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视域下“西兰卡普”的数字化技术传承

2024-04-03 22:32杨丽桥
西部皮革 2024年3期
关键词:西兰卡普织锦

杨丽桥

(福州大学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0 引言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土家族女性在生产生活中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土家族文化的根。土家织锦包括“土花铺盖(即西兰卡普)”和“土家花带”两大类[1]。现“西兰卡普”已成为土家织锦的代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6 年发布《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土家族织锦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西兰卡普”作为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经济性、文化性等特性[2]。随着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提出,越来越多传统文化被社会重视。随着文化生态的不断变化,“西兰卡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正日渐式微。近年来,相关地方政府、民间精英和企事业单位围绕“西兰卡普”的传承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与探索,而手段之一便是利用数字化技术传承。通过走进“西兰卡普”,了解它的文化内涵、艺术特征和价值,发掘西兰卡普在当下的生存境况,并根据困境提出解决方案,从而探究如何保护与传承[3]。

1 西兰卡普的文化内涵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文化的根基,代表了土家族女性在生产生活中的集体智慧,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是中国的五大织锦之一,由于其独特的工艺和精妙的构图而备受推崇。

2 西兰卡普的类别

西兰卡普是一种传统织锦,其图案选择广泛,其中土家织锦的传统图纹数量约有400 多种。有超过200 种斜纹彩色织锦图案,还有超过150 种平纹素色织锦图案,以及50 种土家花带图案。图纹是土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多种多样的形式涉及各个方面,因此被形容为“高度浓缩了的土家族文化”。西兰卡普的手工制作蕴含着工匠们的智慧和经验,同时也融入了制作过程中独特的情感。它以图案命名,基本可分为七大类,360多种。其主要代表有:动物类、植物类、生活用品类、天象地属类、勾纹几何类、文字类、综合类。

3 西兰卡普的艺术特色

经历了多年的发展,西兰卡普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响,并在与其他民族文化艺术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成熟。不论是在形式、构成法则、色彩搭配,还是取材方面,都能明显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特征。

西兰卡普织锦图案通常由菱形、方格形、复合型、多边形等几何纹样组合而成。连续对称的布局形式是最常见的,从而创建了一系列结构严谨、千变万化、层次分明且富有节奏感的画作,以突出西兰卡普的绚丽多彩的视觉效果。因受限于西兰卡普的织造工艺,传统西兰卡普画面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曲线。织机的织布方向只能是垂直、水平和约45°左右倾斜,而这些方向最适合用来织制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状的布料。直线和斜线在制作过程中成为唯一的艺术表达方式。因此,传统西兰卡普图纹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通过加强直线和几何造型实现的。

土家人的审美观,就是将红和黑搭配代表着东方的祥瑞,它所象征的是万物之道,黄色是明亮、祥和的,而蓝色是纯净、稳定的象征。因此西兰卡普的花色多以黑色为主色,配以边饰。西兰卡普图案多以红色为主,追求鲜艳、活泼的颜色,通常被视为温暖、圣洁、代表血与火的象征,土家族认为红色代表光明、智慧。

西兰卡普拥有广泛的图纹体系,据说有超过400 种,但因为没有保护措施,很多图纹已经消失了,现在只剩下200 多种。这些图案中动物鸟兽类图案是最具变形装饰美的,包括阳雀花、台台花等共计40 余种。土家妇女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熟知每一种动物的形态、神态和动态。她们将这些特征经过比较、分析和提炼后,用手中的线将这些动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律恰到好处地展现在锦面上。大多数动物纹样都展示了动物的正侧面,突显出动物的强烈动势和节奏感。

西兰卡普的设计风格主要运用了自然模仿、物象综合和抽象化,通过对比反差和补色运用来突出色彩特点。纹样的内容涉及多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层面,主要有白虎图腾、巫术图腾、土王图腾、吉祥图腾、生殖崇拜等。图案纹样分为自然物象、几何图形、文字图形三大类,几何图形所占比例较大,小块的菱形花纹遍布整个画面,这是山民们根据大小石头堆砌而成的墙壁的原理[4]。西兰卡普纹样的创作灵感与土家族的历史,生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主题纹样分为植物纹样、动物纹样、日用器物纹样、民俗纹样、几何纹样、近现代纹样等。它的文化意蕴主要体现在崇武、生命萌芽、权力象征和吉祥寓意三个方面[5]。有的则把主题分为三大类:土家族的史实故事类,中国传统文化类,自然景观类,动植物类[4]。

4 西兰卡普的价值

实用价值:西兰卡普在传统的土家族生活中常被用与制作被面、儿童盖裙、衣帽等日常用品,是土家族女子陪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男女双方的定情信物;当举行大型民俗活动时也常用作于土家摆手舞的披甲,同时也是祭祀时的前堂挂饰用品。土花铺盖(被面)是织户生产的主要产品,其它产品有壁挂、锦包、服饰、坐垫、枕巾、被套、旗袍等,其中土花铺盖占了90%的比例。

审美价值:西兰卡普以其符号表征的方式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结合了连续的对称与高度的几何美感。西兰卡普的美学特点是:形态的几何化,构图中的图形变换与对称分布,色彩鲜明、色彩丰富,是其独特的美学特色。它以深蓝与黑色为基础,与大量明亮而鲜明的颜色形成鲜明对比。创造出色彩古老而庄重,丰富多样且和谐对比的配色方案。西兰卡普图案通过概括、解构、重构、象征等手法来呈现一种强烈而跳跃的效果。这种形式美体现在抽象化的造型、程式化的格局、构成性的意味以及装饰性的色彩上。纹样风格通过工艺与技巧的运用,简化与意象变形的处理,本能与象征的展现,以及冲突与和谐的融合[4],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教育价值:通过融合西兰卡普相关文化知识,把民族文化和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一种认同、自豪的感觉,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通过对西兰卡普价值的研究,可以发现土家族价值观的转变对其价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最初的实用价值,到后来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将土家族的美、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反映出西兰卡普价值的多元化[6]。

5 西兰卡普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西兰卡普传统的发展面临着困境,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临摹和传承方式在多年间导致了许多传统图案和工艺实物的流失,加上传承人的“代际间层”问题。

5.1 失去文化内涵

西兰卡普是一种小众的民间艺术形式,目前并未引起太大的关注。而对各地传统艺术形态的盲目模仿,造成各地民间美术的混乱,丧失其特有的神韵。西兰卡普因其“拿来主义”“工艺简单化”“原料廉价”等原因,使土家族的传统文化被曲解,背离其创作根基[6],使西兰卡普的艺术魅力大打折扣,对公众产生误导。

5.2 附加值不高

西兰卡普作为一种商品来说,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附加值不高,资金短缺,销售不佳。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很难形成对西兰卡普的身份认同与价值认同,所以西兰卡普的消费潜力仍有待提升[6]。

5.3 价值发生变化

我们的传统观念认为物品的存在是为了被使用,西兰卡普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实用。目前,标准化、批量生产的实用型产品在工业化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的首选。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对回归本真的渴望越来越强烈。西兰卡普是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它恰好迎合了这一点,唤起了人们对寻根的渴望。再加上西兰卡普文化、美学、历史和教育等方面的价值,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西兰卡普的传统价值已不能体现出来,而它在其它领域的价值却仍在。

6 西兰卡普的数字继承

近几年来,为保护与继承西兰卡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弘扬其文化价值,已有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数字媒体的研究。在本世纪初,西兰卡普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陆续成立了非遗基地和传习所,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带来传承与发展的新机遇。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希望通过数字化媒介技术,使得西兰卡普文化的信息永久保存,并能充分宣传其价值。

6.1 数据收集

上海教育影视公司于1986 年启动拍摄《土家织锦》这一美术欣赏影片。这部电影在摄制完成后,先后被译成七种外语,并以中国驻华大使馆的文化宣传短片的形式向海外推介。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们对“西兰卡普”的原料准备、编织工具、编织工艺、图形图案、神话传说、社会规范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3],并录制了一批制作影像、采访音频和录像。我们开展了大量的收集工作,收集了大量的影像、影像、音频等素材,为相关的网络、宣传及文化材料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6.2 数字化展示

在非遗网、土家族文化网等多个网站中都可以找到对于西兰卡普的文字、图片、视频介绍以及研究成果的详细记录。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在通过微博、小红书、抖音和微信等平台记录和宣传西兰卡普的历史和现状。由杨嵘导演团队倾情打造的恩施民族歌舞大秀《西兰卡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还原独具土家特色的舞台布景,将土家族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元素相融合,以土家服饰流变的视觉盛宴共同编织出西兰和卡普最浪漫的爱情故事。在表现形式上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以全新的艺术语言,将历经千年的西兰卡普文化图腾重现在大众面前。

6.3 数字技术利用

西兰卡普织锦技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田若兰认为,最好的传承就是让传统出新。她设计出一批极具风格的西兰卡普桌旗、时装、背包等产品,一经推出就在市场大卖。但是,一块巴掌大的图案,多则用到20 多种颜色的纱线,耗时长达一周,这样的生产周期还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这位50 岁的“时尚达人”开始自学计算机,并成功地研发出了一台数字化的西兰卡普织机。湖北民族大学的李军教授是一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家,他在2008 年成功申请了国家民宗委的研究项目,这个项目的研究内容是民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在2009 年,他又成功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的项目,该项目的研究内容是土家族织锦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应用。在2013 年,这二人相处融洽,确定了合作意向。2015 年,李军的项目“土家织锦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智能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成功获得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支持[6]。随着智能织布机在田若兰的门店上线,采用“通经断纬”的织造原理,保留西兰卡普的制作工艺,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产品售价最低降至原价格的10%。当独一无二的手工制作和平价美观的机械制造并行时,迅速扩大了西兰卡普的认知度,消费群体呈几何增长,现代工艺增强提高了转换效率。

7 结语

西兰卡普的起源、生存、演化与发展,与自然环境、价值观、宗教信仰、社会制度、地理环境、经济和科技形态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既是“西兰卡普”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依据,又具有其所蕴涵的文化意蕴。“西兰卡普”的传承离不开土家文化的熏陶,在当今“西兰卡普”面临诸多困境的背景下,只有不断寻找新的发展形式,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才对“西兰卡普”进行传承有积极作用。数字化技术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西兰卡普所面临的困境是社会的普遍状态。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能够有效地保存、编辑、展示和传播各类文化,同时,在当下寻求各种不同的现代化技术也对文化进行传播与传承。但是,数字技术对文化的传播具有局限性,无法取代其它的传播途径,要想对文化生态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培育,就必须通过各种传播途径的协同作用,才能使文化生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培养,从而达到文化传承的长效效应。

猜你喜欢
西兰卡普织锦
瑶族织锦
卡普它
织锦古韵(七绝)
西兰公路 削陡峻 扩仄险 通甘陕
西兰卡普之恋
卡普与卡普(①初来乍到)
汉代织锦图案的排列方式研究
声东击西
湘西永顺西兰卡普技艺调查
晋代“璇玑图”织锦的探索和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