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

2024-03-28 06:33米俊强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个体心理健康班级

米俊强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育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发重视,而在开展小学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除了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心理健康指导观念外,还需要通过多元化的引导策略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态,引导学生用积极且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学习以及人生中的种种挫折,并运用由表及里的深层指导策略去帮助学生排查隐形的心理健康隐患,让学生在自由且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成长,而不是在高度紧张的学习压力下产生种种不良的学习情绪。此外,在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德育熏陶下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格素养,加强自身的心理防线建设,从而实现全面的发展。为此,本文通过研究一系列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阐述了班主任如何进行更高效的心理健康指导。

关键词:心理健康 小学班级 班主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1.061

班主任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引导过程,而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多维的长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除了需要做好相应的教育准备和策略设计外,还需要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实施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以便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够得到充分重视,进而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指导原则。除此之外,班主任还需要重视教学环境对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作用,并通过优秀文化和良好意识形态的渗透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进而推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发展。

一、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沟通交流

1.营造良好氛围,实现正向引导

环境对人的心理产生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一阶段的学生尚处在一个向外界进行探索的阶段,学生在环境中所接触到的人和事物都将对其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教学环境建设,并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去实现对学生的正向心理引导。

首先,在营造良好心理教育氛围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借助多姿多彩的班级文化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举例而言,在根据班级文化营造良好心理教育氛围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开展主题黑板报活动、集体朗诵活动、手工绘画活动以及才艺展示活动等各种具备积极活力色彩的班级活动。此外,班主任还可以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整体特色去制定不同的文化口号,如:立德树人、团结友爱、自立自强以及乐观自信等。

其次,班主任营造班级良好氛围的过程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正向心理引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充分发挥班级环境对人的塑造与影响作用,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来自班级的温暖和爱意,进而促进学生实现自我心理成长。

最后,班主任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更有利于加强班级同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推动班级进步。

2.加强沟通交流,提倡互帮互助

在日常班级学习中,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建立紧密的联系,促进班级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通过引导学生之间加强沟通交流的方式去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首先,班主任可以在学习交流的前提下,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不仅能极大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更能促进学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其次,班主任还可以在加强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前提下,提倡学生之间进行互帮互助,这种互帮互助不仅仅指学习领域,同时也包括日常生活领域,引导学生通过互帮互助,去构建良好的心理素质,让学生通过给予他人帮助或者接受他人帮助的方式去形成正向的心理,进而促进学生个体在团结友爱的班级环境中实现心理层面的健康发展。反之而言,学生之间的关系冷漠疏离,不仅会导致压抑氛围的产生,更会导致学生出现性情孤僻以及心理发展状态失衡等情况。为此,班主任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影响,通过正确的引导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推动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和成长。

二、注重因人而异,制定多维策略

1.注重因人而异,尊重个体需求

由于学生个体存在根本上的差异性,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理特质去制定不同的引导策略,在充分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的基础上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

首先,班主任必须明确心理教育因人而异的原则,并通过尊重个体的心理发展需求去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教育策略。举例而言,班主任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现实心理反馈去开展不同的心理引导策略。比如,针对性格外向开放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对其采取鼓励式心理引导教育,而对于性格孤僻且内心相对敏感的学生,班主任则可以对其采取价值肯定式引导策略,也就是说班主任可以通过肯定这一部分学生的外在价值去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自我以及给予自我心理安全感。

其次,在明确心理教育因人而异原则的基础上,班主任可以通过尊重个体学生的现实心理发展需求去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如经常给予学生夸奖,帮助学生建立沟通平台,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以及组织学生集体活动等。

最后,班主任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个体需求,不仅有利于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則,更有利于提高心理教育的实际效果,从而推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制定多维策略,开展多面教育

班主任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相对长期且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除了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学生心理引导策略外,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也就是通过制定多维策略的方式去对学生开展心理层面的教育。

首先,班主任在制定多维心理引导策略的过程中,需要做出足够多的准备和前提条件,比如说将多维心理引导策略分类为:环境影响因素、人际关系影响因素、个体意识影响因素、价值观念导向因素以及突发事件影响因素等多个重要的心理影响因素。

其次,班主任在制定多维心理引导策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影响因素去做出相应的计划与准备。比如,针对个体意识影响因素,班主任可以开展专门的心理教育课堂,并通过理解与实践结合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学生构建关于心理健康的基础概念,并在此前提下加强对自我心理意识的关注。

最后,班主任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制定多维心理辅导策略,不仅有利于对学生开展多面心理教育,更有利于预防心理引导策略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以更加清晰的方式进行心理定位,从而促进学生在心理层面的健康成长。

三、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识渗透

1.组织实践活动,进行深度探索

班主任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帮助学生形成基础的心理健康意识外,还需要在结合实际理论的基础上去开展实践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心理实践活动去正确认识自身的心理定位,并通过正向的心理实践引导,促进学生在心理层面的健康发展。

首先,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而言,为了能够引导他们在最大程度上参与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班主任可以将心理实践活动与游戏进行结合的方式去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索。以常见的心理测试游戏为例,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心理测试游戏的方式找准自身的心理定位,并根据学生整体与个体的心理反馈,开展相应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心理绘画游戏,引导学生根据绘画等艺术形式去展现自身内在心理状况。

其次,学生进行心理实践活动的过程不仅仅只是一个自我开展心理深度探索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对现实进行心理反馈的过程。比如,在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为糟糕的情况下,班主任则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寻找原因,如教学环境原因以及人际关系原因等,并通过相应的策略调整去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最后,班主任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获得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更有利于引导学生以主动的方式参与心理实践,进而获取真实的心理反馈资料,实现策略调整和小学心理教育的高效发展。

2.加强意识渗透,塑造内在观念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除了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外,还与内在意识形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一阶段的学生常常处在一个爱好外部探索以及构建内在基本意识形态的阶段。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则需要重视学生内在观念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加强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班主任可以通过正向文化渗透的方式去进行学生内在观念的塑造。比如,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班主任可以充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思想,并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引导,帮助学生实现正向的内在观念塑造,进而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其次,班主任在塑造学生内在观念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充分肯定学生内在价值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形成自尊自爱的正向心理观念,引导学生获取对自我的内在认同感,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克服人生挫折与阻碍,进而促进学生在心理层面的健康发展。

最后,班主任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影响,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内在德育观念的形成,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实现正向成长,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更加牢固的心理防线。

四、定期排查问题,及时进行疏导

1.定期排查问题,密切给予关注

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以帮助学生实现心理层面的健康发展。

首先,班主任可以通过帮助学生定期进行心理排查的方式,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举例而言,班主任除了能够定期为学生开展心理测试外,还可以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学生各个时期的心理健康变化状况进行数据记录,比如,班主任可以通过学生不同的行为去开展基于信息技术层面的心理分析,在尊重学生整体心理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为个体心理发展制定针对性的辅导方案。

其次,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去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定期分析,这样不仅能帮助班主任有效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更有利于实现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全面渗透。比如,针对某阶段学生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极度下滑的现象,班主任除了要及时给予该学生关注外,还需要在联系家长的前提下,去排查其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原因,以便于让学生个体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正向发展和积极成长。

最后,班主任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排查,这不仅有利于给予学生相应的关注和照顾,更有利于学生实现更为全面的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在更加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2.及时进行疏导,制定长期方案

由于学生在心理成长和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心理变化的突发状况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准备,尤其是在学生个体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下,班主任除了需要和家长进行联络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因素进行调查。

首先,班主任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或者潜在的心理隐患,并通过对学生个体进行及时疏导的方式去,促使学生的心理发展回归正轨。比如,当学生出现严重厌学或者学习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时,班主任则可以引导其通过多参与班级活动以及多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方式去排解负面情绪。

其次,针对学生的心理教育策略,班主任需要做出相对长期的规划,并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心理突发状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举例而言,当学生因家庭因素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时,班主任除了需要和家长进行联系外,还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切,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心理不健康的状态;当学生因自我意识形态因素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时,班主任则需要给予该学生价值肯定或者价值鼓励,引导该学生通过发挥自我优势去实现价值创造,帮助学生重塑自我内在价值观念,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最后,班主任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心理困境,更有利加强师生联系以及拉近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围绕“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沟通交流”“注重因人而异,制定多维策略”“组织实践活动,加强意识渗透”以及“定期排查问题,及时进行疏导”这四个方面,阐述班主任该如何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并通过多元化的心理引导策略,促进学生在心理层面的健康发展,引导学生在自由且欢乐的教育环境中实现自我心理意识塑造,从而推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玉莲《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新课程》2021年第30期。

[2] 陈晓雪、徐静《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家长》2021年第8期。

[3] 宁广艳《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于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21年第60期。

[4] 任建普《小学语文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文渊(小学版)》2020年第10期。

[5] 张真《小学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个体心理健康班级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不称心的新班级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