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理论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2024-03-28 05:58张楠楠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陶行知历史课堂

张楠楠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目的是为了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应该基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创新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理论,创新教学形式,通过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核心素养 陶行知六大解放理论 初中历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1.04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教学中大力倡导教学做知行合一,他推行的著名的六大解放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亲身体验经历来获取知识,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是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大有裨益。

一、解放双手,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大法宝,为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发挥动手的作用。为了解放学生的双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学习。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意识。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爱好、水平和个性对整个班级进行分组。小组人数应为4—5人左右。小组不是临时的,需要长期合作。其次,每个团体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名字和密码,甚至制作一个团体徽章和旗帜来创建一个团体概念。最后,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每个团队的成员都应该有自己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数据收集员等,每一次协作学习都应详细记录。

例如,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全班被分成四组,每个小组都选择了抗日战争的一个方面进行调查。调查分为四个部分:原因、侵略、战斗和胜利。团队成员应单独合作。调查的方式没有限制。他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图书馆阅读文献等。在调查结束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比赛分为三个部分:提出想法、挑战对方和接受挑战,即向对方提出问题和接受其他团队的问题。裁判记录比赛结果,得分最高的人获胜。学生应该学习知识、行为、生存和合作。通过课堂互动,不同的思想在协作中碰撞,可以发现问题并实现创新。

二、解放眼睛,多角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眼睛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发挥的功能是举足轻重的。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眼睛的功用,鼓励学生善于用眼睛观察各种现象,发现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善于用眼睛来观察课本上的内容,以及善于用眼睛观察各种图表、地图。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用眼睛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比如人物、事物、自然景观,通过对这些看到的现象资源进行分析和观察,能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在教学《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眼睛的功用,比如通过对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的疆域图进行细致观察,结合时间轴进行对比,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时序和空间,帮助学生形成时间观。

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的预习作业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搜集家乡的历史故事,拉进历史与生活的距离。

三、解放嘴巴,多样化鼓励自主表达

陶行知的解放学生嘴巴的理论强调学生应该敢于在课堂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强调学生要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这表明课堂的主要角色必须是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提高课堂的活力。

一种具体的方法是:在形成了小组学习意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以充分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在选择讨论的问题时,教师应首先确保主题具有重要性;其次,问题的设置应具有梯度。如果课堂上有几个问题难度相同,会抑制学生的参与兴趣,影响学生的发散思维。

例如,在《郑和下西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供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1.郑和为什么去西部?

2.郑和为什么要航行到西洋?

3.郑和在航海史上的地位是什么?

4.从不同角度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上述问题逐渐从对基础性知识的理解到对潜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研究明王朝的历史。学生通过深入讨论和相互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习兴趣,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强调了他们的主体地位,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学习主体性。

四、解放时间,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必须尽量减少对学习时间的占用,将大部分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习知识。只有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才会形成深刻的印象,这是建设绿色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在中学历史教育实践中,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交流,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新知识,能够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时,学生需要集思广益,了解他们所在城市的变化。经过事先的准备,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好。一些学生借了很多衣服,包括汉服、中山装、旗袍等。以时装表演的形式展示服装的变化;一些小组带来了特别准备的食物和水果,以显示饮食的变化;一些小组唱着古老的童谣;一些小组收集了一些旧照片来讲述照片中建筑物的故事;一些小组专门制作了交通工具模型,来描述人们出行的变化。学生们在小组中表现出了他们的热情,教室里掌声不断。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形成了创新灵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不仅轻松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也获得了成功。

五、解放大脑、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1.组织历史课程,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表明,學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的基础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只有当学生有机会参与和展示自己时,他们才能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历史教学也可以充分利用历史教科书中的新鲜材料,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将这些材料安排到历史节目中,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情境。课前,教师让每组学生阅读大量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材料,以充分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在课堂上,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自己理解、思考和发现知识点,学习历史知识。

例如,在教学《百家争鸣》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孔子会议,学生小组总结孔子的生活,并独立完成演讲内容。经小组成员一致同意,交给教师审批后,在教室进行展示。小组中的一名学生可以扮演孔子,并口头介绍孔子生活的主要内容。

第二个环节是孔子模仿秀。每组学生展示孔子在礼仪、仁爱和教育方面的杰出成就,通过公开投票选出表现最好的团体。然后,教师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习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每组进行演讲和录音。

第三个环节设置为评论。教师让每个小组中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补充指定的内容,包括法家、儒家和道家的相关代表、时期、表达思想、代表作品、典故、政治建议和实际应用示例。最后,教师根据结果选择创意奖和最佳合作奖。

教师构建生态课堂模式必须重视学生的体验和感知,以感知为学习基础。理解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标志,是学生主体对外部知识和信息的内化,是心灵对事物的重新连接、选择和建构,是未来学习和学生生活的根本基础。为了实施历史课程,学生需要在课前阅读大量材料,以及分组合作。学生不仅要学习新知识,还要练习语言技能。这样的历史课已经成为学生展示自己和学习历史的天堂。班上的学习气氛也比以前更活跃。

2.师生共同学习,实现教与学的生态平衡

在中学历史课堂上,教学效果的优劣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否得到认可。首先,教师应该能够收集和选择材料,整合资源,并在头脑中保持足够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教学准备和教学中发挥创造性的作用。

其次,教师应具有熟练的备课意识,认真备课,善于提取教科书中每一知识点的内容,充分反映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在中学历史课堂中,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拓展教师的知识领域。教师和学生都在进步。教与学的同步发展,促进了课堂教学生态平衡的建立。

例如,在教学中学二年级《土地改革》时,有人说土地改革的成就是除西藏地区外,所有土地改革都是在同一时间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地理知识。从地理上看,西藏位于中国西南和西部边境。地形主要是高原,几乎没有可耕地。民俗和历史文化的差异决定了西藏的土地改革要合理进行,如果被迫在这里立刻进行土地改革,将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并将影响祖国的统一。这样,学生就会明白,土地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应该循序渐进地进行,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在教学土地改革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影响时,我们可以介绍基尼系数社会差距指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判断根据土地改革的方法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可行性,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性,还可以让学生理解基尼系数的政治概念,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六、解放空间,提升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1.教师将时事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历史课更加生动

在讲解课程知识之前,学生可以收集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新闻事件,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这些事件,教师给出评论或抽取重要的历史知识进行讲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无意识中进入历史场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自觉地承担相关责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微妙的影响可以让学生勇敢而充满责任感。

例如,在学习民族团结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每组学生收集并整理中国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的情况,了解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总体情况,让学生找到近年来新闻报道中这些地区的重要事件。在课堂教学中,每组学生展示了收集的材料,而教师则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了几个重要的话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之间的讨论。当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时,教师趁热打铁,及时改变话题,讲述西藏历史,介绍民族团结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也可以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历史并不是无用的,而是与许多事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学习模式也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他们学到的知识不是遥远的,而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

2.在你的生活中使用现代设备,创造独特的历史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提倡开放课堂,真正的历史教学应该充满活力和多样性。历史课还可以将现代设备引入课堂,教师带领学生欣赏电影、微课等。这种现代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的洞察力,给了学生新的体验,创造了一个以生活为导向的课堂,并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现代课堂教学应该充满创造性。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思考,将教科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寻找合适的起点,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还应善于将教科书的内容融入学生的现实生活,并能够及时捕捉和利用课堂上的各种机会。

例如,通过学习历史年代计算课程,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教师可以准备一堂微型课来开展相关教学。第一部分是标题,教师用不到20秒的时间提出问题,指出微型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解释文本,将历史计时表改编为动画,以这种形式实时显示历史计时表和数字轴之间的差异,并详细介绍A.D.时代的计算方法和各种类型的转换,持续约8分钟。第三,为了展示,教师利用媒体向学生展示民国年与公元年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通过思考、讨论等方式总结民国年和公元年之间转换的方法。时间约为2分钟。第四,在知识巩固阶段,教师提前准备好几个典型的历史纪年转换练习,让学生通过持续约2分钟的练习掌握转换方法。最后,在微型课程结束后,安排家庭作业。这种教学项目将微型课堂、多媒体、讨论和其他形式的教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动画来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理论的初中历史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概念,通过给予学生学习上的自由,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本位教育的理念为指导思想,分析了将学生本位教育理念引入初中历史课堂的可行性,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策略,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堂学生本位教育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了反思。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努力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使初中生能够愉快地学习历史。

参考文献:

[1] 赵婕《“双减”下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研究论坛论文集(三)》2022年。

[2] 杨武《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看“双减”》,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行知纵横”教育与教学研究论坛论文集》2022年。

[3] 邢亚蕊《谈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學中的运用》,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对接京津——经济发展 教育事业论文集》2022年。

[4] 郭启双《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1年。

[5] 龚静宜《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以“美国南北战争”一课为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卷十二)》2019年。

猜你喜欢
陶行知历史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