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以问促学”模式探究

2024-03-28 03:45杨妮娜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文章

杨妮娜

摘 要:我国于2022年颁布的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需求相吻合。课堂提问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聚焦核心素养,积极构建“以问促学”教学模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初中语文“以问促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 “以问促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1.040

语文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学习科目,对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以及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以及对新《课标》理论的学习可以得知,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语文核心素养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较强,内容十分丰富,以语言的积累、表达以及思维的培养为重中之重。本文从以上两方面入手,在明确初中语文“以问促学”模式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推动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理解语文知识的现实意义,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以问促学”模式构建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初中语文教师在构建“以问促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保证所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驱动学生对语文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梳理语文知识的内在关系。学生在内部驱动力的支持下,能够挖掘语文知识的内涵。学生在不断积累与学习过程中丰富自身的语言知识储备,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在探索过程中有效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强力支持。

(二)层次性原则

初中语文教师在构建“以问促学”语文数学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保证所提出的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层次性,避免出现所提出的语文问题难度过低或过高,对学生语文思维培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发生。语文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层次性,既能够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又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探索问题实现自身语文能力的发展与进步,并维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长久热情。

(三)互动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体现在两方面,分别为启发性和反馈性。启发性是指教师能够利用语文问题调动学生所学知识,并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反馈性是指学生针对教师所提出的语文问题进行解答,教师对于学生的答案进行解说与反馈,从而构建多项互动的反馈机制。在互动性原则的基础上,教师能够快速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状况,为后续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支持,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效率。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语文“以问促学”模式构建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真实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具有导向性作用,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将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自觉开展对语文重难点知识的学习。通过对初中语文教材的观察可以得知,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教师在创建问题情境时能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则会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形成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随着初中生的生活经验不断丰富,在创建真实问题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的因素,拉近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利用实际生活创建真实的问题情境,便于学生获得更加深层次的学习感悟。此外,教师也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引入社会事件为学生创建问题情境,既能够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并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对语文知识展开深入分析,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开展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春》的教学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对本篇文章进行阅读,了解本篇文章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生平以及文章出处。其次,为鼓励学生通过文章的写作特色探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文章出现了多个叠词以及描绘春日景象的形容词,这些词汇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二,文章中出现了多幅春日美景,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并说明理由。第三,请认真观察春日景象,理解文章中作者将春天比喻为“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等内涵,这些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与情感,如果是你,你将会如何描绘春日景象?在以上问题的带动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充分发挥想象,理解文章情感并积极表达,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2.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多样问题情境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也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并逐渐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教育领域也难以脱离信息技术的影响。因此,教师既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音频和视频功能,将语文问题融入其中,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促使学生在欣赏音频或视频的过程中分析其中所蕴含的语文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促使学生同时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语文问题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图片展示功能,将意味深远的语文问题转化为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以直观的方式展示语文知识,调动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以问促学”教学模式构建的积极作用。

教师在开展《邓稼先》的阅读教学时,首先利用班级中的多媒体设备展示中国自甲午战争失败后所经历的被动挨打的历史,从而引出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影响深远的人物。教师播放关于邓稼先的纪录片,了解邓稼先自1929年出生至1986年逝世所经历的社会变革,以及为中国做出的伟大贡献。其次,教师鼓励学生对文章中表现奥本海默品质的段落进行阅读,并向学生提问:本篇文章通过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突出两人在个性、品质方面的不同。作者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图片形式展示我国“两弹一星”的科学家资料,并向学生提问:关于“两弹一星”科学家你了解多少?请选择其中一位向全班同学介绍。在以上问题情境的支持下,学生自觉开展对邓稼先精神品质的分析,既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又能使自身精神品质受到感染与熏陶,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提供帮助。

(二)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1.丰富动态教学资源,优化问题教学模式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实际反馈以及社会时事都将成为语文教学资源,为“以问促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首先,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观察,保持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敏感度,精准把握教育契机,对学生施以科学教育,这既能够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也能对学生的进步以及不良思想及时给予表扬与纠正。教师也应加强对日常生活的积累,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资源,便于对学生展开教育活动。其次,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角度对语文问题进行思考,从而保证“以问促学”教学模式与学生实际需求和身心发展规律相吻合。最后,教师应加强对“以问促学”教学模式的学习,从而精准把握问题提出的时机以及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便于利用问题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体会语文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教师在开展《新闻二则》的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对本单元的活动探究进行认真阅读,了解新闻的主要特点以及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新闻二则》进行阅读,并提出以下三个问题:新闻稿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应包括哪些要素?在新闻稿件中,是否可以出现作者的主观倾向?在以上三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觉开展对《新闻二则》的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总结以上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新闻稿的基本特点以及《新闻二则》中所凸显的重要事件和事件发展趋势。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网络上的“地铁判官”事件撰写新闻稿,通过这一任务,深化学生对新闻的学习效果,并进一步明确学生在新闻方面的学习困惑。

2.开展合作探究模式,推动问题探究进程

小组合作探究作为重要的学习模式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合作探究模式。当学生个人的力量无法解决教师所提出的语文问题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这一手段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维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长久热情,从而形成新的观点与想法。这对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与创造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以思维水平的不断进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教师在开展《岳阳楼记》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本篇文章,解决生字和生词的问题,并参照课后注释对文章进行浅析,明确文章的内容。其次向学生提问:文章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各描写了怎样的景色?其中又蕴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经过小组合作探究最终得出文章第三和第四自然段分别描写岳阳楼晴天和雨天时的自然风光,在晴天时表达了作者心旷神怡、豁达开朗的心境,而在阴天时作者则产生了伤感之情。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并提出延伸性问题:作者不同的心境体现出怎样的政治理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问题的探究进程得到迅速推进,为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以问促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强力支持。

(三)搭建实践平台,拓宽问题思考空间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供优质思考空间

立足于核心素养,构建初中语文教学“以问促学”教学模式的重要工作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顺应工作要求,为学生提供广阔且优质的思考空间,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教师应保证所提出的语文问题能够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另一方面,教师切忌以统一标准衡量学生的思考过程以及思考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科学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顾虑,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敢于表达个性化看法。这一环节既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对语文学习的信心,更能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鼓励学生积极表达个性化的看法,在促进学生个性成长的同时,强化“以问促学”教学模式的构建价值。

教师在开展《背影》的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对本篇文章进行阅读,并在文章中将描写背影的文字与段落进行标注,联系上下文进行品味。其次,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文章以《背影》作为题目,那么背影在文章中承担了什么角色,发挥了什么作用?学生在以上问题的驱动下,自觉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探析。有的同学认为,背影在文章中承担线索的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也有的同学认为背影作为文章写作主题,在文章中多次出现,能够进一步突出作者的情感之浓烈。教师对学生的想法与解答给予鼓励。最后,教师为学生布置练笔作业,以父亲或母亲为主题,抒发对父亲或母亲的感恩之情。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应用于实际生活,强化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推动了核心素养的形成。

2.创设问题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以往的教育模式以课内实践活动为主,但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入,单一的课内实践活动已无法满足日益完善的教育需求,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创建问题实践活动。问题实践活动所凸显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语文知识的现实意义,将学习到的语文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强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检验理论知识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第二,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对语文问题的假设、猜想以及解答贯穿于实践活动始终,便于学生掌握概念性知识,体会语文知识的重要价值。

教师在开展《论教养》的教学时,首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教养?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对文章进行阅读,明确本篇文章的论题、论点以及论据。其次,教師引导学生对文章再次阅读,并梳理出教养在不同场合的具体表现是怎样的。最后,为了强化学生对教养的认知,教师以“真正的教养”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要求学生在演讲过程中通过具体事例的比较得出结论。通过实践活动,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教养对个人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鼓励学生对教育的真谛进行深度思考,从而能够树立做有教养的人的目标,以行为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基。

综上,提问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对现代教学模式的改革同样具有积极作用,不仅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更能进一步启发学生思维,推动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充分明确提问教学方法的重要价值,并以此构建“以问促学”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玉萍《以“问”促学建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年第6期。

[2] 高栋《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教学以问促学研究》,《中学课程辅导》2023年第7期。

[3] 俞燕《以教定问 以问促学——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探讨》,《中学教学参考》2022年第1期。

[4] 孙银利《以问促学——略读课文〈蝴蝶的家〉教学例谈》,《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1年第12期。

[5] 陈友情《以问促思,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小学教学参考》2019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核心文章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