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感

  • 安徽省引种水稻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分析
    级为中抗,5级为中感,7级为感病,9级为高感[13];计算抗病率,方法同“1.2.3”节。2 结果与分析2.1 引种抗稻瘟病水平分析2018—2021年引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情况如图1所示,4年引种中均无高抗的品种,2018年参试水稻品种共147份,抗病的品种有2个(农香24、泰优2806),中抗的品种占比低于中感或感病的品种,中感和感病的品种数一致,有6个高感的品种。2019年114份参试品种中,抗病的品种仅有1个(浙优21),中抗的品种占比下降,中感的品种

    江苏农业科学 2023年19期2023-11-14

  • 优质、抗寒、耐旱冬小麦新品种—陇中8号
    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感,成株期对供试中4致病类型混合菌表现免疫,对条中32号、条中33号、条中34号及混合菌表现中感,田间表现慢锈病,总体表现中感,且慢锈性。2017-2019年在甘谷试验站进行成株期自然诱发鉴定,该品种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感,成株期对自然诱发的白粉病中抗,总体表现中抗。5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适宜在甘肃省中部冬麦品种类型区旱地种植,一般9月下旬播种。播种量山区梯田地保苗345万~390万株·hm-2、旱川地保苗330万~375万株·hm-2为宜

    麦类作物学报 2023年10期2023-10-30

  • 广德地区粳稻新品种区域试验
    种,其余品种感或中感稻瘟病,对照为高感稻瘟病;中抗或抗稻曲病的品种有8 个,其余品种为感或中感稻曲病,对照为感稻曲病;所有参试品种都感或中感白叶枯病,对照中感白叶枯病。3 品种综合评价3.1 科粳5号属中粳常规水稻品种。产量为9 837.45 kg/hm2,比对照当粳8 号增产6.93%,株高101.4 cm,有效穗322.5 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45.2粒,结实率91.7%,千粒重27.3 g。全生育期150 d,较对照当粳8号早熟2 d。经安徽省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5期2023-10-09

  • 多抗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漯麦49
    保护研究所鉴定,中感条锈病/中感条锈病,中抗叶锈病/中感叶锈病;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中感白粉病/中感白粉病,中感纹枯病/中感纹枯病;经南阳市农业科学院鉴定,中抗赤霉病/中抗赤霉病。6 栽培技术要点在黄淮南片适宜播种期10月中、下旬,每公顷适宜基本苗240万~300万株。返青拔节期前注意防治纹枯病和茎基腐病,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利用“一喷三防”,防治蚜虫、锈病,4月中下旬如遇阴雨或持续大雾天气注意防治赤霉病。

    麦类作物学报 2023年7期2023-08-29

  • 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涡麦33、涡麦103 简介(封面介绍)
    病、 条锈病, 中感赤霉病, 中抗叶锈病。2018-2019 年度、2019-2020 年度2 年度区试品质检测:籽粒容重800 g/L、823 g/L,蛋白质含量12.7%、13.4%,湿面筋含量31.5%、31.1%,稳定时间5.9 min、3.3 min,吸水率57%、57%。产量表现:2018-2019 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4.4 kg,比对照周麦18 增产6.7%;2019-2020 年度续试,平均亩产603.4 k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8期2023-01-04

  • 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孟麦101 选育及栽培技术
    粉病,抗条锈病,中感赤霉病、叶锈病。(二)世代谱2006 年周麦18/孟选205-4,秋播种植F0;2007年F1 表现优异,组合号为2007-45,秋播种植F2;2008 年F2 种植131 粒,作为重点组合,中选单株25 株,秋播种植 F3;2009 年从F3 0921-3 株系中优选,该株系抗性好,秋播种植F4;2010 年从F4 0921-3-26 中继续选优,从中选择36 个优良单株,秋播种植F5;2011 年在F5 09-21-3-26-1-8

    河南农业 2022年8期2022-11-17

  • 新优陕西小麦品种在连云港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之间,表现中抗或中感。表3 不同小麦品种田间抗性3 品种评述本文仅对综合表现较好的品种进行评述,其他品种不予评述。西农921平均产量8 304.45 kg/hm2,较对照周麦18增产7.10%,居参试品种第1位。半冬性多穗型中早熟品系,熟期较对照周麦18早3 d;幼苗半匍匐。抗越冬冻害中等,抗春季冻害较好。分蘖力强,株型较松散。株高81.4 cm,茎秆粗壮,抗倒伏性强,成穗数多;抽穗后叶色青绿,叶片较长且宽、较大、上冲,长势较好。平均穗数652.5万穗/h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17期2022-09-14

  • 双审丰产广适春小麦新品种—银春10号
    中抗,对白粉病为中感和高感;对叶锈病、黄矮病和赤霉病为高感和高感;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中感和中抗条锈病,中感和中抗白粉病。5 适宜区域及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在宁夏黄灌区、内蒙古巴彦淖尔灌区、青海省西宁、海东、海西、甘肃武威、酒泉、白银和新疆塔城、库尔勒等西北水地春麦区种植。根据当地条件适时播种,每公顷适宜基本苗570万~600万,防止播量过大,生育期视墒情灌水3~4次。生长发育过程中应加强田间管理,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和白粉病等病虫害。

    麦类作物学报 2022年7期2022-08-09

  • 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孟麦101选育及栽培技术
    粉病,抗条锈病,中感赤霉病、叶锈病。(二)世代谱2006年周麦18/孟选205-4,秋播种植F0;2007年F1表现优异,组合号为2007-45,秋播种植F2;2008年F2种植131粒,作为重点组合,中选单株25株,秋播种植 F3;2009年从F3 0921-3株系中优选,该株系抗性好,秋播种植F4;2010年从F4 0921-3-26中继续选优,从中选择36个优良单株,秋播种植F5;2011年在F5 09-21-3-26-1-8株系中,选择38株,表现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2年8期2022-07-05

  • 高产稳产春小麦新品种—甘育5号
    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感,成株期对供试小种条中34号表现免疫,对条中33号等供试小种及混合菌具有慢条锈病特性;对白粉病,苗期对混合菌表现中感,成株期对接种及自然诱发的白粉病表现中抗-中感,总体抗病性表现较好。5 栽培技术要点该品种适宜在甘肃省河西水地品种类型区种植。一般3月上旬至4月初顶凌播种最佳,播种量为375~450 kg·hm-2,每公顷保苗570× 104~675×104株。每公顷基施腐熟有机肥 4.5×104kg、纯N 120 kg和P2O5150

    麦类作物学报 2022年11期2022-02-23

  • 浅析高产白皮抗病新品种川麦605
    但已高感条锈病,中感白粉病。川麦44,2004年通过四川省审定,春性早熟,幼苗半直立,株高80cm,方型穗,白粒,面筋强度好,丰产较好,但对条锈菌V26高感,中抗-中感白粉病。2 主要特征特性川麦605为春性冬小麦品种,全生育期 176d,与对照绵麦367相当。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植株整齐。株高90cm左右。穗长方型,大穗,长芒,白壳,籽粒卵圆形,白色,粉-半角质,籽粒饱满。平均穗数291万/hm2,穗粒数48粒,千粒重49g。川麦605产量高,区试2年

    四川农业科技 2021年11期2021-12-30

  • 小麦高产品种齐民15 号
    所接种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慢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和纹枯病。越冬抗寒性好。2017 ~2019 年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结果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4.4%,湿面筋36.2%,沉淀值30.5 毫升,吸水率64.6 毫升/100 克,稳定时间3.2分钟,面粉白度73。产量表现:在2017 ~2019 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产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600.8 公斤,比对照济 麦22 增 产2.9%;2019 ~20

    农业知识 2021年8期2021-12-05

  • 小麦高产品种齐民15号
    结果:慢条锈病,中感赤霉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和纹枯病。越冬抗寒性好。2017~2019年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结果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4.4%,湿面筋36.2%,沉淀值30.5毫升,吸水率64.6毫升/100克,稳定时间3.2分钟,面粉白度73。产量表现:在2017~2019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产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600.8公斤,比对照济麦22增产2.9%;2019~2020年高产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

    农业知识 2021年7期2021-12-05

  • 小麦新品种兆丰3188 的选育
    物保护研究所),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抗纹枯病、高感赤霉病。2016 年接种鉴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感条锈病、高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五、品质分析2015 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郑州),蛋白质含量12.85%,容质量822 g/L,湿面筋含量29%,降落数值442 s,每100 g 吸水量62.7 mL,形成时间3.7 min,稳定时间5.4 min,弱化度62 FU,出粉率73.1%,沉淀指数74

    河南农业 2021年4期2021-11-29

  • 江苏邗江区小麦品种比较试验
    量40.3 g。中感赤霉病,高感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和纹枯病。3.2 扬辐麦4 号全生育期200 天,幼苗直立,叶色深绿。株型较紧凑,耐肥抗倒性较强。分蘖性和成穗数中等。株高82.3 cm,每公顷有效穗412.5 万穗,每穗38.7 粒,千粒质量37.7 g。3.3 宁麦13全生育期199 天,幼苗直立,叶色浓绿。株高73.5 cm 左右,株型较松散,穗层较整齐。平均每公顷穗数423 万穗,穗粒数37.2 粒,千粒质量37.8 g。抗倒力中等偏弱,熟相较

    农业工程技术 2021年17期2021-09-15

  • 小麦新品种兆丰3188的选育
    物保护研究所),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抗紋枯病、高感赤霉病。2016年接种鉴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中感条锈病、高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五、品质分析2015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郑州),蛋白质含量12.85%,容质量822 g/L,湿面筋含量29%,降落数值442 s,每100 g吸水量62.7 mL,形成时间3.7 min,稳定时间5.4 min,弱化度62 FU,出粉率73.1%,沉淀指数74 mL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1年4期2021-06-08

  • 亚热带地区蚕种低温冷藏保护免浸酸技术研究
    间感温(以下简称中感):蚕种经第一次冷藏后再次拿到中库(温度13~15 ℃)进行感温一定时间,让蚕种发育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第二次冷藏,其中春制秋用种分别中感3 d、5 d、7 d,秋制春用种分别中感3 d、5 d、7 d、9 d。第二次冷藏(以下简称二冷):经过中感的蚕种再次进入内库进行冷藏。二冷时间分别为0 d、10 d、20 d、30 d、40 d、50 d。1.2.3 判定方法 广西地方标准DB45/T 84—2003《蚕种保护、冷藏、浸酸技术规程》

    广西蚕业 2021年1期2021-04-19

  • 高产小麦品种菏麦28
    所接种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慢条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叶锈病和纹枯病。越冬抗寒性好。2017~2019年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结果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4%,湿面筋35%,沉淀值29.5毫升,吸水率63.1毫升/100克,稳定时间2.5分钟,面粉白度72.8。产量表现:在2017~2019年山东省小麦品种高产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613.8公斤,比对照济麦22增产5%;2019~2020年高产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

    农业知识 2021年4期2021-03-10

  • 旱地小麦新品种—太714
    病性鉴定,该品种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17年、2018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测试结果:容重782、792 g·L-1,粗蛋白含量15.95%、15.79%,湿面筋含量32.5%、32.0%,吸水量 52.1、54.6 mL·100 g-1,面团形成时间5.2、4.5 min,稳定时间9.5、4.7 min,弱化度72、135 F.U,粉质质量指数105、68 mm,评价值为61、51。4 适宜地区及栽培技术要

    麦类作物学报 2020年11期2020-12-24

  • 丰产、优质、广适性小麦新品种—漯麦163
    对赤霉病抗性达到中感-中抗水平。2 产量表现对2015-2018年湖北省小麦区试、河南省丰优区试以及国家黄淮麦区区试共9组150点次的试验数据汇总,漯麦163的平均产量为7 455.43 kg·hm-2,增产点率达到87.33%,增产幅度达到4.76%~8.53%; 9组区试的平均产量均位居参试品种(系)的前四名,其中3组排名第一,2组排名第二,且最高产量达到8 671.50 kg·hm-2。3 品质性状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对2

    麦类作物学报 2020年4期2020-12-23

  • 小麦新品种—漯麦906
    麦906对条锈病中感和中抗,对叶锈病中感中感,对白粉病中抗和高抗,对纹枯病中感中感,对赤霉病高感和高感。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2016-2017河南省创新联盟联合体区域试验水地组11个试点中,倒伏程度≥3级点2个,倒伏面积比例为 31.5%。2017-2018河南省创新联盟联合体区域试验水地组14个试点中,倒伏≥3级点0个,无倒伏。5 栽培技术要点漯麦906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黄淮南片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上旬,适宜播量

    麦类作物学报 2020年1期2020-12-23

  • 高产稳产抗病小麦新品种—瑞华麦516
    /高感;赤霉病:中感/中感;纹枯病:中感/中感。田间自然发病:赤霉病、纹枯病轻,高感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白粉病。4 品质特性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瑞华麦516在2016、2017两年的品质指标为籽粒容重804 g·L-1、805 g·L-1,蛋白质含量13.40%、14.30%,湿面筋含量29.2%、 32.6%,稳定时间4.3 min、4.6 min。两年平均籽粒容重804.5 g·L-1,蛋白质含量13.85%,湿面筋含量30.9

    麦类作物学报 2020年6期2020-12-22

  • 国审高产稳产抗倒伏小麦新品种—漯麦26
    抗、慢;白粉病:中感中感、高感;纹枯病:高感、高感、中感;赤霉病:高感、高感、 高感。4 抗倒伏能力强2016-2017年度,22个试点汇总,倒伏不严重点率95.2%;2017-2018年度,21个试点汇总,倒伏不严重点率100%;2018-2019年度生产试验,22点汇总,倒伏不严重点率100%。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于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省除信阳市(淮河以南稻茬麦区)和南阳市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市灌区,江苏省淮

    麦类作物学报 2020年12期2020-12-22

  • 高产小麦天麦119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接种鉴定,高抗、中感条锈病,中感中感叶锈病,中抗、中感白粉病,中感、中抗纹枯病,高感、高感赤霉病。2年综合鉴定结论: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高感赤霉病。3 产量表现2015-2016年参加河南省冬水组区域试验,12点汇总,达标点率100%,每667m2平均产量为531.7kg,比对照周麦18号增产2.4%;2016-2017年参加同组续试,13点汇总,达标点率92.3%,平均产量为514.8kg,比对照增产0.4%。2017-2018年参加河

    中国种业 2020年8期2020-12-18

  • 济紫麦1 号
    病,高感条锈病,中感赤霉病,中感纹枯病。越冬抗寒性好。2018 年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结果平均:品质分析结果蛋白质含量(干基)14.8%,出粉率68%,面粉白度75.5,湿面筋含量34.26,面筋指数55.69%,SDS 沉降值39 毫升;粉质仪参数吸水率62.7%,面团形成时间3.3 分钟,稳定时间6.3 分钟。花青素含量测定结果花色苷含量0.2662 毫克/公斤。产量表现:在2017~2019 年山东省小麦品种特

    农业知识 2020年17期2020-12-18

  • 小麦新品种运旱139-1的选育
    鉴定,结果显示,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高感白粉病。其中,2014—2015年度,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15—2016年度,免疫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16—2017年度,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高感白粉病。抗旱性鉴定结果显示,经过多年多点及省区试田间鉴定,运旱139-1前期抗旱、抗冻、耐寒,后期抗青干,表观抗旱性为1~2级。3 栽培要点精细整地[10-12],播前施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13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9期2020-09-14

  • 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44简介
    粉病,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赤霉病、中感纹枯病。越冬抗寒性较好。2016年、2017年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测试结果平均:籽粒蛋白质含量15.53%,湿面筋35.1%,沉淀值51.5 mL,吸水量63.75 mL/100 g,稳定时间25.45 min,面粉白度77.1。在2017年度全国小麦质量报告中,该品种达到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用标准的一级(一等)优质强筋小麦。

    粮食加工 2020年4期2020-02-28

  • 优质小麦新品种佳源6号高产栽培技术
    物保护研究所),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2016年接种鉴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高抗条锈病、高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3、品质优。2015 年区试混合样品质分析(郑州),蛋白质含量13.46%,容重814g/L,湿面筋含量27.4%,降落数值466S,吸水量61.1mL/100g,形成时间3.5min,稳定时间4.3min,弱化度110F.U,出粉率69.5%,沉淀指数67mL,硬度6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4期2019-07-04

  • 高产早熟小麦新品种—豫农516
    接种鉴定,该品种中感条锈病/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抗白粉病、中感纹枯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高感赤霉病。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豫农516抗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赤霉病发病轻。5 适宜区域和栽培要点该品种适宜于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及相临省份相近生态区中晚茬地种植。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下旬,建议高肥地块每公顷基本苗240万~270万株,中肥地块每公顷基本苗 270万~300万株。一般每公顷基施有机肥 22.5×103

    麦类作物学报 2019年11期2019-01-07

  • 高产稳产抗赤霉病冬小麦新品种—郑麦136
    抗/高感赤霉病,中感/中感纹枯病,中感/高感白粉病,高感/高感叶锈病。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抗条锈病、白粉病,中感纹枯病、赤霉病、茎腐病,感叶锈病。2017/2018年经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所赤霉菌接种鉴定为高感/中感,田间表现中感发生。5 适宜区域和栽培要点该品种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部稻茬麦区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湖北省北部高中水肥地块中晚茬种植。播期10月中下旬,基本苗每公顷 225万~375万株为宜。施足底肥,每公顷尿素

    麦类作物学报 2019年5期2019-01-07

  • 山西省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鉴定
    158 也表现中感[12]。裴自友等分析发现,2011—2017年国家黄淮北片水地组审定了21个小麦新品种,其中除石麦22中感赤霉病外,其余20个品种均高感赤霉病,占比高达95.2%[13]。目前,为了培育抗赤霉病品种,河南省小麦品种区试中单设了一个抗赤霉病组。小麦是山西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66.7万hm2,小麦种植区划分为南部中熟冬麦区(属黄淮冬麦区)和中部晚熟冬麦区(属北部冬麦区)。山西省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在运城市的芮城、永济、万荣、河津和

    种子 2018年5期2018-06-08

  • 转GO基因水稻杂交后代对稻瘟病及纹枯病的田间抗性评价
    占15.2 %,中感株系比例大,占52.2 %。说明多数供试的转GO基因杂交后代不抗稻瘟病和纹枯病,田间表现抗2种病害的株系出现频率较低,但中抗及其以上病级的抗稻瘟病的株系比抗纹枯病的株系多8.7 %。表2 纹枯病抗性分级Table 2 Classification of resistance to rice sheath blight2.2 各株系对稻瘟病及纹枯病的田间抗性表现2.2.1 年度间相同株系的抗性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不抗的株系年度间田间抗感

    西南农业学报 2018年5期2018-06-05

  • 高产白皮大粒小麦新品种 ——川麦602
    抗/中抗条锈病,中感/中感白粉病,中抗/中感赤霉病。2 产量表现川麦602于2014~2015年度参加四川省区试,平均产量413.3kg/667m2,比对照绵麦367增产11.5%;2015~2016年度续试,平均产量393.7kg/667m2,比对照绵麦 367增产14.6%;两年15点平均产量403.5kg/667m2,比对照绵麦367增产13.0%,15 点次中 14 点增产。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90.1kg/667m2,比对照

    四川农业科技 2018年4期2018-03-19

  • 丰产小麦新品种—太412
    5-2016年度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轻感白粉病;2016-2017年度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2016年品质分析结果为,容重797 g·L-1,粗蛋白含量13.74%,湿面筋含量28.1%,吸水量52.7 mL·100 g-1,面团形成时间2.5 min,稳定时间3.0 min,弱化度195 F.U,粉质质量指数35 mm,评价值为34。5 适宜地区适合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种植。6 栽培技术要点精耕细耙、培肥土壤,精量匀播,创造优质群体

    麦类作物学报 2018年12期2018-01-21

  • 高产多抗早熟小麦新品种—淮麦44
    抗/抗黄花叶病,中感赤霉病,中抗/中感纹枯病,高感/中感白粉病。经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穗发芽抗性鉴定,淮麦44表现为中感/中抗穗发芽。田间自然发病赤霉病、纹枯病、叶锈病均较轻,中感白粉病,抗干热风,综合抗性较好。4 品质特性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2014-2015、2015-2016两年度平均为:粗蛋白含量(干基)13.4%,湿面筋含量28.9%,吸水量62.5 mL·100 g-1,稳定时间6.1 min,最大拉伸阻力135 E.U

    麦类作物学报 2018年10期2018-01-19

  • 家蚕新品种川山×蜀水的越年冷藏保护试验
    山×蜀水”的冷藏中感时采用低温中感处理,通过近3年出库前的试催孵化率调查,实用孵化率基本上达到了96.5%以上,用户的反映情况良好。1 试验方法1.1 蚕种中感春制越年春用蚕种在冬季浴消后进入冷库,开始越年冷藏保护。依据入库后所作活性化调查结果决定蚕种在5℃保护的时间[3]。当调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内时华系品种保护时间50~55d,日系品种保护时间45~50d,然后进入2.5℃保护,直至春用蚕种出库前40d左右进行中感中感具体方法在两个时间段采用如下两种方法

    四川蚕业 2017年2期2017-07-18

  • 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 ——天民184
    病/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抗白粉病/中感白粉病,中感纹枯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高感赤霉病。4 产量表现2013-2014 年度参加河南省春水B组区试,13点汇总,10点增产,增产点率76. 9%,平均产量8 076 kg·hm-2,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 增产5.9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居14 个参试品种第9位。监收点汇总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 增产9.3%。2014-2015年度参加河南省春水B组区试,11点汇总,11点增产,增产

    麦类作物学报 2017年9期2017-02-04

  • G优429
    穗期耐热性较弱;中感稻瘟病,中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4%,长宽比2.9,垩白粒率62%,垩白度9.6%,胶稠度61 mm,直链淀粉含量22.6%。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产615.2 kg,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9%;2014年续试,平均每667 m2产612.1 kg,比Ⅱ优838增产6.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每667 m2产613.7 kg,比Ⅱ优838增产6.4%。2015年生产试验,平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4期2017-01-21

  • 2017-2018年度河南省小麦品种布局和利用建议
    左右。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和白粉病。品质混合样测定,籽粒容重794g/L,蛋白质(干基)含量16.01%,硬度指数62.5,面粉湿面筋含量34.5%,沉降值49.5mL,吸水率57.8%,面团稳定时间15.1 min,最大抗延阻力754E.U.,延伸性177 mm,拉伸面积171cm2。缺点是对春季低温敏感,高感叶枯病、纹枯病和赤霉病。在周口、商丘、驻马店东部等倒春寒频发和重发区要适当晚播,及时防治纹枯病、叶枯病和赤霉病。2.6 郑麦35962014年河南

    种业导刊 2017年9期2017-01-12

  • 高产吊瓜新品种越蒌2号
    植株中抗炭疽病,中感蔓枯病,适宜长江流域种植。 目前已在湖北、山东、福建和贵州等地示范推广,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品种全生育期220~230天,生长势强,连续坐瓜性好。第 1 雌花着生于主蔓第20节位,单株坐瓜第1年60~80个,第二、三年盛产期90个以上,瓜近圆形,纵横径分别为10.4厘米、8.4厘米,单瓜质量 233.7克,嫩瓜呈青底白花纹,老熟瓜为橘红色,单瓜结籽84.3粒。籽粒扁平,商品性好,品质佳,长宽分别为1.62厘米、0.86厘米,肉厚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16年10期2016-12-10

  • 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对药剂防治赤霉病效果的影响
    的防治效果最好,中感品种次之,高感品种防治效果最差;在赤霉病大面积流行期间,对于高感品种采取药剂防治的效果并不理想。关键词: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中抗;中感;高感中图分类号:S435.12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18-4705-03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8.019小麦赤霉病是由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和禾谷镰刀菌(F. grami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18期2016-12-08

  • 对蚕种保护与冷藏处理的认识与实践
    %以上)、春用种中感前5d(丁1及其以上胚子达到90%以上),均进行丁1发育度调查。1.1.5掌握用种时间。结合不同制种季别、不同用种季别,合理安排出库时间。1.1.6准确识别胚子。做好胚子解剖,准确识别胚子,尤其是小胚子,尽量打出完整胚子。进行丁1发育度调查,每批解剖胚子数量应达到80个以上。以上六个方面互相结合,精心计算,才能制定出最合理科学的切合生产实际的蚕种保护与冷藏处理方案,有针对性地对蚕种实施处理。1.2正确处理保种与冷藏的关系蚕种保护过程中蚕

    四川蚕业 2016年1期2016-04-26

  • 高产稳产多抗冬小麦新品种—商麦156
    抗病鉴定,该品种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4 品质分析2013年和2014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商麦156容重为797和804 g·L-1,蛋白质含量为14.83%和14.95%,湿面筋含量为34.6%和27.6%,白度为75.2%和72.7%,沉淀指数79和71 mL,硬度均为66 HI,降落数值为367和495 s,吸水量60.9和61.9 mL·100 g-1,形成时间2.5和2.4 mi

    麦类作物学报 2016年10期2016-03-31

  • 2015年河南省审定品种
    研究所抗病鉴定:中感条锈病,中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中感纹枯病,高感赤霉病。品质分析:2013年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蛋白质15.64%,湿面筋33.1%,容重797g/L,白度74.8%,沉淀指数64mL,硬度64HI,降落数值404s,吸水量61.7mL/100g,形成时间3.3min,稳定时间3.1min,弱化度155F.U.,出粉率71.7%;2014年检测,蛋白质14.59%,湿面筋25.7%,容重803g/L,白度72.

    种业导刊 2016年6期2016-01-24

  • 桉树叶片特征与桉树枝瘿姬小蜂的抗性关系
    显著膨大,其中:中感品系受害叶柄的蜡质含量极显著减少,叶片的蜡质含量降低;高感品系未受害与受害叶片的蜡质含量差异极显著,巨圆桉(E.urophylla×E.camaldulensis)DH 201-2的叶柄蜡质含量表现出显著减少。桉树;桉树枝瘿姬小蜂;叶片特征;抗虫性桉树(Eucalyptus spp.)为速生丰产的优良树种,分布广泛,自2007年桉树枝瘿姬小蜂Leptocybe invasa Fisher&LaSalle入侵我国后,其严重危害了桉树生长,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12-05

  • 陆两优173
    ;白背飞虱5级;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中感白背飞虱。(2)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0%,长宽比3.1,垩白粒率86%,垩白度14.6%,胶稠度53mm,直链淀粉含量19.8%。产量表现:2011年参加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每 667m2产 479.2kg,比对照株两优 819增产 3.7%;2012年续试,平均每667m2产476.4kg,比株两优819增产5.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每667m2产477.8kg,比株两优819增产4.7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12期2015-08-15

  • 中黄46
    褐色。接种鉴定,中感花叶病毒病3号和7号株系,中感胞囊线虫病1号生理小种。粗蛋白含量41.83%,粗脂肪含量21.48%。产量表现:2010~2011年参加黄淮海夏大豆北片组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单产191.7kg/667m2,比对照增产5.7%。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98.9kg/667m2,比对照冀豆12增产4.7%。栽培技术要点:(1)一般6月上中旬播种,条播行距40~50cm。(2)每 667m2种植密度,高肥力地块1.3万~1.4万株,中

    中国农业信息 2014年20期2014-08-15

  • 小麦新品种北麦8号
    种均表现为高抗,中感赤霉病,中感根腐病。该品种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88d。历年产量表现: 2005年参加所内鉴定试验,产量5962.5kg/hm2,较对照品种龙麦26增产10%。2006年所内品比,4966.7kg/hm2,较对照品种龙麦26增产11%,2007年参加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706kg/hm2,比对照龙麦26增产8.04%;2008年继续试验, 平均3401.9kg/hm2, 比对照龙麦26增产42.61%,2009年参加生产试验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0年2期2010-04-03

  • 豫农982
    鉴定:慢叶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中感叶枯病。2007年、2008年分别测定品质(混合样):籽粒容重799g/L、790g/L,硬度指数63(2008年),蛋白质含量14.22%、13.48%;面粉湿面筋含量30.6%、28.6%,沉降值31.5ml、28.3ml,吸水率56.8%、54.6%,稳定时间5.5分钟、4.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16E.U、170E.U,延伸性15.5cm、16.8cm,拉伸面积48cm

    中国农业信息 2010年5期201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