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路径

2024-04-09 04:06单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新课标初中数学

单娟

【摘要】面对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与复杂多变的学习需求,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必须创新教育理念。新课标的推行,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实践平台,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把握学科发展脉络,审视和调整教学策略。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主要探究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路径,为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数学  生活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2-0031-03

教师作为知识传递的主导者,其任务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是要构建一座桥梁,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也要求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即通过初中数学的学习,获得适应未来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这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数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周边环境、社会事件、历史背景等资源,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

一、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概念和价值

1.生活化教学的概念

生活化教学是指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入,使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与原理。该教学法不仅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更侧重于知识的实际应用,以及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生活化教学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经验相互映照,提升学生的认知应用能力,增强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兴趣。通过实际问题的探讨和解决,鼓励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发展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此外,这种教学方法还促进了数学教育的均衡发展,确保不同背景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数学的踪迹,实现知识的平等获取。生活化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综合利用数学工具,灵活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这是教育质量提升的显著标志,也是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

二、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

1.知识理解与运用

新课标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强调学生在数学知识理解与运用方面的能力提升。在知识理解方面,新课标要求教学不仅停留在传授数学事实和概念,而应深入挖掘概念背后的数学思想和原理,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方式建立起对数学知识的深层认识,能够看见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项目作业、小组讨论、现实问题模拟等来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以达到用数学的视角和方法来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的目的。与此同时,新课标强调知识运用的重要性,倡导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建一个实践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数学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目的性和实用性。

2.核心素养的培育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这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然地识别和发现数学的踪迹和规律。例如,通过对自然界形态的观察引入对几何图形的认识,通过分析生活中的统计数据来理解概率与统计的原理。数学的思维方式如逻辑推理、抽象概括、数据分析等,对于学生理解复杂现象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教育者应设计课程和活动,激励学生采用这些思维方式审视周遭的世界,从而在探究生活问题时,形成以数学为基础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使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不单是指能够正确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而是在于用数学建模、变换和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制作图表、建立模型、撰写报告等方式,提高学生用数学语言清晰、准确表达思想的能力。

三、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路径探析

1.探索日常,寻找数学

初中数学教育正朝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旨在缩短学科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生活化教学路径的探索,不在于理论的堆砌,而在于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实现知识的应用与内化。教师需要具备发现日常生活中数学元素的敏感性,再将这些元素转化为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设计交互式的教学环节,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强化学生的参与感和探究感,与学生共同探讨、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图形的初步认识》单元时,教学应緊密结合生活实际。校园中的建筑结构、体育场的线条布局等都可成为授课中的实例,课堂互动环节,可利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图片,以此作为探究的起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识别并阐释图中的几何元素,如线段的长度、射线的方向、直线的相对位置以及角的种类。教师可设计以实际问题为背景的探究活动,诱导学生将视觉观察转化为几何语言的描述,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将个体观察转换为集体智慧,共同构建起对几何图形性质的理解。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概念与方法应用到生活中。以家具摆放问题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直线和角的概念,分析和解决家具布局中的空间优化问题。

2.情境建构,真实体验

情境建构不仅涉及物理空间的设计,还包括问题情境的设置和教学活动的策划,其关键在于创设能够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教师构建类似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的场景,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以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数据与统计图表》为例,有效的情境建构和真实体验对于学生理解统计概念至关重要。本单元涵盖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抽样、频数与频率,以及统计图表等知识点,可通过设计班级内的调查项目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利用互动讲解和讨论,提出设计调查项目的目的,如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体育活动参与度、偏好的学科等,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教学中也涉及数据收集方法的介绍,教师需指导学生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有效地使用抽样技术。明确抽样的原则和方法,指导学生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基本抽样方法,让学生理解抽样在数据收集中的实用价值和操作步骤。随后引导学生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并实际操作计算所得数据的频数与频率。

3.问题导向,拓展思维

数学教育中的问题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使学生学会分享观点、探究问题、共享资源、互助合作,形成学习共同体。该方法侧重于通过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独立寻找解决策略,从而建立深刻的概念理解和灵活的思维能力。在具体操作上,教师应设计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推理和实验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问题应紧扣课程標准,鼓励学生通过逆向工程的方式解构现成的数学问题,分析问题的结构和组成元素,探讨不同解法的有效性及其背后的数学原理。以浙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为例,数学教学的实施应遵循问题导向的策略,着重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扩展其数学思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出贴近学生生活或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不等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探究的方式去理解和解决问题,而非直接传授定理和解题技巧。以校园活动中的资源分配为例,假设学校社团准备举办一场展览会,此时,数学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何使用不等式来确保每个社团获得足够的展示空间,同时又不超过总共可用的空间限制。假设总共可用的展示空间为S平方米,每个社团需要的最小展示空间为x平方米。如果有n个社团参加,那么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不等式nx≤S。此不等式确保了无论分配给每个社团多少空间,所有社团占用的总空间都不会超出总可用空间S。在此基础上,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选择x的值来满足所有社团的需求,并保证公平性。学生需要探讨x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并利用数轴表示所有可能的x值,即x的解集区间。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将问题进一步深化,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考虑各种实际限制,如通道空间、紧急出口的留白区域等。

4.合作探讨,共同提升

合作探讨是指通过小组内部讨论与交流,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共建与技能的提升。教师组织学生形成多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分配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设计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日常生活场景紧密联系。在探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数学知识与技能,共同协商解题策略,运用集体智慧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在此过程中担任指导者与协调者的角色,监督小组的讨论方向,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对于讨论出现的偏题或错误理解,及时提供引导与纠正。

在探讨平行四边形及其特殊情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时,采取合作探讨的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进行深入的数学探究。教学开始时,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学生群体利用已有的几何知识,结合课本中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小组内部讨论,共同推导和验证平行四边形及其特殊情形的性质。小组成员之间需就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沟通与协作,每位成员均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共同建构数学概念和解决策略。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学生需要假设学校需要在一个矩形区域铺设地砖,这些地砖是菱形或矩形,要求学生考虑如何使地砖的铺设既美观又节约成本。具体的区域长宽尺寸、地砖的具体尺寸如图2,要求学生团队给出一个铺设方案。菱形地砖的铺设可能涉及对角线性质和内角度数,而矩形地砖则更多关注边长比例和直角的性质。小组内部分工,一部分学生负责测量和计算区域的面积,另一部分学生负责地砖的数量计算和排列设计。例如,可以选择将菱形地砖按照某种规律交错排列,形成一种特别的图案,或者是用矩形地砖沿边缘铺设边框,内部用菱形地砖填充。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使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来估计所需地砖的数量,考虑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砖切割问题,以及如何处理边角余料。学生还需绘制铺砖方案的草图,并计算出所需地砖的总数。此外,考虑到实际施工中可能的误差和地砖损耗,小组成员需商议并预留一定比例的地砖作为备用。在完成方案后,每个小组需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和计算过程,评估其他组的工作并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四、结束语

在新课标指导下,初中数学教育已经迈入了一个生活化、实践化的新阶段,教学方法从传统的灌输式向互动式、合作式转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助与合作中成长,也是对教师自身教学技能的一种锻炼和提升。这要求广大教师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更新知识,与时俱进,鼓励学生将数学视为解读世界的工具,探索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数学不是孤立的符号和公式,而是一个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有机体系,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加自信和游刃有余地运用数学这一强大的思维工具。

参考文献:

[1]阮征,范青青.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内涵与策略[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3(3):7-11.

[2]王祚荣.生活化教学应用初中数学:特征性、契合性和价值性[J].基础教育论坛,2023(10):86-88.

[3]王雅茁.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3(5):88.

[4]吴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浅谈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12):114-116.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新课标初中数学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