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员体系的探索与完善

2024-04-11 04:23朱炳达
知识文库 2024年5期
关键词:朋辈督导辅导

朱炳达

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心理辅导体系对于帮助高职院校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综述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研究文献和案例,旨在探讨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员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具体包括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职责、选拔机制与培训方式、工作机制及内容、评估与监督机制四方面,进而对朋辈心理辅导员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随着国内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逐渐地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众多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人际关系压力大、职业规劃焦虑情绪高、学业负担重等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学生个体造成了困扰,也给学校及社会带来了重大挑战。由于高职院校专职心理教师师资缺乏等原因,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处理。朋辈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心理咨询和辅导的一种重要补充,因此建立科学高效的朋辈心理辅导体系的话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对于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员体系建设的研究还相对不足,对具体建设和实施情况尚缺乏全面的了解。本文收集整理了近年来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体系建设的现状,深入了解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在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通过对比借鉴国内外的经验,积极寻找科学建设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员体系的方法,以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较多且心理辅导资源不足的情况。

1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职责

朋辈心理辅导员应该具备与被辅导者更为相似的经历和生活背景,能够更好地理解被辅导者的情感和挑战。与专业心理咨询师相比,朋辈心理辅导员更容易建立信任和紧密的关系,从而提供更有效的支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上看,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更愿意找朋辈同伴帮助,这是朋辈辅导优势的体现,也表明了朋辈辅导员存在的必要性。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心理辅导志愿者的作用,他们通常是大学生非专业人士,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帮助同伴。然而,随着对朋辈心理辅导的研究深入,学者们逐渐认识到朋辈心理辅导员不仅仅是志愿者,也可以是经过专门培训的辅导员。他们接受专业的培训,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能够为同辈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基于现有研究,对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类。一是一些观点强调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情感支持作用。他们通过倾听、理解和鼓励为同伴提供情感支持,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二是还有观点认为朋辈心理辅导员在问题解决和资源提供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能够帮助同伴识别问题,并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资源,增强其问题解决能力和适应性。此外,朋辈心理辅导员更注重在促进自我发展方面的职责。他们帮助同辈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标,并提供相关帮助和指导,促进其自我实现和成长。

朋辈心理辅导员是来自校内,经过专门挑选和专业培训后,能为学生提供心理开导、安慰、支持或咨询等援助服务的同学。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支持和倾听。朋辈心理辅导员应该充当学生的倾诉对象,耐心聆听他们的问题、困扰和情感,给予理解和支持。这种平等和亲近的身份使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愿意分享他们的心理体验。

(2)问题解决和指导。朋辈心理辅导员需要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和建议,这可能涉及情绪管理、应对压力、解决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等方面。

(3)提供信息和资源。作为校园内熟悉资源的一员,朋辈心理辅导员应该向学生提供关于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和心理咨询服务的相关信息,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校内外的资源。

(4)心理教育。朋辈心理辅导员有责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水平,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

(5)界定辅导范围和边界。朋辈心理辅导员需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有能力判断是否超出辅导范围,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应引导学生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

2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机制与培训方式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与选拔机制在不同大学和国家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与指导原则。

在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的标准与方法上,一种观点认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应该注重个人素质与能力的评估,例如情绪稳定性和人际交往能力;另一种观点认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应该注重其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理解和关注度,例如通过面试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评估其对心理问题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除此之外,也有研究从性别、年纪和民族等角度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进行了探究。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应该综合考虑个人素质、心理问题的理解和关注度,以及性别、年纪和民族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有学者提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与人力资源概念相结合,构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胜任特征模型,并编制相应的量表去高效选拔。

朋辈辅导员的培训才是做好朋辈辅导工作的基础。已有研究关于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的内容与方法。一种观点认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应该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例如心理咨询技巧和沟通技巧。与此不同,另一种观点认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应该注重发展辅导员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成长,例如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实践经验来促进辅导员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由此可见,关于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的一个基本共识是,培训内容既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要注重辅导员的个人成长与发展。

钟向阳认为,按照体验式学习原理,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可以通过活动导入——活动体验——反思分享——总结应用四个阶段来完成。理论与自我发展、辅导技巧与人际交往是整个培训内容应该包括的两大部分,目的是促进辅导员的自我和谐、人格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辅导员通过体验式学习相关理论内容可包括人本主义理论、格式塔心理学、认知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等,提高自我意识、增强自信、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有些高校对朋辈辅导员进行短期培训,目标是让朋辈辅导员了解心理咨询的定义、任务、原则以及心理辅导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如,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分内容对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包括知识培训、自我分析与体验、技能培训;各校朋辈辅导员的培训形式、内容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属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培训,目的是使朋辈辅导员掌握解除被辅导者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机制和培训方式是确保他们胜任辅导角色、提供有效心理支持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选拔机制和培训方式。

2.1 选拔机制

自愿报名。学生通常会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参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这样确保参与者对这一角色有积极主动的兴趣和意愿。

条件限制。为了确保朋辈心理辅导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沟通技巧,可能会设置一定的条件限制,如要求报名者在心理学或相关领域有一定学术背景或者参加过类似的社会工作。

面试和评估。选拔过程中可以設置面试环节,通过与报名者的交谈了解他们的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来评估其是否适合成为朋辈心理辅导员。

2.2 培训方式

理论知识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相关理论,培训可以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问题识别与处理、心理危机干预等内容。

沟通和辅导技巧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辅导技巧,培训可以包括积极倾听、情绪表达技巧、问题解决技巧等。

角色扮演和实践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和实践训练,让朋辈心理辅导员模拟真实的辅导场景,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自信心。

专业心理咨询师指导。专业心理咨询师可以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需要传递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给学生,因此培训中还可以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

团队建设和合作培训。培训中也应强调团队建设和合作,帮助朋辈心理辅导员建立团队意识,共同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

这些选拔机制和培训方式的设计旨在确保朋辈心理辅导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校园环境中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辅导,为高职院校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3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机制及内容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并结合学校自身特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情况,不同高职院校的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机制存在差异。

根据管理模式分层建设“学校、二级学院、班级、宿舍”四级体系模式下的高职朋辈心理辅导,各层级工作有不同的管理职责,有些学校则设立“学校—学院—班级”心理危机三级防御体系。从总体来说,各学校朋辈辅导工作的体系、模式大同小异,没有本质区别。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不同,学校的重点以及具体实施情况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朋辈心理辅导。包括接待和预约、初步评估和需求分析、咨询过程提供帮助、监测和跟进、转诊和资源引导、记录和保密。(2)协助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包括宣传推文撰写、活动手册制作。(3)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类活动。包括心理团辅活动、每月心理健康主题活动。(4)持续接受培训、督导。

随着队伍建设的完善,有学者提出朋辈心理辅导员还可以与校外不同层次的机构组织交流与活动,如中小学和社区等,给予朋辈心理辅导员更大的锻炼空间。

4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评估与督导机制

由于在朋辈心理辅导的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对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有效督导机制至关重要。学者根据关注督导机制中心理辅导员与被辅导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后果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表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督导应注重其与被辅导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和维护;另一种观点认为,督导机制应重视朋辈心理辅导员与被辅导者的互动质量,包括情感表达、倾听技巧和问题解决能力;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督导机制应强调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辅导伦理和边界管理,以确保他们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并保护被辅导者的权益。

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评估与督导机制是为了确保其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估与督导机制。(1)定期个案讨论。朋辈心理辅导员参加定期的个案讨论会议,分享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挑战,从中获得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咨询技巧和方法。(2)督导和反馈。专业督导可以通过观察、回顾咨询过程录音等方式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督导。专职心理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盲点,并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和发展。(3)绩效评估。学校可以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绩效评估,以衡量其咨询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评估可以包括学生的满意度调查、咨询过程的评估和结果的评估等,从而了解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表现。

评估与督导机制应建立在支持和发展的基础上,既要关注问题和改进,也要鼓励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成长和发展。学校的支持和反馈对于评估与督导机制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至关重要。

5 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员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朋辈心理辅导员角色定位和职责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高职院校朋辈辅导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现有研究更多关注了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情感支持作用,以及对于其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职责要求,但较少关注其在促进自我角色认同的形成和发展,当朋辈心理辅导员意识到自身资源不足而又没有适当的解决途径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角色冲突,并被这些冲突所困扰。

其次,尽管已有研究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机制与培训方式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并且为我们提供了对于该议题更进一步的解释,但仍存在不足之处。(1)选拔机制更多关注个人胜任力和个人性格特点,但较少关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目的性。(2)从研究设计角度来看,已有研究更多关注了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内容和方法,而较少关注培训的评价和效果。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机制原因以及培训体系不健全,可能会导致朋辈心理辅导员专业技能存在不足,影响了朋辈心理辅导活动的功效及推行。

最后,目前对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效能进行调查研究开展得相对较少。朋辈辅导督导体系缺乏,导致辅导员的持续成长存在问题;朋辈心理辅导评价体系缺乏,导致无法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有效的资格鉴定和反馈。已有研究更多关注了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和技术的培训,而较少关注到长期进一步的个人成长和督导机制,以及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情感的表达、自我的保护和咨询理论性问题。

目前各高职院校均关注到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重要性,并逐步加强对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但由于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加之学生在校时间、学习能力相对不足等原因,除了上述一些问题外,仍存在较多的其他问题。(1)选拔方式不够健全,选拔无标准。一般采用“直接任命”“自愿报名”或“班级推选”的方式,部分人员不一定胜任该职。(2)定位不准确,视朋辈为监督者,仅反馈并监督心理危机学生。(3)培训无系统,没有制定严格的培训制度,仅用几次讲座或会议代替系统培训。(4)工作模糊化,没有清晰地制定并指导朋辈的活动开展内容,使得朋辈有名无实。(5)工作无评价,多数高职院校朋辈工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激励评价,使得朋辈工作缺乏动机,难以推动等。

为促进高职院校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发展,需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1)创新选拔办法。加强招募宣传,吸引大量的应聘者,合理利用心理量表,再采用“面试聘用”的选拔方式。(2)提供全方位细致的培训。培训的设计应包括心理技术与临床应用课程、心理行为团体训练、朋辈互助主题成长小组活动三部分。多采用体验式教学、技能训练等板块,丰富培训形式。鼓励朋辈心理辅导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和知识分享,可以通过定期的座谈会、工作坊或在线平台来促进交流,让他们相互借鉴和学习,提高工作水平。(3)完善量化考核与激励机制。通过工作汇报和现实表现来评判态度是否端正、工作是否细致;组织朋辈心理辅导员们互评;征集学生评价,制定奖励机制,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同步进行,比如加德育分、集体表彰等。(4)坚持落实督导机制。确定朋辈督导的主体、形式、内容,采用个体和团体督导不同的形式针对性地解决个体深层次问题和共有的发展性问题,定期举行督导会议,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际的心理辅导过程中遇到的困扰,以及提供学生支持与认可,帮助其坚定工作态度和工作信心等。

6 未來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的展望

与专业心理咨询不同,朋辈心理辅导具有自发性、义务性、简便性和有效性等特点,朋辈间存在相近的价值观、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朋辈心理辅导员对于日常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提供更贴近、受辅导者支持、更易于建立的信任,在辅导过程中同时还体现了亲情性和友谊性。

实证研究证明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个人素质与辅导效果密切相关。根据社会认知理论观点,认为人们的思考、学习和决策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人们会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他人的行为来发展自己的技能和认知。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和实施策略可能涉及社会认知的因素,例如群体之间的互动、社会影响力和模仿学习。该理论可以用来探讨朋辈心理辅导员如何通过身为同龄人的角色来影响和帮助他人。那么就个人而言,作为一位合格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需要具备一系列的综合素质。未来的研究有必要深入细致地分析作为一名优秀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需具备哪些特质。

督导与评价研究的开展是为了提高工作效能。朋辈心理辅导员在接受培训后,需要随时进行督导,以顺利地开展工作。督导能够使朋辈心理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能力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增强工作信心,并且客观地认知自己的能力。无法胜任的辅导工作可以及时转介给专业辅导教师。通过督导,朋辈心理辅导组织可以对朋辈心理辅导员的表现进行过程性和总结性评价,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状况。目前,我国缺乏相关的督导与评价研究,并且尚未确立一种受到广泛认可的督导与评价体系,因此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工作。

为了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管理与激励研究的开展是必要的。国外通常采用雇佣方式来管理朋辈心理辅导员。也就是说,朋辈心理辅导员被聘用后,会获得一定的报酬,同时也有相应的职责和义务。然而,在我国高校,很少采用这种模式,而更多地将他们纳入学生干部或社团人员进行管理。关于如何有效提高朋辈心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学术界尚无一致的认识。因此,怎样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激励朋辈心理辅导员的积极性,使朋辈心理辅导工作既能有效实施又能持续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作者单位: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朋辈督导辅导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