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医教结合”,科学组织幼儿户外运动

2024-04-09 21:51黄萍萍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医教结合户外运动幼儿教育

黄萍萍

【摘要】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始环节,对幼儿成长及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户外运动作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课程,需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科学设计课程内容以及做好运动护理。本研究引用医教结合的概念,分析健康运动理念下的幼儿园户外运动建构方案及运动护理要点,促进幼儿身体组织、心理品质及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医教结合  户外运动  运动护理  幼儿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系《“医教结合”模式下幼儿园大班户外运动的设计与实施研究》课题的成果,编号:Fjxczx22-389。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2-0121-03

法国思想家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已被全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可,也是我健康人生的第一指导思想。幼儿户外运动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传统幼儿户外运动侧重内容的丰富度,在关注幼儿运动强度、密度等科学性的状态方面有所欠缺。笔者通过引入“医教结合”的概念提出科学组织幼儿户外运动,促进幼儿健康运动,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一、依托“医教结合”,明确幼儿户外运动的要点

幼儿园户外运动主要功能是为幼儿提供活动空间,同時发展幼儿社会力、活动能力,缓解学业压力,让其身心健康成长。若想让幼儿在户外运动中健康运动,需依托“医教结合”理念,从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入手,建构适合幼儿运动及成长的课程。运动对于幼儿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运动可以让幼儿发展运动能力,让其形成规则意识,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在户外运动建构中需满足如下几点要求:一是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融入户外运动,同时健康知识的融入不能突兀;二是户外运动建构需和幼儿园指导纲要相匹配,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健康发展;三是需聚焦核心素养,从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与社会性发展三个角度体现户外运动的价值。总体而言,“医教结合”理念为幼儿园远动课程建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可以将健康知识融入课程中,丰富幼儿知识储备。

二、依托“医教结合”,建构幼儿户外运动的课程

根据幼儿园教育课程指导要求,结合幼儿园户外运动功能及内容,对户外运动课程进行如下建构:

1.户外运动目标预设。“医教结合”模式下的户外运动是建立在健康运动与有效运动基础上的,在课程目标设置中需满足综合性、全方位要求,不仅要关注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同时也要关注幼儿健康运动认知、情感态度及社会能力的发展。在课程设置中需满足不同幼儿的运动需求,可将运动目标设计为多个层次,让所有幼儿均可以在适宜的课堂中运动并获得成长。

2.户外运动构成模块。基于“医教结合”理念对户外运动课程进行重新设计,构建集体活动、情景体验运动、亲子运动等模块。集体活动主要借助游戏的形式调动幼儿运动兴趣,让其参与到运动中,提高幼儿运动认知,不断提升幼儿动作发展能力。情景体验将野战营地、交通营地、冒险营地等活动融入其中。亲子活动则通过班级组织的一些亲子运动方案来开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预设项目。这些模块的户外运动都可以让幼儿在开阔的环境中运动,发展幼儿肢体协调能力,提升幼儿动作发展,同时发展幼儿速度及敏捷能力。在构建幼儿户外运动模块的同时,我们将“医教结合”的理念融入户外运动中,除了发展幼儿动作技能外,保育以及防护也是我们运动课程开发的一个重点内容。

3.户外运动设置原则。一方面项目设定要结合园所资源。在“医教结合”理念下,幼儿园户外运动包含集中活动、体验活动、感统活动、单项活动等。在设置户外运动时需利用幼儿园现有资源,创设适合幼儿成长及运动的环境,课程设置中需在活动中标识各个活动所需的材料。具体来说,在设置户外运动活动时需使用现有场地资源,创设幼儿运动户外区域,可设置攀登区域、骑行区域、玩水区域等,运动器械在保证幼儿安全性的基础上对所有幼儿开放。户外运动设置中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发展幼儿运动能力。如,在感统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平衡木、高跷、木梯等器械组合进行感统训练,不仅可以增强幼儿体质,也可提升幼儿自信心,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在感统活动中要将健康运动知识融入其中,在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及超越自我的品质的基础上,让幼儿掌握健康的运动方式,通过合作或协作的方式完成运动。另一方面,运动项目要循序渐进。“医教结合”模式下的幼儿户外运动设置需注意活动内容设置的渐进性。幼儿健康运动能力及各项水平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在设置户外运动中需为幼儿成长提供一个缓冲期。比如,在户外运动设置中可在小班设置韵律操、模仿动作等,将健康运动理念融入其中,让幼儿的肢体动起来,和同伴一同行走跑跳。在具体设置中,可将渐进性健康活动的时间控制在30min,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设置活动频率,具体内容包括拉着物体走动、双脚并拢跳跃等,如果是针对足球户外运动的渐进性训练,可以将足球基础动作融入其中,同时讲解足球运动损伤及正确运动的知识。同时,可以间隔一周设置混龄运动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各个项目中以健康运动及相关知识作为标语,在幼儿选择运动时教师可以进行对应的讲解,实现幼儿运动能力及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依托“医教结合”,激发幼儿户外运动的兴趣

1.创设趣味运动情景。幼儿喜欢主题鲜明且直观形象的事物,因此户外运动设计中需结合情景教学法设计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形象的游戏中健康运动。幼儿园教师可借助形象的语言设置对应的问题情境。比如,幼儿对一些形象感兴趣,教师可以将这些形象融入到户外运动中,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健康运动。教师也可以将运动员运动模式进行简化处理,将其引入到户外运动中,如引用苏炳添的短跑模式,让幼儿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奔跑。

2.及时调整运动材料。“医教结合”模式下的幼儿户外运动需依托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得到健康运动。教师要根据运动游戏情况,以及幼儿的游戏经验,及时调整材料,支持幼儿的游戏需求,推进幼儿的深度游戏。比如,在运动体验游戏“CS野战营”活动中,教师可以依照幼儿的运动能力适当调整材料高度,让幼儿可以自由选择运动材料,从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调整材料的同时,我们也要结合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去思考,是否会太高,是否安全,是否有利于幼儿骨骼的发展等。

3.充分鼓励积极参与。在幼儿运动时,教师需对幼儿的动作加以肯定,及时地对幼儿表现做出评价,对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积极行为予以褒奖。针对表现不良的幼儿,教师可以告诉他们如何健康运动,如何优化动作或采取合适的运动方式。教师需在幼儿运动中不断予以鼓励,对幼儿参与活动、合作游戲、遵守规则等做出及时反应,让幼儿主动参与运动,表现出正向行为,逐渐将其内化为幼儿素养。

四、依托“医教结合”,做好幼儿户外运动的护理

1.了解幼儿运动系统的发育特点。3~6岁是幼儿身体动作、运动能力等方面快速发展的敏感期。运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了解运动系统的相关理论及其运动中的各种保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幼儿。要做好幼儿户外运动的护理,首先要要求班组老师依托“医教结合”,了解幼儿运动系统的发育特点,如,骨骼容易弯曲变形,小儿骨头韧性强、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一旦发生骨折,可能出现折而不断的现象;骨关节囊和周围韧带较松弛,小儿肌纤维不粗壮、关节伸展幅度大、活动范围大,具有灵活性、柔韧性和可塑性强的特点,关节窝比较浅,容易脱臼;肌肉的收缩力较小,蛋白质、脂肪、糖类含量少,水分多,小儿新陈代谢旺盛,疲劳易恢复,大肌肉群发育早,小肌肉群发育晚等等,这些运动系统的发育特点要让班组老师能熟练记清。

2.做好幼儿户外运动的观察护理。首先,要求老师要学习简单的医学知识,牢记护理与观察的要点。如,在组织活动时,做适宜的运动项目,避免用力过猛牵拉幼儿手臂,防止脱臼和肌肉损伤,女孩不宜从高处往硬的地面上跳,以免损伤骨盆。经过两年“医教结合”的实践,在户外运动观察护理方面,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1)运动前的护理“五步法”。

第一步:清一清,即清理整理隐藏在运动中的危险隐患。在运动前先要对运动场地进行安全检查,如有纸屑、大小石头等异物、猫屎或者任何不安全因素会立即反馈并进行临时处置。

第二步:放一放,即摆放好运动器械。虽然当前的理念都是由孩子自主去选择喜欢的器械进行摆放,并且创设运动情景,但在让孩子自主的同时,我们也协助孩子一起安全摆放器械,确保幼儿安全运动。

第三步:理一理,即指导幼儿入厕、穿脱整理衣物。检查全体幼儿,协助教师检查幼儿的服饰与鞋子的安全,包好每个幼儿的肚子,戴眼镜的幼儿拿掉眼镜,幼儿园会要求幼儿每天尽量穿运动鞋来园,从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来说,运动鞋更易穿脱,从运动安全方面着想,幼儿奔跑起来更安全。在冬天的时候,提醒并适当帮助幼儿脱去厚重的外套放在教室内,换上便于活动的马甲,既保暖又便于运动。

第四步:看一看,即全面观察幼儿生理、心理状况,关心特殊幼儿。在户外运动前,要全面了解全班孩子的身体状况,观察面色、精神状态、情绪等,对于身体有不适的孩子,请他在班上休息,或者去观看其他孩子运动。

第五步:帮一帮,即共同指导幼儿活动,呵护体弱肥胖幼儿。对体弱儿童及个别特异体质的幼儿,活动前垫好长毛巾,从背后由下往上垫,衣领处稍微露出一部分,保持平整,裹好衣服,并共同关注指导这类幼儿进行科学运动。

(2)运动时的护理“四常法”。

一是常摸摸:需要经常摸摸孩子的额头、脖子、后背出汗情况,判断运动量。

二是常看看:这一点在运动时的护理显得尤其重要。老师要站在合适的观察点,关注幼儿安全、生理、情绪。观察孩子的面色、呼吸、表情、出汗状况和动作的协调性,如面色微红、呼吸稍快、微微出汗、表情自然、动作协调,则说明活动量是适合的,反之则说明运动量过大,让幼儿适当休息,进一步观察面色、呼吸等变化情况。

三是常提醒: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养成良好的习惯,及时制止不正当或过分活动。

四是常参与:参与孩子的运动,做幼儿的玩伴,带领幼儿一起运动。

户外运动的时候,我们要多观察,关心幼儿在运动中的情况,提高我们在户外运动中的护理能力,真正做到眼中有幼儿,心中也有幼儿,更好地促进户外运动对幼儿的健康发展。

(3)运动后的护理“三提醒”。为了幼儿运动后有个舒适的身体状态,老师主要进行三方面的提醒:一是提醒幼儿坐下的时间。注意运动后动静交替的互相衔接,不能让幼儿在运动后马上坐下来休息,可以带孩子在操场上散步、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组织同伴之间互相聊天、分享等,等幼儿情绪平稳后组织入班坐下,这样有益于孩子恢复体力。二是要提醒幼儿适量饮水。教师要多鼓励幼儿喝水,以补充在活动中失去的水分,但不能一次性喝太多水,这样会增加心脏的负荷,一般三岁以上100~150毫升,每次可以根据天气和运动量酌情增加。三是要提醒幼儿及时整理衣物。在运动后要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毛巾,将汗擦干,对于出汗较多的幼儿,老师要及时为其换下湿衣服,提醒幼儿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

3.开展幼儿户外运动的护理研讨。为了让“医教结合”理念更能融入幼儿园户外运动课程中,要积极鼓励老师参与运动护理的沙龙式研讨活动。教研组以老师平时组织户外运动时发现的常态问题进行梳理,组织老师研讨,如怎样发现身体不适的幼儿?发现这类幼儿时如何应对?怎样关注班级特殊体质幼儿?怎样观测孩子的运动量及运动密度?影响运动量的因素有哪些?等等。在研讨过程中我们严格参照科学的运动规律,更好地为幼儿提供科学有效的体育运动训练方法,同时,老师们也对整个运动过程的保育护理工作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为我园体育教育教学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医教结合是针对特殊儿童提出的康复教育理念,但其同样适用于正常儿童。本研究将医教中的“医”以健康运动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幼儿在户外运动中得到听觉、认知及运动能力的发展。“医教结合”模式下的户外运动是科学化与人性化的课程,在幼儿园的运动中需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现实需求入手,合理设计活动模式,让幼儿在健康运动中得到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温朋飞,吴劲松.核心素养视域下幼儿运动游戏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设计[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2,42(3):34-41.

[2]徐佳敏,隋红.我国幼儿运动游戏课程创新发展研究: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J].体育视野,2021(8):97-98.

[3]张莹,陈若阳,黄璐璐.提升幼儿执行功能的小蹦床户外运动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3(3):343-348.

[4]汪晓赞,陶小娟,仲佳镕,杨燕国. KDL幼儿运动游戏课程的开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5):39-49.

猜你喜欢
医教结合户外运动幼儿教育
冬季户外运动
新西兰皇后镇的户外运动
数说户外运动行业前景
医教结合对学龄脑瘫儿童站立走跑跳能力的影响
医教结合背景下特殊职业教育治疗性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医教结合”:教育康复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与对策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