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统领下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04-22 19:47刘沁怡
三角洲 2024年7期
关键词:新课标教学内容目标

2022年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情境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情境教学,并整合碎片化知识,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的能力。新课标视域下的音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教学有所区别,已从单纯的知识和技能教育转向了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传授系统性、整合性、连贯性的知识,做到教学内容的瞻前顾后,从而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新课标》的提出与音乐艺术的性质更加契合,包括了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它具有非语义性和非造型性,唯有通过感官体验来感受其魅力所在。本文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茉莉芬芳”一单元为例,从大概念下的大单元概念、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以及对于大单元教学的思考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围绕《茉莉花》这部作品进行大概念的提炼、教学目标的确定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

大概念与大单元的定义

大概念指的是打通学科内的知识,提取知识间的共性——比较重要的、关键的、核心的概念,有助于学习者迁移运用。简单来说,学生带着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来进行学习,那些日常的直接经验是未经打磨过的、粗糙的知识,而在大概念下会将这些知识精雕细琢为清晰、明确的知识结构。大单元教学是建立在大概念的基础上的教学理念,而今日所说的单元并非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更多是侧重于一种“素养”单元,大单元的“大”也不仅仅指单元内聚集更多的教学内容,而是“以素养目标为线索来组织单元,从而迭代累积形成更大的具有意义的认知网络”。

大单元教学需依据课程标准,通过对课标的解读以及了解学生学段的学习内容,提取某一单元主题,有针对性地扩充教学内容,这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学生过去已学知识或是未来即将学习的知识,从而形成连贯的知识构架。

以“茉莉芬芳”为例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一、单元目标的设计

首先,单元目标的设计要基于课标与教材,选取教学内容。以“茉莉芬芳”单元为例,确定单元大概念,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研读、整理课标相应学段和内容的要求。该单元为苏教版七年上册教材中的第三单元,对应课标要求的学段目标涵盖了音乐要素的分析、情绪情感的理解与表达、音乐体裁与形式的区分以及国内外音乐风格特征的把握等方面,体现了《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在大单元的教学中,还需依据学生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教材内容对本单元进行补充,重组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提炼不同深度的大概念思维。此外,在七年级学段,学生除了要理解歌曲内涵,明白“是什么”外,还需考虑“为什么”“怎么用”的问题。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逐渐向高通路迁移的大单元教学理念上靠拢。

二是分析教材内容。苏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名为“茉莉芬芳”,顾名思义,教材内容主要是围绕《茉莉花》这首民歌进行编写的。《茉莉花》为我国民间歌曲的小调体裁,教材分别划分了演唱、演奏、欣赏三个模块的学习。在演唱模块中,分别编排了中国民歌版本与江苏民歌版本的《茉莉花》两首作品;演奏模块安排了竖笛演奏中国民歌版本《茉莉花》;欣赏模块中加入了鲍元恺编曲的管弦乐组曲《茉莉花》,以及意大利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选段。

三是结合大概念的特点,检验该单元是否能够进行大单元的教学。根据大概念是核心的、重要的、聚合的概念,通过《茉莉花》这部作品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从历史演变到作品演唱、演奏,再到作品的赏析。学生能够从了解《茉莉花》的知识背景,到学习音乐作品的知识与技能,形成系统的《茉莉花》作品的知识建构,从一首歌曲出发,发散到多个作品版本的知识联想并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四是整合课标与教材,提取大概念主题:民族音乐是民族的音乐,也是世界的音乐。《茉莉花》这首江苏民间音乐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在其他省份也形成了各省各具特色的演唱版本,而且风靡世界乐坛,为歌剧《图兰朵》所用。

其次,单元目标的设计要以问题驱动式教学,具化教学目标。针对“茉莉芬芳”一单元,可分解出三个主要问题:一是《茉莉花》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二是《茉莉花》为何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三是《茉莉花》具有什么样的内涵与特征?这三个主要问题可依据课标的教学目标以及学段目标,再次进行细化,如问题一:《茉莉花》的产生与发展,对应七年级课标要求,可设定主要目标为“增强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理解”,学生应了解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体裁、形式以及审美特征。由此再将主要目标进行细化,如了解《茉莉花》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掌握《茉莉花》的体裁、形式以及风格特征,能够根据不同地区音乐风格区分各地音乐类别。问题二与问题三可由此类推。

二、单元任务的设计

一是创设情景教学。2022版《新课标》中核心素养的“创意实践”,提到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培养艺术创新和实际应用的能力。艺术源于生活,中国民族民间歌曲更是来源百姓的生活日常。《茉莉花》这首民间小调,也是来源人们生活时哼唱的旋律,从明清起为人们所传唱至今,形成了具有各地特色的小调作品。

大单元教学的设计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情境,产生联想的发散思维,使得学生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帮助学生通过课堂活动任务完成教学的重难点。以“茉莉芬芳”单元为例,教师在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时,可以从学生日常看到的茉莉花入手,通过中国民歌中的歌词与现实中真实的茉莉花产生关联,引导学生更真切地体会歌词含义,感受茉莉花的真、善、美,从而理解歌曲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或是通过教师带领学生扮演情景剧的方式,学生根据自身对音乐的理解,自创情景剧,在课堂上伴着《茉莉花》的音乐进行展示。

二是解决主要问题。依据大单元教学提炼主题,依托课标形成主要目标,最终分解形成具体目标,再根据具体目标设计教学活动。“茉莉芬芳”这一单元的大概念为“民族音乐是民族的音乐,也是世界的音樂”,《新课标》在六年级的学段学业要求中提到“初步了解世界部分国家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能做出恰当的判断或反应”,而七年级学段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感知、了解中国民族音乐体裁、形式和审美特征,从而做到区分体裁并能描述、判断著名作品的特征与内涵。由此可见,七年级学段要求所学知识深度更深,而非接触知识的皮毛即可,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所拓宽。

三、单元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评价能力,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时,应考虑到三者是相互关联、紧密联系的关系。首先明确可衡量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的设计需要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评价是基于教学目标来进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的,需要教师及时地对学生评价,获得教学反馈。

在大单元教学的评价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评价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与及时性,教学评价应始终贯穿于三个主要问题所涉及的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中。根据本单元的课时内容分配,笔者对此设计了四个评价量规:理解、分析、表现、创新,与之相对应的水平等级分为三个水平,并依据教学目标对每个评价量规内容具体化,便于教师在课堂中及时对学生评价。在评价对象的分配上,笔者设计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互评,师生互评,采用创新展示、上台演唱演奏等形式,结合量化与质性评价,确保在每个教学环节中穿插教学评价,推动教学的进行,同时起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作用。

关于大单元教学的思考

一、立足课标与学生学情

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是从《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的。刘徽教授认为大单元的“大”在于素养之大,而不是在于内容之大,因此教师在整合、重组教材内容的过程中,首先需从《新课标》着手,思考新课标下的教学需要教师教什么,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为授人以渔,落实这样的新兴教育理念,大单元教学便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此外,大单元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充分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将其有依有据地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对应。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即教师需明确自己的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他们是否能够接受某些知识,在这些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上,需要达成怎样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理论上也需与《新课标》的学段要求相对应,这样层层定位地设计大单元教学,方能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合理分配教学内容

大单元教学是在单元内或跨单元、跨学段地重组教材内容,形成螺旋式上升的学习趋势,使得学生在學习新知识时能巩固旧知识,并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展望与兴趣启蒙。由此一来,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不仅限于课本上所呈现的内容,难以在一节课内完成回顾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展望新知识三个部分,一般大单元教学将分为2~3个课时内完成。

音乐课堂,顾名思义,是围绕音乐展开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把握教学内容的统一性,避免跑偏主题,一切教学内容都应围绕音乐本体进行教学。同时,教学内容不仅需要分配合理,还应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形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简到难的课时关系。唯有这样的教学,方能形成系统的、整体的知识构架,为学生提供清晰明确的学习路径,从而促进深度学习,达到大单元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实质上对于教师有相当高的要求。由于教学评价这个部分是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密不可分的,需要教师能够察觉课堂中学生的具体表现,并对于学生的反应给予相应的反馈。

教学评价的设计需要教师突出学生的学习成果,注重问题的明确且层次分明,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引领学生学会将理论性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不拘泥于书本。教学评价还应多元化、全面化,采取多种方式,如讨论、观察、小测验等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客观、全面、及时的评价。教师通过这样一系列可操作的评价,能够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方法,学生也能了解自己在本节课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调整补充。

作者简介:

刘沁怡,女,江苏省镇江市人,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科教学(音乐)。

猜你喜欢
新课标教学内容目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我们的目标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