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024-04-09 22:29韦韩冬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小学音乐传统文化

韦韩冬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和音乐作品之间具有深厚的内在联系。长期以来,教师都存在注重技能培养而忽视文化熏陶的问题。实际上,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明确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价值、融合契机以及具体的融合内容,才能顺利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成长。基于此,文章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相关的问题进行交流分享。

【关键词】小学音乐  传统文化  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2-0166-03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对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需要明确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音乐的内在联系,并对教学现状中的问题和不足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能够从具体学情特征出发灵活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才能全面激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音乐的内在联系

首先,课本教材中的音乐作品中本身就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众所周知,一些古典音乐作品,本就是从古诗词发展演化而来。还有,很多音乐主题和音乐意境,本就是中国人特有精神方式和文化品质的体现。只有对相关传统文化背景做到心中有数,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念,学生们才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不断提升音乐综合素养。

其次,音乐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曾经创造出无与伦比的音乐成就。目前,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传统文化深邃丰富等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也就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生成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品质和新时代的“核心素养”具有异曲同工的内涵。搭建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音乐之间的桥梁,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音乐认知视野,实现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有效传承。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电脑、电视等新媒体成为人们乃至小学生接收信息的主要媒介,外来文化、流行文化等内容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速度远不如外来文化、流行文化的宣传力度。小学生正处在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的阶段,文化基础不够深厚,因此会不自觉地关注浅显易懂的流行歌曲、流行文化,而对优秀传统文化兴趣不大,认知经验也不够丰富。同时,这样的社会环境也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音乐资源相对缺乏,也成为制约教师进行全面备课,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因素。这些综合因素就导致他们在小学音乐课堂活动中缺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自觉性和探究主动性,进而影响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的全面提升。

其次,长期以来,小学音乐都处在边缘性位置,整体的教学活动都不受重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音乐学科的地位得到一定改善。然而,教师的教学理念却没有呈现出与新课标相一致的成长发展,依旧以应试考试为主要目标,依旧强调权威性指导,依旧重视音乐技能的培养而忽视音乐文化的熏陶和培养,等等。这也导致小学生难以发现音乐作品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统一性,不仅影响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掌握程度,也影响学生音乐素养的持续发展。总之,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力度严重不足,严重制约学生音乐素养的生成和发展。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结合音乐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拓展延伸

小学音乐教材课本上提供的音乐作品,都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作支撑。反映祖国地域文化、民族风情的音乐作品,都和当地的历史文化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反映古人生活环境、情感情思的音乐作品,也都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和文化特征。如京剧、豫剧等很多音乐种类和音乐形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音乐成就。把握这些文化背景,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提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提升对音乐作品的创造性表现能力。由于课本篇幅有限,这些文化知识并没有直接呈现出来。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们普遍忽视对相关文化背景的普及。这不仅影响学生的探究动机,也影响学生的思维创新,进而制约整体的学习效果。如此,教师可以结合音乐内容,进行传统文化的拓展延伸。

比如,在《三峡的孩子爱三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普及三峡地区的相关文化历史,三峡的地理位置,三峡地区的主要民族,三峡地区的地理风貌和人文风情,赞扬歌颂三峡的优秀文章和诗句,等等。这样,学生就能如同生在、长在三峡地区的孩子一样,对三峡产生自豪之情、热爱之情,并在歌唱活动中充满真情实感。又如,在《守株待兔的老农夫》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普及守株待兔故事的历史来源以及传达出来的生存哲学。如此,学生就能对老农夫进行更加独立、典型的人物形象分析和总结,进而更准确地把握歌唱活动中的情感和旋律。再如,在《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普及青山民歌的发展历史、主要特点和典型作品,从而让学生感受不同民歌背后的不同民族风情,并加深对地方文化和地方音乐的感知理解能力。总之,教师要根据音乐作品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背景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

(二)提升師德素养,进行传统文化的无形渗透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宽广的内容,丰富的内涵,其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延伸到生活,从理论指导延伸到行为示范。学生的传统文化积淀才能日渐深厚,才能更快、更好地反馈到音乐学习方面,也才能实现民族精神和民族品质的有效传承和发展。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需要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进而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给学生带来正向的引导和体验。长期以来,很多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就不够丰富,也就缺乏足够的优秀文化素养能力。这不仅影响他们在音乐作品和优秀文化融合方面的组织能力,也影响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全面生成。众所周知,教师是一项需要终身学习、终身成长的职业。同时,教师具有言传身教的育人特点。如此,教师要注重发展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的素养水平,并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果。

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积累和提升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比如,多阅读、多欣赏优秀的古典文化作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品味和文化鉴赏能力;自觉探索课本音乐作品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学会纵向联系地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全面提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主动学习京剧、豫剧等音乐表演方式,能够掌握几首经典的音乐作品。其次,教师要在不自觉中呈现出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比如,在对音乐作品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普及的活动中,教师要避免背书式的理论化讲解模式,而是能够根据具体的学习需求进行灵活呈现。还有,面对学生的各种疑问,教师也需要能够快速地给出答案和提示。又如,在课余闲暇时间,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地给学生演唱《长恨歌》《霸王别姬》等经典音乐曲目。如此,学生才能被教师的优秀文化音乐素养所折服,在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学兴趣和探究意愿。

(三)创设古典情境,进行传统文化的无声熏陶

音乐情境可以给小学生带来声色光影的综合感官体验,不仅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可以让他们获得无形的美学熏陶。了解中国优秀的古代文化,不仅可以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还可以通过写意的情境观察和体验。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缺乏对古典文化情境的设计和创设。这严重背离学生直观、感性的认知特点,也严重背离学生独立感知、创造性审美能力的成長发展。众所周知,受到流行歌曲、快餐文化的影响,小学生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和所代表的思想情感存在一定的认知理解难度。古典情境氛围的营造,不仅可以营造活跃、热烈的课堂氛围,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发现和感知文字背后的民族特质,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如此,教师可以创设古典情境,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无声熏陶。

比如,在《草原放牧》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营造古典古韵的音乐情境,通过画卷铺展一一呈现的方式,便于学生直观感受到天高地阔的草原风景、蓝天白云和牛羊浑然一体的自然风光。如此,学生不仅能提升对音乐作品在速度、节奏和情绪方面的发展变化,还能提升对祖国大好河山、内蒙古草原风情的热爱之情。又如,在《西湖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营造出西湖美景的古典情境,呈现出江南西湖的灵秀之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古筝、二胡等音乐器材,为学生演唱歌颂西湖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进行伴奏和助兴。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且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让学生的自由闲暇时间被优秀传统文化填满,而非是相对浅薄的流行音乐所占据。如此,学生就能获得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熏陶,进而在音乐作品的探究活动中呈现出更加鲜明的个性化色彩。

(四)融入评价体系,进行传统文化的内容重现

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课堂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反映出基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追求。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忽视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和融入价值,也就不会出现相关的评价交流活动。这也就导致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的问题和不足的长期存在,也就导致学生对融合传统文化的音乐学习缺乏足够的重视意识和学习能力,进而成为制约音乐文化素养持续提升的重要因素。评价为教学活动和学习行为的创新发展指明方向和重点。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外界环境的分析和评价尤其重视,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行为。充分发挥评价教学的激励作用,是小学音乐新课标的明确内容。如此,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融入评价体系,在重复性和创新性的内容总结活动中,以构建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环境。

比如,同样在《西湖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将传统文化的探究过程纳入评价体系,以学生对西湖传统文化的认识基础,课堂互动中的求知态度,以及对传统文化内容的个性解读为具体的评价细节。如此,学生就会对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实现深入理解和系统把握的认知效果。又如,在《花木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将花木兰的文化元素纳入课堂评价中,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到花木兰所代表的中国从古至今内核不变的女性形象,真正认识到花木兰成为文化典型人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指导学生在音乐学科背景下如何探索和发现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方法和策略。如此日积月累之下,学生就会不自觉地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解读人物形象和音乐作品,进而逐步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音乐素养。

(五)组织音乐活动,进行传统文化的全面渗透

民族音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摆脱课堂的局限、课本的局限,积极组织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活动,将相关的民族音乐元素全面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和感知优秀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这是全面落实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必然选择。同时,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参与中,也可以促进学生音乐潜能的全面挖掘,实现文化素养、音乐素养的全面生成和创新发展。众所周知,受制于经济、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举办民族音乐活动在过去会受到很多的限制。而如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教学器材的全面普及,使得综合性音乐活动的创设变得简单高效起来。如此,教师可以组织民族音乐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全面渗透和普及。

比如,在临近中秋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鉴“经典咏流传”的模式,引导学生将相关的诗词作品吟唱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其中,并且参与到服装设计、舞台装饰设计、歌唱技巧等方面的内容中。如此,学生就能在综合的实践参与中,对优秀传统音乐做到知行合一的掌握程度。

总而言之,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认知基础是学生全面提升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学思想,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音乐教学的融合策略的探索活动,并能够根据具体的学情特征灵活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史才玲.谈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2):142-144

[2]马茜.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2(21):28-30

[3]邵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启迪与智慧(上),2022(11):82-84

[4]黄安娜.古诗词歌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1(10):51-52

[5]苏延菊.多元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3):83-83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小学音乐传统文化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探讨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