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潮汕乡土文化教育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研究与实践

2024-04-11 17:27庄晓渲
知识文库 2024年5期
关键词:潮汕童谣乡土

庄晓渲

近年来,地方文化教育一直是学前教育领域比较受关注的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上西方文化的渗透,使当代潮汕幼儿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不足。而幼儿园是幼儿除了家之外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应该积极地挖掘本土丰富的文化资源,利用潮汕乡土文化教育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文化思想熏陶和具有文化教育性质的环境,满足家乡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本文将从如何构建乡土文化主题环境创设课程研究与实践进行述评。

潮州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潮汕乡土文化是海内外每一个潮人的精神根基,而传承优秀潮汕乡土文化也是潮汕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然而,当前潮汕幼儿园依然存在幼儿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不足,缺乏浓厚的潮汕乡土文化氛围等问题。因此,乡土文化教育应从小抓起。幼儿园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教师”,环境是隐性课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里提到:“精神环境是幼儿园内重要的教育资源,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使其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幼儿园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支撑主题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因此,在从乡土文化结合五大领域引入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中,应着重开发和应用本土资源,力求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玩耍的乡土文化环境,激发爱国、爱乡、爱家的情感。在《幼儿园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原则与策略》中作者指出,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对幼儿成长和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弘扬具有重要的意义。可运用环境的浸染方式,创设富含乡土文化的幼儿园小环境。

综上,潮汕童谣是潮汕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反映潮汕乡土文化的重要标志,广受潮汕儿童的喜爱。本文拟以潮汕童谣为例,将分别从分析潮汕幼儿园存在的问题入手,从主题内容、主题墙和活动区域创设三个方面上探究如何构建乡土文化主题的环境创设策略。

1 地方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在《浅析本土资源与幼儿园环境创设相结合》中,文章作者指出,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环境这种隐性教育因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在当前幼儿园教育中,环境的创设还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尤其是忽视了幼儿环境规划设计的发挥,影响了幼儿教育的整体质量。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幼儿园要高度重视创设一个良好的园区环境,着重开发和应用本土资源,力求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玩耍环境。而目前在潮汕,很多幼儿园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理解有所偏差,环境创设没有系统规划总体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乡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矛盾

一些幼儿园为了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在進行主题活动设计和环境创设时将乡土文化放在次要的位置或者直接忽视。一些幼儿园缺乏清晰的乡土文化教育目标和评价体系,导致乡土文化的教学内容和效果不明确。极少将本土的民俗活动、传统手工艺等元素开展成具有特色的幼儿园主题活动,缺少一些可延伸的知识内容,导致幼儿对乡土文化的理解比较模糊,难以进行环境创设推进,无法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

1.2 缺乏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

潮汕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忽视了地方特色和个体差异。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体差异。然而,有些幼儿园对于这些方面的关注不足,导致环境创设的单一化和平庸化。一些幼儿园则过于注重表面的形式,而缺乏对乡土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

1.3 缺少开发本土特色的教材和教具

乡土文化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得到充分的体现,包括编写本土特色的教材、准备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具等。虽然潮汕一些幼儿园在近几年已经开始引进像《潮汕童谣绘本》系列丛书这种具有本土特色的代表书籍,然而一些幼儿园仍较少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进行主题环境创设以及玩教具设计的开发。即使在列举的幼儿园中,也只是简单地在环境中添加一些乡土文化元素,并没有深入地引导幼儿去了解其中的意义和本质,无法满足幼儿对本土文化的需求。

1.4 缺乏专业的教师进行主题环境规划

幼儿园环境创设中,需要有专业的教师来引导幼儿体验乡土文化。有些幼儿园缺乏相关培训,主要表现在多数幼儿园教师对所属地区的物质、文化基础和条件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幼儿发展水平并没有一个清晰明确地了解和认知。教师无法很好地引用乡土文化知识,难以很好地创造具有系统性的本土文化环境,导致幼儿对本土文化的重要性和独特性认知不足,缺乏自豪感和认同感。

1.5 主题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的中心倾向

当前潮汕很多幼儿园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常常会以教师为主体,或是从成人的视角出发,过程全由教师来完成,忽略了幼儿的参与性,较少听取和采纳幼儿的建议,忽略设计幼儿可参与创设的部分。经常将教师、家长的作品来直接呈现,缺少与幼儿的互动性,无法产生共鸣,这不利于幼儿对于乡土文化的深入理解和体验。

1.6 特色活动区域类型和空间的缺乏

公共区域的活动空间是开放的,一览无余,是很多教师认为比较难以管理的。所以很多幼儿园不愿意设置或是并未及时根据本土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展进行材料投放,使得幼儿园环境中的乡土文化元素变得单薄和缺乏亮点。班级区域则是因为空间问题,创设的本土特色区域类型少且固定,使得班级环境欠缺乡土文化氛围以及缺乏深层的美感与新鲜感。

综上所述,如何引导学前专业学生设计建构具有科学性的潮汕文化主题环境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的几个策略方法进行指导。

2 构建乡土文化主题的环境创设的策略

2.1 挖掘具有系统性的环境资源

首先需要体现幼儿园主题环境的整体性,为幼儿创造乡土记忆,包括公共区域、各年级的主题墙、区角等,能体现园所特色之处都应抓住乡土文化这条主线来设计。在《加大本土资源应用,增强幼儿园环境创设特色性》中,作者提到可利用周围资源开发本土资源,开展本土文化教育,这不仅符合当前幼儿教育规范,而且还能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那乡土文化有哪些资源?例如,在潮汕童谣中就有民俗民情、歌谣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等。根据学前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从中选取的语言文化、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和建筑文化这四个资源作为主题环境的创设内容。比如在潮州的几所幼儿园以潮汕童谣为主线、以潮汕乡土文化教育为主题环境创设实践。以生活、体育、游戏、学习活动为途径,把潮汕童谣引向幼儿园五大教育领域和一日生活“社、家、园”共育,构建的小班“开心童谣”与“我的家”、中班“我的家乡”与“玩转童谣”、大班“我爱潮文化”与“爱我中华”符合孩子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且层层递进的课程以及家、园、社区、儿童四位一体的课程协作模式,体现了课程建设的层次性、系统性与整体性。例如,2020年,笔者与学院专业教师带领120名师范生协助潮州3所幼儿园系统地设计了“潮州小食种类多”“潮州大锣鼓”“闹热”等5版班级主题墙,“娃娃家”“潮州早市”“潮乐团”“潮剧小剧场”“潮汕农家”“掇龙眼益智区”“潮绣坊”“工夫茶馆”等24个区域活动区角。其中,实践中的小太阳幼儿园位于潮州庵埠镇,根据当地的乡土文化特色,在中班美劳区创设中加入了“英歌舞”面具设计内容,“开心童谣”“我的家乡(潮州八景)”“我爱潮文化”等3版公共区域的走廊主题墙饰,以及潮汕童谣《拍球歌》《农事歌》《一脚雨伞》和“潮州建筑”“潮剧脸谱”“潮州茶具”“潮州刺绣”等7版主题天花板装饰。从幼儿在生活中常接触到的潮汕民俗、饮食、建筑等方面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接受特色文化的熏陶。通过这些系统化的乡土文化环境创设,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幼儿的文化自信心,培养幼儿对乡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张宗麟在《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中提出通过环境创设把幼儿带进民族传统文化的高远意境,无疑是培养幼儿爱国思想的一个途径。

2.2 引导幼儿跟主题环境对话

主题墙是一座架起幼儿与环境互动的重要桥梁,是幼儿与环境“对话”的一个很好形式。主题墙是幼儿园最能凸显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形式,可以说是主题活动预设与生成的催化剂。但潮汕某些幼儿园在创设主题墙时却忽视了基于幼儿立场的互动性设计,只管好看的装饰,以教师视角去进行创作。从两大方面可以看出来,一是文字很多,忽视幼儿以看图为主的特性。二是主题墙布置的高度是以成人的视觉高度进行布置的,忽视幼儿的视角,不能满足儿童阅读与探索的需要。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当中,必须把幼儿作为环境的主体,要明白幼儿园环境教育不仅包含在环境中,而且也包含在环境创造的过程当中。像在本次课题实践中创设的主题墙,强调视觉互动以及操作互动,可以在主题墙创设中设置一些能够让幼儿能一起完成的、自己探索操作的、自我展示的“空白处”,实现师幼共创,让幼儿与主题墙产生互动关系。例如,在潮州某个幼儿园中大班主题墙的潮州“闹热”创设方案中,原先幼儿园的主题墙设置较高,已经超过幼儿的视觉活动范围。所以基于幼儿身高的限度,以及坚持1.3米以下的互动性原则,将互动墙进行调整,设置成一个幼儿可以自主探索的高度。如图1,其中一个板块选取《童谣绘本·拍啊拍铰刀》绘本中《客鸟客客声》里“鲤鱼娶亲”的情景作为背景,作为潮汕童谣主题活动进行之后可延伸的内容。《客鸟客客声》是一首潮汕童谣,以拟人的手法描述鲤鱼娶亲的场面,并用一连串的夸张比喻,把新娘子描述得很丑陋,使人哑然失笑。教师将童谣绘本中“鲤鱼娶亲”的步骤图绘制出来,让幼儿进行排序,记忆诵唱童谣内容,感受娶亲热闹的场景。另一板块则是这种热闹场景的延展,教师需通过班里调查了解大班的幼儿有没有见过潮州“闹热”,“闹热”里有些什么样的活动,什么样的民俗物品,让幼儿把看到的或是知道的拍照,然后打印出来展示在主题墙上,收集材料和制作的全过程,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还有用纸皮箱制作了两个适合幼儿操作的锣鼓作为互动内容。锣鼓是在潮汕地区“闹热”中常出现的器乐,能让“闹热”的氛围更加浓烈,从感官上都能让幼儿了解“闹热”是我们的潮文化之一,通过这种与环境的“互动”增加对乡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所以这个主题墙在整个设计中的“留白处”考虑到了与幼儿生活的联系,让幼儿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又能将主题活动内容进行延伸。再则是考虑到可操作的互动性,幼儿可以在墙面进行童谣“排序”操作,增强对童谣与敲打锣鼓的记忆,体验潮汕文化中“闹热”的传统民俗活动情景。这种采用具有本土特色的素材和教具,让幼儿能够更直观、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乡土文化。通过合理的乡土文化展示丰富多样的互动活动,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充满温馨和愉悦的学习氛围。幼儿可以从中感受到自己的乡土文化底蕴和价值,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为幼儿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幼儿园育人环境创设的实践与探索》文章中提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必须以幼儿为主体,创设幼儿熟悉的、喜爱的和积极投入的环境,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是环境的主人,并能主动参与到环境中去,从参与过程中获得知识,促进幼儿认知和操作技能的发展。

2.3 激发幼儿体验区域文化

华爱华在《幼儿园环境教育创设》一书中指出,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既要体现主体性原则,又要关注幼儿在环境创设中的主动与自主性。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缺的部分,是幼儿自主探索的主要活动,幼儿每天的区域活动要占用幼儿大部分在园时间,适合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所以在本次乡土文化主题环境创设中,以潮汕乡土文化为主题创设了很多关于乡土文化特色区角,其中也可以看到很多以潮汕童瑶为主线的创设延伸。例如,大班创设了工夫茶馆、潮绣馆、潮汕农家、潮乐团、潮汕美食街等特色区角,将本土的风俗习惯、人文遗产、饮食文化展示出来,让幼儿可以更进一步探索体验乡土文化的魅力。而其他基础区角则是从材料投放上增设乡土文化的资源投置,例如,中班的区角是根据《童谣绘本·天顶一粒星》绘本中的《天顶一粒星》童谣为原型,将以前潮汕的早市情景再现,其中还呈现了潮汕的美食文化。通过这种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童谣里早市的情境,认识童谣里提到的食物以及每种食物的摊档、用具特色。让幼儿扮演小厨师、小商贩、顾客等角色,提供纸货币让幼儿进行学习如何买卖交易、如何吆喝,学习如何讨价还价,将生活中看到的经验展示出来,同时也复习数学(多一个,少一个,点数6~10等)。在《加大本土资源应用,增强幼儿园环境创设特色性》文章中作者也提到了,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本土文化活动,挑选喜欢的角色扮演,在扮演中体验风土民情的乐趣,充分挖掘幼儿潜在的表现力及创造力,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幼儿园中区域活动主要是以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根据主题教育目标设置不同的区角,所以各年龄阶段创设的区角类型以及投放的材料都要有所区分。这样,每个幼儿才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进行玩中学的探索并从中体会到快乐。比如小班幼儿动手能力不强,参与意识较弱,决定了他们对环境的认知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更容易在一种生活化、情境化的环境中产生互动。所以在小班的区域活动一般都会创设“娃娃家”区角,而根据本次主题环境创设需要布置一个温馨的“家”,有卧室、有浴室,幼儿也可以根据娃娃区提供的道具自由发挥,让他们有更多想象和操作的空间。幼儿可通过学习童谣《拥啊拥》后,来扮演“爸爸妈妈”角色,将娃娃放在小床或摇篮,让幼儿玩“我来当妈妈/爸爸”的游戏。让幼儿给布娃娃蓋被子唱童谣、扇扇子、讲故事来哄布娃娃“入睡”,想一想妈妈、爸爸是怎么哄自己入睡的,同时以此来记忆和诵唱童谣《拥啊拥》。而在浴室里,可准备一个小浴盆,让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给娃娃洗澡,边洗边唱童谣《洗浴歌》。也可以给宝宝洗衣服,洗完澡给娃娃用毛巾擦干净,换上干净的小衣服。幼儿平时经常会看到妈妈是怎么洗衣服、晾衣服、叠衣服的。幼儿在不断重复这些动作中,将体验到劳动的快乐。而幼儿快乐、自主参与活动,会很快消除小班幼儿刚入园焦虑的情绪,同时也学习了一些生活的技能。另外,在某幼儿园中班走廊区域,在创设的潮州八景板块旁还可以利用资源划分出一个板块作为展示幼儿观察记录表的地方。例如,将周末家长带幼儿游览潮州牌坊街、学宫、潮州庵埠镇梅林湖等乡土建筑文化用绘制形式的记录表展示出来,可以从幼儿的视角发现这些乡土建筑文化的特别之处。让这样可以有效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内在情感,同样可以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创作素材,提升幼儿的创新思维,真正让“空白处”发挥最大作用,让幼儿全身心的与“环境”对话。大班走廊区域,设计了认识潮汕茶文化的主题墙,幼儿认识各种潮汕茶、了解茶的采摘烘焙过程以及烹煮形式,还当了小小设计师,来设计茶罐的包装。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幼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乡土文化背景,增强对自身的认同感。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区域活动和乡土文化的引入,能够丰富儿童的学习体验和文化认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幼儿在快乐游戏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社交能力和文化意识。

3 结语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幼儿园开展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引入本土文化资源作为环境的一种学习媒介,有利于为幼儿普及潮汕优秀的家乡传统文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可以从开发本土的文化资源、游戏资源和自然资源入手,给潮汕幼儿创设良好的本土文化环境、趣味游戏环境和自由开放环境。当然,期间还要注意确保幼儿的安全,才能力求可以全面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系广东省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项目“潮汕童谣绘本的创作及实践研究”(2019-C-15);广东省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项目“潮汕非遗文化助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践研究”(2023-C-07)。

(作者单位: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

猜你喜欢
潮汕童谣乡土
童谣里的童年
潮汕牛肉火锅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快乐童谣
乡土中国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潮汕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芬芳乡土行
读《乡土中国》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