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2024-04-20 04:23张思秋
小学科学 2024年10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培养途径小学科学

张思秋

〔摘    要〕  科学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科学课程中往往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组织的重视。因此,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较差,缺乏足够的动手能力,这对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知识和发展综合能力造成了不利影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科学教师应注重学科的目标要求,重视科学实验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关键,可以通过探索实验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动手能力;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0    076-078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将探讨一系列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巧、培养创新思维,以及更深入地理解科学的本质。这些途径不仅能帮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还将为他们未来的综合素养培养和科学探索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针对性强、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比如在“哪杯水热”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成为实验的直接参与者和探究者。首先,在情境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故事,比如:“桌子上有10杯水,小明要喝最热的,小刚要喝最凉的。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哪一杯最热、哪一杯最凉。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们找出答案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猜测。

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把学生分成小组,在每个小组内部,成员们可以提出不同的猜测,并根据自己的猜测设计实验方案。例如,可以用检查杯子的外观、摸杯子表面、喝一口水、用手插入水中等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环节,教师向学生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引导学生探究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然后,每个小组成员可以使用温度计对自己的水杯进行温度测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简单的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比如,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求平均值的计算,并将平均值填入表格中。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小组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和分析,以找出哪一杯水最热。

最后,在实验结果展示环节,每个小组可以向全班介绍他们的猜测、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哪一杯水最热的结论,并将结论整理成图形展示出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接受实验结果。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思考、主动探索,并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合作融会贯通,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实验技巧。同时,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有趣的实验活动,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

二、指导规范实验操作过程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测量距离和时间这个领域。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的是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规范实验操作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

首先,让我们想象一个生动的情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在上课时,以《龟兔赛跑》为导入,引发学生对于距离和时间的思考。在引入中,教师播放龟兔赛跑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看并思考为什么兔子会比乌龟跑得快,学生可以提出各种假设。然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兔子,你怎样知道自己跑得有多快?”学生会发现用尺子测量距离与使用时钟测量时间可以帮助他们回答这个问题。

接下来,教师可以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在实验室或教室里,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通过示范,学生可以学会正确的使用方法,包括将刻度尺对准物体的一端,确保刻度尺平放在物体上,然后读取刻度尺上的数值。接着,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刻度尺的读数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块长方形纸片,让学生使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并正确读出数字。

在实驗中,教师强调实验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应该鼓励学生反复测量,确保结果是一致的。如果出现差异,他们需要找出原因,可能是测量技巧不准确或仪器的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和细致态度,因为科学实验要求做到精确和可重复性。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引入电子停表,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这个工具准确测量时间。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实验,要求学生用电子停表测量不同活动所花费的时间,比如翻转硬币的时间或者跳绳的时间。

为了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挑战:让学生估算从校门到教学楼的距离。学生可以使用刻度尺和电子停表帮助他们进行测量和计算。这将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通过这些生动的教学案例,学生不仅能学会测量距离和时间,还会培养其科学态度、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按照规范的实验操作过程进行,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结果。这种综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培养实践技能,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和制作小台灯是一项实用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和创造的乐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探索小台灯的秘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先猜想小台灯是如何实现发光的,是否有什么神奇的原理。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发散性思维,提出各种可能性,再通过实验验证这些假设。如何探索小台灯秘密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的奥妙和乐趣。

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通过讨论和合作,明确小台灯的制作流程和每一步细节。教师展示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包括小灯泡、电线、电池座、电池、小刀、绝缘胶带、彩色纸等。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以确保项目的安全和有效。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用手绘图工具绘制电路图,决定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且指导学生利用小刀、绝缘胶带等材料和工具进行实验。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索发现小台灯发光的原理,并改进和完善。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学习小台灯的工作原理。教师可以示范如何组装电路,如何将电池座、电池、电线和灯泡连接在一起。学生可以尝试在电路中加入不同的元器件,观察不同的亮度和颜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其中的科学原理,比如电流、电阻和电能的关系,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改进和完善,还可以让学生在展示中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份小台灯制作的材料清单,学生可以自行购买或从学校借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然后在自习课或课后时间进行制作。学生可以自行组队,讨论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且可以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经验。

通过实际项目,学生将不仅学会如何制作小台灯,还将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电路原理和发光原理。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通过设计和制作小台灯这个具体的实验活动,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创设趣味性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

四、开展多样的课外实验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课外实验,可以让他们在有趣的环境中积极学习科学知识。以“一天的气温”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详细开展这个实验项目,以便他们积极探索气温变化并培养其动手能力。

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用一句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早穿棉袄午穿纱这句谚语?你们能否想象一下,为什么早上要穿棉袄而中午要换成纱衣呢?”并询问学生是否注意到气温在一天中有所变化,然后激发他们探究这个问题的兴趣。在引入后,教师可以讲解什么是气温,以生活化的方式解释。例如,可以告诉学生气温是用来描述空气有多冷或多热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感觉到的天气。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不同气温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气温的意义,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如何测量气温的方法。可以使用普通温度计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温度计是如何工作的。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和室外的温度,让他们亲自动手。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负责记录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他们可以选择早晨、中午和下午各测量一次,然后在晚上收集数据。这将帮助他们了解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趋势。

学生可以将他们收集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以便更好地理解气温的变化。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回答一些问题,如一天中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什么时候最低?有没有规律可循?通过数据分析,学生将有机会发现一天中气温的大致规律,例如,气温通常在中午最高,早晨和晚上较低。这个发现将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气温的变化。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数据和发现,并总结关于一天中气温变化的重要观察。这个阶段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展示进行。

这个实验项目以一天的气温为主题,通过测量、数据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同时,学生在实验中积极动手,培养数据收集和分析技能,同时也增加了对科学的兴趣。这种生活化的、实际的教学方法能够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五、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科学教师承担着更大的责任,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实验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项目,引導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家长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让其在家中亲身参与科学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总之,通过科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以及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爱静.开发和选用实验器材助力学生科学探究[J].小学科学,2022(2):7-9.

[2]何军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新课程导学,2021(35):112-113.

[3]张秀文.加强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能力[J].教育界,2020(21):58.

[4]靳启明.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研究[J].考试周刊,2019(40):12.

[5]赵朝贤.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分享学习的有效性[J].文渊(中学版),2019(3):254.

[6]徐红兵.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8(5):19-20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培养途径小学科学
幼师手工课教学和动手能力实践探究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