任务,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文章结构,书写出有同样写作手法的文章。在上述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教师便要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引导他们利用本单元学习到的写作手法,仿照单元内的文章结构,写出一篇作文。写作主题可以不同于单元内的文章,但写作手法要和单元内文章一样或类似。这样能够使得学生再一次加深对于详写略写的印象。

在大单元教学之中,教师利用课后习题这一助学元素,开展从简单到困难、循序渐进的阅读教学活动,不仅仅能够突破大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大量的写作手法,从而实现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双重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利用教材当中的不同助学要素,挖掘其中隐藏的语文要素,能够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和分析语文教材,体现了他们在教学当中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与此同时,在单元导语、“泡泡提示语”、课后习题等助学要素的推动下,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文本的情感和内涵,还能够更加清楚自己下一步需要学习的内容和方向,能够更为熟练地掌握语文技能和学习方法,从而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提升自己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宋彬、牛玉玺、谭律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以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现代教育》2022年第11期。

[2] 李晴悦、卢锦珍《小学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特色及使用》,《文学教育》2022年第11期。

[3] 邱俊《刍议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单元整体编排思路与教学策略——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年第5期。

[4] 何珠花《以大单元结构化阅读教学实现“减负提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为例》,《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年第2期。

[5] 马瑛、李林婧《二年级部编本语文教材助学系统使用情况调查——以河北永年县A小学为例》,《文山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6] 王明霞《大单元理念下小学语文要素落实路径初探——以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教学为例》,《小学语文教学》2021年第34期。

猜你喜欢
助学要素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