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路有方,学好成语

2024-03-28 03:45蓝斯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本义题型成语

蓝斯

摘 要:成语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作为中华历史和文化的浓缩性合成词汇,成语的特点是“字少戏多”。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语言应用专题中成语考查题型也由辨析为主的客观题升级为以成语填写为主的主观题,且试题答案并不唯一。成语教学的难度随之增加,成语教学对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也变得愈发重要。因此,针对成语的重要性和当下成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在高考导向的指引下,对高中语文成语教学展开深入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给教师的成语教学策略和学生的成语学习方式指明方向,旨在高质量开展高中语文成语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 成语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1.043

“居高临下、指手画脚、不思悔改、信口雌黄、自作多情、痴心妄想、厚颜无耻、颠倒黑白、听之任之、坐视不管……”我们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这些成语,作为五千年灿烂文化的載体,体现出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语言风格。

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甲、乙)卷都将语言应用题型中的成语考查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这一转变,传递的信息非常明确——由“识”到“用”。这使得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单要关注学生的成语积累,还要提升学生对成语应用能力的教学质量,这的确是一个全新的要求。

中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要求。

作为语言工具的成语,不单单是人们日常交流的语言工具,同时还是人文性语文教学资源。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成语教学,不仅能在高考复习中占得先机,同时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进而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成语的教法和学法的转变已刻不容缓。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有效手段,深入挖掘各种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应重视成语学习,并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这些都已成为提高成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途径。

一、高中语文成语教学的思维急需转变

纵观2011到2021年十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高考试题直接考查成语的就超过二十个版本。其中2011—2015年的高考试题中:“天津卷、湖北卷、四川卷”考查成语读音和字形;“北京卷、江苏卷、安徽卷、湖南卷”考查成语含义辨析;“广东卷、浙江卷、重庆卷”考查成语读音和含义。

近五年的全国卷成语考查,除了直接考查成语外,其余版本的高考卷都包含或隐含考查成语的内容。如2020年语文高考全国1卷,在语言应用题型中要求学生结合文本语境辨析“别具匠心、才思敏捷、异彩纷呈、弥足珍贵、才华横溢、奇光异彩、不可或缺”等成语,依文本中最合适的语境确定正确成语选项。高考试题中,高比例的成语考查为高中语文成语教学做出了明确的导向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研读近年的高考题型,特别是2022年语文高考试题(全国卷)的成语考查题型,我们不难发现,成语考查有了新变化,客观题变成了主观题,且试题答案并不唯一。根据学生的做题反馈,学生成语储备量严重匮乏以及成语语境应用能力的缺失状况暴露无遗。虽然高考早将成语纳入考纲,然而学生也只是靠高三复习来突击识记,加上之前的高考成语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难度较小,于是,教师缺少对成语教学的重视,使得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

教师对成语教学的导向失准,学生对成语积累和运用的方法欠佳,教材对成语知识点落实不足等现象都告诉我们——成语教学思维需要转变。

二、当前高中课堂成语教学现状分析

1.高中语文成语教学内容过于“零散”

高中语文成语教学内容过于“零散”主要反映在教学内容缺失与教学安排比例失当两方面:

一是词汇教学作为语文知识基础性教学,中学语文教材过多地将成语教学的任务安置到各个阶段的课文教学中,没有作为显性课程在知识教学中展现出来。这项教学内容在高中语文课文教学中尤为严重。这种教学内容的“零散”,造成了成语教学的“零散”。

二是高中语文教材中成语知识教学只系统地出现过两次:高中语文必修二《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以及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语言文字应用》的《熟语》章节。然而,大多数语文教师在综合考量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后,对于《梳理探究》的知识和《语言文字应用》部分会进行教学筛选,要么只是粗略地讲解,要么直接略过。高三年级,因为要直面高考,时间宝贵,成语教材则成了不同版本高考复习资料上的几页珍贵的资料,大多以辨析为主,并只关注学生突击识记。

可见,教材这样的安排自然而然地削减了成语教学在语文常规教学中的比例,加上成语和俗语积累耗时费力,教师和学生对成语的重视程度就有所下降。

2.高中语文成语教学方式过于“陈旧”

教育水平高的省份城市,成语教学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了成语教学的高效性,然而大部分地区的语文成语教学依然延续“低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成语教学方式依然以成语辨析为主。大部分教师在成语教学中依然偏重于“望文生义”“搭配不当”“褒贬敬谦”“语法错误”“色彩辨析”“表意不当”等方面。作为成语基础性教学,这样的教法无可厚非,但当高考成语考查题型升级后,如果依旧以这样的教学方式作为重点,没有相应的变化,对于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无疑是不利的。

其二,对成语“兼容度”把握标准不齐。当高考题型考查将“选成语”升级成为“写成语”后,“成语”的标准一直很难确定下来,学生答案里有四字、五字、七字,甚至出现网络用语,如“绝绝子,躺平,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强国有我”。

不仅如此,成语中错字别字叠加,如“别出心裁”写成“别出新裁”,“独具匠心”写成“独俱匠心”等等。这对教师的评卷和教学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成语中错字和别字如何界定?二是哪些词汇才算是成语?三是意思相近的成语里,哪些成语合乎题目语境和语法要求?四是教学过程中如何避免“就题讲题”,让成语教学形成有效延伸体系?可以说,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对成语的把握尺度成为成语教学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3.高中语文成语教学教材和教辅“滞后”

成语学习贯穿语文基础教育始终,无论从低学段的成语故事还是到高中学段的成语运用都涉及成语学习的方方面面。近年的语文高考更是升级了考查题型,提高了成语应用的分数比重。然而,教材和教辅对成语学习的指导却依旧显出了滞后性。教材中,无论是必修还是选修,成语教学所占比重微乎其微,高三毕业班的教辅资料归纳了常考成语,却因过多过杂,考试时还未必会出相似的题目,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三、高中语文成语教学的主要途径

1.学习成语含义来源和延伸,科学认识成语内核

成语的语意是比较丰富的,成语学习,首先要理解成语的基本要素,成语的所有意义都由原意或本义经由引申、转移、比喻等途径演变而来。因此,成语学习要先正確理解成语的本义和延伸含义。

比如“画蛇添足”语出《战国策·齐策》,说的是楚国的门客画蛇赌酒,速画者为蛇添画足,反而失其蛇形输掉赌约。后借此比喻多此一举,弄巧成拙。

再如“汗牛充栋”,本义跟牛有关,但是延伸意义又超出很多,形容书籍太多。这些成语字面含义简单,可是要真正理解成语内涵,那就必须了解其出处和外延意义。

因此,掌握成语本义与引申义的分析方法,对提高学生成语能力有很大帮助。

其一,探求成语本义。

一要学会“分析字形”,例如,“依”字从人,衣声,字义与人的穿衣有关。“依”有依靠、挨着等意义。根据字形,教师可确定依附为本义,其余如倚仗、顺从等是引申义。

二要学会“引证文献用例”,探求词的本义,更重要的是看文献语言怎样使用这个词。教师把字形书写的特点和文献中的语言内容结合分析,这样词义才能显示出来。例如,“丰”可理解为草木茂盛和体态丰腴,但是在最早的甲骨文中,“丰”的字形就像一棵茂盛的树,生长在土堆上。可以判断其本义应是草木茂盛。

其二,探求成语外延引申含义。

词义引申的基本趋势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相近(引申义和本义所指的对象相似)、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条件、因果关系)、比喻义(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2.分析成语语法构造,巧思成语应用语境

成语是凝固构造的短语,内涵经典、情态饱满、言简意赅,细心推敲词语间的关系,在语境中分析其语法构造,才能科学掌握成语。

成语的语法主要有并列关系(如:挑拨离间、摸爬滚打),承接关系(如:水滴石穿、药到病除),目的关系(如:杀鸡儆猴、守株待兔、越俎代庖),因果关系(如:春华秋实、水落石出),主谓关系(如:黔驴技穷、毛遂自荐、草木皆兵),动宾关系(如:蹉跎岁月、饱经风霜、如释重负),补充关系(如:赞不绝口、惜墨如金、食古不化),动宾补关系(如:入木三分、贻害无穷、贻笑大方),连动关系(如:得心应手、抱薪救火、相辅相成),兼语关系(如:调虎离山、请君入瓮、点石成金),偏正关系(如:正襟危坐、扶摇直上、一衣带水),复指关系(如:半斤八两、三更半夜)。

在成语学习中,如果我们能先分析其构造成分的意义,再分析词语的内涵,成语学习效果将会提升。如“七月流火”,复指关系,“七月”是已入秋的农历七月,“流火”是位置下落的大火星宿,那么该成语形容的应是天气转凉的季节。

3.明辨成语使用条件,重视成语实践运用。

对成语,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之上,还需结合成语在文本语境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运用,并从感情色彩,词义轻重,适用对象或范围,词语的搭配,是否符合惯用句式等几个方面综合考量——成语是否合乎语法要求且适用于该语境。

4.“长线布局”与“短线突破”,提升成语教学效果

第一,成语教学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线太长”,因为成语教学是贯穿在各个阶段的,是渗透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的。比如,古诗文学习中有很多成语,《庖丁解牛》一文就包含“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切中肯綮、批郤导窾”等成语,《诗经》中的成语更是多如牛毛,如“一日三秋、窈窕淑女、梦寐以求、寿比南山”。

因此,成语的教学还是要从“长线抓起”。教师可以借助教辅材料,帮助学生及时地整理归纳课内出现的成语。在平时的授课时,要开辟出一个领域来介绍与强调这些成语,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与积累成语的习惯。教师运用多媒体等教育技术从听觉与视觉上帮助学生对成语进行学习与理解,渐渐提高学生学习成语的热情,或在高中语文学习单元学习结束后,注意成语的归纳总结。

第二,成语教学最基本的目的是要满足应试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不能忽略成语的试题实战效果,这是高考和各阶段语文考试复习的一个必然阶段,成语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成绩基本成正比,我们可以将此阶段的成语学习称之为“短线突破”。

首先,教师在授课时要让学生明确“语言文字运用向来是高考试题的创新试验田,然而万变不离其宗”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成语的考点依然围绕“得体”“表情达意”“艺术效果”展开,成语应用思考的方向依然是考虑敬谦、对象、场合、语法、语境等情况。成语考查题型可以变化,但是考点几乎是不变的,教师通过例题讲解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

其次,基础与训练并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教辅资料对成语进行归类,如:依照常考成语归类,依照容易误用的成语归类,依照常见特殊用法成语归类,等等。

再则,教师通过作业布置等形式,能够在加强学生对成语的抄写学习、识记的基础上,通过“眼到手到”的基础训练,防止学生在成语使用过程中出现错字别字。

最后,加强高考题型训练。通过高考成语考查题型的讲解和学习,丰富学生的成语题型解答思路,让学生体会到高考成语“随文命题”的特点,增强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巩固成语教学效果。

总之,实现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路还很长。成语教学因其特有的性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媒介。然而,中华成语浩如烟海,教师要求中学生全部识记运用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近年来高考成语的考查题型转变更体现了新《课标》背景下对语言应用的新要求,所以,我们只能灵活掌握成语学习的方法,注重成语的积累和实践。在积极探索成语教学的空间与资源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实践、创新,这样才会让我们真正掌握中华语言中这块瑰宝,在高考中稳操胜券的同时,也更好地提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 黄雅芳《让成语教学回归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2期。

[2] 万鹏《成语教学的六个妙招》,《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10期。

[3] 郭诗阳《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成语教学新思考》,《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年第22期。

[4] 孙翠英《从高考看高中语文成语教学》,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蓝斯,1982年生,广西柳州人,大学本科,文学学士,中学一级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本义题型成语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一次函数中的常见题型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
拼成语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词本义喻反腐
猜成语
大连书家之张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