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4-04-07 13:31龙欢欢龙银银龙见男郑春霞黄凤瑜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4年4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分析职业倦怠外科

龙欢欢 龙银银 龙见男 郑春霞 黄凤瑜

【摘要】  目的  调查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3年7月贵阳市某三甲综合医院所有外科病区的177名外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Maslach职业倦怠量表以问卷星形式进行调查。结果  职业倦怠量表情感衰竭维度评分25.64±11.32分,为中度倦怠;去人格化维度评分8.95±6.48分,为中度倦怠;个人成就感维度评分17.27±9.39分,为重度倦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子女个数、每周真正工作时间、月收入、有无讨论过职业倦怠、上班出行方式、住房情况、总体身体健康、三餐饮食是否规律等因素为外科护士情感衰竭的影响因素(P<0.05);婚姻状况、子女个数、有无讨论过职业倦怠、住房情况、日常运动情况等因素为外科护士去人格化的影响因素;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子女个数、每周真正工作时间、有无讨论过职业倦怠、住房情况、三餐饮食是否规律等因素为外科护士个人成就感的影响因素(P<0.05)。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无谈论过职业倦怠、总体健康状况、子女个数、每周真正工作时长是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外科护士职业倦怠整体呈现中等偏高水平,护理管理者可根据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升外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积极情绪,以减少职业倦怠。

【关键词】  护士;外科;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4)07--06

职业倦怠,又称工作倦怠,由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是指个体在长期工作压力下出现身心疲惫、情感耗竭等综合症状[1]。研究[2]指出,过去10年全球护士职业倦怠综合征的总体发生率为30.0%,且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护理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亦较高且程度较重[3]。此外,外科护士由于工作量大、节奏紧张,是发生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职业倦怠感会造成护理人员人际关系紧张、工作懈怠,影响其职业规划、主观幸福感。同时,职业倦怠感在影响工作氛围和正常的护理工作运行的同时,将导致患者护理质量的降低[4-6]。然而,目前外科护士的学历、专业领域、临床经验及工作内容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护理工作的认同感和理解程度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内外已有一些针对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但专门针对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的水平的研究尚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外科护士职业倦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外科护理人员制定针对性的干预计划来改善其职业倦怠感,同时为促进该职业群体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23年7月贵阳市某三甲综合医院所有外科病区的177名护士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在职注册护士且在外科病房工作的护士:临床工作时间≥1年;无心理疾病史。排除标准:进修护士;病假、产假、事假以及不在岗护士。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批号:2023-055),所有调查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次调查。

1.2  调查内容及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 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婚姻状况、聘任方式、每周值夜班数,月收入等。

(2)职业倦怠量表:本研究采用彭美慈翻译修订的职业倦怠量表[7](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中文版问卷对调查对象的职业倦怠水平进行调查,该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Maslach于1986年编制,经检测其信度及效度较高。该量表题目适中、用时短、易于测量,适合中国护士群体使用[8-9]。该量表由22道题目组成,共包括3个维度:情感衰竭(9个条目)、去人格化(5个条目)、个人成就感(8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条目从“从来没有”—“每天都有”,赋分为0~6分。3个维度独立评估,情感衰竭维度得分<19 分为轻度倦怠、19~26 分为中度倦怠、>26分为重度倦怠;去人格化维度得分<6分为轻度倦怠、6~9分为中度倦怠、>9分为重度倦怠;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39 分为轻度倦怠、34~39 分为中度倦怠、<34分為重度倦怠。

1.3  调查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星形式采用匿名方式进行调查,在征得被调查医院的相关管理部门同意后,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后开展调查工作。问卷星上包含纳入排除标准、知情同意书、一般资料问卷、职业倦怠量表等4部分内容。填写问卷前告知被调查者本次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及填表注意事项,要求被调查者完成知情同意书的阅读并点击同意,然后开始填写问卷。问卷的每个选项为必答,每个微信号只能填写一次,全部填写后才能提交,填表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及时沟通并予以解答。

本研究共发放177份问卷,收回177份,回收率为100%;排除答题时间小于3min或任一量表规律填写的问卷,最终得到177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100%。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单因素分析时,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率比较采用 χ2 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护士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外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

外科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呈近似正态分布,其中情感衰竭维度评分25.65±11.33分,为中度倦怠;去人格化维度评分8.95±6.48分,为中度倦怠;个人成就感维度评分30.73±9.39分,为重度倦怠。具体见表1。

2.2  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及对职业倦怠影响的单因素分析

177例外科护士的基本特征见表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子女个数、每周真正工作时间、月收入、有无讨论过职业倦怠、上班出行方式、住房情况、总体身体健康、三餐饮食是否规律等因素为外科护士情感衰竭的影响因素;婚姻状况、子女个数、有无讨论过职业倦怠、住房情况、日常运动情况等因素为外科护士去人格化的影响因素;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子女个数、每周真正工作时间、有无讨论过职业倦怠、住房情况、三餐饮食是否规律等因素为外科护士個人成就感的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外科护士职业倦怠各维度水平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分别以外科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评分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3。

2.3.1  情感衰竭维度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有无谈论过职业倦怠、总体身体健康、子女个数、每周真正工作时长对情感衰竭有影响(P<0.05),见表4。

2.3.2  去人格化维度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子女个数、有无谈论过职业倦怠对去人格化有影响(P<0.05),见表5。

2.3.3  个人成就感维度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子女个数、有无谈论过职业倦怠对个人成就感有影响(P<0.05),见表6。

3  讨论

3.1  外科护士职业倦怠水平呈中等偏高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外科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水平呈中度倦怠,个人成就感水平呈重度倦怠,说明外科护士职业倦怠整体呈现中等偏高水平,与王军等[10]研究相似。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三甲医院患者多[11]、床护比高、医患纠纷发生率高、外科工作节奏快、手术量大、工作强度高有关。由于外科患者周转快,外科护士在工作期间可能会耗费更多的精力、体力;同时,外科护士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更频繁,导致外科护士需要具有稳定的情绪来处理和满足患者及家属对于除治疗外的延伸护理需求。因此,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现象有待改善,急需受到护理管理者的关注。外科护士是医疗团队中关键的组成部分,且人员分布较广,管理者可以加强外科护理人员对职业倦怠的认识,根据外科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予以帮助,关注该类人群的心理情绪变化,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如正念干预、认知行为疗法[12-13]等,此外还应帮助其做好护理职业规划[14],以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减轻职业倦怠。

3.2  子女个数是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子女个数是影响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有子女的外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水平总体来说相对较低,当子女数量大于等于3个时,外科护士情绪衰竭维度水平增加,这与尹亚妮[15]的研究类似,无子女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程度相对较高。一方面,年轻、未婚、无子女的护理人员对职业的期望和投入更高,且管理者对年轻护士的期待较高,委以重任,是临床一线参与倒晚夜班的首选人员;另一方面,子女能够提供更多的家庭和情感支持,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职业倦怠情绪,而无子女的人群得到的社会支持则相对较少,使其在工作上遇到困难时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此外,本研究中子女数3个以上的外科护士情绪衰竭增加,可能与照顾子女耗费精力、缺乏个人时间、经济压力大、家庭负担更重等有关。护理管理者应该积极了解外科护士家庭社会支持情况[16]及工作家庭冲突现状[17],尤其是无子女或家庭里较多子女人群,合理安排晚夜班上班时间[18],避免持续高强度高压力工作,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19],减少职业倦怠的发生[20]。

3.3  有无谈论过职业倦怠是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有无谈论过职业倦怠是影响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经常在工作环境中表述职业倦怠的人群,更倾向于具有更高的职业倦怠水平。工作中产生的负面情绪[16]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的行为,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压力过大时,可能会通过与他人的宣泄来缓解自身情绪。临床护理管理者可以针对相关人群进行叙事护理[21]、分阶段情绪疗法[22]等为该类人群寻找切实可行的心理干预措施[23],缓解职业压力,减轻职业倦怠水平。

3.4  每周真正工作时长是外科护士情感衰竭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每周真正工作时长是影响外科护士情感衰竭的影响因素,与钱文静[24]、兰千钧等[25]人的研究类似。工作时间越长,情感衰竭越重。由于每周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使得外科护理人员急性疲劳和慢性疲劳程度分别加剧。一方面,外科护士在每日高强度的工作后会消耗大量体力,产生急性疲劳;另一方面,长期的高强度、高压力、高饱和的工作环境会造成护理人员工作兴趣减弱、主动性降低、消极情绪恢复速度减退等现象。李三梅等[26]研究指出护士工作时间越长,职业疲劳越严重。此外,另有研究指出,超时劳动与工作自主性、职业倦怠显著正相关[25]。因此,本研究提示管理者应合理弹性排班,保证护士正常休息时间,确保人力资源充足。医院管理层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职业韧性[27]、以减少护士的职业倦怠和提高患者满意度[28-30]。

3.5  总体身体健康状况是外科护士情感衰竭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与既往一些研究结果[31-33]类似,健康状态越差,职业倦怠程度越高。外科护理人员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普遍存在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睡眠时间不足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34],日积月累造成自身身体素质降低,间接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35]。管理者及决策者可以结合护士的健康状况,给予心理干预、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科学的人员配备和工作量,鼓励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及团体活动,保持身心健康,减少职业倦怠[28]。同时外科护士自身要意识到工作的特殊性,保持强健的体魄和精力,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实施短时间的锻炼[36]、改善饮食结构、维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积极的情绪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的样本量小,研究对象仅来自一所三甲综合医院,且男性护士比例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研究的可推广性,未来可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其次,本研究中使用的调查工具是自评量表,研究对象在完成该量表时可能存在一定的报告偏倚和回忆偏移。再者,本研究仅采用量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的设计,对于外科护士职业倦怠水平的动态变化过程难以知晓,未来的研究可以进行纵向调查并结合质性研究的形式来更全面、动态的调查该人群的职业倦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本研究只是用了一個量表,后续研究可以将职业倦怠量表和其他相关量表结合使用,充分探讨不同变量与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性。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外科护士职业倦怠水平处于中等偏高。其中子女个数、每周真正工作时长、有无谈论过职业倦怠、总体身体健康是职业倦怠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护理管理者加强对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外科护理人员的社会网络关系,提高其工作积极性,鼓励其利用自身优势增加积极情绪,以减少职业倦怠。

5  参考文献

[1] Freudenberger H J. Staff burn-out [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74, 30(1): 159-165.

[2] Ge M W, Hu F H, Jia Y J, et al. Global prevalence of nursing burnout syndrome and temporal trends for the last 10 years: A meta-analysis of 94 studies covering over 30 countries [J]. J Clin Nurs, 2023.

[3] Zhang W, Miao R, Tang J, et al. Burnout in nurses working in China: A national questionnaire survey [J]. Int J Nurs Pract, 2021, 27(6): e12908.

[4] 李梦瑶, 黄康慧, 胡玉莲, 等. 护士职业疲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7): 853-858.

[5] 李小妹, 刘彦君. 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11): 645-649.

[6] 万霞, 刘建平. 临床研究中的样本量估算:(2)观察性研究 [J]. 中医杂志, 2007, 48(7): 599-601.

[7] Maslach C, Jackson S E. 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 [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81, 2(2): 99-113.

[8] 冯莺, 骆宏, 叶志弘. MBI量表在护士工作倦怠研究中的测试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7): 477-479.

[9] 叶志弘, 骆宏, 姜安丽. 杭州地区护士群体职业倦怠常模与诊断标准的研究 [J]. 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3): 207-209.

[10] 王军, 张娜芹, 苏世云, 等. 神经外科护士职业倦怠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 28(6): 788-792.

[11] 周明华, 谭红, 何思长. 四川省医院床位配置状况及利用效率研究 [J]. 卫生经济研究, 2022, 39(8): 52-55.

[12] 孙莹, 林牡丹, 刘春梅, 等. 正念减压训练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护理研究, 2023, 37(16): 3007-3011.

[13] 陈琼霞. 认知教育结合团队心理干预对产科护士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 37(29): 2302-2308.

[14] 宋庆, 王伶俐, 肖飞, 等. 护士职业生涯管理与规划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8, 35(5): 45-48.

[15] 尹亚妮, 李新影.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J]. 中国护理管理, 2020, 20(2): 215-221.

[16] 于丽丽, 孙冬梅, 范宇莹. 负性情绪和工作家庭平衡在护士轮值夜班与职业倦怠间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 [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2, 28(7): 878-885.

[17] 韩斌如, 陈曦, 徐凤霞, 等. 我国护士工作家庭冲突现状及影响因素 [J]. 护理研究, 2021, 35(3): 407-410.

[18] 徐丽娜, 李亚芳, 法天锷. 三级甲等医院倒班护士昼夜节律类型、睡眠质量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 37(1): 55-61.

[19] 宋晶, 黄好华. 临床护理人员组织伦理气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J]. 护理研究, 2020, 34(19): 3487-3489.

[20] Wei H, Roberts P, Strickler J, et al. Nurse leaders' strategies to foster nurse resilience [J]. J Nurs Manag, 2019, 27(4): 681-687.

[21] 邢利民, 任之珺, 周玉梅, 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线护士的心理干预 [J]. 护理学杂志, 2020,35(8): 17-19.

[22] 孟丹, 柳建美, 王煜慧. 分析叙事护理模式对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共情能力、职业倦怠感的影响 [J]. 中国卫生产业, 2022, 19(14): 13-16.

[23] 崔晟, 张丽君, 杨洪智, 等. 临床护士心理弹性在觉知压力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 [J]. 护理研究, 2019, 33(7): 1244-1247.

[24] 钱文静, 章雅青, 钱蒨健. 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疲劳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护理管理, 2022, 22(2): 238-244.

[25] 兰千钧, 沈锦浩. 社会工作者超时劳动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工作自主性的调节作用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2, 30(7): 1023-1027.

[26] 李三梅, 雷敏, 陈娜芬, 等. 肿瘤科护士姑息护理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J]. 护理学杂志, 2018, 33(9): 82-84.

[27] 张阳春, 林征, 季学丽. 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急危重症护士职业韧性对职业生涯高原影响的研究 [J]. 中国护理管理, 2016, 16(11): 1520-1525.

[28] Zhang H, Xiao Y, Dai T, et al.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burnout and its individual and environmental correlates among hepatological surgery nurses in Hunan Province, China [J]. PLoS One, 2023, 18(3): e0283373.

[29] Brooks Carthon J M, Hatfield L, Brom H, et al. System-level improvements in work environments lead to lower nurse burnout and higher patient satisfaction [J]. J Nurs Care Qual, 2021, 36(1): 7-13.

[30] Vahey D C, Aiken L H, Sloane D M, et al. Nurse burnout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J]. Med Care, 2004, 42(2 Suppl): Ii57-66.

[31] 劉婷婷, 王利飞, 赵奇胜, 等. 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情况与人文关怀需求的调查分析 [J]. 实用医学杂志, 2022, 38(15): 1954-1959.

[32] 武小强. 职业倦怠对医务人员健康生产力的影响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18): 3100-3103.

[33] 乔红梅, 李葆华, 李薇, 等. 重症监护与普通病房护士焦虑抑郁症状及职业倦怠比较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0, 34(3): 191-195.

[34] 毛芳香, 孙继伟, 杨蓓, 等. 护士功能性躯体症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21, 35(12): 1031-1037.

[35] Sullivan V, Hughes V, Wilson D R. Nursing burnout and its impact on health [J].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22, 57(1): 153-169.

[36] 刘国香, 戴榕娟, 魏萍. 利用碎片化时间实施短时运动改善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效果评价 [J]. 护士进修杂志, 2020, 35(21): 1941-1945.

[2023-11-14收稿]

作者单位: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贵州省人民医院(龙欢欢、郑春霞、黄凤瑜);贵州省三穗县中医院(龙银银);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龙见男)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分析职业倦怠外科
骨外科知多少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风电场工程建设全过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
薪酬激励对员工满意度影响问题的研究
水稻生产中的要素投入粗放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回归分析法的高校科技产出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与预测研究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