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

  • 肌萎缩侧索硬化相关标志物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进行性成人运动神经元疾病,病程进展迅速,病人多在发病后数年内因进行性呼吸肌麻痹死亡。从1993年第1次证实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为ALS的相关基因至今,目前已发现超过30个ALS相关基因。然而,超过90%的ALS病人为散发性,并不携带ALS相关基因。分析ALS密切相关标志物对明确ALS发病机制及开发ALS潜在治疗药物均具有重要意义[1],故本研究对ALS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行综述。1 ALS的可能致病机制RNA依赖腺嘌呤脱氨酶(ADAR) N端有2个或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5期2022-11-27

  • 运动神经元的模型研究方法
    运动,其中运动神经元作为直接控制肌肉的最终神经元在脊椎动物行进运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运动神经元的研究一直在进行,1992年,Brownstone等人在去除大脑的猫中通过刺激脑干MLR区域产生神经信号来控制猫在跑步机上产生行进运动,同时借助膜片钳技术来研究行进运动中猫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变化[3];2004年,Gazula等人研究了运动对于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大鼠运动神经元位置以及树突形态的影响,发现了运动可以使脊髓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12期2021-12-18

  • 走近名人 ——霍金
    。MND(运动神经元病)MND(motor neuron disease)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半数患者首发症状为肢体无力伴肌萎缩(5%)和肌束颤动(4%)。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逐渐出现典型的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体征, 表现为广泛而严重的肌肉萎缩。约有10%的患者在整个患病过程中仅表现为进行性的肌肉萎缩,而无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的体征;约30%的患者因脑干的运动神经核受累起病,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不清、呼吸困难、舌肌萎缩和纤颤,以后逐渐累及四肢和躯干。

    疯狂英语·新读写 2021年3期2021-04-01

  • A Miracle of Love
    ase (运动神经元病). Being a caretaker is never easy, and on a random afternoon after Labor Day, her brother decided to carve her a slice of optimism.While a day at the beach sounded blissful (极幸福的), it was too much to ask from Kevin. A

    考试与评价·高二版 2020年2期2020-09-10

  • 运动神经元病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的诊断价值分析
    0016)运动神经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目前仍没有找到明确的发病机制,运动神经元病会在不同位置发生病变,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是肌肉萎缩与肌无力,所呈现的临床症状也会发生差异,部分患者也会发生构音障碍与吞咽障碍症状,但并不会使患者的感觉功能与括约肌功能受到影响。很多医学专家认为运动神经元病密切关联着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以及慢性病毒性感染。发生运动神经元病病症的初期阶段,具有较大的诊断难度,很容易混淆于颈腰椎病。神经电生理检查是比较常见的诊断手段,可

    医药前沿 2019年25期2019-10-16

  • 丙泊酚对斑马鱼胚胎运动神经元发育的影响
    可能涉及到运动神经元功能的障碍。尽管丙泊酚对运动神经元发育的影响尚未见报道,其潜在的风险并不能忽视。所以,有必要设计和开展严密的科学实验评估丙泊酚对运动神经元发育的影响,以便于指导临床医生对患儿合理使用麻醉药。斑马鱼是一种常见的模式脊椎动物,它具有体外受精、胚胎透明、易于遗传操作等特点,因此常被用来观察胚胎发育,包括运动神经元发育[3]。斑马鱼的基因与人类的基因相似度很高,序列同源性高达87%[4],所以斑马鱼也常用于临床药物研发与评估[5]。本研究利用标

    浙江医学 2019年10期2019-06-06

  • 为什么负重后手臂会发抖?
    么呢?每个运动神经元都会连接一部分肌肉纤维,肌肉纤维接收到神经元传递的信号之后,才会主动收缩,也就是用力。肌肉运动时,运动神经元不是同步发出信号的,有些发出收缩信号,有些发出伸展信号,神经元间的配合让我们的肌肉连贯、灵活地运动起来。通常情况下,我们很少抬非常重的东西,神经元只需传递普通的信号。不过,当我们需要负重时,运动神经元就需要传递更强、更高频率的信号,时间过长,部分运动神经元就会因疲劳而停止工作。此时,工作中的运动神经元就会发生错乱,导致我们的肌肉发

    科学之谜 2019年3期2019-03-28

  • 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治疗进展
    0000)运动神经元病作为神经系统疾病之一,通常起病隐匿,且多为散发性,少数为家族性。目前,运动神经元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免疫、遗传、病毒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运动神经元病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对症支持治疗。由于该病变异大,类型多,以致预后往往不理想,影响患者生命质量[1]。因此,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已引起国内外医师的一致关注。基于现代医学对运动神经元病的不断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见解,为疾病治疗提供了良好的依据。我们就

    医疗装备 2019年4期2019-02-27

  • 运动神经元病中医病名病机及治疗探讨
    0032)运动神经元病是指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无力及锥体束征,最终导致吞咽困难和呼吸肌无力而死亡,俗称“渐冻人”。临床上可将其分为4个亚型:肌萎缩侧索硬化、进行性肌萎缩、原发性侧索硬化、进行性延髓麻痹。运动神经元病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同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但性质与发展速度较后二者更加严重,发病率约为2~3/10万,一般起病后多数患者病程为2~5年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3期2019-02-25

  • 运动神经元病诊断中正确使用肌电图
    外院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病的患者,究其误诊原因,是对肌电图上的“3/4个肢体出现神经源性损害即可考虑为运动神经元病”不加分析地接受所造成的。例1 患者因言语不清,吞咽困难而诊断为进行性延髓麻痹。15个月后我们接诊时未见舌肌萎缩和束颤,做洼田饮水试验,30 ml水一次顺利饮下,未见咳呛。患者唯一的发现就是言语不清,因此该患者根本不是进行性延髓麻痹。但肌电图为何出现广泛的(四肢加胸锁乳突肌)神经源性损害,追问病史发现,患者每日饮白酒半斤以上已达三十年之久。不难理解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9年3期2019-02-21

  • 胸闷 气喘 手抖呼吸系统没问题去神经科查查中医能治疗罕见的神经元病
    是患上了“运动神经元病”,疾病并发的呼吸肌肉萎缩情况影响了孙先生的呼吸通畅度。此病属于神经内科中非常棘手的病症,必须尽早治疗。科学家霍金的病凶险的运动神经元病据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如奎教授介绍,孙先生所患的“运动神经元病”,就是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所患病症,俗称“渐冻症”。“令人遗憾的是,此病由于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所以临床上也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而此病的发展非常迅猛,很不容易控制。”李如奎教授说,如果“运动神经元病”确诊和

    自我保健 2019年1期2019-01-12

  • 脊髓损伤后肢体痉挛机制的研究进展
    触前抑制和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之间保持动态平衡。脊髓损伤后,病变部位下方的回路失去部分上位中枢的信号输入,异常的重组和适应可能导致功能异常,如痉挛;此外,脊髓损伤后,脊髓丧失上位中枢的控制,节段的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活性发生改变,影响到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导致电生理活动产生相应的变化,所支配肌纤维的收缩活动发生改变,在失去皮质脊髓神经支配后,本体感受性传入神经、脊髓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失去平衡及其特异性。所以,γ运动神经元的过度活动及运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年6期2019-01-07

  • How Has Stephen Hawking Lived Past 70 with ALS?
    因患有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在公众眼中他大部分时间被限制在轮椅上。自1985年开始,他讲话也不得不通过他标志性的计算机系统——他用脸颊来操作这个系统——而他本人也需要全天候的看护。[2] But like his mind, Hawking’s illness seems to be singular. Most patients with ALS are diagnosed after the age of 50 and di

    英语世界 2018年7期2018-11-28

  • 当初预计活不过25岁,霍金是如何坚持到76岁的?
    常见的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我们每一块肌肉都被位于额叶脑(位于脑前部)的运动神经元控制,并连接位于大脑中较低位置的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以及驻留在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神经运动元疾病会引起上运动神经元或下运动神经元或两者的弱化。ALS是一种以肌无力为首发症状的进行性疾病,典型的表现是肌无力、肌肉萎缩、动作僵硬、笨拙。随着疾病的发展,最终会出现呼吸肌无力,导致呼吸困难。虽然ALS的进展速度有差异,但发展速度很快,大约有50%患者在出现首发症状

    饮食保健 2018年8期2018-04-24

  • C型突触终扣与运动神经元
    杨璇,于佳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种由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变性而导致的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其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及锥体束,使运动系统受累。脊髓中的运动调控神经环路由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组成,通过精细复杂的突触连接支配骨骼肌收缩和随意运动。1969年Conradi从形态上定义了一种位于脊髓前角的可支配运动神经元的特殊胆碱能C型突触终扣[1],也称C-bouton。C-bouton结构复杂,突触前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3期2018-03-17

  • 成体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运动神经元的研究进展
    0433)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 MND)是一种由运动神经元慢性进行性变性导致的神经系统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主要影响运动功能,通常在3年内导致重大残疾或者死亡[1]。发病率较高的MND主要有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progressive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pSMA)和进行性延髓性麻痹(progress

    解剖学杂志 2018年1期2018-02-13

  • 北京大学第二届全国运动神经元病诊治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招生通知
    第二届全国运动神经元病(MND)诊治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拟于2018年7月23-27日在北京举行。本学习班集中了北京大学神经病学诊治领域雄厚的师资力量,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参与授课。学习班内容包括MND的基础研究,临床电生理技术、认知筛查等在MND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以及MND相关的营养支持、呼吸管理、精神心理支持及康复等,欢迎全国神经内科、电生理检查室、康复科、精神心理科及其他相关科室的医技人员参加。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Ⅰ类7学分。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8年1期2018-01-19

  • 浅谈行进运动与脊髓运动神经元
    运动与脊髓运动神经元陈 珂行进运动是人和动物一种基本运动形式,其主要特征是通过肢体不断重复的节律性摆动产生位移。行进运动的执行需要激活大量躯干和肢体骨骼肌,任何骨骼肌的收缩都依赖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控制。通过系统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骨骼肌力量、耐力等特性。研究表明脊髓运动神经元在不同的运动方式干预下其自身特性也发生了改变。脊髓运动神经元在运动干预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学指标、生物化学指标以及电生理指标的改变表明了运动神经元的可塑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神经系统功能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4期2017-11-27

  • 夹脊电针对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P38 MAPK影响的研究*
    鼠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P38 MAPK影响的研究*卫 彦1,杜剑丽1,寇吉友2△,孙远征2,孙忠人1(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目的:通过夹脊电针对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的干预,观察其对小鼠腰髓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P38、P-P38表达,旨在证实针刺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为夹脊电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ALS-SOD1G93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9期2017-10-19

  • 夹脊电针对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
    鼠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郭 颖,祝鹏宇,孙颖哲,孙远征△,赵广然,武 丹,刘彦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腰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以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为实验对象,选用经PCR鉴定的ALS-SOD1G93A转基因小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手针组和模型组(均n=8只),取同窝野生型小鼠8只作为阴性对照组

    针灸临床杂志 2017年5期2017-06-21

  • 敛肾枫心汤改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流涎与夜尿:一项随机开放对照试验
    枫心汤改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流涎与夜尿:一项随机开放对照试验高鹏琳,廖伟龙,孙传河,姜文斐,潘卫东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神经内科,上海 201203目的:观察中药方剂敛肾枫心汤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患者流涎过多和夜尿次数增多的疗效。方法:招募2014年6月—2016年1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或接受住院治疗的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52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随机分入敛肾枫心汤治疗组(26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敛肾枫心汤口服治疗)和西医常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7年1期2017-03-31

  • 帕金森-运动神经元病复合征一例
    )帕金森-运动神经元病复合征一例朱祖福1,陆梦茹1,徐静泓1,孔玉1,柏燕燕1,邵福源2(1.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神经内科,江苏江阴214400;2.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内科,上海200000)帕金森;运动神经元病;复合征;神经系统变性病变帕金森病、运动神经元病同属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明显不一,前者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障碍为主要特征,后者以损害上、下运动神经元部位不同组合表现,特征为肌无力和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

    海南医学 2017年13期2017-02-28

  • 北京大学第一届全国运动神经元病诊治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招生通知
    第一届全国运动神经元病诊治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招生通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办的“北京大学第一届全国运动神经元病(MND)诊治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拟于2017年7月17-21日在北京举行。本学习班集中了北京大学神经病学诊治领域雄厚的师资力量,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参与授课。学习班内容包括MND的基础研究,临床电生理技术、认知筛查等在MND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以及MND相关的营养支持、呼吸管理、精神心理支持及康复等,欢迎全国神经内科、电生理检查室、康复科、精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7年3期2017-01-15

  • 北京大学第一届全国运动神经元病诊治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招生通知
    第一届全国运动神经元病诊治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招生通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办的“北京大学第一届全国运动神经元病(MND)诊治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拟于2017年7月17-21日在北京举行。本学习班集中了北京大学神经病学诊治领域雄厚的师资力量,并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共同参与授课。学习班内容包括MND的基础研究,临床电生理技术、认知筛查等在MND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以及MND相关的营养支持、呼吸管理、精神心理支持及康复等,欢迎全国神经内科、电生理检查室、康复科、精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7年4期2017-01-15

  •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跨突触变性及其机制
    而继发于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后的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则为常见的ATSD[2-3];运动传导通路从上运动神经元经锥体束和锥体外束投射至脊髓前角下运动神经元,当上运动神经元或锥体束及锥体外束受损后,顺行引起脊髓前角细胞及其轴突发生变性和坏死,即为ATSD。本文主要就与康复医学临床更为相关的ATSD进行综述。1.1 脊髓损伤后TSD 脊髓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运动传导通路损伤类型。Meent等[2]人对345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了神经电生理检测与分析,其中包括完全性

    中国康复 2017年6期2017-01-11

  • 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发病机制探讨:谷氨酸受体2 Q/R部位RNA无效编辑和病理性TDP-43
    尸检中发现运动神经元的Q/R部位存在相当比例未编辑的GluA2 mRNA,认为GluR2 Q/R部位的不完全编辑是散发性ALS的主要病因,由此推断AMPA受体拮抗剂的研究有望为ALS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方法。反式激活应答DNA结合蛋白43 (transactivation response DNA-binding protein 43-kD,TDP-43)是一种多功能的DNA和RNA结合蛋白。正常情况下,TDP-43在细胞质内合成后转变为成熟而稳定的多肽,而成

    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 2016年2期2016-10-12

  • 针药并用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吞咽困难的效果初评
    药并用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吞咽困难的效果初评孙广珍 (鹤岗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黑龙江 鹤岗 154100)目的 研究针灸配合口服药物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施予针灸治疗,均治疗4个疗程(共计28 d)后,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显效1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4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52.5%。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4期2016-07-11

  • 研究人员发现干细胞直接编程为运动神经元的细节
    直接编程为运动神经元的细节一项国际研究发现控制干细胞直接编程为运动神经元细胞机制的细节。他们对重编程过程中细胞中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发现这个动态、多步骤过程由多个独立的变化汇集而成,才得以将干细胞变为运动神经元。研究的相关结果于2016年12月8日发表在《Cell Stem Cell》期刊上。此前,研究人员通过表达3个转录因子控制小鼠胚胎干细胞转化为运动神经元,过程大约需要2 d。为了更好地了解负责转化的细胞和遗传机制,此次,研究人员分析了转化因子如何结合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16年6期2016-03-10

  • 运动神经元病中医药治疗探析
    临床论著】运动神经元病中医药治疗探析孙亮目的初步探讨了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基本分型、病因病机以及运动神经元病的有效辨证中医治疗方案。方法根据临床表现(症状、舌脉等四诊信息)分为脾肾阳虚,脾胃虚弱,肝肾阴虚,脉络瘀阻4型辨证治疗。结果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尚未明确,病变选择性侵犯上下级运动神经元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西医对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尚无有效措施。中医认为脾肾亏虚,肝肾不足,脉络瘀阻是本病的主要病理机制。结论中医通过辨证,施以“补气、活血、养

    光明中医 2016年16期2016-03-10

  • 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治疗体会
    医案医话】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治疗体会刘磊1张怀亮2△牛媛媛3目的总结中医治疗运动神经元病的经验。方法通过对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的长期观察,对其临床分型进行系统的梳理,辨证施治,采用对症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对运动神经元病患者病因、病机的有效把握,辨证施治,可以明显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前景广阔。运动神经元病;病因病机;临床分型;辨证施治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

    光明中医 2016年20期2016-03-10

  • 慢性镉中毒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样改变1例报道
    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镉是一种毒性较大的重金属,含镉的食物及空气对身体危害极其严重,它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长期处于含镉量较高的环境中会导致慢性镉中毒,引起肺、肾及骨骼等器官的损害。尽管动物实验证实镉是一种强有力的神经毒素[1],其对人类神经系统的损害尚不明确。我院收治一例慢性镉中毒致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样改变的患者,现复习相关文献,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9岁,四肢麻木、无力半年,加重伴全身肌肉萎缩3个月入院。患者半年前无诱因出现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3期2016-01-30

  • 延髓首发型运动神经元病误诊脑梗死及误诊分析和讨论
    延髓首发型运动神经元病误诊脑梗死及误诊分析和讨论刘鹤凤(山东省安丘市市立医院,山东 潍坊 262100)在基层医疗单位,延髓首发型运动神经元病极易误诊脑梗死,本文报道其中1例,并着重分析其误诊原因,以期减少本病的误诊,提高诊断水平。延髓首发型运动神经元病;误诊脑梗死;误诊分析和讨论延髓首发型运动神经元病临床极为少见[1],发病初期被基层医疗单位误诊为脑梗死者屡见不鲜。为了接受教训,减少误诊,本文择其一例报道如下,并对其误诊原因予以分析和讨论。1 病历介绍选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6年16期2016-01-23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存在上、下运动神经元退行性变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当患者同时具有肌无力、肌萎缩、腱反射活跃、病理征阳性等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时,其诊断并不困难。然而大多数患者在出现可识别的临床症状之前,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上或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病理改变[1]。因此借助实验室检查获得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证据,对于ALS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肌电图等检查能够敏感地发现ALS患者下运动神经元的损伤。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无公认的客观指标来评估ALS上运动神经元即锥体束的损伤情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5年5期2015-07-18

  • 相关激素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激素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张蕾,汪萌芽激素不仅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也是神经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调控因素,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神经生长发育、突触可塑性等方面。突触可塑性普遍存在于包括脊髓在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是学习与记忆的机制之一。本文着重对相关激素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影响作一综述。激素;脊髓;运动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突触可塑性普遍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与未成熟神经系统的发育及成熟后的学习、记忆和脑的其他高级功能活动密切相关。激素则是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5年2期2015-04-02

  • 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起病部位和进展模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神经系统上运动神经元(upper motor neuron,UMN)和下运动神经元(lower motor neuron,LMN)的致命性神经系统变性病。临床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延髓或肢体肌肉无力、萎缩,最终影响呼吸肌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本病绝大多数为散发性。由于其发病模式和疾病不同阶段的症状组合不同,导致其临床表现多样性,并且起病后疾病进展速度及进展模式也有所不同。通常本病平均存活时间为3~5年,但有10%的患者生存时间超过5年,有5%的患者甚至达到10年[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4期2015-02-18

  • 运动神经元病伴随尿便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报道分析
    王贵喜运动神经元病伴随尿便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报道分析王贵喜目的 分析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伴随尿便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20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为观察对象, 观察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患者运动神经元病伴随尿便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20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中, 伴随尿便功能障碍的患者为12例, 其中排尿、排便无力感的患者有4例, 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的患者有3例, 尿等待患者为2例, 明显便秘状态的患者有3例;未伴随尿便功能障碍的患者为8例。结论 运动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6期2015-02-01

  • 中医辨治在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观察
    中医辨治在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观察牟艳春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辨治在运动神经元病的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38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其进行中医辨治,所有患者均使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参脉注射液250ml,最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治疗,在所有38例患者中,有效率观察组89.5%,对照组6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2期2015-01-31

  • 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0006)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药研究现状胡小花郭健徐仁伵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关键词〕运动神经元病;中医药第一作者:胡小花(1980-),女,硕士,主要从事中医药研究。运动神经元病是由于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逐渐导致全身瘫痪,并丧失吞咽和语言功能,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本病90%以上为散发病例,成人通常在30~60岁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有部分患者有阳性家族史,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它是世界卫生组织列的五大绝症之一,与癌症和艾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16期2015-01-25

  • 运动神经元疾病15例临床治疗体会
    黎明运动神经元疾病15例临床治疗体会黎明目的探讨运动神经元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15例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治疗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15例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经治疗后,10例口龄较前转清, 吞咽好转, 胎头肌力提高Ⅰ~Ⅱ级, 四肢肌力无明显改善。5例自觉症状稍好转或病情有停止发展趋势。结论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尚无有效的西医疗法可根治或阻断运动神经元病的发展。重视在生活、饮食等方面的调理, 可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5期2015-01-23

  • 运动神经元病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玉,李文涛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一类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锥体束和椎体细胞的慢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临床表现为肌群无力、肌肉萎缩和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患者一般感觉功能不受影响,最终死于呼吸衰竭。依据症状及体征,临床将运动神经元病分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进行性脊肌萎缩症(SMA)、原发性侧索硬化(PLS)、进行性球麻痹(PBP)4种亚型,其中绝大部分为ALS(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8期2015-01-22

  • 运动神经元病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
    护理研究·运动神经元病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高玉敬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对运动神经元病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运动神经元病致吞咽障碍患者80例,其中康复医学科患者40例为康复组,神经内科患者41例为对照组,康复医学科患者采用一般治疗与康复护理,神经内科患者采用一般治疗与常规护理。结果2组吞咽障碍分级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运动神经元病;吞咽困难;康复护理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发病率及病死率

    河北医药 2014年8期2014-08-29

  •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中的应用比较研究
    生理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中的应用比较研究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刘英** 李素荣 邹艺 胥勋成 冯建华目的: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运动神经元病(MND)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分别对50例MND患者进行4个区域的共8块肌肉肌电图(EMG)分析,四肢的磁运动诱发电位(MEP),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F波检查,在双侧腓肠肌记录H波,四肢神经传导速度(NCV)被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MND组中EMG失神经电位65%,轻力时限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4年1期2014-06-19

  • 运动神经元病误诊为脑梗塞一例并文献复习
    短篇报道·运动神经元病误诊为脑梗塞一例并文献复习范天凤,范凌云,张小松,韩丽,张华英,宋丽华(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北邯郸 056002)运动神经元病;脑梗塞;误诊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目前无特异的实验室诊断及影像学依据,容易造成误诊。本文报道1例误诊病例,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发病特征、误诊原因及预防误诊的相关问题,现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男性,78岁,农民,主因“言语不清2个月余”于201

    海南医学 2014年11期2014-04-01

  • 运动神经元病误诊为脑梗死1例
    15008运动神经元病起病隐匿缓慢,影像学检查无特征性改变,在基层医院易被疏忽误诊。本文介绍1例糖尿病患者出现运动系统损害,而误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脑梗死,最后出现呼吸衰竭,以引起基层医务人员对本病的认识。1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72岁,主因四肢乏力、颈部强直1年加重1个月入院。有“高血压”病史,平素口服波依定控制血压。患者2007年因烦渴、多饮、多尿伴消瘦诊断“2型糖尿病”,予口服“格列吡嗪缓释片、二甲双胍”降血糖,后因血糖控制不佳,改“优泌林”注射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4年21期2014-03-09

  • 40例运动神经元病临床分析
    1420)运动神经元病(motorneurondisease,MND)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的不可逆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它主要累及大脑皮质、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导致肌无力、肌萎缩、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的组合表现。MND主要有4种临床类型: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进行性脊肌萎缩(progressivespinalmuscularatrophy,PSMA)、进行性延髓麻痹(progressivebu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3年9期2013-12-03

  • 运动神经元病神经肌电图检查的临床研究
    1100)运动神经元病(MND)作为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主要是以损害患者的脑干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以及锥体束为主。此病发病率较高,每10 万人中会有2 万~3 万人发病,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来说此病没有确切的疗法,患者从发病计起,存活的时间为3~5 年。对于此病的诊断主要是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临床表现等来判定[1]。神经肌电图检查作为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主要诊断鉴别手段,对于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的检测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3期2013-08-15

  • 运动神经元病中医病因病机与治法综述
    0021)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是病因未明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颅神经运动核、大脑皮质锥体细胞及锥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神经变性致死性疾病。临床特征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症状和体征共存,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锥体束征的不同组合,而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在全体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2)/10万,患病率约为(4~6)/10万。若病变以下运动神经元为主,称为进行性肌萎缩(PMA);若病变以上运动神经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12期2013-04-07

  • 田从豁教授针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1例
    授针药治疗运动神经元病1例赵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针灸疗法;运动神经元病;医案患者,65岁,主因“呼吸困难伴双手无力1年余”于2011年6月3日就诊。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伴双手无力,周身乏力。后症状逐渐加重,动则气喘,夜间不能平卧,四肢肌肉逐渐萎缩。外院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就诊时症见呼吸困难,胸闷喘憋,夜间不能平卧,需呼吸机辅助呼吸,肢体痿弱,不能独立行走,上肢不能抬起,周身乏力,精神疲惫,纳差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12期2013-04-07

  • VEGF介导PI3/K信号通路保护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点是以脊髓运动神经元、脑干后组颅神经及锥体束受累为主。目前对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尚不明确,而血流灌注不足导致神经元退变是其中一种理论,临床研究发现运动神经元病变患者存在脊髓局部神经血流灌注不足[1]。由于正常组织发生缺氧时,组织可通过缺氧诱导因子(hypoxygen induced factor 1α,HIF-1α)与血管内皮生长 因 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启动子上的缺氧应答元件结合,使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2年1期2012-10-18

  • MiR-615在平行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与运动神经元的表达比较
    经干细胞与运动神经元,利用TaqMan MicroRNA Assay技术,检测了 miR-615在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与运动神经元的表达变化,分析了miR-615在神经细胞的表达特点及其在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中发挥的调节作用。材料和方法1.材 料健康成年Wistar孕鼠购自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RPMI 1640、DMEM/F12、B27、CELLectionTM Pan Mouse IgG kit购自Invitrogen;胎牛血清购自杭州四季青;p75-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12年2期2012-02-08

  • miR-126、miR-31在运动神经元与神经干细胞分化所得胆碱能神经元间表达情况的比较
    受损的脊髓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s,MNs),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1,2]。本课题组与其他实验室均通过模拟体内MNs的分化途径将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表达 MNs标记物的神经元[3,4]。这些研究仅是对干细胞诱导分化前后基因的表达变化进行了研究,而没有对诱导所得细胞与目的细胞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目前对miRNA的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有报道显示,miR-126可以通过绑定到同源框来调控Hoxa9[5],而Hox在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12年2期2012-02-08

  • 运动神经元病36例神经肌电图分析
    18000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运动神经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常损害脊髓前角、桥延脑颅神经运动核及锥体束,各种类型的运动神经元疾病的病变过程大都是相同的,主要差别在于病变部位的不同。临床症状表现为肌肉萎缩、肌无力,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1]。该症发病率较高,是神经系统变性常见疾病之一,一旦确诊,患者的存活时间较少,平均存活5年左右,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已成为临床医生重点研究课题。临床诊断中,常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电生理进

    中外医疗 2012年35期2012-01-24

  • 运动神经元病5例分析
    8200)运动神经元病属于神经系统变性病,分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和脊肌萎缩症(SMA)[1]。ALS多为散发,具有家族史者5~10%,大约50%~70%在发病后3~5年后死亡;SMA常见于婴儿及儿童,多为常隐遗传,是导致儿童致残及夭折的主要原因之一[2]。本病发病机制及原因至今未明,治疗多以综合措施为主,尚无特殊方法。本文重点探讨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文病例资料共5例,其中男性4例,女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2期201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