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伯

  • 游离于宗教与世俗之间 ——论张资平的宗教小说意识
    魂的终极关怀。《约伯之泪》是张资平导源于《圣经·约伯记》的一部中篇小说。《约伯记》表现约伯对无形者上帝的至高敬畏与顺从,约伯一生的祸福荣辱都与上帝相关,认为人及其生命是神的恩赐,人生的受苦受辱不过是其皈依神门的一种需要,生命的存在即它的终极目的是归顺、信仰上帝。《约伯之泪》的显结构是描述一个情场失意者的痛苦、迷惘与苦苦追问。表面看来属于恋爱小说,实质上,小说的潜结构隐含了作者对人类终极命运的苦苦探索。小说艺术地将主人公“我”对心中恋人琏珊的仰慕、顺从、礼赞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22年1期2022-11-25

  • 存在与神圣读约瑟夫·罗特《约伯记》
    性的空间。二 《约伯记》与圣经叙事有学者认为“在罗特的许多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新写实主义的影子”,它具体表现为叙事者与故事主人公及故事情节之间的疏离,叙事是以一个鲜明的旁观者视角展开的,作者仿佛刻意要让读者明白,他讲述的乃是他人的故事,以便将自身情感完整地同文本剥离开来。这与当时风头正劲的表现主义及现代派小说的表现手法显然不同,后者惯于进入并展开人物的意识或心理,这恰恰使得叙事者与文本的关系显得更为紧密,不可分离。卡夫卡笔下的K基本上可以被认为是卡夫卡本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22年4期2022-11-07

  • 约伯医生 中篇小说
    张柠马约伯医生医术精湛,性情温和,温文尔雅有教养,下巴上长着一小撮胡子,垂在那里成个小的倒三角形,红润的面颊上架着一副眼镜,圆眼镜片后面一双眯缝眼,给人总在微笑的感觉。少年时代是一个到处都布满着凶恶眼神的年代,马约伯医生和善、亲切、温柔的眼神,稀罕而又珍贵,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每当想起马约伯医生,我就有一种向人讲述和诉说的冲动。马约伯医生的确曾经出现在我的两部小说之中,而且占据篇幅也不算小。但他从来都不是主角,只是配角,充其量也只是个“次主角”。主要原因是

    边疆文学 2022年4期2022-11-05

  • 神说: 要有光。然后呢?
    直接就是一个“反约伯记”,约伯记是旧约圣经里的一个非常戏剧化的经典,上世纪以来一直被存在主义哲学家讨论。上帝为了与魔鬼打赌,以考验约伯的名义把他的亲人及一切都剥夺了,而约伯一边痛不欲生一边坚信这是上帝对他的考验。但因为对那痛不欲生描写得太深刻,读者会不由自主也质疑起来:上帝是凶手、还是救世主?就像李申爱的两次申诉,一是当她刚刚丧子时,她质疑传教者说:上帝真的存在的话,怎能如此残忍地让我的俊儿死得那么惨?二是她虔信上帝之后,以为可以去原谅凶手而达致大爱,结果

    小资CHIC!ELEGANCE 2022年2期2022-01-11

  • 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和《圣经》的互文性研究
    命的意义;又借助约伯叙事探究苦难根源和信仰力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精神之爱。以互文性视角探讨史铁生与基督教的关系,应立足客观,既不能将基督教文化简单复刻到史铁生的思想中,又不能陷于史的语境而忽视其局限性。二者思想应体现为双向对话、互为阐释。关键词:史铁生 基督教 《创世记》 约伯《圣经》文本和基督教文化对中国20世纪之后的文学具有重要影响。史铁生基于自身特殊的生存处境、生命实践和基督教思想发生的关联,使其成为研究“中国文学和基督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位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5期2021-06-30

  • 《答约伯》:神∕人的个性化历程
    430072)《约伯记》是《圣经·旧约》中颇具争议的一章。此章讲述了上帝虔诚的仆人约伯无端受难的故事。约伯正直公义,敬畏神,并蒙神的喜悦,然而在撒旦的挑唆下,耶和华同意撒旦以一系列的灾难来试探约伯的虔诚。在先后遭受家业被摧毁、子女意外离世、自己身染重疾的打击后,约伯依然坚持对上帝的信仰。约伯的虔诚、对道义的坚守与上帝放任撒旦对他施加一系列苦难的试探,以及最后上帝对约伯诉求公义的回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特别是其中上帝所展现的冷漠和残酷与基督教思想中仁爱、公义的

    湖北社会科学 2021年8期2021-01-13

  • 论《威克菲尔德的牧师》中的圣经文化原型
    瑟、参孙、大卫、约伯等圣经人物的故事也多是呈U形发展态势。在创世之初,亚当夏娃在伊甸园里怡然自得,后来受撒旦变成的蛇的诱惑而违背上帝旨意,遭到上帝的惩处而陷入生活上的困境和精神上的迷茫。亚当和夏娃的后代们辛勤耕作,重新赢得上帝的庇护后,得以过上安稳的生活。但很快他们变得不安分甚至堕落,于是又遭上帝处罚。在不安与惶恐中,人们重新皈依上帝,人心向善,得到上帝的谅解与祝福后,人们最终得以过上久违的好日子。U形叙事模式可以说是圣经留给后世文人的经典叙事原型。《威克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12-19

  • 在不止息的痛苦中踊跃①《约伯记》与《离骚》
    却是凤毛麟角。《约伯记》就是其中一卷非常引人注目的探讨苦难的书,可能也是此类题材中最有名的一卷书。它在《旧约圣经》里与《诗篇》一样属于诗歌智慧书,跻身于以色列人的宗教圣典。也因其文学上的辉煌成就,它又被列入世界文学的经典,是一部足称伟大的文学名著。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歌德的《浮士德》都深受它的影响,英国作家卡莱尔称之为:“圣经内外无可匹敌的文学杰作。”②《约伯记》的作者不得而知,但为希伯来人所著应是无疑。成书年代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它是圣经

    上海文化(新批评) 2020年4期2020-11-17

  • 论守法与正义的关系
    法与正义的争论。约伯苏格拉底认为守法即正义,按照法律行事就可以得到更公正的待遇。但是用这个观点分析或者反推约伯的人生经历,有人认为约伯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是因为没有守法,也有人认为约伯按照法律行事却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守法并不代表正义。本篇论文将以约伯的遭遇为案例,以苏格拉底的正义观为论据,论证约伯是否正义,从而论证守法与正义的关系。【关键词】守法 正义 敬神 约伯 苏格拉底在开始讨论前,首先明确本文讨论约伯是否正义是在肯定苏格拉底的“正义观”的前提下进行的。

    商情 2020年2期2020-02-14

  • 试析英语习语中的文化内涵
    习。一.Job(约伯)据《圣经(旧约(约伯记》记载,约伯生活在乌斯地,有七子三女,牛羊成群,仆婢若干,为东方人中的至高至大者。他为人正直,远离恶事,虔诚地事奉耶和华神,深得神的赞誉。堕天使撒旦质疑约伯对神的敬畏,认为约伯之所以敬畏神是因为神给予他的所有,神便让撒旦取走约伯的家产、儿女,但约伯依然敬畏神。撒旦认为约伯还敬神是因为神还未伤及他的健康,神便让撒旦夺走约伯的健康,使他浑身上下长满毒疮。约伯坐在炉灰里用瓦片刮自己身体上的毒疮,十分痛苦,连他妻子都劝他

    文学教育 2019年34期2019-11-26

  • 从苦恼到朝向他者:列维纳斯关于恶的现象学
    悲剧的悲剧”。《约伯记》则是列维纳斯在思考恶时常用来帮助深入理解问题的文本。约伯在苦难中发出叹息:“求你停手宽容我,叫我在往而不返之先,就是往黑暗和死荫之地以先,可以稍得畅快。”(10∶20)“就是把你的手缩回,远离我身,又不使你的惊惶威吓我。”(13∶21)夏利埃指出,约伯这种被上帝追击到无处可逃,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感觉,与深陷存在之罗网的感觉相连,(12)Catherine Chalier, La Persévérance du mal, Paris,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02-20

  • 帕吉斯的散文诗
    ,身上长满疖子的约伯①圣经中安贫乐道、极能忍耐而对上帝又不失去信心的人,上帝加倍赐福于他。,甚至不曾意识到这是一场竞赛。因为他抱怨得太多,裁判就堵上了他的嘴。因此,他默默地接受了这一决定,甚至还没有意识到,他就击败了自己的对手。因此,他的财富被返还了,他被赐予了儿女——当然,是新的儿女——他对最初的孩子的消失也不会悲哀了。我们可以想象这种报应是最可怕的事情。我们可以想象最可怕的事情是约伯的无知:他不明白自己究竟击败了谁,甚至不明白自己获得了胜利。但实际上,

    散文诗 2018年13期2018-11-15

  • 《圣经》“约伯记”中的信仰探析
    朱黎黎摘要:“约伯记”在圣经旧约中有重要意义。它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讨论。本文不是根据宗教,而是探索文本本身,并解释约伯在整个命运和痛苦过程中的信仰进展。它展示了约伯在信仰和命运之间的痛苦折磨。最后,明确了神圣正义的安排和神圣意志的表现。关键词:约伯;信仰;神圣的正义;神圣的天意“约伯记”是圣经旧约中的重要部分。它主要是关于主要主角约伯的信仰进程。在一开始,约伯相信上帝,担心上帝会竭尽全力去做商品,避开邪恶。他的生活顺利而富有,受到许

    北方文学 2018年21期2018-08-28

  • 《瓦西利·菲韦斯基的一生》中的信仰叙事
    圣经》文本中的《约伯记》不谋而合。上帝的公正是为天道,既然如此,一个至真至善拥有大能的上帝,又如何容忍无辜的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基于此,不少研究者认为,《一生》是《约伯记》无辜受难主题在俄国的延续。然而,在笔者看来,《一生》与《约伯记》毕竟背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语境,它们在“相似性”之下实则蕴含着巨大差异。因此,本文不会沿着《一生》对《约伯记》的“延续性”来分析,而是撇开这种关联,力求从另外的角度探求《一生》的内核。经研究发现,脱胎于俄国世纪之交的《一生

    学术交流 2018年6期2018-08-15

  • 约伯记》与《庄子》死亡观比较
    张 齐《约伯记》与《庄子》死亡观比较张 齐(浙江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8)《约伯记》和《庄子》分别是各自民族的经典智慧文本,都对死亡有着特殊观照。两者在死亡之因、死亡之果以及由此而反观生命的态度三个方面均有可比性。《约伯记》将死之因归结为人的罪,死亡的结果是骨肉朽坏,成为阴魂,远离上帝;《庄子》将死之因归为不可知之“命”的作用,死亡的结果是以气化的方式重新回到大道运行之中。由此也产生了对生命态度的差异:一者敬畏谦卑,一者逍遥自由。这两种异质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4-04

  • 探析《城堡》中K对约伯的接受与创造性叛逆
    塑造K人物形象以约伯为原型的接受与创造性叛逆的视角出发,进一步剖析作家接受与创造性叛逆的成因。一、K对原型人物约伯的接受原型(archetype)一词由希腊文arche(原初)和typo(形式)构成。原形批评的主要创始人是加拿大诺思洛普·弗莱。弗莱认为,文学起源于神话,神话中包蕴着后代文学发展的一切形式与主题,并把神话称为文学的原型。在弗莱看来,从文学的视角看《圣经》,它不再是基督教的至圣经典,而是以神话的方式讲述着人类生存的全部历程。在世界文学史上,卡夫

    名作欣赏 2018年26期2018-01-28

  • 华丽的转身:“用爱获得世界” ——审美救赎在中国美学中的出场(上)
    —《圣经》中的《约伯记》《传道书》为例。《约伯记》和《传道书》所昭示的,就是西方基督教文化的生命的“根本转换”与“化蛹为蝶”。面对生命的“边缘情境”,人类应该如何去选择一种比苦难和受难更加高贵的方式去迎接苦难和受难?这就是《约伯记》和《传道书》的主题。当然,《约伯记》和《传道书》的侧重又有所不同。《约伯记》侧重的是人类生命“边缘情境”的“无缘无故”的呈现,《传道书》侧重的是人类生命“边缘情境”的“无缘无故”的理解。《约伯记》的故事毋庸多言,需要提示的只是,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18年6期2018-01-23

  • 希伯来文明生态观启示
    典型的例子——《约伯记》。约伯一直以来对上帝保持敬畏,撒旦找到上帝说,这个人对你信仰是不坚定的,只是出于你对他的福报,不信我们让他受苦难他就会不信神了。于是神降了很多灾难给他,他的牛、羊、家里的人都死掉了,结果他还是很信神。撒旦说让他自己受难,他就不会信了,结果他头上长疮、脚下流脓、全身溃烂,他依然还是很相信。《约伯记》的最后,上帝在风中对约伯指点迷津,却并没有告诉约伯其受苦的真相,而是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在神面前的渺小和无知。故事强调人对神信仰,这种

    中国周刊 2017年10期2017-10-17

  • 人间戏剧
    还算什么朝拜?六约伯的信心是真正的信心。约伯的信心前面没有福乐作引诱,有的倒是接连不断的苦难。不断的苦难曾使约伯的信心动摇,他质问上帝:作为一个虔诚的信者,他为什么要遭受如此深重的苦难?但上帝仍然没有给他福乐的许诺,而是谴责约伯和他的朋友不懂得苦难的意义。上帝把他伟大的创造指给约伯看,意思是说:这就是你要接受的全部,威力无比的现实,这就是你不能从中单单拿掉苦难的整个世界!约伯于是醒悟。不断的苦难才是不断地需要信心的原因,这是信心的原则,不可稍有更动。倘其预

    中国医学人文 2017年5期2017-06-05

  • 《审判》与《约伯记》比较分析
    1)《审判》与《约伯记》比较分析张慧真(河南大学文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审判》与《约伯记》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约瑟夫·K与约伯在经历了相似的苦难之后,二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约伯被赐予加倍的财产,而K在最后却心甘情愿地被人处死。这样的结局与作者个人性情及人生经历有关,由《圣经》入手,从卡夫卡与《圣经》的关系来看,更与卡夫卡矛盾的宗教信仰密不可分。审判;约伯;卡夫卡;信仰卡夫卡的作品都是对《约伯记》的注释,[1](P209)卡夫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2期2017-04-14

  • 卡夫卡《城堡》中的希伯来圣经元素
    事母题也来自于《约伯记》。肖勒姆在致本雅明的信中说:“我建议你对卡夫卡的任何探寻都从《约伯记》开始。”[3]《约伯记》的主题是对受难与救赎的理解。《城堡》故事中的主人公土地测量员K显然带着约伯的影子。他孤身从异乡而来,K既不受城堡的欢迎,在村子里也找不到所属的位置。他如同约伯一般一无所有,却没有约伯那般意志坚定。当他发现无法步行前往城堡后,K设定了“第十办公厅主任”克拉姆作为他接近城堡的目标,为了接近克拉姆,K迂回曲折地接近了信使巴纳巴斯和他的一家、克拉姆

    镇江高专学报 2017年1期2017-01-28

  • 无辜受难 ——论《约伯记》的“苦难”主题
    辜受难 ——论《约伯记》的“苦难”主题焦孟洋(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6)圣经从来不否定“苦难”的存在,从《创世记》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犯罪开始,耶和华就用他的大能启迪智者、放逐罪人,完成对人的救赎。但在《约伯记》中明显提及了关于苦难的问题,约伯的无辜受难引发了对宗教难题的思考:既然有一位掌管天地、全知全能的神,为何会产生不如意的事?约伯;苦难;罪;善恶1 约伯的苦难约伯面临苦难时在极端痛苦的煎熬中表现出的对自我的否定,宁愿自己从未出生,他不理解为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3期2016-11-26

  • 我最怕自己配不上所遭受的苦难
    经旧约里有一章《约伯记》,专讲苦难的。约伯是多么好的一个人啊,对上帝虔诚信仰,有学识有智慧,在生活中努力行善,远离恶事,蒙神护佑赐福,他生活富足平安,可是不料后来,仅仅由于上帝和魔鬼之间随意打了一个赌,于是天灾人祸就临到了他,夺去他所有儿女、家产、甚至健康,约伯自己身上也患了生不如死的皮肤病。上帝在旋风中的回响,根本不直接回答苦难的缘由,约伯就这样没来由地受苦受难,真是冤枉啊。约伯的绝望、疑问、自我诅咒以及来自朋友的各种各样的解释和劝慰,都丝毫起不了作用,

    中国青年 2016年8期2016-11-22

  • 从《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看超级英雄的生存困境
    自《圣经·旧约·约伯记》,即约伯因好人无辜受难而质疑上帝的公义。在《约伯记》中,乌斯地的约伯是一个信仰神的、正直的义人,由于神的考验而无辜受难,原本富足的家产顷刻散尽,原本满堂的子女悉遭不测,就连苟活的约伯自己也头脚长满毒疮。不论是先来的三友还是后来的以利户,都未能说服约伯承认受难源于自身的过失。约伯坚信自己毫无过错,转而质疑神的公义。于是神在旋风中显现,以宇宙万物的自有、永有之道启示约伯,继而约伯重新臣服于神的公义和审判,意识到自己不应度量神之公义的尺度

    世界文化 2016年10期2016-10-19

  • 卡夫卡作品中的“约伯”原型研究
    卡夫卡作品中的“约伯”原型研究赵雯芊(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0)原型理论认为文学作品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而在人物形象的创作中也可以取材于比之更早的意象。在卡夫卡的创作中,主人公受难的情节屡屡可见,仿佛书写着世界的残忍和暴戾,而这一切与《圣经》中《约伯记》表达的理念不谋而合,可以说约伯是作为原型存在于卡夫卡作品中人物身上的。无端变形的格里高尔是受难的约伯,为艺术献身的饥饿艺术家是殉道的约伯,莫名被逮捕的约瑟夫·K是蒙冤的约伯,不断寻找城堡的K是追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9期2016-03-16

  • 渡涉苦难爱永在 ——约伯的苦难经历对史铁生信仰的影响
    苦难爱永在 ——约伯的苦难经历对史铁生信仰的影响戚国华〔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40〕苦难,是史铁生作品重要的内容之一。他一生的创作都在为自己、为人类寻找承担苦难勇敢生存的路径。他从圣经、佛经、西方后现代主义、科技文化等诸多人间智慧中探求苦难的来源与超越之法,圣经中约伯的苦难经历与信仰给他带来很大的亮光与鼓舞,他高度赞美约伯的信心,充分肯定约伯的信仰是真正的信仰,约伯对其深远影响的哲思妙语散见于多部作品中。详细梳理史铁生的后期作品,发现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5

  • 《李尔王》与《约伯记》比较研究
    )《李尔王》与《约伯记》比较研究陈 会 亮(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莎士比亚《李尔王》和圣经《约伯记》在人物形象、人物所经历的磨难、戏剧结构等方面皆存在相似之处,通过这些考察,我们能发现二者在神学内涵上也有着共同的思考。通过对二者的比较、解读,可以发现莎士比亚和圣经编撰者对人的灵魂有着相通的认识。《李尔王》;《约伯记》;诗学;亚里士多德;原型;意象;主题正如有评论家所指出的:“《李尔王》整体上可以看作是约伯的模式和他的适用性在悲剧中的应

    许昌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3-03

  • 终于认出东君
    次获奖的这篇《〈约伯记〉第二十四章十八节》比起《听洪素手弹琴》便是两副手眼和两种好。好处也不细说了。只说一件事,就是,《约伯记》里,主人公带刀行走,状似要杀人,杀恶人、报仇。转了一圈,也不见他杀人,倒是不小心救了一个老太太的命,老太太缓过气来,说:你给我念念经吧。他就念,念的是《旧约·约伯记》,念着念着,老太太说,慢着,你念漏了一句。那漏掉的一句就是《约伯记第二十四章第十八节》,神应许道:“这些恶人犹如浮萍快快漂去,他们所得的分在世上被诅咒;他们不得再走葡

    文学港 2016年1期2016-02-02

  • 论《店员》中犹太教与基督教原型的混合
    斯既是《旧约》中约伯原型的再现,又是《新约》中耶稣原型的再现,弗兰克是基督教《新约》中尼哥底母原型的再现,而沃德则是《旧约》和《新约》中撒旦原型的再现。从古希腊悲剧到莎士比亚戏剧,我们能感受到宗教对文学的影响,看到文学的宗教性,体会到文学中常常出现的礼仪、祈祷等的意义。文学作品中的原型研究是一种文学人类学,它关注的是与文学和人类学有关的原初意象、神话、民间传说等。原型积淀了一代代人的智慧和心理能量,使我们与祖先一脉相承,使一个种族或民族与其他种族或民族相通

    名作欣赏 2016年20期2016-01-28

  • 从《约伯记》到《卡拉马佐夫兄弟》
    50025)从《约伯记》到《卡拉马佐夫兄弟》王丽欣1,2(1.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700031;2.哈尔滨师范大学 俄罗斯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内容摘要]《约伯记》是《圣经》旧约中的重要章节,以义人约伯无辜受难的故事为主线向世人昭示苦难对于人的存在意义。《卡拉马佐夫兄弟》通过一个偶合家庭的悲剧故事反映了作家对基督教的理解以及对俄罗斯人世界观中的苦难意识的思考,小说中充斥着存在意味的哲理思辨。如果从基督教文化传承角度,陀思妥

    外国问题研究 2015年1期2015-03-20

  •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文学版本的互文性分析
    )宗教寓意:与《约伯记》的互文结构电影版本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虽然和原著相比少了许多细节问题,但导演李安对电影却做出了很多的个人故事的诠释,电影的结构与小说中的结构保持着一致性。主人公派信奉三种宗教,在和家人迁居加拿大的海上遭遇海难,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救到船上一只老虎,并且在海上漂泊的227天当中,与老虎朝夕相处,最终与老虎共同脱险回到海岸。在主人公派与老虎的相处过程是影片的重点部分,也是最吸引观众的部分。在海上漂泊的过程中,派与老虎经历了种种困难,虽然用

    电影评介 2015年13期2015-03-18

  • 复调理论视角下的《圣经·约伯记》中约伯信仰构建
    741001)《约伯记》是《旧约》中最雄大的作品,是修辞华丽的哲理剧诗。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约伯记》的内容,从个体的困惑与动摇中分析约伯对上帝的理解和执着的追求;[1]具有自由意志的真正信徒才有条件对信仰提出怀疑,而在怀疑的基础上产生的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2]本文将结合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分析《约伯记》中约伯和三个朋友的对话转换,解析约伯信仰的构建历程。一、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复调小说理论是巴赫金在研究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1988)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3-17

  • 《圣经·约伯记》中人物会话含义分析
    001)《圣经·约伯记》中人物会话含义分析马英莲(天水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采用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会话含义理论分析了《圣经·约伯记》中上帝与约伯的两轮对话及会话准则违反现象。结果表明:上帝并没有直接回应约伯问及受苦和不公的问题,而是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关联准则、方式准则和质量准则来传递会话深层含义以使约伯推导出上帝以间接含蓄的方式充分回应了约伯的指控和质疑。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圣经·约伯记》中的人物对话隐藏含义有助于理解隐晦、含蓄的人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2015-02-12

  • 文脉交织中的信仰重申 ——《约伯记》的互文性探析*
    信仰重申 ——《约伯记》的互文性探析*王 晴 阳(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475001)《约伯记》是希伯来圣经智慧文学最重要的篇章之一,也是最具争议性的圣经文本之一。在互文性理论的引导下,拟从语词象征和主题复现中解读其深厚意蕴,并根据历史背景和宗教文化脉络的延续,对《约伯记》的主旨思想进行探讨性解读。《约伯记》;互文性;圣经作为圣经*圣经(和合本)[Z].南京:中国基督教两会,2002.文中所引《圣经》皆出此本,《约伯记》篇名不再标注,其余引文均表注篇

    阴山学刊 2015年3期2015-02-12

  • 蝎子与鸦片的政治讽喻——《玛丽·巴顿》的殖民与阶级隐喻话语
    ·詹宁斯的外祖父约伯喜欢收集动植物标本,经常去码头物色外地带来的新奇昆虫。有一天他从东印度归来的水手那里买了一只冻死但保存完好的蝎子,根据动物学书籍描述,它是最毒最狠的稀有品种。约伯回家后把蝎子给外孙女玛格丽特赏玩,此时冻僵的蝎子突然复活,向玛格丽特发起猛烈攻击(Gaskell,2006:35-37)。此处提及的东印度(East Indies)是欧洲人在近代使用的地理概念,包括印度次大陆和南亚一带,由此引起学者关于殖民话题的兴趣。批评界在论及这个问题时通常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5年1期2015-02-10

  • 约伯性格的双重性
    伯来圣经》中的《约伯记》中一个主要的人物形象约伯,历来的研究者说法不一,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约伯性格的双重性,揭示约伯性格表现出的“忍耐”和“探索”的双重特征背后的深刻内涵。关键词:约伯双重性 犹太民族 象征一.前言《约伯记》出自《希伯来圣经》,是古希伯来人创作的智慧文学。它借助义人约伯无辜受难又苦尽甘来的故事,表达了希伯来人的双重哲理探索:其一,人类悲剧的根源;其二,上帝的本性和意志。主人公约伯的性格表现出“忍耐”和“探索”的双重特征。作为古希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期2015-02-02

  • 约伯对上帝的信仰和怀疑
    旧约》的智慧书《约伯记》中,我们看到了义人约伯却因好人无故罹难而对上帝产生了怀疑。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通过分析“理解之后的信仰”和“信仰之后的理解”两个不同概念,我们对于古希伯来人的信仰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关键词:约伯 理解后的信仰 信仰后的理解《约伯记》让我看到了动摇的影子,而这种动摇体现在两个人物身上,第一个是撒旦,上帝和撒旦的冲突构成了《约伯记》序幕的重头戏,他们之间的争论是约伯悲剧式罹难的导火索,人们信仰上帝是否“无故”这一问题上他们存在着分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期2015-02-02

  • 《圣经》故事别解(二)
    财之道。不过,《约伯记》(Job)的作者倒是个极为开通的人,因为,这篇故事竟然把信徒的“功劳”、“特权”一笔抹杀。儿时听老人讲《圣经》故事说,约伯是耐心和忠诚的代表,因为无论面对什么艰难考验,约伯都没有放弃对于神的信仰,只是一味敬神,于是最终得到了神的巨大回报。然而,当自己能够读《圣经》了,我却发现,约伯并没有传说中那么虔诚,其实,他是抱怨,甚至反抗了的,他甚至一开口便诅咒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Let the day perish wherein I

    英语学习(上半月) 2014年9期2014-12-25

  • 我是上天和生活选定的那个感受黑暗的人
    忘。《旧约》中的约伯在经受无数苦难之后,对诅咒他的妻子说:“难道我们从神的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最简单的一句答问,说明约伯深知他的苦难,是神对他试炼的一种选定;说明光明与黑暗同在的必然。而我,不是如约伯一样,是神选定的惟一试炼苦难的人。但我知道,我是上天和生活选定的那个特定感受黑暗的人。我在黑暗里感受世界、握笔写作,并从这黑暗里寻找亮光、月色和温暖,寻找爱、善和永远跳动的心灵,并试图透过写作,走出黑暗,获求光明。我—那个把文学作为最高理想和信仰的作家,为

    博客天下 2014年30期2014-09-23

  • 勒内·基拉尔神话观的理论脉络
    。[1]94在《约伯:民众的替罪羊》(Job:The Victim of His People)一书中,基拉尔指出《约伯记》中存在着摹仿欲望、集体暴力与替罪羊机制,约伯从民众的偶像沦落到为民众所唾弃,其原因是摹仿欲望在起作用,民众与约伯的“朋友们”摹仿约伯约伯是一个楷模同时是一个障碍,一旦约伯犯有微小的过错,约伯便有转变成为替罪羊的危险。在对话中,约伯的“朋友们”想竭力劝服约伯认罪,他们代表的是迫害者的观点,与其说“朋友们”来看望约伯不如说是来监督替罪羊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4年4期2014-01-22

  • 亚瑟王朝廷里失败的约伯们——从神话原型角度解读圣杯追寻
    为亚瑟王朝廷里的约伯。在150名圆桌骑士中,只有加拉哈德、帕西瓦尔、鲍斯和兰斯洛4人与圣杯有缘,而除了兰斯洛之外的3人更是亲眼得见圣杯,并得到了耶稣的显身教化。而剩下的骑士则无功而返,成为失败的约伯,这也为日后卡姆莱特的覆灭埋下伏笔。因此圣杯追寻的意义在于呼吁人们坚定信仰,弃恶从善。一、圣杯追寻者的原型:约伯圣经旧约(希伯来圣经)第18书《约伯记》属于第三部分《圣文集》,《约伯记》还与《诗篇》、《箴言》、《传道书》和《雅歌》一起被归为《智慧书》。《约伯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0期2013-08-15

  • 试论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圣经》情结
    自比,意思是他和约伯一样穷,但是约伯有很好的耐性,而他没有。这就很好地把自己不想再与大法官纠缠的意思表现了出来。只要是看过圣经的人都对约伯这一个角色有很深的了解。在圣经里有一个关于约伯的典故:约伯生活在阿拉伯半岛的乌斯,他为人十分虔诚。撒旦给上帝提出一个建议,让上帝考验一下他的诚心。于是上帝就采取了撒旦的建议,给约伯降祸,这样约伯在顷刻之间变得贫困潦倒,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约伯也没有丝毫的埋怨之情,继续保持对上帝的忠心。四、《圣经》中的很多观念和精神对英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3年5期2013-08-15

  • 勒内·基拉尔与《约伯记》的人类学解读 ——以《约伯,民众的替罪羊》为例
    勒内·基拉尔与《约伯记》的人类学解读 ——以《约伯,民众的替罪羊》为例陈金星1,2(1.漳州师范学院 中文系,福建 漳州 363000;2.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 102488)在《约伯,民众的替罪羊》一书中,勒内·基拉尔对《约伯记》的解读基于“模仿欲望”、替罪羊机制基础,通过对《约伯记》文本的分析,基拉尔揭示了《约伯记》中存在的集体暴力和替罪羊机制,通过区分“迫害者的上帝”和“受难者的上帝”两种形象,探讨了《圣经》的独特意旨是揭露替罪羊机制。基拉尔的解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4-12

  • 思与信 ——史铁生与约伯上帝观的比较
    信 ——史铁生与约伯上帝观的比较戚国华(广东科技干部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史铁生与约伯皆因无辜而蒙受大难,在极度痛苦中他们转向上帝寻求原因。但对其二人信仰上帝的异同却少有人进行比较评论。我们从二人追寻上帝的心路历程、信仰内涵、苦难的来源与价值等方面探讨他们上帝观的异同,试图厘清史铁生矛盾模糊、摇摆的上帝观与约伯清晰明确、坚定的─神上帝观形成的背景与依据。苦难;上帝;信仰;试验;“上帝”一词因不同时空而有不同的释义:在中国,自古就在儒家经典中出现,据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4期2013-04-10

  • 陌生人
    猪在天空飞翔”6约伯,一直在我心里;那是一本希伯来圣书的深情移植。现实版的约伯,在泱泱九州也许只有铁生一人配当。7“我躺下睡觉。我醒着。”晶莹之躯,沁凉之体,china瓷从博物馆的冬天走到夏日。当她走近,一场大火便扑面而来。在火中翻卷,她原是一朵冰花。8再次想起“白色上的白色”在一本书里——安德莱德,二十年前我们第一次相识。瓷,冰花,日光,还有吟咏“死亡赋格”的保罗•策兰:我们都在同一天相识。识,即是中毒。我反复听见他说:清晨的黑牛奶我们傍晚喝——我们傍晚

    延河 2012年4期2012-12-18

  • 工具型男青年
    圣经·旧约》里的约伯,惨到惨不忍睹,责问上帝:我这么虔诚,为何会如此多灾多难?上帝怒吼:比起广阔的世界,渺小的人类算什么?想到这个故事,我感动得身心一震,MSN上逐字打过去,他却毫无反应。隔了一会儿我才想到:你是不是有阅读障碍症?新男友说:看到一大堆字冲出来,我都要强迫自己念出来才知道在讲什么。另外亲爱的,这个约伯到底跟我有什么关系?刚才领导叫我开会,没来得及看。普通青年的惆怅似乎从来不跟人类深刻的痛苦有关系,没等下班,他已经很高兴地说:晚上我们去哪里吃饭

    文苑·感悟 2012年12期2012-12-13

  • 约伯背后的弗罗斯特* ——《理性假面具》解读
    沙410083)约伯背后的弗罗斯特* ——《理性假面具》解读吴姗(中南大学外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约伯是弗罗斯特《理性假面具》中的重要人物。他在剧中不仅执着地追求无故受难的原因,还致力于探寻世界万物运行的规律。约伯基于理性基础上的思考其实就是作者弗罗斯特自身对于宗教和科学的思考。约伯;弗罗斯特;《理性假面具》;上帝;科学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1945年的诗剧作品《理性假面具》描绘了《约伯记》后上帝、

    外语与翻译 2012年2期2012-08-15

  • 《浮士德》对《约伯记》的继承与超越
    兵《浮士德》对《约伯记》的继承与超越高胜兵分析了歌德的《浮士德》在情节和思想上对《圣经·约伯记》的继承和超越。《浮士德》的开篇和结尾与《约伯记》相似,两者具有深层意义上的联系。约伯为自身辩白的行为隐约表现了人类不愿任上帝摆布的自我意识,但《约伯记》总体表现的是“上帝万能”的思想,而《浮士德》则全面展示了人的情感与理性,以人为中心,提出了理想人生的精神追求。《浮士德》;《约伯记》;上帝;人;人文思想《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随着基督教遍及西方世界,它潜移默化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7期2011-08-15

  • 从元典看中西人生价值观——以《圣经·约伯记》与《楚辞·九辩》个案为例
    006)《圣经·约伯记》被誉为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诗篇之一,它书写约伯经受上帝的考验,经历了人世的种种不幸,在信仰与动摇的精神矛盾中,痛苦地探索人生及苦难意义的过程。与中国文学里程碑式的作品《楚辞·九辩》比较而言,《约伯记》所反映的是生活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2世纪前后的犹太人的生活状况和心态体验,而《楚辞·九辩》则体现了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中国先秦时代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苦难的思索和经验。人类在面对相同或类似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时会产生大致相同或者说类似的心理

    文化学刊 2011年6期2011-03-20

  • 浅析《圣经·旧约》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omforter约伯的安慰者,源自《旧约·约伯记》。约伯是个敬虔的人,神允许魔鬼撒旦用各种天灾人祸试验他,因为相信他在灾难中也不会离弃神。约伯的朋友们来安慰他,说必是约伯有隐而未现的罪才会遇到这些灾祸,劝他认罪悔改。这样的话不但不能安慰无故受苦的约伯,反而加添了他的痛苦。最终神亲自向约伯讲话,谴责了他的朋友们,比以前更大地祝福了约伯。这个习语指那些表面上安慰人但实际上增加了对方痛苦的安慰者。如:WhenJim’ssecondinterviewdidn’tg

    文教资料 2011年7期2011-03-20

  • 约伯记》:与神辩论者的追问
    510632)《约伯记》在《圣经》中备受赞誉,马丁·路德曾说:“圣经中,再没有一本书像约伯记这样庄严、高贵。”英国大诗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则称约伯记是“古今最伟大的诗”。法国大文豪雨果说:“约伯记,恐怕是人类所有思想的总和所产生最伟大的杰作。”苏格兰散文家、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Carlyle)称《约伯记》是“最伟大的杰作之一……我想,任何作品,无论是在《圣经》之中还是在其外,都无法与之媲美”①。同时,它也饱受争议,约伯

    名作欣赏 2010年12期2010-08-15

  • 《李尔王》中的《圣经》原型
    位主要是指李尔对约伯的行为模式的摹仿,他们二人都经历了一个“苦难—反抗—新生”的过程。深层移位是指由考黛利亚这个人物来承载耶稣的坚定信仰和牺牲精神,它主要强调对希伯来神话的内在精神的沿用。原型批评;李尔王;圣经莎士比亚虽然是一个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但生于传统天主教家庭的他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并且16世纪是基督教进行重大改革的年代,因此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除了传统的基督教意象外,还可以看到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给它涂上的特殊色彩。而本文在这里,就以弗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9期2010-08-15

  • 迷路时请乘坐幽灵马车
    表情很是严肃:“约伯,我说过了,不要带人来。”他的双手,正在合拢一本厚书。约伯打了个寒噤,“我,我不是他的对手,再说……”约伯没有说下去,他的眼睛瞟了瞟我肩膀上的枪。这时,约伯身上的长袍已经脱去,长袍下竟然是裸露的上半身,肌肉很结实,真难以想象他已是老迈之人了。最令我惊讶的是他后背上的伤疤,那里显然伤得很重,长出的肉缀成了一个圈,是枪伤。“先生,我不想要什么,只要有肉,一杯喝的,外加休息一会儿就行。”我彬彬有礼地鞠了一个躬。“什么,你当这里是什么?是供你娱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0年10期2010-05-14

  • 史铁生作品中的《圣经》原型
    ——史铁生遭遇“约伯”。二、复遇“约伯”——《我与地坛》中的“约伯记”原型较之《毒药》的反响寥寥,中期散文《我与地坛》(或谓小说)有着深广的研究回应。较具共识的观点是:作品的大手笔挟带着我们超越了苦难的人本困境,激起了我们的内心感动。论及史铁生对困境的抗争心态,时有论文认为近似于西绪福斯式的“扼住命运的咽喉的搏斗”,一种加缪式的“穷尽”痛苦、困境,幸福就在“穷尽”之每一步过程中的心态。然而西绪福斯的心态是强硬的,斗士般高傲地藐视神灵设下的一切惩罚;《我与地

    文艺争鸣 2009年3期2009-04-01

  • 《启示》带来的启示
    》完全是《圣经·约伯记》的演变,两部作品都讨论了灾难的问题,好人受苦的现象,都揭示了苦难后获得灵魂拯救的主题。《启示》中的特平太太就是约伯在现代社会中的化身。[关键词]神话批评,约伯,启示加拿大文艺批评家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中提出了“神话批评”的观点,他认为,神话是一种形式结构的模型,各种文学类型都是神话的延续和演变。各种文学作品的分析研究要着眼于其中互相关联的因素,这些因素表现为一些相当有限并不断重复的模式。所以,每部作品都应从宏观上把握,本文试用神话原

    电影文学 2009年4期2009-03-18

  • 关于《圣经》中圣言的聆听
    经》中亚伯拉罕和约伯与上帝的对话和《新约圣经》中信徒的祷告与聆听来论述圣言的聆听。二、亚伯拉罕的上帝和约伯的上帝上帝的圣言是给予人类的基本启示。全部旧约回荡着上帝这句话:“请倾听,你要生活。”耶稣在福音中强调了这种态度的重要性:“听了神的话并遵照执行的人是有福的。”(路11:28)亚伯拉罕的上帝在旧约中从未出现,或者说,始终没有以视觉的形象出现,上帝在这里自始至终都可听而不可见。当然,上帝的声音仍然是清晰而不容置疑的。因此上帝可以与亚伯拉罕定约、可以允诺、

    群文天地 2009年19期2009-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