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恭绰

  • 叶恭绰的收藏轶事
    》(拓片)西周叶恭绰一生致力于收藏古籍和文物,花费了大量财力、投入了巨大精力,同时也承担了极大风险。他自著的《遐庵清秘录》辑录其自藏书画从魏晋到明清,从晋王羲之《曹娥碑》、王献之《鸭头丸帖》到明唐寅《楝亭夜话图》凡120件。除书画外,乡镇专志、清人词集、清人传记、名僧翰墨、文物图录,都在他的收藏范围之内,仅清人词集就藏有5000余种。1943年,他一次性将长期收集的一批方志、山志、书院志、寺观志、古迹志及关于文献考古的函札图片,共906种3245册全部捐给

    老年教育 2023年8期2023-08-24

  • 写字的修养
    叶恭绰有志于写字学及欲成书家者,单恃技艺尚不足也。其最重要者,还在修养。我国艺术向来重个性,要把人生观念、学问、胸襟流露出来。故欲其作品得艺术之精神,必须注意修养。然如何能以书法表露精神,难以言诠。现以酿绍兴酒喻之。绍兴酒之制法:蒸熟米之后,吸收蒸气,蒸气凝聚为水,再加以其他材料,乃成为酒。此酒愈旧愈佳,待其杂质沉淀,埋之地中,感受地气,将其火气去清,乃成纯酒。即使原料好、工作好,仍须足够时间,待其炉火纯青,才算醇酒。熏陶浸润,日积月累,逐渐变化,然后成

    老年教育 2023年7期2023-08-23

  • 毛公鼎递藏考述
    公鼎 陈介祺 叶恭绰 端方 陈咏仁毛公鼎(图1)以铭文数量位居青铜器之首而被誉为“吉金之冠、国之重宝”,对西周史、青铜器铸造、书法和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自清代道光末年出土以来,毛公鼎流传至今已达170 余年,其间历经沧桑,数易其主,收藏者往往秘而不宣,故其递藏过程扑朔迷离。毛公鼎自出土以来,一直是中国历史学界、古文字学界、考古学界乃至海外学者研究的热门课题。陈介祺、孙诒让、吴大澂、王国维、董作宾、郭沫若、容庚、于省吾、商承祚、李学勤等历史、

    收藏家 2023年4期2023-06-25

  • 国宝守护者叶恭绰:冒死保护毛公鼎
    叶恭绰,广东番禺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书画,清末入仕,后成为民国政府官员,也是一位学者和收藏家。呼吁保护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最早建于北魏时期,是我国雕刻艺术和美术艺术的伟大遗产。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交通阻隔和战乱等原因,云冈石窟被淹没了,逐渐鲜为人知。1912年,北洋政府交通部规划张绥铁路,在进行勘测工作时,发现了云冈石刻。有位工程师拿着照片,告诉时任交通部路政司司长兼铁路总局局长的叶恭绰说:“大同附近有大批摩崖雕刻,亦有寺院建筑,应该是

    读报参考 2023年16期2023-06-15

  • 郋园与遐庵
    ,小八开,前有叶恭绰、徐悲鸿、费行简、吴昌硕等名家题词,书中书画大多为海上名家所作,如吴昌硕的书法对联、王一亭写的润例。“蓉庄先生一家”指的是江苏宜兴朱蓉庄一家。而《鸥波眷属》封面题字者就是叶恭绰。对于叶恭绰、叶德辉、叶楚伧、叶昌炽等近代名人,一般人常常容易搞混。其中叶昌炽是晚清金石学家、文献学家、收藏家,著有《藏书纪事诗》《缘督庐日记》;叶楚伧是政治活动家、南社诗人,著有《楚伧文存》《叶楚伧诗文集》等。叶恭绰是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和政治活动家,号遐庵,晚年

    书屋 2023年3期2023-03-21

  • 浅识叶恭绰的收藏
    《韶山》魏紫熙叶恭绰(1881—1968),祖籍浙江余姚,生于广东番禺,擅书画,喜收藏。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北京中国画院院长。他曾花费大量财力收藏稀世珍宝,晚年专事著述。2021年11月,北京画院为纪念叶恭绰诞辰140周年举办的“衣被天下谁识恩——叶恭绰的书画·交游·鉴藏”展,以书画、交游、鉴藏三项来诠释叶恭绰先生,应该说是全面而准确的。其中,交游只起到穿针引线的功用,“书画”和“鉴藏”是主要部分,其中又数“鉴藏”为重

    老年教育 2022年7期2022-08-04

  • 纪念叶恭绰诞辰140周年:衣被天下谁识恩
    而对于首任院长叶恭绰的研究与推广则较少涉及。2021年,是叶恭绰诞辰140周年,北京画院特策划推出“纪念叶恭绰诞辰140周年:衣被天下谁识恩—叶恭绰的书画·交游·鉴藏”专题展。“衣被满天下,谁能识其恩。一朝功成去,飘然遗蜕存”出自叶恭绰十五岁时的诗作《茧》。少年叶恭绰似乎就已预见了自己一生的轨迹—从十八岁应试作《铁路赋》到创办交通大学,从清廷邮传部部员到出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从广东叶氏子孙到20世纪的风云人物。叶恭绰的一生为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做出了不可

    中国书画 2022年4期2022-05-09

  • 日常书写与纪念性
    初枢昊在传世叶恭绰书法中,有一明显特征:标有年款、书写地点的作品非常少,常只落“叶恭绰”,或“恭绰”,或“遐庵叶恭绰”,或“遐庵”等。这不只对了解其创作年代、地点及书风演变造成困扰,亦难以由此一究其心曲。如“闻道鹓鸾满台阁,如与蟪蛄语春秋”一联,集东坡诗句,上联出自《次韵答邦直、子由》之四“闻道鹓鸾满台阁,网罗应不到沙鸥”(“鹓鸾”亦作“鹓鸿”),下联出自《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之二“城市不识江湖幽,如与蟪蛄语春秋”。从辞意推断,此时他应身在远离台阁的

    中国书画 2022年4期2022-05-09

  • 衣被天下谁识恩 ——叶恭绰的书画·交游·鉴藏
    而对于首任院长叶恭绰的研究与推广则较少涉及。2021年是叶恭绰诞辰140周年,11月12日,北京画院特策划推出“纪念叶恭绰诞辰140周年:衣被天下谁识恩——叶恭绰的书画﹒交游﹒鉴藏”专题展。1954年5月14日,周恩来在北京中国画院成立大会上讲话,右二为叶恭绰“衣被满天下,谁能识其恩?一朝功成去,飘然遗蜕存。”出自叶恭绰十五岁时的诗作《茧》。少年的叶恭绰似乎就已预见了自己一生的轨迹——从十八岁应试作《铁路赋》到创办交通大学;从清廷邮传部部员到出任国民政府铁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2年2期2022-04-21

  • 一部为母贺寿册一部民国书画史
    《贞松永茂》之叶恭绰题额1944 年,海上巨商赵厚甫为贺其母项太夫人60 寿庆,遍征海内书画名家作品,共计186 位书画家190 幅,合为《贞松永茂》书画册。翻看册页,齐白石、黄宾虹、吴湖帆、刘海粟、叶恭绰、陈夔龙、沈卫、王福厂、俞阶云、朱汝珍、张启后、汪亚尘、贺天健、刘凌苍、于非厂、郑午昌、陈树人、罗复堪、马公愚、王雪涛、启功、徐操等这些当今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可以随手拈出,几乎荟萃了当时京、杭、沪、宁、穗所有名家。《贞松永茂》分装为“福”“禄”“寿”“禧

    艺术品鉴 2022年1期2022-04-13

  • 叶恭绰 连载(六)
    微昭兄:月前所寄一函,未承见復,计应已收到矣。近进行清词事,逐日有程,将次告竣。以种种原因,不能过求精密,而吾力已殚矣。现人选、词选及每人之仕履等,已大略就绪,然其中缺漏错误仍然不少。手边书籍太少,目力日逊,助手乏人,以此至感困难,现只求大致不差而已。引用书目,此间亦已编,尊处所开者,望一概寄来,以便汇编。索引则须俟一切编好才能着手,亦可由此间从事。近又发现有些人作品非其人之代表作,如时日可及,可以抽补。不过原来钞钞贴贴,功皆疏率,致每叶均成百衲鱼鳞之状,

    中国篆刻 2022年3期2022-04-02

  • 衣被天下谁识恩
    而对于首任院长叶恭绰的研究与推广则较少涉及。2021年是叶恭绰诞辰140周年,11月12日,北京画院特策划推出“纪念叶恭绰诞辰140周年:衣被天下谁识恩——叶恭绰的书画﹒交游﹒鉴藏”专题展。“衣被满天下,谁能识其恩?一朝功成去,飘然遗蜕存。”出自叶恭绰十五岁时的诗作《茧》。少年的叶恭绰似乎就已预见了自己一生的轨迹——从十八岁应试作《铁路赋》到创办交通大学;从清廷邮传部部员到出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从广东叶氏子孙到二十世纪的风云人物。叶恭绰的一生为传统文化的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22年2期2022-03-27

  • 叶恭绰是吴人
    讲述了正社先贤叶恭绰在苏州的很多人文故事。魏老说,但凡姓叶的,都喜欢认叶梦得为祖,叶恭绰也不例外。叶恭绰可不是普通人。他是二十世纪中国政坛、文坛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是通古晓今的学者,还是才学非凡的诗书画家,在很多领域做过很多官,曾任清朝邮传部承政厅长兼代理铁路局长、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大元帅府大本营财政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画院首任院长等等。他祖籍广东番禺,1881年出生在北京,1968年病逝于北京,死后骨灰葬于南京中山陵他自己

    现代苏州 2022年3期2022-03-03

  • “民间艺人”
    大家、书画大家叶恭绰。我想当时他们朝夕相处,必定不时会谈及敦煌。真正让张大千决心奔赴敦煌的人,会是叶恭绰吗?我兴奋地继续检索张大千和叶恭绰的交游资料,仿佛就要发现一个跟自身有密切关联的巨大秘密一般。终于在张大千晚年时候为叶恭绰的书画集《叶遐庵先生书画集》所作序言中看到这样的话:“先生因谓予曰:‘人物画一脉自吴道玄、李公麟后成绝响,仇实父失之软媚,陈老莲失之诡谲,有清三百年,更无一人焉。’力劝予弃山水花竹,专精人物,振此颓风;厥后西去流沙,寝馈于莫高、榆林两

    现代苏州 2022年3期2022-03-03

  • 叶恭绰
    两函奉悉,近因改革文字工作甚忙,以致稽復。清词重加校订,颇费筹度,此刻势不能太求完善矣。至长编所在,我亦忘之,不过记得已无遗珠。诚如尊论,不能论量不论质,徒滋烦扰,故搜遗一节,竟可作罢。至于仕履,我意已有者亦已足用,且有些尚嫌冗赘。此系词集,非史书,不必求详。至于年辈先后,诚有问题,如有所见,尚祈随时见示。因再迟,恐更不易抽改。月前曾请黄君坦(公渚之弟)略看一过,已校改了些。数年前,某书局拟付印时,兄所作缘起,如承钞示,至所欣盼。张仲清手钞之稿,已返诸其家

    中国篆刻 2022年1期2022-02-18

  • 衣被天下谁识恩 ——叶恭绰的书画·交游·鉴藏
    12日,“纪念叶恭绰诞辰140周年:衣被天下谁识恩——叶恭绰的书画·交游·鉴藏”专题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从“曾阅沧桑几度来——艺术人生”“记叙朋簪各返真——画坛友朋”“著录烟云聊鉴影——书画鉴藏”三个角度,展出中央文史研究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辽宁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等所藏的叶恭绰书画、信札,以及鉴藏文物近百件(套)。

    中华书画家 2022年1期2022-01-22

  • 衣被天下谁识恩
    而对于首任院长叶恭绰的研究与推广则较少涉及。2021年是叶恭绰诞辰140周年,11月12日,北京画院特别策划推出“纪念叶恭绰诞辰140周年:衣被天下谁识恩—叶恭绰的书画·交游·鉴藏”专题展。“衣被满天下,谁能识其恩。一朝功成去,飘然遗蜕存”出自叶恭绰15岁时创作的诗作《茧》。从18岁作《铁路赋》到创办交通大学,从邮传部部员到交通部总长,从广东叶氏子孙到20世纪的风云人物,叶恭绰在少年时期似乎就已预见自己一生的轨迹。叶恭绰的一生为传统文化的守护与传承做出了不

    读者欣赏 2021年12期2021-12-31

  • 西周毛公鼎
    战争爆发前夕,叶恭绰在苏皖交界处的一家古董铺里发现了毛公鼎,他筹巨款把它买了下來,运到了上海的家中。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叶恭绰把所有的收藏品藏妥后去香港避难。日本宪兵搜查叶家,万幸的是藏在床下的毛公鼎未被日军发现。后来叶公超想尽办法把毛公鼎运到香港,交到了叶恭绰的手上。香港沦陷,叶恭绰又想方设法把毛公鼎运回了上海。叶恭绰回到上海后,由于生计出现了困难,也出于把宝鼎转移的目的,就以300两黄金转售给陈咏仁,附加条件是抗战胜利后要将宝鼎上交国家。毛公

    小猕猴智力画刊 2021年11期2021-11-28

  • 西周毛公鼎
    战争爆发前夕,叶恭绰在苏皖交界处的一家古董铺里发现了毛公鼎,他筹巨款把它买了下來,运到了上海的家中。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叶恭绰把所有的收藏品藏妥后去香港避难。日本宪兵搜查叶家,万幸的是藏在床下的毛公鼎未被日军发现。后来叶公超想尽办法把毛公鼎运到香港,交到了叶恭绰的手上。香港沦陷,叶恭绰又想方设法把毛公鼎运回了上海。叶恭绰回到上海后,由于生计出现了困难,也出于把宝鼎转移的目的,就以300两黄金转售给陈咏仁,附加条件是抗战胜利后要将宝鼎上交国家。毛公

    小猕猴智力画刊 2021年11期2021-11-28

  • 君子之交
    叶恭绰 连载(一)微昭吾兄:昨上一函寄哈同花园,未知达览否?《清词钞》现有付印希望,乞将册数(连索引等)及约略叶数查明迅示,以便商榷。必要时或须请大驾来沪一商,不知此月内或下月初能抽空一行否,并希赐示。又《清词存目》现进行到何程度,亦盼示及。此颂大安!遐翁 四月十三昨函计达,兹有陈者弟所藏清人词千余种,不少罕见之本。兹为其得所起见,拟一概奉赠台端,藉资保守。何时惠临取去,并希预示,鄙意则甚望早日交托也。此上微昭先生弟 恭绰 卅六.五.廿日微昭我兄:日前周君

    中国篆刻 2021年11期2021-11-27

  • 写字的修养
    叶恭绰有志于写字学及欲成书家者,单恃技艺尚不足也。其最重要者,还在修养。盖我国艺术向重个性,要把整个人的人生观念、学问、胸襟,流露出来。此乃我国艺术特殊之点,亦写字的艺术例所应尔也。故欲其作品得艺术之精神,必须注意修养。然如何能使每人的精神向上,能以书法表露其精神,此点,颇难以言诠,请以酿绍兴酒喻之。绍兴酒之制法:蒸熟米之后,吸收蒸气,蒸气凝聚为水,再加以其他材料,乃成为酒。此酒愈旧愈佳,待其杂质下淀,埋之地中,感受地气,将其火气去清,乃成纯酒。盖原料

    中华书画家 2021年7期2021-07-31

  • 一展看尽广东先贤风范 叶恭绰先生书画文献展开幕
    王琨叶恭绰先生书画文献展近日在广东精诚所至拍卖公司展厅举行。叶恭绰(1881—1968),字裕甫,又字誉虎、玉父,号遐翁、遐庵。广东番禺县人,祖籍浙江余姚,其六世祖叶谦亨(枫溪公)于乾隆末年游幕粤中,遂落籍广东番禺。祖父叶衍兰,字南雪,以金石、书画、文艺名世,父佩玱,字仲鸾,诗文、篆、隶靡不精究。叶恭绰是出色的词人、书画家、收藏家、政治活动家。他家学渊源深厚,深受熏陶。少年时便关心时务,醉心新学,有经世之志,于中外史地方面,用功尤勤。至于诗词、文章,不堕家

    藏书报 2021年13期2021-05-30

  • “吉羽——古籍碑帖 信札写本专场”精品概览
    印史》等,又有叶恭绰《淮海长短句》出版底稿及资料等一组、郑振铎《中国文学史初稿》《晚清散文选》手稿及资料一批,同一藏家吴湖帆旧藏拓片等专题。叶恭绰先生影印宋本《淮海长短句》出版资料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他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他的词在艺术风格上和婉倩丽,柔靡俊逸,自辟蹊径,卓然一家。《淮海居士长短句》宋时有附于全集者,有别出单行者。附于全集者皆作三卷。元丰七年(1084),秦观自编《淮海居士集》,仅有诗文而不收词。乾道九年(1173),知高邮王定国搜访遗

    藏书报 2021年46期2021-05-30

  • 叶恭绰与陈师曾交游考辨
    州画院一、小引叶恭绰(1881-1968),字裕甫,又字玉甫、玉虎、玉父、誉虎,号遐庵,广东番禺人,清末民初叱咤政坛的“旧交通系”二首领,交通银行主要创始人之一,上海交通大学首任校长,北京中国画院首任院长,民国时期诸多重大文化与艺术活动的组织者,收藏家、诗人、书画家。陈衡恪(1876-1923),字师曾,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清末著名维新人物陈宝箴(字相真,号右铭)的嫡孙,光(绪)宣(统)诗坛领袖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的大儿子,陈寅恪的长兄,诗人、

    艺术家 2020年5期2020-12-07

  • 叶恭绰:创建交通银行的“斜杠青年”
    国交通部总长的叶恭绰11920年,叶恭绰以“交通要改亟需专才”为由提出将交通部属的四所学校即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道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合并成一个学校,定名为交通大学,同时组成董事会,并被选举担任校长。。他不仅在交通事业上颇有建树,还曾参与创建了交通银行2交通银行的三位创始人为陈璧、叶恭绰和梁士诒。。更值得一提的是,叶恭绰旧学深厚,诗词歌赋皆有涉猎,金石书画诸艺兼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位标准的“斜杠青年”3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0年8期2020-10-22

  • 感恩叶恭绰先生
    》,突然发现,叶恭绰先生从英国购回《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今年正好100年!屈指算来,我研读这部古籍并与之结缘,也有40年了。叶恭绰与鲁迅同年,参加过孙中山同盟会,是民国时期著名的革命家、书画家与收藏家。1918年游历欧洲,1920年回国前,叶先生在伦敦的一家小古玩店,发现了《永乐大典》收录戏文的最后一卷,即13991卷戏文廿七,内含《小孙屠》《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三剧本,欣喜若狂,便用重金把它买了下来带回国内,一直放在天津一家银行的保险柜里。193

    新民周刊 2020年33期2020-09-14

  • 叶恭绰的北洋遗民情结
    郑重叶恭绰(1881-1968),字裕甫(玉甫、玉虎、玉父),又字誉虎,号遐庵,晚年别署矩园,室名“宣室”。广州府番禺县人,祖籍浙江余姚。先后经历清末、北洋、民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被称为“四朝大吏”。25岁前,叶恭绰除了读书,还曾做过教师,编过报纸,算是一介布衣。1905年,经张伯熙(时任清政府邮传部尚书)举荐,叶恭绰入邮传部任总文案。1908年,得邮传部尚书陈璧赏识,从路政司主事逐步提升,任承政厅签事,有着“一岁五迁”的美誉。1909年,被邮传部

    中华书画家 2020年2期2020-07-20

  • 叶恭绰的古籍文物保护贡献兼论其文化思想
    刘洁叶恭绰的一生可谓多角色不断转变,他所生活的年代也正是中国社会经历重大历史变革的时期。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主要的成就是他担任交通部门要职期间在中国铁路交通规划上的举措,在此期间他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和人脉,在文物研究和文物文献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依据中国国家图书馆重要馆藏与民国史料,从古籍整理与保护、文物保护和文化教育事业建设的思想等角度人手,以期重新认识一位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情怀的学者与社会活动家。一、古籍整理和保护1.《四库全书》的影印关于《四库全

    中华书画家 2020年2期2020-07-20

  • 略说叶恭绰之鉴藏著述
    失为一段佳话。叶恭绰曾荣及清朝邮传部承政厅长兼代理铁路局长、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大元帅府大本营财务部部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北京中国画院院长等政界与艺坛要职。在这般大名高位的诸多身份中,鉴藏家显然是声名赫赫的一个。“玩物不丧志”是他的一方鉴藏印,透露着他的鉴藏宗旨与哲思。在《矩园余墨·纪书画绝句》中,叶恭绰曾道:“余昔收书画,本为拟编《中国美术史》,借供参考,故标准颇与人殊。”从中看到的是他对藏品的实爱非常,

    中华书画家 2020年2期2020-07-20

  • 风俗图与家国志 ——《北京风俗图》叶恭绰跋文考略
    北京风俗图》,叶恭绰前后共有三处题跋,其中最后单独成册的跋文内容值得探究。叶恭绰在跋文中除去物是人非的寥落慨叹之外,特意将此作与《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相比较。结合跋文内容、题跋时间、比附对象时代特点分析,可以确信,叶恭绰面对故人旧作欣然提笔之时,已经赋予了《北京风俗图》不一样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意义。一、陈师曾的关注陈师曾作《北京风俗图》,时间为1915年至1916年间。此册图画共计三十四开,纸本设色,纵28.5厘米,横34.7厘米(图1)。

    中国书画 2020年10期2020-03-09

  • 叶恭绰藏书思想探微
    710049)叶恭绰(1881—1968年),广东番禺人,字玉甫、裕甫,又字誉虎,号遐庵,我国近现代知名学者、书画家和爱国民主人士。1906年进入清廷邮传部,因工作实绩不断得到提升,历任清政府铁路总局提调、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总长以及国民政府铁道部长等职,是旧中国交通史上的重要人物。1932年,叶恭绰在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任上辞职,从此淡出政界,主要致力于学术文化活动。他个人志趣广泛,书画、考古、文物鉴赏、诗文、佛学等诸多方面均很擅长。他也是我国近现代有名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0年9期2020-01-10

  • 叶恭绰和并蒂莲
    ,还与民国要人叶恭绰这位执着的护花使者有关。叶恭绰,祖籍浙江余姚,出生于广东番禺的书香门第,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后留学日本,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1927年出任北京大学国学馆馆长。后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他集书画家、收藏家、文史家于一身,曾为地方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三十年代与并蒂莲的一次偶然相遇,而发生了一系列慕名、观赏、歌咏、宣传、呵护并蒂莲的事件,终使并蒂莲能在今天焕发光彩,而扬名天下。慕名并蒂莲

    寻根 2019年6期2019-12-23

  • 不役于物
    张燕峰叶恭绰是民国初的一个大收藏家。因此,他与许多艺术家交情深厚,张大千也是其中之一。张大千家里有一幅祖传的王羲之的《曹娥碑卷》。有一次,在朋友江紫宸家赌博输了大钱,就用这卷书还了债。过了十年,张大千的母亲生病,突然想起祖传的《曹娥碑卷》,想再看看。张大千不敢说赌钱输掉了,只好对母亲撒谎说:“还放在老家,改天回去拿。”张大千跑回去找江紫宸,想借回那卷书,但江紫宸早已卖掉,他也不知流落到哪里。有一天,叶恭绰来拜访张大千,张大千知道他收藏丰富,说不定知道《曹娥

    百姓生活 2019年12期2019-12-13

  • 西安交大档案馆、博物馆藏叶恭绰书画赏析及利用
    案馆、博物馆藏叶恭绰先生书画内容方面的作品及档案资料的分析,确立了这些文物资料的历史艺术价值,并尝试以各种形式将其应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发挥其价值。关键词:叶恭绰;书画;交通大学;梅竹图;积厚流光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收藏叶恭绰先生国画作品“梅竹双清图”一幅,档案馆藏叶恭绰题词档案资料一帧,均为馆收藏的馆藏珍品。叶恭绰(1881-1968):字玉甫,广东番禺人。清末举人,早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后留学日本并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民国后历任交通部总长,兼

    兰台内外 2019年35期2019-10-21

  • 不役于物
    张燕峰叶恭绰是民国初的一个大收藏家。因此,他与许多艺术家交情深厚,张大千也是其中之一。张大千家里有一幅祖传的王羲之的《曹娥碑卷》。有一次,张大千在朋友江紫宸家赌博输了大钱,就用这卷书还债。过了十年,张大千的母亲生病,突然想起祖传的《曹娥碑卷》,想再看看。张大千不敢说赌钱输掉了,只好对母亲撒谎说:“还放在老家,改天回去拿。”张大千跑回去找江紫宸,想借回那卷书,但江紫宸早卖掉了,几年之后,当然不知流落到哪里。有一天,叶恭绰来拜访张大千,张大千知道他收藏丰富,说

    意林彩版 2019年1期2019-09-10

  • 太平天国印书的题跋整理
    书题跋文之著者叶恭绰,就是一位在中国近代政治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更是一位文学艺术领域中的著名人士。叶恭绰(1881—1968),字誉虎,号遐庵。广州番禺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清廪贡生。其一身经历了晚清、北京政府、国民政府、新中国四个时期,历任民国交通部长、交通银行总经理、财政部长等要职,并在铁路交通、金融、书画、收藏方面卓有建树。中年时期的叶恭绰于诗文、考古、书画鉴赏无不精通。在《四十年求知的经过》中曾自述道:“余对文学艺术,本有先天之遗传,故书、

    档案与建设 2019年2期2019-09-10

  • 青铜器小史
    的大收藏家,如叶恭绰、罗振玉、容庚、吴闿生、潘达于、刘惠之、李文卿、马长生、陈永仁、陈利仁、于省吾等。青銅器历来有“国之重器”之誉,以毛公鼎、大克鼎、大盂鼎为例,毛公鼎为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在目前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叶恭绰避走香港,毛公鼎未能带走,藏在了上海的寓所里。由于叶恭绰是用假名买得毛公鼎,让日本人无法查知它的下落。叶恭绰嘱咐其侄叶公超有朝一日将鼎献给国家。后毛公鼎几经易手,甚至差

    检察风云 2019年15期2019-09-03

  • 《宋藏遗珍》的发现与影印
    藏家、文物学家叶恭绰(1881—1968)看到这本册子的目录部分时,却拈起桌上的笔,特意蘸上了朱墨,逐行逐字地批改 起来。80余年之后,这一册叶氏手批本现身拍场,这段叶氏批改样本目录的前尘往事,方才浮现于后世读者眼中。这一纸上因缘,可不简单,不妨细察前因后果,品读这一册叶氏手批本的前世今生罢。原来,早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叶恭绰等为了查访西安发现的宋代佛经《碛砂藏》的缺册,辗转各地访求宋版佛经;因缘注定,竟在山西赵城县的广胜寺中,又发现了金代藏经,时

    东方收藏 2019年1期2019-05-14

  • 不役于物
    □张燕峰叶恭绰是民国初的一个大收藏家。因此,他与许多艺术家交情深厚,张大千也是其中之一。张大千家里有一幅祖传的王羲之的《曹娥碑卷》。有一次,张大千在朋友江紫宸家赌博输了大钱,就用这卷书还债。过了十年,张大千的母亲生病,突然想起祖传的《曹娥碑卷》,想再看看。张大千不敢说赌钱输掉了,只好对母亲撒谎说:“还放在老家,改天回去拿。”张大千跑回去找江紫宸,想借回那卷书,但江紫宸早卖掉了,几年之后,当然不知流落到哪里。有一天,叶恭绰来拜访张大千,张大千知道他收藏丰富,

    意林·全彩Color 2019年1期2019-04-24

  • 书画收藏大家王南屏
    会与大名鼎鼎的叶恭绰成了忘年之交。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叶恭绰从香港回沪,拒绝伪职,闭门谢客,终日以书画自娱。那是上海建国西路506弄,懿园,中国农工银行投资新建的新式花园别墅。叶恭绰的寓所是懿园14号,当年从他华俄道胜银行赎出的毛公鼎也悄悄藏在这里。1944年,王有林和家人也搬到了懿园,作为邻居,王氏父子与叶恭绰开始密切来往,时常将购藏的书画、碑帖求教于叶恭绰。《五瑞图》[明]项圣谟叶氏在上海被日本人严密监视,手头亦十分拮据。他看出王南屏的禀赋和热忱以

    世界博览 2018年24期2018-12-25

  • 晦园旧闻摭谈
    时的交通系大老叶恭绰。奇怪的是,汪甘卿的女儿王粲英在七十年后回忆道和曲社时提到了自家的园林,丝毫没有提到这些纷争,要知道当年的家产争夺可谓激烈,据汪甘卿的侄子汪景元后来说,他有三十多个伯伯叔叔,都参加了争夺。僵持三年之后,经汪甘卿生前故友苏州名律师陆鸿仪、宋铭勋相助,最终售于叶恭绰。没想到事情依然不太平,一年后日本人攻占苏州,城内一片混乱。叶氏也已离开苏州,避居香港。黄恽先生在1940年夏的《苏州新报》看到一则关于晦园的新闻:“笔者昨因事道出胥溪,特往瞻视

    苏州杂志 2018年5期2018-11-21

  • 民国时期的北京书风·叶恭绰
    文/邹典飞叶恭绰像.叶恭绰(1881—1968),字誉虎,又字裕甫、玉甫,号遐庵,晚号遐翁,别署矩园,祖籍浙江余姚,先世迁居广东番禺,生于北京。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三十二年(1906)创设邮传部,充文案处文案,历任湖北农业学堂教习,两湖总师范学堂教习,邮传部承政厅副厅长、厅长,铁路总局提调、铁路总局代局长等职,民国成立后,曾任北京政府交通部次长、总长兼交通银行经理,成为北洋政府“旧交通系”要员。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海陆军元帅

    艺术品 2018年9期2018-10-23

  • 历经磨难的毛公鼎
    通总长的收藏家叶恭绰,表示愿向其借资出款,请其出面将毛公鼎从北平大陆银行赎出。热爱收藏的叶恭绰闻听此言,当即明白福开森想据毛公鼎为己有的真正用意。为了打破洋人对毛公鼎的窥伺,叶恭绰联系了暨南学堂(现暨南大学)首任堂长郑洪年、光绪年间进士冯恕,商议定计保住毛公鼎。叶恭绰在宣统元年由邮传部派赴欧洲游学,并考察铁路建设事宜。旅欧期间,他与端方六弟端锦同习铁路专业,交往频繁,交谊深笃。宣统三年,端方任铁路大臣后,当即起用叶恭绰任代理铁路总局局长。郑洪年不仅与叶恭绰

    畅谈 2018年21期2018-01-22

  • 清朝消费者:我们也有法律护
    政府交通部部长叶恭绰匿名买下了它。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叶恭绰前往香港避难。由于毛公鼎十分沉重,无法带走,他将其藏在了上海的家中。听说日本军方想尽办法打听宝鼎的下落,叶恭绰忧心不已。他想到只有他的侄子叶公超最值得信任,便将毛公鼎托付给他。当时在西南联大任教的叶公超收到叔父的信后,立刻赶到上海,但还没来得及处理毛公鼎,就被日本宪兵队逮捕了。日本人对叶公超威逼利诱,严刑拷打,追问毛公鼎的下落,叶公超死活就是不松口。宝鼎被日本人觊觎,侄儿又被日本人扣押,叶恭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6期2017-09-11

  • 不把老蒋放眼里
    公超接到了叔父叶恭绰的一封信,说老家闹分家,小妾潘氏无知,要把保管的国之重宝毛公鼎给卖了。叶恭绰嘱托道:“这是国宝,决不能落到外人手中,不得典质,不得买卖,有朝一日,可以捐给故宫博物馆。”叶公超不敢怠慢,火速赶到上海。潘氏争夺家产计划受挫,一怒之下向日本宪兵告了密,多亏叶公超提前一步将毛公鼎藏了起来。在随后的突击搜查中,日本宪兵搜出了大量的字画和两把手枪,当即以间谍罪逮捕了叶公超。叶公超被关监狱49天,经历了七次提审,硬是咬牙挺了过来。最后,还是家人仿造了

    爱你·健康读本 2017年12期2017-04-09

  • 一位交通部长的偷天换日计划
    出现了。他就是叶恭绰。31881年,叶恭绰出生于广东番禺。他的祖父叶衍兰是晚清的书画名家,家族中人才辈出。叶恭绰自幼聪慧,又因家学渊源,对诗书画印都十分精通,对于收藏和考古更是痴迷不已。然而,受当时“交通救国”思想的影响,叶恭绰早年并未醉心于自己的爱好,而是投身于交通事业,力图改变国破民穷的局面。他曾担任北洋政府的交通总长、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均颇有建树。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叶恭绰前往香港避难。毛公鼎十分沉重,无法带走,他将其藏在了上海的家中。日本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7年3期2017-03-28

  • 张大千戒赌叶恭绰还帖
    竞张大千戒赌叶恭绰还帖□ 何 竞20世纪20年代,上海有个叫江紫尘的活跃人物,在上海孟德兰路兰里创立了一家“涛社”,以“打诗迷”的方式聚赌抽头。当时的文坛前辈陈三立、郑孝胥、夏敬观等,都常来参加这“诗中博戏”。27岁的张大千,因为刚刚学会打麻将,去“涛社”是偶尔为之,没想到后来一发不可收拾,直至越陷越深。有一天,张大千将一名贵碑帖带去“涛社”给众人欣赏。此帖是他曾祖父遗留下来的“传家宝”——王羲之《曹娥碑》帖,十分珍稀。上有唐代名人崔护、韦皋等七人的题跋

    老年教育 2016年4期2016-09-06

  • 壶来壶去说壶话
    :子欣鉴赏小弟叶恭绰于江西。壶底红圈款字三行:江西省景德镇五□□ (二字不清)工艺生产合作社出品。叶恭绰(1880-1968年),广东番禺人,字誉虎、玉甫等。毕业于京师大学仕学馆,历任湖北农学堂教习、两湖总师范学堂教习。中华民国成立后,曾任交通部次长、总长兼交通银行经理。1922年任广东政府财政部长。1924年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1927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曾任铁道部部长、国学馆馆长。1950年从香港回到北京,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常委、文史馆副馆长、北

    收藏界 2016年6期2016-08-03

  • 叶恭绰:满腹经纶的近现代大“杂家”
    学问”,他就是叶恭绰叶恭绰是广东番禺人,1881年生于北京。他7岁能诗文,18岁应童子试,以《铁路赋》获第一名,20岁肄业于京师大学堂仕学馆,是晚清秀才。31岁时,他就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多次去法国、朝鲜、日本、美国、英国考察并介绍中国文化。1912年,叶恭绰见到孙中山之后,被孙中山引为“同志”,此后,他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成为孙中山先生建设交通、邮电事业的左膀右臂,先后出任孙中山广东革命政府财政部长、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和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对交通、邮电

    读者欣赏 2016年6期2016-06-13

  • 叶恭绰与文廷式交游考论
    510053)叶恭绰与文廷式交游考论姜 波(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广州 510053)叶恭绰是我国近代词坛上的著名人物。他自小受到家学的熏陶,后又广交词学名流,故而在词学上造诣颇高。从叶恭绰与文廷式两家的交游、叶恭绰对文廷式遗著的整理与评论、文廷式对叶恭绰的影响等方面探讨叶、文的密切往来,并尝试揭示他们在文学观念和创作风格方面的师承关系。叶恭绰;文廷式;词学;交游叶恭绰(1881-1968),字裕甫,又字誉虎,号遐庵,广东番禺人。他是我国近代词坛上的

    泰山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2-13

  • 叶恭绰与孙中山的深情厚谊
    闻慧斌叶恭绰是一位传奇人物,他自清光绪末年踏入政坛起,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宦海生涯中,曾得到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等历代中央政府的重用。与袁世凯、段祺瑞、徐世昌、孙中山、毛泽东等政治人物都有较深的交往,诚可谓“满世交游尽至公”。其对孙中山的深厚感情,尤为后人所传颂。民国元年初相识,孙中山喜曰:“吾之北也,喜得一同志焉!”叶恭绰与孙中山同为广东人。不过叶的出身较好,是广东番禺(今广州)的一个官宦之家,其祖父是清军机章京叶衍兰,是

    钟山风雨 2014年4期2014-12-28

  • 叶恭绰奇人轶事
    史上的奇人——叶恭绰先生的故居。围墙围着褐色的寂静,一块块的砖、一片片的瓦守着蓝空,红红的大门、镂花的木窗望尽沉默。带着想像和寻觅的目光跨过门坎,阵阵清风在有声与无声之间,穿越高墙与屋脊,那些百年不倒的古树,枝叶摇弋,吐露芬芳,也吐露珍藏。走进叶恭绰先生的故居,它是那般的安逸祥和,那般的静谧舒适。我们看到这座四合院整体轮廓没有改变,但内部已经变成了现代化的住所,在叶老生前的书房里,我们采访到了叶老的后人——王小满先生。王小满先生是叶恭绰女儿叶展平(叶崇美)

    党史纵横 2014年9期2014-12-01

  • “培植人才,教育之事也”
    +崔瑞锋摘要:叶恭绰不仅是我国近现代知名学者、书画家,也是一位教育家。他曾担任交通大学校长,主持改组定名交通大学,并对交通大学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他也由此与交通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关注交通大学的发展。关键词:叶恭绰;交通大学;教育实践在著名的高等学府西安交通大学校园腾飞塔北面,耸立着几个刻有交大历史变迁的石柱,其中镌刻着这样一段文字:“一九二一年二月,交通部所属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北京邮电学校合并为交通大学,交通总长叶

    档案天地 2014年8期2014-08-06

  • 历经坎坷的国宝重器毛公鼎
    政府交通总长的叶恭绰获悉此事,决意与洋人角逐,防止国宝流失海外。叶恭绰联合暨南学堂堂长郑洪年、光绪进士冯恕合股集资买进毛公鼎,粉碎了外国商人的阴谋。然而,毛公鼎坎坷的命运并未停息。几年后叶恭绰从郑、冯二人手中买回了股权,独自拥有毛公鼎。20世纪30年代,叶恭绰迁居上海,毛公鼎也随之运至上海叶家保存。1937年8月,日本进攻上海,叶恭绰决定去香港避难,临行前秘密将毛公鼎妥善藏好。不料1940年,叶恭绰的一个姨太太为侵占财产,提起诉讼,为赢得官司,居然向日本人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4年4期2014-05-30

  • 试论叶恭绰的文献学成就
    5000)试论叶恭绰的文献学成就路浩丽(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叶恭绰不仅是近代,也是现、当代史上众多方面的大家。他知识广博,学养丰厚,他的高尚品格亦令世人钦佩。他在当时和后世的书画界、收藏界、学术界等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文献学方面的贡献更是值得后人铭记:他编印了众多文本文献,保存地方文献以及佛教文献,探究清词文献,保留实物文献,无一不有功于后人。叶恭绰;文本文献;地方文献;佛教文献;清词学文献;实物文献叶恭绰(1881—1968)清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4-08

  • 叶恭绰“供神”
    章中写到他拜访叶恭绰,在客屋等候时所见的情景:“我坐在那简陋(矮小、不光亮,家具简单)的客屋等候时,见壁上悬一镜框,内中是毛泽东的亲笔信札,草书,竖行,横长笺,仍是中国传统,没有丝毫洋气。估量是开国之始函邀境内外知名人士晋京共商国是的请柬。虽然如此尊荣,而后来也竟难免一个‘反右中的苦果厄运。”叶恭绰悬挂毛泽东的亲笔信,不是炫耀,而是在“供神”——以此来保护自己。身边多少文化人、民主人士被打成了右派、反革命。肉体上的折磨与精神上的摧残,足以让不信神的人在恐惧

    文史天地 2012年5期2012-05-26

  • 王克敏断袖分桃
    一日,王克敏、叶恭绰等亦在座,而主人则为福开森。宴间宾主甚欢,王忽出一小照,遍示座中人。照上王、叶之外,复有一二皖系巨子,而侧立者则驰誉剧坛之一“博士”也。照旁复有人之题咏数则。不意胡睹此照后,忽仰天高声赞曰:“此真龟兔同笼也。”王闻之大恚,佯顾左右而言他,在座者亦闻之大窘,独张恨水举杯为胡寿曰:“胡八爷此语,当浮一大白!”“博士”之“分桃”嫌,固素为人所知。而王之“红杏出墙”,则亦向为士人所不齿也。盖王于曹锟时代,屡图东山再起,遂不惜结纳曹之宠臣李彦青处

    读书文摘 2009年8期2009-08-31

  • 罗翼群与叶恭绰
    著名的右派”。叶恭绰(1881-1968),一代才子,半生为文,半生为官,“文革”中成为“封建余孽”、“袁世凯和蒋介石的干将”,1980年得偿夙愿安葬中山陵之侧……常去图书馆翻阅新书,近来发现了一个好现象———作者赠书多了起来。于是,一些印数非常有限、在书店很难见到的“稀缺书籍”,逐渐在图书馆“现身”了。笔者最近阅读的,则是吴开斌所著《另类人生二十年》(中国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作者捐赠本,浙江图书馆收藏)。罗翼群:当年广东“最著名的右派”吴开斌是武汉大

    读书文摘 2009年4期2009-04-29

  • 罗翼群与叶恭绰
    坚决不去。名士叶恭绰 吴开斌又回忆起另一位“名流”——其时也是“右派分子”的叶恭绰先生。应该说,叶恭绰先生比罗翼群更出名,他的的确确是政界名流、社会名流、文化名流。叶恭绰,字裕甫,又字誉虎,广东番禺人。广东叶氏是一大望族,叶恭绰祖父叶衍兰以金石、书画和文艺名世,其父叶仲鸾也以诗文、书法著称。叶恭绰家学渊源,少即聪颖,据说7岁能诗文,18岁时应童子试,以《铁路赋》获第一名,为清廪贡生。他专擅倚声,是晚清词坛耆宿文廷式的弟子,夏敬观《忍古楼词话》称其“年十六七

    同舟共进 2009年1期2009-02-25

  • 悲剧的主角
    学者、大藏书家叶恭绰的侄子,叶恭绰也以诗、书、画闻名于世。叶公超自幼失怙,由叔父叶恭绰抚育成人。受叔父的影响和熏陶,叶公超亦擅书法、绘画,长于墨竹,其所画兰蕙,潇洒如其行草书。由于叶公超跟随国民党政府赴台,曾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后任“驻美大使”等职。在他去台后,祖国大陆对他的情况知道的就很少了,其书画作品在大陆更是难得一见。近些年来,随着两岸的文化交流不断增多,从大陆去往台湾的文人、政客的手迹在大陆的拍场上不断出现。这几年,我收藏

    纵横 2008年1期200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