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叶斑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

2024-04-01 10:01牛雯雯王同伟唐文颖关秀敏王庆军洪翠萍
农业知识 2024年3期
关键词:叶斑病防治花生

牛雯雯 王同伟 唐文颖 关秀敏 王庆军 洪翠萍

摘 要:花生叶斑病是花生主要叶部病害之一,也是山东省花生发生面积最大的病害。叶斑病主要在花生中后期为害叶片、茎秆等,而花生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叶斑病的发生和为害直接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本文简述了花生叶斑病的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旨在为防控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花生;叶斑病;发生;防治

花生叶斑病,主要包括花生褐斑病(Cercospora arachidicola Hori)、花生黑斑病(Phaeoisariopsis personata(Berk et M.A.Curtis)Arx)和花生网斑病 (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Pauer et Boerema)等。具有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等特点,在我国各花生主产区均有发生。叶斑病主要危害花生的叶片和茎秆,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合作用效能下降,严重时大量叶片早衰脱落,严重影响干物质积累和荚果成熟[1],导致花生减产,发生严重时也可侵染叶柄、茎秆、托叶和果针。受害田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达到30%以上[2],是影响花生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褐斑病、黑斑病、网斑病在田间经常混合发生,不同的田间小气候,发生的种类不同,危害程度不同。

1 危害症状

1.1 褐斑病

褐斑病又称早斑病,最早可在花生初花期发生,生长中后期达到发病高峰。病斑最初为针头大小的细小褪绿斑点,随症状扩展,形成近圆形或略不规则的黄褐色病斑,直径在1~10mm,病斑大小受环境、年份以及花生品种抗病性影响。病斑正面呈黄褐色至深褐色,背面黄褐色,周围一般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叶片正面病斑上产生灰色霉状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生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叶片枯死或脱落。侵染茎秆时,病斑呈褐色至黑褐色,长椭圆形,表面略凹陷,边缘清晰。

1.2 黑斑病

黑斑病又稱晚斑病,一般在花生结荚期开始发病,主要侵染叶片,引起叶片干枯脱落,严重时叶柄、叶托、茎秆和果针均可受害。病斑近圆形或圆形,一般比褐斑病小,直径1~5mm。病斑呈黑褐色或黑色,在叶片正反两面颜色相近,周围大多没有黄色晕圈,有些花生品种有明显黄色晕圈,品种间差异大。叶片背面病斑上有黑色小颗粒,紧密排列成同心轮纹状。病菌侵染茎秆产生褐色病斑,表面略凹陷,严重时茎秆变黑枯死。

1.3 网斑病

网斑病主要发生在花生中后期,以侵害叶片为主,也可侵染茎、叶柄。病斑可分为污斑型和网纹型,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污斑型多出现在高温高湿阴雨天气,病斑初为褐色小点,逐渐扩展呈近圆形、深褐色病斑,直径7~10mm,边缘较清晰,周围有褪绿晕圈,病斑可穿透叶片,叶片背面病斑比正面小。网纹型病斑较大,直径约15mm,在叶片正面产生边缘白色网纹状或星芒状、中间褐色不规则病斑,边缘不清晰,周围无褪绿晕圈,病斑颜色不均,一般不穿透叶片。污斑型和网纹型病斑可同时发生,严重时造成叶片脱落。侵染茎秆、叶柄初期为褐色斑点,或扩展成中央凹陷的长条形或椭圆形病斑,严重时导致茎叶枯死。

2 发生规律

2.1 褐斑病

褐斑病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土壤中的花生病残体上越冬,其中花生茎秆、叶柄和果柄上的菌丝比叶片上的菌丝更易越冬,翌年气温在20℃~24℃、湿度大于90%时,分生孢子释放,进行初侵染。褐斑病菌生长发育温度10℃~37℃,分生孢子产生最适温度为25℃。在温度20℃~30℃,持续阴雨、结露天气,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侵染。花生生长中后期,多雨潮湿天气发病重,少雨干旱则发病轻。前期发病轻,中后期发病重,幼嫩叶片发病轻,老叶发病重,春花生饱果成熟期(收获前1个月)发病重。土壤贫瘠、肥力低、连作以及花生长势弱等利于褐斑病发生流行[3]。

2.2 黑斑病

黑斑病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座在土壤中的花生病残体上越冬,或以分生孢子在荚果、茎秆上越冬,翌年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分生孢子萌发侵染叶片,病斑一般先出现在植株基部老叶上,病斑产生的分生孢子成为再侵染源。黑斑病通常发生晚于褐斑病,一般在花生结荚期开始发病,少数在开花下针期发生,成熟期达到高峰。病菌在10℃~35℃均可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其中菌丝最适生长的pH值为6.0,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在水滴中孢子萌发率高。分生孢子侵染叶片最适条件为温度高于20℃,相对湿度高于93%,并持续12小时以上。植株生长中后期遇阴雨结露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山坡地、肥力低、连作以及长势弱的花生田黑斑病发生重,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2]。

2.3 网斑病

网斑病通常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厚垣孢子、分生孢子等在花生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气温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风雨传播,成为初侵染源。一般在开花下针期发生,主要发生在生长中后期,8、9月份是发病盛期。网斑病发生与花生生育天数、气温、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其中受生育天数影响最大,其次是相对湿度,温度。随生育期延长,发病越重,温度在15℃~30℃之间,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发病重。每逢雨后5~10天,病情增长幅度明显提升,出现一次发病高峰。

3 防治措施

3.1 优选抗病品种

不同花生品种对病害的抗性有显著差异,种植抗病品种是预防叶斑病的重要措施。可选择鲁花11号、鲁花14号、湛江1号、粤油92、中花12号、花育23、山花9号、山花12号、山花13号、花育33号、花育26等对花生叶斑病有一定抗性的品种。

3.2 农业防治

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适时耕翻土地,深翻土壤30cm,使在土壤中残留的病菌彻底翻入底层,能够降低初始菌原量。花生与甘薯、玉米、水稻[4]等作物轮作1~2年,可减少田间菌原积累,减轻病害发生危害。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灌溉,保持田间通风,排渍防涝,施足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时喷施叶面肥,可促进花生生长,增强抗病性。

3.3 药剂防治

应用杀菌剂是当前田间防治叶斑病的重要措施。药剂品种可选择代森锰锌、百菌清、吡唑醚菌酯[5]、烯唑醇、甲基硫菌灵、多菌灵、联苯三唑醇、苯甲·嘧菌酯、唑醚·代森联[6]、苯甲·丙环唑、唑醚·氟环唑、烯肟·戊唑醇、多·锰锌等,或使用多抗霉素、申嗪霉素、乙蒜素等生物药剂与化学药剂交替轮换使用,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施叶片,防控花生叶斑病。喷药时要注意均匀喷施,每隔10~15天喷1次,依病害严重程度酌情适当增加喷药次数,病害严重地区可喷施2~3次。不同类型的杀菌剂要交替使用或将药剂混合使用,避免长期单一使用药剂产生抗药性。

3.4 实施“一控双增”

结荚期以花生叶斑病、锈病、蚜虫、棉铃虫等为主,推广使用“一控双增”技术。根据病虫发生实际科学选择药剂,确定合理剂量,形成科学施药方案,采用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业,统一用药时间、品种、药械、作业标准等,一次混合施药(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肥),控制中后期多种病虫害,减少中后期用药次数和用药成本,保护花生叶片正常生长,防早衰,提高成熟度,减少用药次数、用药量。杀虫剂、杀菌剂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药剂保护天敌。选择下午、晴天进行作业并注意防护。

参考文献

[1] 韩锁义,张新友,朱军,等.花生叶斑病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2016,42(2):14-18.

[2] 陈芳龙,曲诚怀,王秀连,等.花生“一拌三喷”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22,42(2):84-88.

[3] 张伟,栾炳辉,于晓丽,等.花生叶斑病田间流行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花生学报.2017,46(4):60-62.

[4] 卞能飞,王晓军,孙东雷,等.水稻-花生轮作对不同花生品种生长发育、产量和病虫草害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0):69-71.

[5] 贺蜜都,张莉,余新亚.不同药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试验[J].河南农业.2024(1):40-42.

[6] 左秀峰,曹增,王祥会,等.不同药剂防治花生叶斑病的田间效果评价[J].中国农技推广.2023,39(6):92-94.

猜你喜欢
叶斑病防治花生
掏花生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花生去哪儿了
大果紫檀叶斑病的病原鉴定
玫瑰叶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