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区游戏活动助推幼小衔接

2024-04-20 07:12彭欣
小学科学 2024年10期
关键词:大班幼儿幼小衔接游戏

彭欣

〔摘    要〕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幼儿迈向小学的重要阶段,有序的幼小衔接有助于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并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幼小衔接贯穿于整个幼儿园阶段,而大班更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本文以大班科学区游戏为例,从整理归纳、记录表征、表达分享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前书写”准备能力及社会交往能力。

〔关键词〕  幼小衔接;大班幼儿;科学区;游戏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0    121-123

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一日活动皆在游戏中进行,科学区游戏因为材料丰富多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赢得了许多幼儿的青睐。上学期,我园从幼小衔接角度出发,对班级科学区布局、材料投放、墙面创设、记录表征、幼儿操作几方面进行了重点整改。然而很快,选择科学区游戏的幼儿越来越少,且参与游戏的幼儿没有按照规则进行游戏。于是,我们召集大班组老师对每个班级进行了沉浸式观察,深入班级观察后发现了三大问题:1.游戏后的区角,材料缺失、混乱,无人整理;2.科学区记录表成为摆设,不利于幼儿表征;3.游戏后的分享环节流于形式,部分班级直接省略了该环节。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展开了教研。

一、科学整理,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幼儿园与小学在生活活动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幼儿园的幼儿不管是喝水、上厕所还是玩游戏,事事都有老师提醒、督促,而进入小学后,小学生则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地完成每件事情。因此,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环节之一。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整理也是幼儿每天要做的事情,更是生活即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以及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科学区游戏一直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活动,他们总是乐此不疲,积极参与到游戏中。但是,他们在玩的同时,总会把材料弄得到处都是,这是一个常见的、不好的现象,不过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

阶段一:会发现、善思考

发现问题。

师:科学区和数学区老师投放了许多新材料,为什么新学期来了,你们又不喜欢玩这两個区域了呢?

小宇:五子棋里的棋子很少,还没有赢棋就没了。

香香:托盘里的东西太多了,乱七八糟,不想玩。

小新:有的小朋友玩玩就抢起玩具来。

思考问题。

师:发现游戏材料凌乱,要如何做才能让科学区变得整洁呢?

恬恬:如果能将托盘里的材料再分分类,就会更干净整洁一些。

小宇:可以像美术区一样有一个材料区,放大家都需要的材料。

指南引领。

经过分析,科学领域中5~6岁幼儿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式来解决,并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将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同一属性的物体按照颜色、形状、大小进行分类;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者其他符号记录;在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师反馈。

在幼儿自主对科学区游戏材料制作了标识标记的基础上,在回顾游戏的整理环节中材料凌乱的问题时,幼儿能善于思考、积极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能根据材料的属性、特点、特征进行分析。这时候,老师要创造更多的探究和实践机会供幼儿探索。

阶段二:初行动、试整理

将每个托盘里共用的材料进行汇总收纳,如量杯、滴管、眼镜、笔、操作说明等等,形成材料超市;

材料多的托盘可以用盒中盒的形式进行分类收纳。

在每个区域设立一个小组长,督促幼儿们收纳整齐后再离开。

在整理活动中,幼儿的生活习惯、动手能力等自我服务能力都有不同的收获。幼儿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发展与学习的许多方面都显而易见地遵循着一定的顺序,后续能力的发展要建立在先前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在本次的整理课程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多样的,老师要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以有效支持幼儿的多样化学习。当幼儿面临稍微高出他们当前能力的挑战时,发展与学习才能得以推进。在活动中,可把发现的微小问题抛给幼儿探讨、思考、行动。幼儿的体验引发了学习动机,塑造了学习品质,如坚持性、主动性与灵活性等。

二、科学记录,做好“前书写”准备

进入小学,幼儿会面临越来越多的书写活动,而手的精细动作、手与各个关节的配合及稳定性、手眼协调能力等,都是影响写字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小衔接中会关注到幼儿的“前书写”活动,将大量的书写准备隐含在各类游戏和生活活动中,帮助幼儿做好书写准备。科学区的科学记录表就包含着幼儿对符号、文字等书面表达的感受认知,也包含了对信息有组织、有条理地表达等经验。幼儿记录下在观察和调查中的发现、在实验活动中的猜想和验证、在讨论学习中的分类和梳理,可以帮助幼儿细致地观察现象,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它与幼儿的“前书写”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是幼儿“前书写”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但在科学区中,幼儿总是沉浸在游戏中,缺乏填记录表的主动性,于是老师把问题抛给了幼儿。

发现问题。

师:老师提供了记录表,为什么你们都不记录呢?

幼:看不懂,不知道记在哪里。

幼:为什么要填记录表,我们就这么玩挺好的。

幼:前面的小朋友也没有记录。

思考问题。

记录表的形式单一,设计不合理;

老师没有及时跟进幼儿记录内容,及时反馈;

老师对记录表的设计目的不明确,流于形式。

记录表分类。

数字式记录表:主要用于大班,针对具体的、可以测量的内容,用来注明科学探究的操作步骤与方法,也可以用来说明时间、速度、先后等可以量化的内容,如测量游戏、称重游戏等。

标记式记录:用简单通用的标记做记录,表明特征、进行判断或选择,用锯齿线表示尖锐,用箭头表示方向,用对错作符号或用几何图形做选择,还可以用笑脸、哭脸表示喜好、厌恶等等,如沉浮实验、摩擦实验等。

连线式记录表:用于表示事物之间的差异与关联,用简单连线的方式表现其联系。连线方式记录简单,幼儿易于操作,结论清晰,一目了然,便于幼儿讲述和记忆,如找影子游戏等。

记录表反馈。

种类丰富、具有挑战性的记录表,增加了幼儿的记录欲望,在老师的督促引导下,幼儿能养成填记录表的习惯,潜移默化中提高“前书写”能力。科学记录表还可以帮助老师深入了解幼儿的发现与获取的经验,及时提供支持,使活动得以延续与拓展。老师应定期对记录表进行汇总,帮助幼儿总结经验,而数学区用于两人比赛的记录表,老师可以汇总赢的次数,给予一定的奖励,鼓励幼儿开动脑筋,大胆尝试,不轻易放弃。

老师从制定与操作材料配套的记录表入手,为幼儿创设了深度学习的游戏情境,让幼儿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记录表的有效运用,使幼儿在操作探究中,思维更加清晰,表达更有条理。幼儿通过大胆猜测、实验验证和交流分享获取经验,自然而然地体验探究的过程,养成了良好的科学态度。

三、科学表达,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区域游戏最后的分享环节,是对幼儿区域游戏情况的总结,是幼儿游戏经验的分享,是对幼儿游戏表现的肯定与激励。好的分享环节能锻炼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幼儿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培养同伴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的默契,进而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但是,分享环节常常由于各种原因而被忽视,或者直接不分享。到底应该怎样开展分享交流环节?如何让幼儿通过分享获得思维的拓展?如何通过分享激发幼儿的探索积极性呢?

发现问题。

老师在幼儿分享完后,只是简单地重复幼儿的话语,并没有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梳理总结经验;

分享的内容不明确,不能帮助幼儿解决游戏中的困惑与问题。

忽略幼儿的主体性,老师急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忽视了幼儿独立思考与探索交流的空间。

思考问题。

分享环节老师的作用。

老师鼓励幼儿进行经验分享,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对于大胆表述的幼儿,肯定其语言表达能力,针对其作品,分享从布局、游戏方式等具体方面的评价;对于胆怯不敢讲的幼儿,做到耐心听讲,鼓励其大胆表达。

根据游戏情况,总结经验。一方面是观察到表现好的、有创意的游戏,比如在“比萨斜塔”游戏时,两人配合默契,能共同搭建做好记录,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另一方面是游戏中遇到的不好的现象,比如在科学区“灯泡亮了”的游戏中,幼儿将小灯泡随意滚来滚去,不参与游戏,还影响他人游戏。

分享环节的内容设定。

老师事先预设好的内容。区域游戏的分享,应建立在老师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老师根据每日观察的重点,有目的地观察幼儿的表現与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在分享环节将问题抛给幼儿,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幼儿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不仅可以避免相同问题的发生,也让幼儿对班级活动有了参与感。

在活动中随机生成的,是需要积累新的认知经验,这些新的认知经验会成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在益智区垃圾分类游戏中,幼儿对垃圾分类经验不足,不知道如何区分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等等,因此在游戏中幼儿一直处于看图填空的阶段。在分享环节,老师可以以区分各类垃圾为主题,鼓励会垃圾分类的幼儿大胆表达,一方面增加其自信心,另一方面帮助其他幼儿增加知识面。

分享主体性的确认。

幼儿是区域游戏的主人,而区域游戏分享环节也是区域游戏重要的组成部分。游戏分享应以幼儿为主体,老师则是分享环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耐心倾听、重点分析的基础上,帮助幼儿提取有益的游戏经验,避开不良的游戏习惯。

有效地分享与交流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学习,还能激发幼儿新的学习兴趣,引起更深入的学习,最终实现提高幼儿学习经验和品质等目的。每天分享交流的时间并不多,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高质量,依旧是老师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老师应坚持实践和学习,最终实现师幼共同成长。

幼儿的一日生活都在游戏中度过,与游戏和谐共舞。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是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过渡。老师要通过渗透在每一个在园的区角游戏、一日生活环节,带着幼儿一起探索、实践,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做好“前书写”准备,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大班幼儿今后升入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雪柳.区域游戏对幼小衔接阶段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J].亚太教育,2023(5).

[2]贾荣艳.有效利用区域游戏 科学做好幼小衔接[J].山西教育(幼教),2020(8).

[3]奚蓓.谈幼儿科学记录表的有效设计[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1(Z1).

猜你喜欢
大班幼儿幼小衔接游戏
幼儿倾听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襄阳市郊区农村大班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现状研究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增强大班幼儿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几种策略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