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改背景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4-03-28 03:45张裕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活动教学法

张裕

摘 要:小学语文是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对其他学科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改强调语文教学要改变注重知识灌输的现状,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改变死记硬背的现状,强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分析问题的能力。快乐教学法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有利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方式,值得小学语文教师对此开展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 快乐教学法 小学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1.030

快乐教学法是能够实现新课改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其实早在古代就有快乐教学法的影子,只是表述不同。例如,《诗艺》中的“寓教于乐”,孔子提出的“好学者”和“乐学者”理论。因此,快乐教学法并不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但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近几年,教育界关于快乐教学法的研究很多,但是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果不去指出和改正,教师很容易在教学中走弯路。

一、快乐教学法概述

首先,快乐教学法的核心是“快乐”,快乐教学法的实施必须要考虑教学双方的感受。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知识和技能,而应把注意力放在情感上,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要快乐,学生也要快乐,二者缺一不可。教师不快乐,会影响教学节奏,学生如果不快乐,那就失去了“快乐”的意义,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关注自身的感受,也要关注学生的感受。

其次,快乐教学法面对的对象是所有学生,不是部分学生。虽然当前教育界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一视同仁,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教师在对待优生和差生的时候有着不同的态度,这就违背了快乐教学法的原则。教师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皆乐、处处有教”的教育理想。教师在组织快乐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要考虑所有学生的感受,这是快乐教学法的难点所在。

最后,快乐教学法的目的是“教学”,快乐只是教学的过程,不能主次不分。任何形式的教学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辅助教学,如果达不到教学效果,那么教学活动就很难称得上是成功。快乐教学法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快乐教学法的实施应该以师生为中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充满乐趣和和谐氛围的整体。其次,快乐教学法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要尊重差异,第二不要过度渲染。虽然教师要考虑教学双方的感受,但是更要注意教学目标,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学。

二、快乐教学法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的策略

1.巧设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良好的开端是课程成功的一半,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课前导入环节,让小学生对接下来的课程既有所了解,又充满期待,打造“快乐”的开始。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很多事情充满好奇,所以,教师在教学导入的时候只要巧妙设计,就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其实并不注重课前导入,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有效引导,过于注重课中的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就很容易走神,不利于快乐教学法的实施。新课改强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情绪状态和注意力状态。教师缺乏有效引导,肯定会造成学生兴趣降低,也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这是有违新课改教学目标的。笔者认为,课前导入的有效方式是通过画面和故事来进行引导,从视觉听觉双方面引入,这样就可以在课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曹冲称象》的课堂实践中,教师就可以首先引入“称重”这一活动,小学生或许没有称重过东西,但是大部分都见过称重,因此学生不会觉得陌生。然后,教师询问学生大象该如何称重,抛出本节课的内容,同时用图片来展示大象,询问同学谁能将大象赶到秤上,学生们可能会觉得很好笑。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入本节课的主人公“曹冲”,向学生介绍:他是一个小神童,年仅7岁的时候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是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呢,请打开课本。这样就很轻松地引入了这一内容,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这与新《课标》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一致的。为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整个阶段,应该尽量利用一些有趣、有教育意义的场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产生浓厚的探究意识,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

2.搭建趣味实践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爱玩和爱动手是小学生的普遍天性,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大多是让学生坐在座位上去听课,缺乏足够的参与感,不利于小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课堂知识,也不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探索乐趣。基于此,小学课堂教学应该以情境创设为核心,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技能。实践是求知的一种方式,是理论教学的“邻居”。搭建趣味实践课堂是快乐教学法的形式之一,能够促进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實现。新课改强调学生和教师的课堂地位,因此,教师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来组织具有趣味性的课堂实践活动。

例如,在《大自然的声音》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这一节内容主要涉及风声、雨声和动物的声音,教师可以通过音响或者多媒体提前收集各种声音,也可以通过影视片段搜集声音,作为活动教学的道具。活动名称为“我是大自然的演奏家”,教师一开始让学生用嘴去模拟大自然的声音,如风声、雨声以及小动物青蛙或者蝉的声音。这样的设计,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自然世界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当然,学生的模拟肯定不会十分准确,甚至会引发笑声,这也是活动的目的之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声音,风声可以分为微风和狂风,学生在听的时候可以表达对声音的感受。微风让人陶醉,狂风令人紧张,这样就会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习惯的养成。

3.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交互能力

新《课标》更加强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状态和交往状态,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之前的教学中,部分教师不太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标准化的答案很容易禁锢学生的思维,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目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界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逐渐增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该积极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小学生对多姿多彩的事务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创设多元化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新鲜感。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改变,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交互能力。

例如,在《草船借箭》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其改编成一个舞台剧,挑选学生扮演其中的主要角色。本节内容中的主要角色为周瑜、诸葛亮、鲁肃以及曹操,当然,因为诸葛亮是正面角色,所以诸葛亮肯定是个热门“角色”,教师此时就要向学生说明各个角色的特点。接下来,教师通过游戏活动来增加课堂活力,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生活是一个大舞台,我们每个人的角色是无法选择的,但是我们都是自己的主角,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能赢得大家的尊重。教师可以撤去讲台,铺上地毯,角色们席地而坐,开始各自的演绎。学生们第一次表演肯定会紧张,也会感到刺激,在交互的过程中会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其他同学则成为“裁判”,在演绎结束的时候向喜欢的角色投票。本次活动的参与者不仅仅是扮演角色的几名同学,所有学生都是参与者,都可以表达自己对活动的感受。

4.引入现实生活,实现知识与现实的关联

教学不能“不闻窗外事”,必须要将“圣贤书”与现实结合起来,如果不能学以致用,那么学习效果就会打折,学生的学习动力也会受到影响。有人说小学语文与现实生活很难进行联系,其实不然。小学语文涉及的主要是文字与思想,尤其是学生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尤为紧密。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阶段,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去接触生活,了解社会,并且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现实生活要求学生具备观察能力,能够对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也是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观察是一门学问,如何观察,以及采用什么顺序观察都是很重要的,学生在观察之后如何表达更加重要,这些都是需要教师进行引导的。

例如,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豌豆的状态,表达对五粒豆各自归宿的看法。在学习当中,教师可以提前搜集豌豆的各项信息,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从现实中带一些有外壳的豌豆,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首先要观察豌豆的外观,幼年时期的黄豆的外壳是绿色的,等到了成年会变成黄色。其次是观察豌豆,豌豆的颜色也是随着外壳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学生观察豌豆的各个状态,能够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另外,教师通过教材让学生对五粒豆的归宿进行讨论,它们本来是一颗豌豆荚里面出来的,然而却走向了不同的归宿,就好像一块石头一样,可能被雕刻成佛像,也可能被砌成台阶,但不管如何都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这也是在告诉学生,以后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5.创设辩论环境,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思考是枯燥的,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我们所处的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世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敢于想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世界形成更全面的认知。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侧重于让学生接受客观事实,即告诉学生“是什么”,但是不告诉学生“为什么”。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并且是让学生主动去探索“为什么”。其实,发散思维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总是能够提出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对小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而不是遏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现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思辨能力。

例如,在《两小儿辩日》的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这一教学内容涉及太阳远近的问题,由此还涉及一个“远小近大”和“远冷近热”的直观常识问题,教师可以由此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去思考文章中小孩所说内容的对错。如果有必要的话,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更容易掌握知识。一般来说,学生会直接根据教材内容去思考对错,然而两种直观常识在文章当中是相互矛盾的,这就需要学生去思考其他影响因素,从而提高发散思维。最后,教师要向学生解释,其实在一天當中,太阳与我们的距离是相同的,之所以文中的小孩会出现错觉,是因为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和光的折射原理。也就是说是我们的眼睛和感觉“欺骗”了我们,由此,学生可以得出直观的经验并不可靠的结论。

6.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互动的结果,单纯地强调一方配合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有时候教师也需要去“迁就”学生。新课改不仅强调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观念,同时在“新的教师观”当中也对教师的定位有了新的要求。与传统的教学观不同,“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不单纯是一名教育者,还具有学习者、探究者、组织者、引导者、实践者以及开发者的角色属性。学习者指的是接受知识并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人,而研究者则指的是通过研究来获得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进行实践活动的人。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不应该成为一名旁观者。部分教师的个人喜好严重影响着教学热情,影响着对学生的评价,这是十分不正确的。

例如,在学习《海底世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融入学生当中,一起探究神秘的海底。大海不仅深不可测,并且还有无数神秘的生物。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提前准备海底生物的资料,在课上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兴趣开展一些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海底生物,如章鱼、鲸鱼、鲨鱼等。其次,教材中说海底五百米以下是漆黑一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海底的生物靠什么来辨别方向,为什么有的物种可以发光,等等。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展开思维碰撞,会产生许多新奇的观点,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总之,新课改为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快乐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实现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方法。快乐教学法的核心观点是“快乐”,教师和学生都要快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快乐教学法的对象是所有师生,要考虑所有师生的关系;快乐教学法的目的是教学,是为了实现新课改的目标。所以,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围绕这三点展开,在快乐的氛围中提升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展天才《新课改背景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新课程》2022年第28期。

[2] 周娟华《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年第2期。

[3] 章婷《简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快乐教学法的策略》,《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年第3期。

[4] 付玉彪《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新课程》2021年第44期。

[5] 刘素云《新课改背景下快乐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年第2期。

猜你喜欢
新课改教学活动教学法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