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构建小学“语用型”课堂的策略探究

2024-03-28 03:45杨会香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小女孩文章语文

杨会香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是现阶段的重点目标。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基础。所以,在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本文深度分析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用型”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语用型课堂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1.035

语言运用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语用型”课堂构建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语境,引导学生积累语用素材。关联一些同质的文本,丰富学生的语用知识。教师要构建语用平台,进行有效评价。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构建一个良好的“语用型”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有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创设文本语境,积累语用素材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任何文本的学习都离不开良好的语言情境。对于现阶段的学生而言,教材之中的很多知识都是抽象枯燥的。所以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的理解比较有限。在现阶段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忽视了有效的语言情境的重要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都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一些语文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的语言表达。长时间在单一的教学方式之中进行学习,学生的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提升。很多的知识在丰富生动的语境之中才能够为学生进行充分展现。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创设文本的语境对于“语用型”课堂建构的重要作用,通过创设文本的语境,来为学生积累大量的语用素材。

语境的创设应当充分联系现阶段的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教材之中的内容。创设一些和学生的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语境,然后学生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在教學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教材之中的内容,搭建一个有效语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境之中进行听说读写,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解。从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以及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展开。引导学生从对于学校的细节描写等方面来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PPT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文章所涉及的一些自然环境。通过播放音频的方式来为学生展示一些大自然之中的声音,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所涉及的一些环境。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受到图片和音频的引导,对于文章中的知识产生兴趣,进而就能够跟随着兴趣的引导,主动进行文章内容的阅读和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以及学习。“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的好奇,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这句话将树枝、鸟儿、蝴蝶、猴子、小鸟、松鼠等小动物拟人化。通过如此生动形象的修辞方式,来表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的情景。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中这段优美的描写来进行学习和感受。通过学习来了解这一段落中所涉及的表达方式。通过对于文章内容和一些基础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学习之后,学生积累了一些基础的语用素材。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来描述我们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都做些什么。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进行表达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构建出一个有效的“语用型”课堂。

二、关联同质文本,拓展语用知识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文章中所蕴含着的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当教师给学生传授了基础的语文知识之后,可以通过和同质的文本进行相互关联开展教学。学生可以在进一步的学习过程中来巩固所掌握的知识。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都是采用传统的方式来进行知识传授。在进行文章教学的过程中,很少会去和其他的一些相似的文章来进行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一些知识的接受程度就比较弱,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不能得到有效提升。这对于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语用能力的提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来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将涉及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炼其中一些重点的知识,随后将这些知识有效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对于文章之中的一些表达方式进行了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不同的表达方式所展现出来的不同的效果。然后可以对于相关的知识进行吸收和运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通过对于相似的文章进行对比和阅读,对一些语言和文字形成深刻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语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于《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文章中,作者首先通过对卖火柴小女孩的外貌描写,如“很大的拖鞋”“鞋跑掉了”等,来突出小女孩非常贫困。通过文章中的“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儿”和小女孩的窘迫形成对比。小女孩坐在屋檐下,点燃一根根火柴。火柴所散发出来的灯光,就是小女孩生存的希望。随着火柴数量的减少,小女孩的希望也在逐渐减少。在小女孩点燃最后一根火柴的过程中,小女孩好像看见了她的奶奶。奶奶将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这段话也暗示了小女孩的命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中一些基本的语用知识,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同时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引导学生阅读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相似的一些童话故事,如《长发姑娘》《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等。通过阅读这些教师所拓展的童话知识来进行语用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掌握和了解这些知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对比的表达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在后续的语言表达中通过相反的两种事物的对比,来衬托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借鉴优秀文章,提高语用表达能力

语文知识大多都蕴藏在文章之中,蕴藏在丰富的文字之中。这些语言和文字都是静态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要求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很难引导学生将相关的知识进行掌握。这个时候学生只是表面上对于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了了解,对于一些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了了解。但是在实际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出现不知道应当如何进行合理有效运用知识等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并不能获得进步。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构建一个“语用型”的课堂,就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语用表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借鉴一些优秀的文章,分析这些文章之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分析这些表达方式的优势。在这个过程中来提高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的语言知识的掌握和了解水平。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把握。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想象课文中所描写的场景。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文章中一些优秀的表达方式。如“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蒲公英的花比喻为人的手掌。语言表达形象生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这句话的表达方式,当学生对于相关的表达方式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花朵,如樱花、玫瑰、牡丹、向日葵、百合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到的修辞手法来描述樱花、玫瑰、牡丹、向日葵、百合等花朵的特征。学生借鉴文章中的表达方式,可以对相关的表达方式进行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加强语用练习,提高语用能力

教师想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就需要加强练习。在大量的练习的过程中来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现阶段,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开展语用练习的重要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仅仅只是为学生传授基础的知识,却并没有引导学生来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语用练习。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并不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效完成的,更加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有效的语用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一些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就能够更加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语用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的写作、故事讲解等方式来有效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使教师所构建的“语用型”课堂取得成效。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文章中所涉及的基础内容进行有效理解。然后,教师对文章中的一些语言来进行讲解,如“我变成的树上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鸟窝: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我会请小白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鸭子、小鳄鱼、小狐狸住在里面,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住进来”。文章中这段话中的“我”将自己想象成了一棵树,自己的身上长满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的鸟窝。小动物们和妈妈住在鸟窝里,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一些景象。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了解和学习,学生在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基础的表达方式,学习文章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当学生对于这些语言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继续进行引导:“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之后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来的问题来进行思考。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想要变成的东西五花八门,如房子、花朵、小蜜蜂、小鸟、白云、风、向日葵等。教师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结合文章中所学的知识来进行表达,通过故事的交流或者是作文的书写,来拓展自己的思维,表达自己变成了这些东西之后会发生一些什么有趣的事情。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引导来进行练习。

五、构建语用平台,进行有效评价

教师可以在语用平台中上传一些有效的语用方式和方法,以及一些基础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并将这些修辞手法进行举例说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对一些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有效提升自身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教师通过有效的语用平台来对学生的课堂表达来进行评价,从模式上对这些评价方式进行优化,将传统的教师评价转变为由教师参与其中的有效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对相关的语文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互相評价的方式来加深对于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宇宙的另一边》一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于文章的基本内容进行掌握。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章内容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表达方式和文章之中蕴含的情感。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于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学生在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之后,在班级中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表达。在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通过表达,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自信心也得到了提升。不同的学生可以发表不同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补充相关的知识。学生可以运用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一些基础的语言表达,和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观察,发现学生的问题,以便后续进行纠正。学生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发现他人的优点,并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做到取长补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的同时,提高对于语言的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构建一个有效的“语用型”课堂。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来进行知识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语言表达,在有效的语言训练之中,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辉《“核心素养”下小学“语用型”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施路径》,《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年第1期。

[2] 林熠《积极语用观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论文。

[3] 陈秀敏《寻点·感悟·迁用——小学第二学段“语用型课堂”三段式教学探究》,《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9期。

[4] 杨展《高效“语用”须打通四“关”——小学语文语用型阅读教学冷思考》,《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5期。

[5] 刘仁增《建构“语用型”小学语文教材的思考与设想》,《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小女孩文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爱掐人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