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纹

  • 麻黄升麻汤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二则*
    变浅、口角下垂、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露齿时口角向健侧歪斜等一系列症状。笔者运用麻黄升麻汤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现举验案二则。案1:潘某,男,33岁。2020年9月8日初诊。主诉:受风寒后口角左歪5天。口角左歪,右眼闭合不全,右侧额纹、鼻唇沟变浅,右侧耸鼻差。伴鼻涕,不恶风寒,怕热,动辄汗出,口淡乏味,饮水多喜凉,纳可,大便日1~2次、质可,尿可、无夜尿,夜寐欠佳、入睡困难伴早醒、梦少,容易小腿麻木。下眼睑红鲜,舌淡、边有齿痕、苔黄腻,脉软,腹部膨隆

    浙江中医杂志 2022年2期2022-12-06

  • 不同间隔时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的诊断标准:患侧额纹消失或变浅,不能做蹙额、皱眉,眼裂扩大,不能闭目或者闭目不全;闭目时患侧眼球白色巩膜外露;患者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鼓气时漏气;泪液不能正常吸收而外溢。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针灸学》[11]中“面瘫”辨证要点。有面部受凉史,或继发于感冒之后;一侧面部肌肉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舌淡或红,脉浮紧。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

    光明中医 2022年16期2022-08-26

  • 画像
    头发,照深了她的额纹。卸下一些事物后,她选择了虔诚的一生。她曾雕刻手中的日子,那些被父母分给他人喂养的日子与她口中的贫穷。这时,我们都静默了,甚至没有注意到夜已是那么深。七十八年,她都在为我们种时间,说起她的父母与唯一的哥哥,她恨过,愧疚过,也原谅了他们。安静的长夜啊!她的一生当过两次白发人送黑发人。不知何时,我们把她描绘成了玉兰花的样子,把花香留在我们的梦境。四年多,当月光从窗缝钻了进来,落成她的样子,我们手中的笔又停了下来,仿佛又看见她在缝补着我们多年

    散文诗世界 2022年2期2022-03-10

  •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肌肉瘫痪、麻木,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伴有口角歪斜,眼睑不能闭合,皱眉、闭眼、鼓腮困难,饮水漏水等。②中医参照《针灸学》[3],辨证为风寒阻络证:面部多有受凉史,发病突然,眼睑无法闭合,口眼歪斜,伴有发热、头痛、流涕表现,舌质红,苔白腻,脉浮紧。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②年龄24~66岁;③单侧发病;④意识清晰;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病程大于7天;②颅外伤引起的面瘫;③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等引起的中枢性面瘫;④妊娠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5期2021-07-19

  • 中医护理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康复的影响观察
    的常见临床表现是额纹变浅、眼睛闭合不全、口角歪斜、鼓腮漏气等[3]。中医认为,体内正气不足,风邪乘虚而入导致面瘫[4]。笔者为了研究中医护理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影响,以我院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接诊的26 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本次护理对象。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与中医护理,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接诊的26 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本次分析对象。按照护理方式不同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3期2021-02-26

  • 沧桑人间(三首)
    父亲脸上的花却在额纹纵横交错的纠缠里凋零该忘记的,总在决堤的心田漫无边际的节外生枝一些人,一些事对号入座之后分辨不清的恩怨让晨起暮落的太阳啼笑皆非惊慌失措的我开始一段不打灯笼的夜行想走出原点去看山是山,去见水是水你身后我把我投放进你的心血如一把锁在一汪汽油里游荡上岸之后,一度锈蚀的身体,轻飘如云闪亮如正午的阳光这是脱胎换骨?可我苏醒后,没找准你的方向最亲最熟的那些人和事面目全非,东躲西藏你身后,我成为暗伤的根源打着灯笼才看见太阳的来往落叶飘过眼帘的瞬间想象

    星星·散文诗 2020年31期2020-12-30

  • 针刺推拿结合中药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临床观察
    耳区和面部疼痛。额纹消失、口眼歪斜、眼裂增大、无法闭合、上下眼睑,患侧无法完成鼓腮、闭眼、吹口哨、皱眉、露齿动作,且多有流泪、流口水,或发病之初伴发耳后疼痛感、听觉过敏、味觉减退甚至消失。其严重程度根据《面神经功能评价标准》中额纹、轻闭眼、鼓腮、鼻唇沟、人中沟、吹口哨、微笑、安静印象分,共8项进行评价。轻度为积分大于等于18分,中度为积分大于等于10分、且小于18分,重度为积分小于10分。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4~75岁,病程7天之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年9期2020-12-09

  • 沧桑人间(三首)
    父亲脸上的花却在额纹纵横交错的纠缠里凋零该忘记的,总在决堤的心田漫无边际的节外生枝一些人,一些事对号入座之后分辨不清的恩怨让晨起暮落的太阳啼笑皆非惊慌失措的我开始一段不打灯笼的夜行想走出原点去看山是山,去见水是水你身后我把我投放进你的心血如一把锁在一汪汽油里游荡上岸之后,一度锈蚀的身体,轻飘如云闪亮如正午的阳光这是脱胎换骨?可我苏醒后,没找准你的方向最亲最熟的那些人和事面目全非,東躲西藏你身后,我成为暗伤的根源打着灯笼才看见太阳的来往落叶飘过眼帘的瞬间想象

    星星·诗歌原创 2020年11期2020-12-03

  • 本命年(外一首)
    父亲脸上的花却在额纹纵横交错的纠缠里凋零该忘记的,总在决堤的心田漫无边际的节外生枝一些人,一些事对号入座之后分辨不清的恩怨让晨起暮落的太阳啼笑皆非惊慌失措的我开始一段不打灯笼的夜行想走出原点去看山是山,去见水是水[又想你]思念被时光磨出老茧你去东,还是去西每条路都是冬眠的蛇魂牵梦萦爬不进我的心情午夜的星是一枚枚针织出苍天的意境也扎得我内心疼痛难忍我还是在想你白天黑夜,一闭上眼睛就能触摸到你的身影把你想成——门前哗哗流过的那条小溪院里艳丽夺目的三角梅透进小屋

    草堂 2020年10期2020-11-18

  • 牵正复瘫汤联合面肌训练、电针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征恢复正常,双侧额纹、鼻唇沟已恢复对称,蹙额皱眉及闭目已恢复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面部表情正常,为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双侧额纹、鼻唇沟基本恢复对称,蹙额皱眉及闭目轻微障碍,面部表情基本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轻微改善,但恢复不明显,或伴有鳄鱼泪、面肌挛缩或联带运动,为有效;不符合上述标准,为无效。痊愈、显效、有效总和为总有效率。(2)利用Sunnybrook 面神经评定量表评估两组面瘫症状,包括额纹、口眼、鼓腮、鼻唇沟,分值为0~3 分,分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0年5期2020-06-22

  • 肌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观察
    部肌肉无力,出现额纹消失,闭目、皱眉、鼓腮、示齿等动作难以完成,以及口角在健侧肌肉的牵拉下向对健侧歪斜,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部位压痛。若患者面神经受累部位在膝状神经节以上,患者可出现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该疾病通常在20~40岁多见,不仅会造成患者躯体功能的受限,还会造成患者自卑,心烦,心急,情绪低落等心理状态的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目前该疾病早期治疗除药物治疗外无特效疗法。为提升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治疗效果,本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年7期2020-06-02

  • 温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查体可见一侧面部额纹消失,睑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变平,病侧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做鼓腮和吹口哨动作时,患侧漏气。不能抬额、皱眉,眼睑闭合无力或闭合不全。纳入标准:符合以上标准,病程低于7天,首次发病,经CT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排除标准[2]:双则面瘫,发病时间超过7天,中枢神经系统、外伤、耳科疾病引起的面瘫,妊娠或产褥期,精神障碍。2 治疗方法对照组用常规针灸治疗,主穴取足部与手部的阳明经腧穴,足部与手部辅穴为少阳经腧穴,同时取患侧的风池穴、下关穴、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1期2019-04-08

  • 汪振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经验介绍
    表情肌瘫痪,可见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蹩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不能露齿、鼓腮吹气等一系列症状。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亦称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2]。西医的主要病因多为冷空气的刺激、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所致神经变性、神经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3]。早期以面神经的水肿、缺氧、缺血为主要原因,后期逐渐演变为脱髓鞘的改变[4]。西医主要的治疗原则是运用激素、营养神经等一系列药物,但综合病例来看疗效不佳[5]。

    光明中医 2019年3期2019-02-26

  • 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探究
    歪斜、流涎、面部额纹消失、睑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变平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味觉丧失、唾液减少及患侧乳突处疼痛等症状[1]。电针疗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是近年来临床上新兴起的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临床研究表明,与单独用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相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电针疗法治疗该病的效果更佳。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联合电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3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4期2018-05-24

  • 单味畲药雷毒柴治疗顽固性面瘫1例
    侧口角溢出,左侧额纹消失,左侧耳后乳突区疼痛,夜间因疼痛不适,入睡困难,经外院治疗后,耳部疼痛较前有所缓解,但面部其余症状改善不明显,来我院就诊。查体可见左侧额纹消失,左眼闭合时露出白色巩膜,左眼畏光、畏风,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口角歪向右侧,伸舌右偏,不能鼓腮、吹口哨,饮水从左侧口角溢出,面部感觉大致正常。左侧耳后乳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5分。Yanagihara面神经麻痹分级系统评分为18分,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系统评级

    浙江中医杂志 2018年6期2018-01-18

  • 采用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对额纹除皱的效果分析
    析A型肉毒毒素对额纹除皱的实际效果和价值,我院选取了部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对照研究,现将报道整理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 基础资料选取在本院接受额纹除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病例数为86例。根据其注射A型肉毒毒素剂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名,女性患者38名,整体年龄分布在39岁至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38±3.76)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名,女性患者40名,整体年龄分布在38

    医药前沿 2018年32期2018-01-17

  •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不能皱额、蹩眉,额纹消失,眼裂扩大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或饮水时口角漏气或漏水;瘫痪侧乳突部疼痛,耳廓与外耳道感觉减退。2.治疗方法2.1 中药治疗内服自拟方剂扶正汤,以四物汤合牵正散加减治疗:熟地、白芍、当归、川芎、丹参各15g,秦艽、防风、紫苏叶、白僵蚕各12g,白附子、桂枝、红花各10g,全虫、甘草各6g。针灸、TDP治疗取穴:患侧翳风、听会、攒竹、颊车、四白、地仓、太阳、承浆,对侧合谷。方法:每

    医药前沿 2018年3期2018-01-16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静止期周围性面瘫30例
    表情肌瘫痪,患侧额纹消失或变浅、眼睑闭合不全、眼裂扩大、眼睑外翻、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不能完成蹙眉、皱额、鼓腮、露齿、噘嘴和吹口哨等动作。2016年6月至11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静止期周围性面瘫疗效颇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共30例,均为神经内科转至我科门诊的患者。右侧面瘫11例,左侧面瘫19例;女9例,男21例;年龄7~82岁,平均35.7岁;病程1~2周。均有不同程度的表情肌瘫痪症状,5例伴有耳后疼痛。2 治疗方法西医治疗:发病初期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6期2017-04-05

  • 僵蝎汤加味配合针灸按摩治疗面瘫32例
    称,口角无歪斜,额纹完全恢复正常,或症状、体征积分减少大于95%。显效:面部表情基本自然,患眼能完全闭合但不完全,鼻唇沟变浅程度减轻但不对称,口角基本无歪斜,额纹恢复但不对称,或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95%。有效:面部表情不自然,患眼能闭合50%,鼻唇沟变浅不对称,口角略歪斜,额纹尚未完全恢复。或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5%~70%。无效:体征、症状无明显改善,或积分减少小于35%。4 治疗结果痊愈15例,占46.88%;显效12例,占37.50%;有效3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5期2017-04-04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双侧面瘫体会
    畏寒恶风。查双侧额纹消失,双眼闭合不紧,双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侧歪斜,双侧面部不能作蹙额,鼓腮无力,示齿试验(+)、抬眉试验(+)。四肢肌力可,四肢感觉神经无异常,病理征未引出。舌红苔薄白,脉浮紧。中医诊断为面瘫(风寒袭络)。西医诊断为面神经麻痹。西医治疗:①利巴韦林注射液0.2g、静滴,日2次;②甲钴胺胶囊0.5mg,口服,日3次。中医治疗:①穴取双侧阳白、睛明、攒竹、颧髎、颊车、地仓、风池、迎香、翳风、双侧合谷,承浆、水沟,地仓透颊车,余穴均浅刺,采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9期2017-04-04

  • 面部多针浅刺治疗孕期周围性面瘫30例
    起病突然;②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变大,眼睑不能闭合;③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嘴角由患侧向健侧歪斜;④或有舌前2 /3味觉减退,耳后乳突部疼痛等;⑤由肿瘤、外伤、腮腺病变、等其他原因继发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除外。2 治疗方法取患侧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健侧地仓、颊车。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舒适为度,取患侧及健侧面部穴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采用托尼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于患侧阳白、四白穴向下平刺,颧髎、颊车、地仓直刺,进针深度2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1期2017-04-04

  • 不同剂量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额纹除皱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额部皮肤油脂分泌的影响
    型肉毒毒素注射在额纹除皱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额部皮肤油脂分泌的影响。 方法 选取80例额部皱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A型肉毒毒素额部肌肉内注射治疗。A组患者注射总剂量为10 U,B组患者注射总剂量为20 U。比较两组患者额纹除皱临床疗效、额部皮肤油脂分泌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临床疗效显示,B组患者除皱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97.5% vs 80.0%,P0.05)。A组和B组两两比较显示,A组和B组注射前、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1期2017-03-31

  • 新生儿先天性歪嘴哭1例
    异常面容,且双侧额纹左右对称,双眼均可闭合,双侧鼻唇沟无明显改变,其余查体无明显异常。心脏彩超示:房间隔小且缺损(1.8 mm);头颅MRI未见异常。初步诊断:新生儿面神经麻痹待查。2 讨 论面神经麻痹分为中枢性及周围性,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多由于大脑半球或脑干上部等神经核以上病变造成,表现为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口角向健侧歪斜,额纹正常、眼裂正常、能闭眼。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由于面神经核及以下纤维受损造成,表现为病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闭眼、眼裂大、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2期2017-03-09

  • 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4例疗效观察
    乳突区疼痛,患侧额纹消失,眼裂增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口歪向健侧,患侧不能皱眉、闭眼、鼓腮、吹哨等动作,上下眼睑闭合不全、流泪、流涎,食物留滞患侧颊与齿之间。与中枢性面瘫鉴别:中枢性面瘫,双侧额纹对称,患者有脑梗死病史,或确诊为脑梗死、脑出血。治疗方法治疗组:急性期:采用头针、远部取穴针刺、TDP灯照射、梅花针放血、拔罐相结合的方法。①头针:颞前线、顶颞前斜线下2/5,顶颞后斜线下2/5。②体针:合谷(双)、足三里(双)、阳陵泉(双)、阴陵泉(双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4期2016-05-26

  • 中药外洗治面瘫
    适用于面肌麻木、额纹变浅或消失、泪液外流、头身冷痛、眩晕、头重如蒙、胸闷恶心、舌苔白腻、脉滑等表现的患者使用。2.荆防蝉蜕汤处方:荆芥、防风各15 克,蝉蜕10克。用法:同羌活荆灵汤制法。功效:此方具有散风除热、镇痛止痉的功效,适合有口眼歪斜、额纹变浅或消失、泪液外流、舌僵不灵、肌肉酸楚、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表现的患者使用。3.蚕蝎牵正汤处方: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10克。用法:同羌活荆灵汤制法。功效:此方具有祛风解痉、益气清热的功效,适合有口眼歪

    农村百事通 2016年6期2016-05-14

  • 穴位透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81例疗效观察
    ,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变浅或消失,嘴向健侧偏歪,鼻唇沟变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2009年1月—2014年12月采用穴位透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8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81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科门诊,年龄最小18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3岁;男性36例,女性45例;病程最短者2 d,最长者15 d。治疗方法1.穴位透刺:取穴患侧阳白透鱼腰,太阳透丝竹空,地仓透颊车,四白透巨髎,加针刺双合谷穴及患侧翳风穴、太冲穴。操作方法:以上穴位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6期2016-01-30

  • 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口僻
    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时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状。风寒证多有面部受凉因素,一般无外感表证;风热证常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炎、牙龈肿痛之后,伴有耳内、乳突轻微压痛。均无神志及肢体功能障碍。治疗方法1.针刺法:主穴取地仓、颊车、人中、下关、四白、牵正、翳风、合谷。随症配穴:额纹消失加阳白,不能抬眉加攒竹,眼睑闭合不全加后溪、昆仑,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乳突痛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3期2016-01-30

  • A型肉毒素在注射整形美容中的临床应用
    例,其中21例为额纹组,26例为眉间纹组,36例为鱼尾纹组,另外7例为混合组,对于各个组别的患者,结合其情况,为其应用剂量不同、注射方法不同的方法开展除皱处理,统计分析各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混合组、鱼尾纹组、眉间纹组、额纹组几个组别的满意度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相比,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A型肉毒素应用于注射整形美容当中,能够取得理想的面部除皱效果,并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值得在实际应用中推广。A型肉毒素;注射整形;美容作为一种生物制剂,

    中国医疗美容 2016年11期2016-01-24

  • 缪刺法配合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病初可见一侧面部额纹变浅或消失,睑裂变大,患侧口角低垂,鼻唇沟变浅变平,示齿示口角歪向健侧,鼓腮和吹口哨时,患侧漏气,不能抬额、皱眉,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眼睑闭合无力或闭合不全;部分患者可伴有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障碍;另有一些患者因病程迁延难愈,甚至可出现患侧肌肉挛缩,口角反向患侧歪斜,形成“倒错”现象。1.3 纳入标准 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确诊为周围性面瘫,通过颅脑CT检查无脑出血、脑梗塞及中枢神经系

    江西中医药 2015年3期2015-04-15

  • 针刺透穴治疗面神经麻痹58例
    ,眼脸闭合不全,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2 治疗方法以局部病变取穴为主,并配合循经取穴。取阳白透鱼腰,四白透地仓,颊车透地仓,下关透牵正。配丝竹空,攒竹,合谷,外关。恢复期加用电针,用G6805电针仪,以连续波,每日1次,每次30min,刺激量以能耐受为宜。并加TDP照射,以面部潮红为度。7天为一疗程,疗程期间休息1天再进行下一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3 疗效标准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痊愈:眼睑闭合良好,口角无歪斜,局部症状消失。显效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4期2015-04-04

  • 蒙药配合针刺治疗赫依瘫
    刺治疗:患者患侧额纹变浅或消失(额肌瘫痪);眼裂增大和眼脸不能闭合(眼轮匝肌瘫痪);患侧面部肌肉松弛,鼻唇沟平坦(颊肌瘫痪);口角下垂或歪斜(口轮匝肌瘫痪);举鼻翼向上及向内消失(鼻肌瘫痪)。据其5 个特点,可酌情选用以下4 个穴位:阳白穴(相当于额肌运动点),太阳穴(相当于眼轮匝肌运动点),迎香穴(相当于鼻肌运动点),地仓穴(相当于口轮匝肌运动点)。3 疗效标准治愈:额纹、闭目、示齿3 项指标完全恢复正常,未留后遗症;好转:额纹、闭目、示齿3 项指标中部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5年4期2015-01-23

  • 点阵双极射频技术治疗面颈部皱纹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次数增加而增高。额纹:3次治疗后Fitzpatrick皮肤弹性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次治疗后皱纹改善评分与1次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眉间纹、鱼尾纹、颈纹: 3次治疗后Fitzpatrick皮肤弹性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次治疗后皱纹改善评分与1次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不良反应轻微,无休工期。结论点阵双极射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面颈部皱纹的方法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4年10期2014-12-04

  • 面瘫的中医护理体会
    伴面部表情板滞,额纹消失,口角下垂,露睛,流泪,病侧不能皱眉、闭目,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牙齿和颊间隙内为临床表现。西医治疗没有特效药,两年来笔者以中医通畅脉络为法,配合有效的中医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endprint面瘫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颜面脉络空虚,邪气乘虚而侵入面部脉络,闭阻气机,筋脉失养所致。临床上较为常见,以面肌麻木、纵缓不收,伴面部表情板滞,额纹消失,口角下垂,露睛,流泪,病侧不能皱眉、闭目,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牙齿和颊间隙内为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4年5期2014-12-02

  • 阳白穴“井”字针法治疗面瘫后遗症47例临床疗效观察
    麻木、局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提鼻、闭目、露齿、鼓颊;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因口轮匝肌瘫痪而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因颊肌瘫痪而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该病属于中医学“面瘫”或“口眼歪斜”范畴,其基本病机为平素正气不足,气血两虚,卫表不固,而为风寒、风热或风痰之邪侵袭,导致经络气血运行失调,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出现“噼”。而患病时间超过三个月且病情没有康复者则为面瘫后遗症。对于面瘫后遗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期2014-09-08

  • 针刺结合中药散剂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98例临床观察
    病侧露睛流泪, 额纹消失, 鼻唇沟平坦等。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其发病、主症皆异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治则、处方也当有所不同, 不在观察之列。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 男46例, 女52例;年龄最大76岁, 最小8岁;病史最短者1 d, 最长者3个月。1.2 诊断要点 参考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杨长森主编的《针灸治疗学》第5版“面瘫”辩证篇:起病突然, 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肌板滞、麻木瘫痪。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 口角向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3期2014-08-28

  • 针灸为主治疗双侧周围性面瘫1例
    劳累史。刻诊右侧额纹消失,右眼闭合不全,口角向左侧歪斜,无发热,无外耳道疱疹,无味觉减退。诊断:右侧周围性面瘫。遂予常规针灸治疗。3天后患者面部表情减少,呈面具脸,双侧额纹消失,双侧眼睑闭合不全,以右侧为甚,双侧鼻唇沟变浅,鼓腮不能,伸舌居中,四肢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深浅感觉对称,脑膜刺激征阴性,共济运动协调。辅助检查:血化验示高胆固醇血症,余血常规、生化、血黏度、肿瘤标志物等均正常。肌电图示双侧面神经受累,左侧正中神经SCV减慢,左侧腓

    江苏中医药 2014年4期2014-04-15

  • A型肉毒毒素改善面部动力性皱纹的近期效果观察
    行面部除皱,包括额纹48例,鱼尾纹30例。注射前及注射后1、3、6、9个月分别照相,比较面部皱纹变化情况,结合患者自我感觉等指标,综合分析A型肉毒毒素注射除皱的近期效果。结果所有78例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医患双方就术后效果共同进行评价,注射部位皱纹消除明显,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动力性皱纹,疗效良好,安全方便,副作用少,术后满意度高。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动力性皱纹面部20多年前,Allen成功地采用肉毒杆菌毒素A治疗睑肌痉挛[1]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4年5期2014-02-05

  • 牵正散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43例
    眼睑不合,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浅平,说话 “漏风”,口角流涎,面部表情怪异、僵硬等,俗称吊斜风。该病的发生不受年龄和季节的限制。在西医中,因面神经受损部位不同,分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种。近年来,用中医传统的针灸法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针灸治疗属外治方法,现联合中药牵正散加减内服共同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面瘫患者86例,均属周围性面瘫。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5~72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2期2013-12-06

  • 复方血栓通胶囊配合针灸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发笑时更为明显;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患侧面部表情肌功能瘫痪;闭目露角膜下的白色巩膜;进食时食物常滞患侧颊龈沟内,常有口水自淌;镫骨肌分无支受累,可出现听觉障碍;损害在茎乳孔附近,鼓索神经受累,则有舌前2/3味觉障碍;损伤膝状神经节,除上外,可有乳突区疼痛,外耳道及耳廓有感觉障碍或出现疱疹样损害;恢复期可见患侧面肌痉挛,偶见“鳄鱼泪”现象,即嚼食时,伴有患侧流泪[1]。1.2 一般资料治疗患者68例,以随机划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4期2013-06-07

  • 曾朝芬治疗面瘫56例
    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2 治疗方法温和灸:选穴颊车、地仓、翳风、四白、阳白、颧髎、承浆、合谷、足三里,距皮肤3~4cm处施以温和灸,急性期每次15 ~ 20min,恢复期及后遗症期25~30min,均以局部知热、潮红为度。注意避免灼伤皮肤。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梅花针:局部叩刺整个患侧面部,均以浅刺为主,每次10 ~ 15min;不破皮,均以皮肤隐隐泛红为度。每日1次,10天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4期2013-04-08

  • 药物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观察
    侧表情肌瘫痪,即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闭目不严,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示齿、鼓腮动作不能完成,还可出现耳廓及外耳道带状疱疹或舌前2/3味觉消失。排除外伤、耳科疾病,桥小脑角部位病变所致周围面神经损伤。2 治疗方法穴位注射:取翳风穴,常规消毒,用1mL注射器抽取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各0.25mL,快速进针刺入穴位,待针刺部位有酸、麻、胀、痛感且回抽无血后慢慢推注药液,边退边推或多方向推药,注射完毕拔针,轻轻按压穴位片刻。每日穴位注射1次,10次为一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5期2013-04-07

  • 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50例临床观察
    ,无闭眼不全,无额纹消失症状,常伴有半身不遂,偏身感觉异常等全身症状,头颅CT显示异常。(2)非顽固性面瘫:面瘫经系统治疗3个月,症状基本消失。1.4治疗方法1.4.1选穴:运用辩证取穴原则,多选阳明经穴和局部穴。主穴:地仓透颊车、牵正。配穴:(1)部分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加阳白透鱼腰;(2)眼干涩流泪,加瞳子髎透太阳;(3)人中沟歪斜,加人中、承浆;(4)鼻唇沟变浅,加迎香。1.4.2操作方法:自备穴位埋线包(9号腰穿针2套,2-0羊肠线剪断成2-3cm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3-31

  • 针刺面瘫健侧配合董氏奇穴治疗周围性面瘫86例疗效观察
    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睛闭合不良,眼裂变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人中沟歪斜,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皱眉、吹口哨、鼓颊困难。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常用穴位:阳白、四白、颧髎、地仓、颊车、医风、牵正。对年老体弱及病程久者局部取穴以足阳明胃经为主,并加足三里穴以助气血生化之源。患者取侧卧或仰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选用0.5~1.5寸的乐灸牌一次性针灸针,面部所有穴位均浅刺,15d内针法不捻转,轻刺激,不愈者加大针刺捻转角度,并接通电子针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2013-01-30

  • 电针治疗双侧面瘫1例
    治疗。查体见左侧额纹、鼻唇沟均浅,口角右偏,左侧示齿不全,鼓腮漏气,左侧眼睑闭合露睛,左侧Bell’s征(+)。就诊当天给予针刺治疗1次。初诊两天后患者再次就诊,诉右侧面部肌肉亦感无力,咀嚼困难,无头痛头晕,无饮水呛咳,行走如常。查体可见双侧额纹均消失,双侧示齿不能,鼓腮不能,面部表情消失,呈面具脸。颈软无抵抗,四肢肌力无异常,双侧腱反射正常,病理征未引出。考虑患者病情变化,相继出现双侧面瘫,为除外其他神经系统疾患,急请本院神经内科会诊,给予头颅 MRI平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4期2012-04-13

  • 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56例
    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③一侧不能做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④肌电图表现为异常。治疗方法治疗原则:祛风散寒,疏通经络,活血养筋。1.推拿:取穴:百会、印堂、上星、头维、睛明、太阳、攒竹、阳白、鱼腰、丝竹空、牵正、迎香、地仓、下关、颊车、人中、合谷、风池、翳风、天柱、完骨等穴。操作步骤:①令患者取仰卧位,术者坐在一旁,先施一指禅推法推拿患侧上述穴位,往返操作约5min。②以大鱼际揉法施术从阳白、太阳至牵正穴,从地仓向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1期2012-01-26

  •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扩大,眼睑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患侧鼻唇沟变浅或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漏气。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9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6个月。病情程度分为轻度10例(不说话、不笑时口角歪斜不明显,面部表情欠佳,其他临床症状未出现),中度20例(口角歪向健侧0.2cm,人中沟轻度水肿,患侧眼睑闭合不全,有一小间隙,额纹部分消失,饮水漏水较轻),重度30例(口角歪向健侧0.3~0.5c

    中国民间疗法 2012年6期2012-01-25

  •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8例疗效观察
    睑闭合良好,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说话和欢笑时口角无歪斜,进食时齿颊不滞留食物残渣;好转:眼睑闭合欠实,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基本对称,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说话和欢笑时口角略有歪斜,露齿时面肌功能轻度障碍;无效:额纹及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其他面肌功能严重障碍。2.2 治疗结果 见表1。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3 讨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因风寒等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水肿,使面神经受压,神经营养缺乏,甚至引起神经变性而发病。中医学认为手、足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1年4期2011-08-02

  • 针灸加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74例临床观察
    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治疗如果及时得当,可很快痊愈,否则易留有后遗症;病程迁延日久,还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2006年4月-2010年12月,笔者采用针灸疗法加推拿疗法治疗74例,同时设置针灸对照组74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1年2期2011-03-24

  • 电针加穴位敷贴治疗面瘫208例疗效观察
    起病。表现为病侧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闭目不紧。或完全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偏向健侧,鼓腮或吹气时漏气,吃东西时残渣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刷牙或喝水时患侧嘴角漏水。有些病人还出现耳疼或耳后乳突疼。症状于数小时或1~2d达到高峰。此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稍多于女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8 例面瘫中,男性120例,女性88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4h,最长8个月;左侧101例;右侧107例。40岁以上予以脑CT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8期2011-02-11

  • 针刺配合砭石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举隅
    经检查:抬眉左侧额纹消失,左眼闭合露睛5毫米,左侧鼻唇沟平坦,左侧口角鼓腮漏气,口角歪向右侧,左耳后乳突有压痛,左侧颈部肌紧张,伸舌居中,舌苔薄白,脉浮。中医诊断为面瘫,风寒袭络。西医诊断为左侧急性周围性面神经炎。治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针灸取穴:风池、风府、合谷,提插捻转,至针感强烈,取患侧牵正、颧髎、阳白、四白、地仓、颊车,轻刺激,只捻转,勿提插,留针30min。起针后,用砭板在面部做顺时针摩法,约1分钟,至面部微有热感。然后用砭板板头在患侧额部从眉头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年18期2010-08-15

  • 阿昔洛韦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疗效观察
    侧眼裂闭合不全,额纹和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健侧等体征。以上病例均排除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和吉兰-巴雷综合征所致的周围性面瘫。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既往史、病程、面瘫程度、治疗时机等大体一致。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就诊后给予泼尼松0.5mg/(kg·d),开始早晨一次顿服,连用7天,后减半量,再用5~7天。同时口服维生素B1、B6、三磷腺苷(ATP)、地巴唑;急性期后配合针灸、自行热敷和面部按摩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昔洛韦针剂5mg/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1期2010-02-09

  • 耳穴疗法加TDP治疗面神经麻痹50例
    痊愈:闭眼好,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对称,鼓腮露齿无障碍;有效:额纹及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无效:额纹及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露齿严重障碍。2.2 治疗结果 经耳穴疗法加TDP治疗后多数患者在5~6 d好转,年轻或患病即治者10 d痊愈,最快5~7 d痊愈;60岁以上或病程长的患者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大约20 d左右。少数患者的疗程为几月。治愈后随访无一例复发,面、眼、鼻唇沟全部恢复正常。共治50例,治愈47例,有效3例,治愈率达94%,有效率达

    中国疗养医学 2009年12期2009-02-09

  • 头针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0例
    就诊。检查:右侧额纹消失,右侧面部肌肉轻度肿胀,右眼闭合不全,眼裂大3mm,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露齿不能,鼓腮漏气,口角低下,四肢活动正常,病理反射(-)。治疗取头针双运动区下2/5,双侧面神经刺激点。2次后,右眼可闭合,饮食时口角流汤已明显减少。10次后,额纹再现,口眼歪斜明显改善,可鼓腮,吹口哨 。20次后完全治愈。随访1个月患者面部丰满,谈笑活动自如。5体会面神经麻痹主要是由于面神经通过茎乳突处的肿胀,压迫面神经管内外的损伤所致,从而引起面神经功能失

    中国针灸 2000年10期200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