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作模式下的初中班级管理策略探究

2024-03-28 05:58卡尔老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家校班级家长

卡尔老

摘 要:班级管理是一项具有多样性、系统性特点的管理工作,做好班级管理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但高效、高质量的班级管理离不开社会、家庭的支持。为使家庭教育成为做好班级管理的强大后盾,本文立足初中班级管理,对基于家校合作开展班级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探索,并分析班级管理策略,以期真正发挥家校合作的价值,使学校与家庭联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实现成才、成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初中 班级管理 家校合作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1.06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校教育不仅需要开发学生智力、挖掘学生潜能,也要关注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但学校力量毕竟有限,教师需要将家庭、学校同时作为教育主要场所,实现家校共育,才能为广大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构筑广阔的平台。

一、基于家校合作开展初中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

在初中阶段,除了学校之外,家庭是学生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家长传递的思想观念、做出的行为对学生性格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可以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不经意间感染与熏陶学生,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降低班级管理的难度,为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因此,通过家校合作,家庭与学校在學生性格形成与发展上能够达成一致目标,使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形成更明确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引导。

(二)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初中阶段学生的“三观”并未完全形成,但已有了基本的是非观念,此时对于学生成长的来讲十分关键。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后,叛逆心理的出现严重干扰了学生对是非的判断。通过家校合作,对学生的性格、品质、观念进行引导,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教师在学校教育中通过专业知识教育、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班级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思想;在家庭教育中通过实践、发生在生活中的典型事件给予学生启示、引导。从而真正解决班级管理难以同时兼顾所有学生、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使家庭与学校在教育中形成合力,明确分工,在助推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二、家校合作模式下初中班级管理策略

(一)积极发挥家长作用,切实改变家长从属地位

家校合作的基本要求是家庭与学校之间充分了解、彼此配合,但目前家校合作中多存在教师为主的情况,家长缺少话语权,并习惯于教师的领导,很少主动争取自身在班级管理中的权利。从而导致家校合作中形成“潜规则”,即家长与学生均以学校、教师为权威,学生的教育工作应由学校与教师负责,当教师对家庭有要求时,家长全力配合,从而也形成了“填鸭式”家校合作模式。

以家长会为例,作为家校合作的最基本模式之一,经常是校长讲话、年级组长讲话、班主任讲话、科任教师讲话,家长被动地听、盲目地记,并未从家庭教育视角提出可行性建议,无法发挥家长作为家校共育桥梁的作用。长此以往,家长在家校合作中也失去了耐心与兴趣,配合的家长能够按照学校与教师的要求指导学生,不配合的家长则我行我素,彻底放弃家庭教育,导致家校之间无法形成相同的教育目标。针对此情况,教师应从班级管理入手,打破家长与教师、学校地位不平等的局面,合理调整家校合作理念,使家长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出积极作用,进而使家长的从属地位得到改变,使家庭在班级管理中切实发挥出作用。

因此,学校应为家长走进校园、教师走进每个家庭创造更多机会,不再将学校作为班级管理的中心,而是在教师的协调配合下,使家长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主动性与能动性。在新学年伊始,教师与家长共同针对学生新一年的学习、成长制定班级管理计划,家长可以通过微信、QQ、短信、电话、书信等方式提出建议,诚恳地说出自己对学校教育的期待,以便教师制定更加科学的班级管理目标。同时,家长可以组织小型社团,如家委会、“家长智能团”等,定期召开班级管理讨论会议,为家长创造建言献策的机会,吸引所有家长体验、参与班级管理;并在社团活动中积极交流教育心得,分析初中生成长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各自的教育心得以及教师的教育经验共同形成处理方案,减少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困惑,降低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

此外,家长也可以组织茶话会,邀请教师参加,使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形成平等、亲切、自然的互动交流渠道;并在茶话会中开展亲子活动,以实践活动为途径渗透教育改革新理念、育人新观点。例如,每学年初,家长组织以“我不想上学”为主题的茶话会,交流学生不想上学的表现,分析学生不想上学的原因。为了能激发学生的上学兴趣,真正了解其内心想法,教师组织了“彩虹伞上的心理树洞”活动,将彩虹伞铺在地上,由教师作为“树洞”,引导学生向树洞诉说那些无法说出口的、家长不理解的烦恼与“秘密”,并由教师结合教育理论指导家长开导学生、引导学生,使其重拾学习、探究知识的信心。

基于此,家长从班级管理的旁观者逐渐成为班级管理的参与者,从而将家庭的教育力量融入班级管理中。

(二)落实家校合作活动,实现家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自基础教育领域提出家校共育理念以来,家校合作口号喊了数年,但家校合作活动少之又少,多数活动仍是“表面文章”,家长进入校园的机会少,但教师经常通过家访、电话沟通“告状”,家长缺少与教师平等沟通对话的机会。因此,教师应扭转当前局面,以班级管理为突破口,细化各项班级活动,为家长的参与创造契机,切实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1.形成完整的活动计划,保障家校沟通、合作顺利进行

为了避免家校合作过于随意、深度不足,教师应制定系统的家校活动方案,指导各项活动顺利推进。例如,在新的学期,班主任与家委会要共同制定家校活动计划,对每周、每月、学期所要开展的小型、中型、大型活动进行规划,形成书面材料;并通过社交平台、线上学习平台等渠道交换活动计划,确定活动中彼此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

2.基于家校活动计划,为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创造条件

教师需寻找合适的契机使家长融入班级管理中,避免家长的管理过于突兀,引起初中生逆反心理。例如,教师以阅读节为契机,在班级举办全体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的亲子阅读活动,创建书香家庭、学习型家庭。活动持续一个月,要求家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如专属的书房、书架等;每日亲子阅读至少持续30分钟,每周至少有1小时进行读后感交流;活动即将结束之时,家长与学生分别写一篇心得体会,分享在阅读中的收获。在活动过程中,简单且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形式,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并借此活動使家长对班级管理、家校合作有了新的认识。

3.定期进行家校互动,保障家校教育“同向同行”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教师与家长均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与家长应定期互动,交流学生成长中的新变化,及时调整班级管理方向。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家校路路通APP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并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展示学生的表现;家长在了解情况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学生在家庭中的一些表现,与教师共同分析学生思想动态、行为举止的变化,从而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不良行为习惯。

4.积极寻求家长协助,共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

在家校合作基础上,教师要创造家长走进德育课堂的机会,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情况,可以激发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在深度参与班级管理中不断提高家长的教育地位;也可以丰富家校合作模式,为学生带来新鲜感受,既提高班级管理与家校合作效果,也有利于落实家庭教育。例如,教师在班级内举办“青春仪式”,由教师负责策划,家长负责仪式所需物品的采买、场地的布置工作,且家长也要在仪式上发言,结合自己的青春谈谈对青少年成长的看法、分享青春趣事。通过本次仪式,学生对家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不再抗拒家长的管教与约束,学生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明显改变,班级整体凝聚力得到提升。家长积极地参与到班级集体活动中,对新时代青少年的心理、观念也有了进一步了解,消除了部分隔阂。

(三)完善家校合作机制,促进家校共育有序开展

目前,家校合作下的班级管理中并未形成健全的机制,导致诸多工作在推进中遇到阻碍,影响家校合作的效果与沟通的顺畅性,教师需要进一步完善家校合作机制,促进家校共育有序开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同时发挥作用。

1.在教师层面,学校可以将家校合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机制中

家校合作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对家校合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并不支持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可以在教师绩效考核中对家校合作效果的考核内容、标准作出详细说明,避免出现家校合作走过场的情况,增强教师对家校合作的重视。

例如,我校针对初中半学年制定的教师“家校互动”考核方案如下:考核以教师履职情况、家校合作活动落实情况、班级管理创新情况为主要内容,对教师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为优秀表示教师能够认真落实家校合作工作,并具有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协作意识,积极努力克服家校合作中的困难,不仅使各项工作成果得到家长的认可,也使家校合作的价值切实体现出来;考核结果为良好表示工作积极、努力、主动,能够按照计划与学校要求完成家校合作相关工作任务;考核结果为一般表示在落实家校合作工作中状态一般,仅能完成基础任务;考核结果为较差表示未能按照要求落实家校合作任务,工作处于落后状态,影响整个年段家校合作工作进程。

2.在学校层面,完善家校合作机制,保障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力不受侵犯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差、在家校合作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并非家长主观造成的,多数情况是因不科学的合作机制。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学校应主动承担责任,建立科学的机制,保障家长拥有平等参与权。例如,教师以相关法律法规、以地方教育部门出台的政策方针为基础,在学校内部成立独立的部门专门负责对家校合作相关工作的监管,家长可以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由该部门代表家长的意愿对参与班级管理的模式、途径、方法进行调整,捍卫家长的权益,保障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话语权。

3.在战略层面,统一认识、消除矛盾,构建科学的班级管理机制

教师在家校合作模式下开展班级管理,应注意家庭与学校之间在教育战略上存在的矛盾,如果家庭认为学生健康成长是关键,学校认为学生成绩是关键,两者在教育战略上则存在矛盾,必然无法统一教育目标,导致在班级管理中出现分歧。为减少班级管理中的矛盾与冲突,保障家校合作的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应尽量统一双方教育战略,健全班级管理机制。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性格、行为习惯等,并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时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教育工作经验,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难题,尽快消除战略认识上的差异,形成统一的教育与管理目标,形成以双向互动、反馈为核心的班级管理机制。家长可以随时为班级管理提供建议,教师也可以随时指导家长调整教育目标,确保班级管理高效进行。

(四)强化家长教育素养,逐步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关于教育人人都能“高谈阔论”,但若想真正对班级管理、学生全面发展产生实际价值,还需热心教育、懂教育规律的家长的支持。因此,家长的教育素养也是影响家校合作成效、班级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为使家长切实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价值,推动家校合作顺利进行,教师与学校有必要承担起提高家长教育素养、家庭教育能力的责任,使家长也成为教育“内行”。

首先,通过咨询、宣传平台,加强家校合作意义的宣传,激发广大家长关心教育、热爱教育、支持教育、参与教育的热情。例如,教师通过家长群、学校微信公众号、短信等渠道对家校合作进行宣传,帮助家长进一步了解自身在家校合作中的价值,明确自己可以通过班级管理等渠道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参与到学生的成长当中。

其次,通过“家长学校”,定期开展系列讲座,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知识,使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素养。讲座活动可以结合初中生的成长与发展进行,切实保障讲座内容对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帮助作用;并在每次讲座结束后,留出充足的时间,为家长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创造机会。

最后,通过家长会,家长详细了解学生各个学科的知识教育目标、德育目标,对如何配合知识教育、德育、班级管理工作形成认识,逐步提升教育能力,使自己真正发挥作用。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智力发育、品质发展的关键期,基于家校合作探索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途径与策略,使家长从教育的从属地位转变为主导地位,有利于家庭与学校教育协同配合,共同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家校合作模式下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应积极调动家长的主观能动性,以更多的活动形式创造家长参与管理的契机,并关注家校教育的衔接、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全方位保障家校合作的顺利推进,从而使家长真正掌握教育规律,对班级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1] 王海燕、彭学娟《家校携手,共同成长——关于初中班级管理中家校合作的探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年第12期。

[2] 毕庶刚《家校合作模式下初中班级管理》,《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年第9期。

[3] 路鹏、姜叶青《家校携手,助力成长——关于初中班级管理中家校合作的举措》,《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年第1期。

[4] 蒋旻玚《家校合作模式下初中班级管理的探究》,《福建茶叶》2020年第9期。

猜你喜欢
家校班级家长
家校距离
班级“四小怪”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不称心的新班级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