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的诗学精神

2024-04-11 06:40杨九俊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4年1期
关键词:乐学诗学创造性

杨九俊

在课程论中,诗学是与科学对应的一个概念。科学更多地强调统一、规范,诗学则更多地倡导多样、创造。“诗学”最先为亚里士多德写的一部著作的名称,是亚氏提炼希腊艺术精神,建构的西方美学体系的开山之作。诗学基于诗歌与诗艺,由于诗歌是最具创造性的文学样式,也由“创造”衍生开来,指研究艺术规律、社会文化规律的学问。课程诗学并不反对课程科学,而是在坚持科学性的同时,以“解放”为旨趣,更多关注完整人的形塑。在当今技术一统、制度至上的情势下,倡导课程诗学更具有紧迫的、重要的意义。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锡师附小”)语文团队贡献出洋溢着诗学精神的成果,有着特别的价值。他们的诗学实践在以下几个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模样。

一、聚焦完整儿童的育人目标

课程诗学强调关注学习知识的人,而不是关注人学的知识。张明霞老师和她的同事们对此有坚定不移的认识。多年以来,他们是以完整儿童的培养为办学宗旨的,这种“完整”通过创造性实践,形成三重意蕴。一是空间维度的。人们谈论“五育”并举、德才兼备等,都是一种空间维度。在语文课程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也主要体现空间维度。二是时间维度的。无论是全面发展的奠基性,还是核心素养的生长性,自然都带有时间维度特征。更为突出的是,诗学指“诗歌”与“诗艺”,在本意上蕴含着“创生”与“创作”的含义,这是因为诗以美的方式创造美的意象和高远的意境,表达精神意向和心志境界(金生鈜《教育者的心灵诗学》)。金生鈜先生在阐说这个意思之前,特地引了爱默生的一段话作为点睛:“灵魂是不断进步的,它永不故步自封,而是在每一行为中努力创造一个崭新而更美好的整体。”可见,诗学培育的儿童,是在不断向前走的。三是快乐质态的。锡師附小素以乐学教育闻名中国基础教育界。何谓“乐学”?其本源应当在孔夫子那里,《论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又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乐学”的语境中,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乐”是求学最佳的境界,而“乐”来自享受与知识交往和与他人(“朋”)交往的乐趣。童年在人的一生中具有源泉性意义,“乐学”的生活经历、生长样态、生命质量,对于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影响深远。锡师附小从时间、空间、质态三个方面建构的完整儿童,展现出真正的“时代新人”的风貌。

二、引导儿童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在制度性课程那里激活学生,教师也仅仅是执行者。锡师附小在2002年新课改以来,就努力建构儿童本位的课程文化。在语文教学中,这种课程文化落实在“生活”“生成”两个方面。关于“生活”,张明霞信奉,对于儿童,“过去教材是全部世界,现在全部世界是教材”,这可以看作课程诗学的基本立场之一。关于生活与知识,尼采曾有这样的断语:“不容置疑,生活更高,生活是统治力量。因为毁灭了生活的知识最终也将毁灭,知识以生活为前提。”(尼采《教育者的心灵诗学》)对于语文教育而言,更应当“以生活为前提”。“它面对生活,又对于生活有某种超越性,生活的丰富性为它提供了这种可能性。语文本身也构成了生活。由于生活的相通性,历史的语文给现时代的语文以观照,脉络得以呈现,生活中的语文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是富矿。”(杨澄宇《语文教学论——基于现象学视角的语文课程探索》)张明霞老师强调儿童的全部世界就是教材,也是生活语文观。关于“生成”,相对于目标模式的科学课程观,课程诗学提倡过程模式,强调课程的生成性。也有学者把前者称为制度课程,后者称作体验课程。“当课程与教学的价值定位于‘解放兴趣的时候,教师和学生就不再只是既定课程计划的实施者,而是课程开发者与教学设计者。课程不再是‘制度课程,而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张华《课程与整体教学论》)锡师附小的孩子们正是如此,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并且在实施中创造性地生成新的教材。孩子们当之无愧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

三、建构激活主体性的学习情境

按照杜威的说法,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而经验是学习者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事情。“这种经验中,既包括环境作用于活的生物所产生的‘受,也包括活的生物作用于环境所产生的‘做。”(杜威《经验与自然》)“经验”与“环境”构成主动和被动的双重关系,但是“乐学”对于环境的要求则更高。锡师附小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在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的建构方面持之以恒地做了许多工作。在物理环境建设方面,锡师附小对学生的学习空间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改造,为浸润式学习、创意性学习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而人际环境的优化则一直是他们念兹在兹的事情,愉快的交往发生在适切的物理环境之中,形成了锡师附小学习环境的基本特点。其一,安全感。“学校也有气氛”,“学校带给孩子们的可能是陌生感和压抑感,也可能是归属感、安全感和自信心。”(马克斯《教育的情调》)锡师附小以“乐学”为追求,“乐”的首要前提就是心理安全。建立安全感不仅在于老师的和蔼可亲,而且在于老师对课堂氛围的体察,“重要的是我们要意识到这个课堂里个体生命的独特性和教学的‘情调,这样才能奏出教学的美妙音符。让课程的生命力迸发出来”(马克斯《教育的情调》)。其二,召唤性。锡师附小在专用教室的学科性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这样的环境对学习者自然产生“受”的作用。置身于这样的空间,遭遇到挑战性任务,又有笼罩教室的信任、安全的情调,学生自然会以知识建构参与者的身份,主动积极地沉浸到学习之中。其三,共享型。说“共”,是从学习共同体的视角,同学之间、教师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激荡,以至相互映照;说“享”,是因为进入“乐学”的境界,如沐春风使人“享”,激发起求知的热情使人“享”,体验审美的高潮使人“享”。这样的课堂,人与物境和谐共处,人与知识相拥起舞,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借彼此戏言的诗句表达,“知识不是在书本里,而是在你和我的眼神里”。情景相生,于是有了“诗学”的味道。

四、激发学生亲历知识生产的过程

“创造”是诗学的灵魂。创造性学习也是“乐学”的重要表征。而其落地,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让学生亲历知识共享。其一,回到知识生产的现场。锡师附小的语文教学努力回到知识生产的现场,诸如像作家那样想象,进行项目化学习等等。人类的文化传承是靠后来者学习人类在文明发展史上累积的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是创造而形成的。回到知识生产的现场,就是具身亲历知识的生产,对儿童来说,就是创造性地生产了属于他个体的知识。“教学是以承受为主,但也包含了创新。”可以把教学活动理解为引导受教育者承受人类创造力的过程,是人类主体认识和个体认识之间重要的联系环节和细节。”(吴也显《教学规律试探》)锡师附小近些年一直在做“暖认知”的教学改革项目,认知是“暖”的,一方面是友爱的人际关系生成,另一方面是体验知识肌理里的温度。 其二,倡导游戏化学习方式。游戏是“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语言,借助多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游戏具有充分的主体性,人们投入游戏往往达到忘我的境地。丰子恺先生曾写他看到一个小男孩参加游戏,不得不去小解,小解一半就又跑回来,直到游戏结束,才去完成了小解。游戏包含了一定的学习性,游戏也是“种族的过去活动习惯的延续和再现”(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在一定意义上,通过游戏,个体的成长与人类的发展历程连接起来。游戏体现创造性特征,只要主体全身心投入,都会带来灵性迸发的创造。出其不意,匪夷所思,在游戏中是常常出现的景象。张明霞老师的团队“发展儿童诗性逻辑的自主学习”,“激扬儿童游戏精神的探索学习”,在语文游戏化、游戏语文化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三,推进知识的具体化应用。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语法、修辞、知识的掌握,也只有通过语言实践活动。锡师附小重视体验性学习,重视知识的梳理、建构,也十分重视知识的具体化应用。通观他们的语文教学,无论是课堂上一般意义的“学”,还是“做事情”的“做”,都是以实践为特点的。况且,他们充分打开儿童语文生活的世界,这就将语文学习置于日常生活的情境,使语文的实践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按照杜威的说法,学习是基于原初经验的,经过体验、建构,形成反省性、实验性经验,而这种具有知识特征的经验,又要回到原初经验之中,去验证,去内化,于是,才构成经验的完整性。锡师附小正是这样做,使儿童的学习与生机勃勃的生活连接,使儿童的学习形成杜威所說的“一个经验”而非不完整的。

五、鼓励教师创造性教学

锡师附小的课程诗学离不开老师们的创造性教学。他们的教学是主体性的。如黑格尔的名言,“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因为“解放”,如同马克思所说,成了“生命的自由表现”。当然,在锡师附小,他们的教学也是科学性的,如基于课程标准教学,教学逻辑的清晰化,教学方法的规范性,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等等。在这个基础上,诗学才具有价值。同时,由于有了主体的自由,教学也是创造性的。从本质上看,是规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实现了有规则的自由;从内容上说,是创造性教法与创造性学法的统一,正是教师的创造性教学给学生带来惊讶、惊奇、惊叹的感受,师风可学,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从形式上看,是新颖性与美感性的统一,既新且美,审美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有效方式。正是基于创造性的教,一批优秀的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风格,这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歌德语)这样的教师,其语文课堂,是堪称为“诗学”性的,师生的生命也因之更加完整和丰润。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江苏省教育教学研究院研究员)

责任编辑 郝   波

猜你喜欢
乐学诗学创造性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背诗学写话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第四届扬子江诗学奖
『淋漓尽致』乐学机器人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