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肠

  • 双侧腓肠神经变异1例
    标本时发现,双侧腓肠神经存在较大变异,为丰富国人解剖学资料,报道如下:女尸,身长约158 cm,体重约53 kg。俯卧位,行下肢常规层次解剖。常规分离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在上述结构的深层寻找到坐骨神经。左侧坐骨神经约在腘窝上角处分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腓肠内、外侧皮神经均发自胫神经,约在腘窝下角上方约1.2 cm 处汇合形成腓肠神经,沿小腿后区下行,在下行至外踝后上方5 cm 处,腓肠神经分为内、外侧支,二者下行约2.5 cm 后再次汇合为单干,绕外踝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2年5期2022-10-16

  • 高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踝周创面的应用价值
    州 450000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创面的常用方法[1]。尹朝东等[2]根据旋转点的位置,以外踝尖上8cm为界将其分为高旋转点和低旋转点皮瓣。旋转点越低,供区创伤越小,可修复的创面也越远。但对于创面位置较高、低位腓动脉穿支已损伤无法利用等特殊情况,则适合较高旋转点转移。我科采用高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踝周创面共1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7-03—2019-12我院应用高旋转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年3期2021-12-06

  •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治疗足踝部开放性创伤的效果
    [1-2]。使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治疗足踝部开放性创伤时,使用的皮瓣是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及腓动脉穿支血管为供血基础的小腿后侧筋膜皮瓣,皮瓣旋转的轴点为外踝上方的腓动脉后外侧肌间隔穿支处[3]。本文主要是探讨使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治疗足踝部开放性创伤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20 年6 月至2020 年12 月期间南方医院太和分院收治的50 例足踝部开放性创伤患者。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病情被确诊为足踝部开放性创伤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0期2021-11-02

  •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
    [1],较少见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报道。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的解剖特点于2001年由Cavadas[2]首次报道,并成功用于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其后国内外一些学者分别对该皮瓣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此皮瓣血管蒂走行恒定、长度理想、口径合适,且皮瓣切取后对供区损伤较小,是修复四肢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适宜皮瓣[3]。2016年1月-2020年5月,对12例手足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2期2021-07-08

  • 顺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上段胫骨外露创面的临床应用
    皮瓣技术的发展,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19年12月笔者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小腿上段胫骨外露患者12例,探讨运用顺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上段胫骨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本组小腿上段胫骨外露患者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20~64岁,平均41.5岁;道路交通伤4例,机械伤3例,碾压伤2例,撕脱伤3例;创面面积5cm×4cm~9cm×3cm;合并胫骨骨折6例;患者均无骨髓炎表现

    创伤外科杂志 2021年1期2021-02-04

  • 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在评估奥沙利铂诱导性周围神经病中的价值
    7],但针对于该腓肠神经传导速度用于评价慢性奥沙利铂诱导性周围神经病(oxaliplatin-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OXLIPN)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对比化疗前后胃肠道肿瘤患者的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客观评估化疗患者神经功能,对慢性OXLIPN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 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经病理证实为消化道恶性肿瘤并且计划实施XELOX(奥沙利铂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07-07

  •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拇指再造供区
    )首先报道了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下肢创面的可行性及其特点。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们采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12例拇指再造供区缺损创面,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8~56岁。致伤原因:挤压伤5例,绞伤7例。左拇指4例,右拇指8例。9例拇指离断缺损,3例拇指毁损,均无法尝试再植。一期手术均予以清创,术后7~10 d行二期拇指再造手术,同时采用游离同侧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临床骨科杂志 2020年3期2020-07-01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腓肠神经与跟腱病变的超声测值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腓肠神经与跟腱病变的超声测值变化及相关性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高频肌骨超声在诊断DPN患者腓肠神经及跟腱病变中的价值及二者在协同评估DPN病变的可行性,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5月我院糖尿病科住院的T2DM伴DPN患者42例为DPN实验组,其中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59.29±6.43)岁。另选取我院糖尿病科住院的T2DM不伴有DPN患者42例为病变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4期2020-05-11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修复中的应用
    年6月,我科采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逆行岛状皮瓣供区,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8 例,男 5 例,女 3 例;年龄 23~70 岁,平均56 岁。足底恶性黑色素瘤1 例,外伤7 例。创面采用外踝上皮瓣修复1 例,腓神经皮瓣7 例。切取面积:7.0 cm×7.0 cm~6.0 cm×11.0 cm。1.2 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椎管内麻醉生效后,上气压止血带。首先对创面彻底清创,去除创面污染失活组织。以跟腱的中点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3期2019-09-23

  •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2型糖尿病腓肠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重要原因[1]。腓肠神经位于小腿后方中部,属下肢末梢神经。本文通过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对2型糖尿病患者腓肠神经进行评估,探讨SWE在DPN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9月至12月因2型糖尿病就诊并收住本院内分泌科的患者119例,均符合201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2]。排除1型糖尿病、严重心脑血管病、腿部有手术或外伤史、下肢动脉缺血、有严重感染及腰椎疾病。根据201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9年2期2019-03-21

  •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
    治疗过程中,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可以保证患者缺损部位恢复正常血运[2],笔者为了对此进行有效验证,择取我院收治的13例足踝部复合性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术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效果较好,遂将实验内容整理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于2 0 1 6 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足踝部复合性组织缺损患者13例,其中包括9例男性,4例女性,年龄19~57岁之间,平均为(39.01±2.34)岁;患者的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16期2019-02-11

  • 游离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背软组织缺损
    近年来,国内外对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肠外侧浅动脉的解剖报道较多[1-3],但是应用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指背软组织缺损的报道较少。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科利用腓肠外侧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背部软组织缺损14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14指,男10例,女4例;示指4例,中指6例,环指4例,年龄23~52岁,平均38岁。受伤原因:皮带轮夹伤9例,挤压伤5例。均为指背软组织缺损,缺损范围:4.0c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3期2018-10-10

  •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虎口软组织缺损
    影响虎口区功能。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medial Suralartery perforator flap,MSAP)具有皮瓣质地好、不臃肿、外形好的特点,适于修复虎口区创面。它是一种利用腓肠肌肌皮穿支供血,保留腓肠肌,而单独切取皮肤软组织的皮瓣,西班牙的Cavadas等[1]较早使用并报道。2014年8月-2017年3月,我科对13例虎口区皮肤缺损伴骨、肌腱外露者,Ⅱ期采用MSAP游离移植修复,获得良好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女6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3期2018-10-10

  • 改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疗效观察
    。临床常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常规的手术方法是在切取皮瓣的同时,切断皮瓣远端的腓肠神经,将其与周围血管外一起随皮瓣转移,以此最大限度保留皮瓣血供。但此方法对神经支配区感觉产生了极大影响,如术后神经支配区如外踝、足背外侧等部位感觉丧失,患者主诉穿鞋感觉差[1]。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保留腓肠神经于供区的改良手术方法[2-4],该改良方法对皮瓣成活不会造成显著影响,同时保留了神经支配区感觉,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本文对10例采用改良逆行腓肠

    安徽医学 2018年8期2018-08-23

  • 低位逆行外踝后外侧筋膜皮瓣治疗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方法皮瓣设计:沿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的走行线,即腘窝中点与跟腱和外踝中点的连线[2]。皮瓣可覆盖足部远端皮肤缺损,皮瓣切取面积宽不超过侧正中线,远端不超过小腿中上1/3。旋转点设计在外踝与跟腱中点,基底部蒂宽大于3.0 cm。皮瓣蒂部携带1.0~1.5 cm的皮桥,转移后将其嵌入切开的蒂部皮肤中,有利于减少对蒂部血管的压迫,保证皮瓣血供。面即筋膜组织的深面,切取时注意保护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将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包含在皮瓣内。皮瓣切取:于小腿近端切口部位寻找并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1期2018-01-29

  • 腓肠神经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830063)腓肠神经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玛依努尔·买买提明 买力旦木·艾克拜1刘纯红(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超声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2例DPN患者(DPN组)、82例2型糖尿病(T2DM)非DPN患者(非DPN组)及8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腓肠神经超声学检查,观察腓肠神经形态学改变,并采用肌电图诊断仪测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糖尿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7期2017-09-14

  • 保留腓动脉外踝后上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儿童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
    外踝后上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儿童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刘启生1,马玉杰2,王浩森3,徐 斌4,钱 峰1目的 探讨保留腓动脉外踝后上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儿童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70例足跟皮肤软组织缺损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行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治疗,观察组35例行保留腓动脉外踝后上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治疗有效率。结果 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4期2017-09-03

  • 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
    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带蒂移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1-4]。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们设计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前足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0~63岁,平均(33.2±5.8)岁。创面位于左侧7例,右侧3例。致伤原因:碾轧伤6例,车祸伤4例。均为急诊入院,创面位于足背7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7年3期2017-07-03

  • 探讨吻合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底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
    2探讨吻合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底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邢晓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安徽合肥 230022目的探究吻合神经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底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9月—2013年9月,该院在应用解剖基础上,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底部软组织缺损12例,术中行神经吻合,切除皮瓣最大面积15 cm×8 cm,同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行走功能。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行走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7年1期2017-04-15

  • 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研究
    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研究向志敏,樊晓华云南省安宁市人民医院手足外科,云南安宁 650300目的 分析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的40例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其入选时间为该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期间,入选患者均选择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方法,待患者进行治疗后分析其临床疗效。 结果 40例患者经过腓动脉穿支皮瓣联合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治疗后,38例患者成功成

    中外医疗 2017年18期2017-01-15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研究
    550004)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研究黄婵1杨抒2杨亚南2(1.扬州广陵艾菲斯医疗美容门诊部,江苏 扬州 225000;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4)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软组织修复; 足部软组织缺损足部因血循环较差,创伤后溃疡不易愈合,长期不愈合的溃疡容易恶变,故足部是人皮肤恶性肿瘤好发部位,如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我院自2010-2014年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恶性肿瘤切除术

    贵州医药 2016年4期2017-01-10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跟骨骨折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对这16例患者进行为期三年的随访。对术后的愈合时间以及随访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所有患者的骨折均在半年内愈合,修复后的皮瓣均已成活,行走正常,随访期间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4期2016-11-16

  •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28例
    全,赵占卫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和骨外露28例谢山洪,任红军,古振军,梁德全,赵占卫腓肠神经;皮瓣;移植;修复严重创伤、急慢性感染、Ⅲ度烫伤等常可以导致小腿中下段胫前软组织的缺损和骨外露。若处理不当或不及时,继发出现的感染、骨髓炎,以及骨坏死将严重的影响患者肢体的功能及外观,部分患者甚至需要截肢。尽管近些年来游离皮瓣、穿支皮瓣等新技术的增加了解决这类难题的途径,然而,小腿中下段创面的覆盖仍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1,2]。因此,如何

    武警医学 2016年5期2016-10-21

  •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58030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刘伟马国武薛俊才河南鹤壁市人民医院显微外科鹤壁458030【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40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例患者中36例皮瓣完全成活,4例皮瓣远端有部分坏死,经二期植皮后痊愈。随访2 a,皮瓣弹性、质地和血运等均恢复良好。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治疗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2期2016-03-08

  • 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吴彪,阳志军,黄文(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湖南 衡阳 421001)目的探讨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10年12月到2014年5月,采用带腓动脉后外侧穿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皮肤缺损8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33~50岁,平均年龄40.5岁。结果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封闭。皮瓣最大面积15 cm×13 cm,最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5年6期2015-12-26

  • 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组织缺损
    13003)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组织缺损寿建国,王诗波,王鹏飞(解放军第102医院创伤显微外科,江苏 常州 213003)目的 探讨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笔者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游离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组织缺损8 例。男7 例,女1 例;年龄19~54 岁,平均34.5 岁。损伤部位:右足5 例,左足3 例。8 例足部组织缺损患者,缺损范围在8 cm×5 cm~10 cm×7 cm,急诊清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7期2015-07-02

  •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踝关节软组织缺损
    袁育虎小隐静脉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踝关节软组织缺损袁育虎目的 探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踝关节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在小腿后侧设计小隐静脉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 修复40例小腿及踝关节软组织缺损病例, 皮瓣血管蒂长度最长14 cm, 皮瓣面积最大可达15 cm×11 cm。结.37例皮瓣完全成活, 仅3例远端部分表皮坏死, 经创面换药后完全自行愈合, 皮瓣成活良好。术后跟踪随访3~22个月, 皮瓣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小隐静脉腓肠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2期2015-02-01

  •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体会
    王金龙论 著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体会卢 峰, 徐 斌, 王 兵, 王金龙目的观察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同侧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并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及术后效果。结果11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出现淤青、水泡,经换药愈合;1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使用中厚皮植皮愈合;随访1~6个月,患肢能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结论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切取简单,存活率高,是修复足踝部软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4年6期2014-11-02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乔宗瑞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乔宗瑞目的 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8月~2013年11月, 46例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或中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46例皮瓣全部成活, 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短期内均出现足踝部小范围皮肤感觉障碍, 随后不同时间内部分恢复。供区外观恢复良好, 受压后无破溃。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手术操作简单, 安全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4期2014-09-12

  • 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等的报告,利用腓肠浅动脉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11例,均获成功。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12年8月,我科开展腓肠浅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0~53岁,平均41岁。交通事故6例,砸伤3例,机械伤2例,均为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其中跟部撕脱伤6例,足跟部皮肤溃烂,坏死5例,创面最大10cm×9cm,最小8cm×6cm,筋膜蒂长10~13cm,皮瓣旋转180°。1.2 手术方法 小腿后部皮肤质量好,供区面积大,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1期2014-08-15

  •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复合筋膜皮瓣在修复足踝与足跟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时的应用
    董明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复合筋膜皮瓣在修复足踝与足跟部大面积皮肤缺损时的应用董明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复合皮瓣在修复足踝、足跟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腓肠神经小静脉复合皮瓣修复大面积皮肤缺损6例。结果 6例皮瓣全部成活, 1例术后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及皮下组织坏死, 经换药后愈合。5例经3个月~1年以上随访, 患者运动功能无影响,皮瓣有痛觉, 耐磨。结论 腓肠神经小静脉复合皮瓣适合修复足踝、跟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复合皮瓣;皮肤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1期2014-06-20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创面6例效果观察
    云亭[1]报道以腓肠神经为蒂的岛状皮瓣临床应用以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修复足踝部创面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我们2010年6月至2013年12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创面6例,取得满意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22~38岁,平均28岁,摩托车撞伤、石块砸伤后1~6h入院,均伴有骨及肌腱外露,外踝部创面1例,足跟部1例,足背4例,其中1例跟骨部分骨缺损,1例伴有跗骨骨折,4例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4年6期2014-04-01

  • 腓动脉穿支跨区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
    脉穿支跨区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体会黄殿锋(湖南省长沙县星沙医院,湖南 长沙 410100)目的 探索分析腓动脉穿支跨区供血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内踝及足跟皮肤缺损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邻近皮瓣修复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两组内踝及足跟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的皮瓣坏死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3期2014-03-27

  •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体会
    532700)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体会陆日琨(隆安县人民医院,广西 隆安 532700)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外伤相关足踝部创伤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根据创面深度、大小设计皮瓣,麻醉后以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手术治疗足踝部创面,观察全组修复效果、愈合和恢复效果。结果全组患者神经血管蒂长为4~8 cm;切取皮瓣面积为4.4 cm×4.4 cm~6.4 cm×6.4 cm。全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5期2014-01-26

  •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创面的效果比较
    后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创面的效果比较周钢,邱勋永,王快胜,马心赤,王和驹(海南省人民医院骨科,海南海口570311)目的比较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分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患处外观及功能改变。方法2009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52例足、踝以及远端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使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5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7例,术后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并于术后6个月复查时使用改良Weber临

    海南医学 2013年9期2013-07-31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年9月,我科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5例跟骨骨折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本组5例,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26~50岁,平均37.5岁。均系跟骨骨折术后发生局部皮肤不愈合伴钢板及骨外露。皮瓣切取面积:3cm×4cm~10cm×6cm。2 手术方法 术前创面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缩小创面。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侧卧位。术中上气压止血带。受区创面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及炎性肉芽组织,修剪创缘,反复冲洗创面,温

    创伤外科杂志 2013年5期2013-03-31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肢体远端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
    010年1月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此类疾患1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患者中男10例,女3例,年龄14~45岁,平均(32.3±2.7)岁。根据损伤机制划分:创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其中车祸伤5例,重物砸伤2例,利物刺伤1例),跟骨骨折术后感染致慢性骨髓炎皮肤缺损3例,糖尿病足合并足背慢性溃疡2例。根据皮肤缺损部位划分:足背外侧皮肤缺损7例,足背及足跟外侧皮肤缺损4例,足踝部外侧皮肤缺损2例。患者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4期2013-02-02

  • 腓肠神经逆行复合组织蒂明道行走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创面
    腿、足部创面应用腓肠神经逆行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有较大的优势,但皮瓣切取大小是限制其应用的一个主要因素。对于外踝附近创伤较严重、可能损伤交通支血管者,该皮瓣血供会受很大的影响[1-6]。为了进一步加强皮瓣血供,扩大皮瓣的可切取面积及其可应用范围,笔者试将腓肠神经逆行营养血管蒂皮瓣改变为以逆行营养血管蒂为中心的明道行走复合组织蒂修复小腿及足部创面。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选择199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骨科及高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小

    实用临床医学 2012年10期2012-10-04

  • 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皮肤缺损
    王孝辉 张川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皮肤缺损丁强 王孝辉 张川目的探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皮肤缺损的临床经验,总结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皮肤缺损的的应用范围以及如何提高该皮瓣的成活率、修复质量。方法应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皮肤缺损共16例,行小隐静脉结扎2例;小隐静脉吻合14例。结果1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至2年,足跟处皮瓣无摩烂,负重良好。结论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治疗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2期2012-08-15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治疗跟骨骨折术后感染软组织缺损1例
    待感染控制后再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筋膜蒂皮瓣转移修复术,修复右跟部软组织缺损。(2)手术方法:皮瓣设计:跟腱与外踝尖连线中点到腘窝中点连线为皮瓣轴线,外踝上5 cm为皮瓣旋转点[1],测量此点到创缘最近距离为皮瓣蒂的长度,再以此点向近端轴线画出皮瓣长度,然后再以轴线为中心向近端设计皮瓣,皮瓣下面积略大于创面。切取皮瓣:沿蒂部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根据神经所在位置调整已设计的皮瓣。切开皮瓣外侧缘皮肤达深筋膜,切开皮瓣近端皮肤,解剖暴露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2期2012-08-15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小腿内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对比研究
    为常见。近年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与小腿内外侧皮瓣逐渐成为足踝部皮肤缺损常用的修复方法,但关于两者修复效果的比较,未见有报道。笔者于2008-01 至2011-08 分别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小腿内外侧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30 例,并比较两组皮瓣的修复效果。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30 例中,男20 例,女10 例;年龄35 ~60 岁,平均42 岁。其中慢性溃疡10 例,电烧伤创面14 例,碾压伤2 例,热压伤4 例。损伤部位:足背12 例

    武警医学 2012年1期2012-07-13

  • 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治疗足踝部复杂创面
    近年来,我院采用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治疗足踝部复杂创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 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采用腓肠神经筋膜蒂皮瓣治疗的足踝部复杂创面20例,其中,男性患者有14例,所占比例为70%,女性患者有6例,所占比例为30%,患者年龄最小的23周岁,最大的46周岁,平均年龄为(33.74±4.58)周岁,新鲜皮肤缺损12例,所占比例为60%,陈旧性皮肤坏死缺损8例,所占比例

    当代医学 2012年31期2012-03-31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洮南137100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的临床应用谢延祥吉林省洮南市医院,吉林洮南137100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临床应用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踝部、足跟以及小腿损伤致骨、肌腱、内固定钢板外露,创面的修复较困难。但如不修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严重的可造成截肢。以往修复这类损伤多以带下肢主要血管的岛状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为主,手术操作难度大,易发血管危象。同时还要损伤一主要血管。2002至2011年,我们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21期2012-01-25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特点与逆行应用*
    的热点。目前关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报道较多,该皮瓣已成为治疗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常用供区,但有关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解剖研究相对比较缺乏[2-6]。本实验将20侧新鲜小腿进行血管铸型后解剖,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布及与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的位置关系等进行了详细的解剖研究,为临床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提供准确的解剖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20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要确保血管通畅,外形上无损伤。1.2 应用管道铸型技术制作腓肠神经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5期2012-01-24

  • 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苦。应用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13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伴骨和肌腱外露,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8~61岁,平均38.4岁。病因:外伤后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1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周围皮肤坏死2例。左足8例,右足5例。肌腱外露10例,跟骨外露7例,两者均外露7例。合并跟骨骨折6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4 cm×3 cm~10 cm×6 cm。手术时间:受伤后3 h~3个月,平均40 d。1.2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5期2012-01-24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及小腿软组织缺损
    腱和骨骼的外露。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为修复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我们自 2003年以来应用此皮瓣修复 12例创面获得满意结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男 8例,女 4例。年龄20~63岁,平均 32岁。12例中 8例直接创伤所致,4例为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固定物外露。软组织缺损部位,小腿下段 5例,内外踝部 4例,足跟 3例。软组织缺损面积最小 3cm×5cm,最大 8cm×12cm,均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

    辽宁医学杂志 2011年3期2011-12-08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2010年3月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中下1/3段骨、钢板外露及踝足部、前足的组织缺损15例,效果满意。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18~64岁,均为创伤造成软组织及骨外露,其中足背部骨与软组织缺损2例,小腿下1/3骨折术后骨与钢板外露4例,小腿中下段骨折伴骨外露7例,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2例。全部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创面面积8cm×6cm~12cm×10cm。常规术前准备,7例骨折一期外固定架固

    云南医药 2011年4期2011-08-15

  • 大面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
    月,笔者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踝部及小腿等部位软组织缺损共26例,其中较大面积皮瓣者20例,切取最大面积达23 cm×10 cm,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为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5月~2011年5月收治患者,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16~58岁,平均(26.9±15.2)岁。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挫压伤10例,动物咬伤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5 h~37 d。损伤状况:足背偏外侧15例;足背偏内侧11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7期2011-07-03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2月,我们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皮肤缺损患者2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17~69岁,平均32岁。受伤原因:车祸伤致皮肤坏死19例,刀砍伤致皮肤缺损3例,电烧伤2例,贴骨瘢痕2例。受伤部位:足跟部15例,足跟部合并内踝或外踝软组织缺损9例,足背部2例;骨外露18例,跟腱外露并骨外露3例。缺损面积5 cm×4 cm~14 cm×10 cm。1.2 手术方法 皮瓣设计:以外踝上

    山东医药 2011年46期2011-04-13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9年 12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3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男 25例,女 11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 35岁。病变部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跟骨及跟腱外露 17例;足背部软组织缺损 9例;跟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 7例;足跟部压疮 3例。均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皮瓣最大为15.0cm×9.0cm,最小为4.0cm×3.0cm。1.2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侧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5期2011-02-23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踝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驹等[2]报道了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该皮瓣已被广泛应用于修复小腿下段、足踝软组织缺损[3-5]。作者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踝软组织缺损共13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6年1月~2009年09月共收治小腿下段、足踝软组织缺损患者 13例,其中男12例,女1例,年龄24~48岁,小腿软组织缺损4例,足踝软组织缺损9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 cm×4 cm~8 cm×13 cm。皮瓣切取的范围超出创面范围10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年15期2010-04-13

  •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临床应用进展
    有学者又提出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的 1个肌皮穿支为血供切取皮瓣,形成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可行带蒂转移或游离移植[1,6]。这是近年来较新的穿支皮瓣供区,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就近几年国外在这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1 解剖学研究如果将腓肠肌内侧头按Ⅰ型肌肉(单源血供)分类 ,有作者提出,切取穿支皮瓣时若将整个腓肠内侧动脉切取后,有发生腓肠肌内侧头坏死的可能。近年来的解剖学研究表明,该肌肉为Ⅱ型(多源血供),有多个血供来源:a)25%的标本在近端有第二个血管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10期2010-04-13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009年3月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足踝部软组织缺损9例,取得较好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共有9例,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20~49岁,均为外伤引起的软组织缺损,其中2例为开放性跟腱断裂伤术后创面感染而致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余7例均为合并为足踝部骨折损伤,急诊处理后4~7d皮肤坏死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范围最大10~12cm,最小4~5cm。1.2 手术方法首先是受区的准备:尽量去除无活力的组织及炎性肉芽组织修整创缘,软组织

    中外医疗 2010年10期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