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叶

  • 改良面部除皱切口联合腮腺套在功能性腮腺外科中的应用*
    的肿瘤发生于腮腺浅叶。传统腮腺外科手术所采用的改良Blair 切口(modified Blair incision, MBI)[1],能够充分暴露术野并彻底切除肿瘤,同时满足腮腺组织的广泛切除。但术后面颈侧部遗留明显的“S”型切口瘢痕和颌后区凹陷,对患者术后的外观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过去的数十年,在现代腮腺功能性外科理念引导下,腮腺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已由腮腺次全切除或腮腺全切向腮腺部分切除转变,保留了更多正常的腮腺组织及功能,在提高肿瘤治愈率的同时减少了术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3年2期2023-06-23

  • 能力平移近80位艺术家共同“织造”一场生日宴
    浅叶克己 - 地毯 - 120 x 60cm一位艺术家的80生辰,迎来了近80位艺术家的“献礼”,这是一场特别的“生日派对”。近期于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SWCAC)隆重呈现的《“80 x 80”艺术织毯邀请展》,源于浅叶克己和何见平的一次机缘巧合:浅叶克己80岁寿辰之际,作为多年好友的何见平邀请来自艺术、建筑和设计界的楚翘,用特别的方式为其庆生,即最初的“80x80”跨界创意项目——近80位艺术家以80x100厘米作为核心推荐尺寸,提交不同尺寸和形状

    凤凰生活 2023年6期2023-06-07

  •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次全切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41000)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是头面部常见肿瘤类型,发病有良恶性之分,临床以良性最为多见,以腺瘤及腺淋巴瘤最为常见。临床统计显示,腮腺区肿瘤中,良性肿瘤占比高达81%~85%,虽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随着肿瘤的增大,可压迫周围神经,引发一系列症状及体征[1]。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传统手术方法通过腮腺浅叶全切术,将肿瘤连同所有腮腺浅叶组织一并切除,虽达到了根治效果,但需要结扎腮腺导管,容易损伤面神经和腺体,术后并发症多,甚至影响远期面部外观及功能[2]。腮腺浅叶

    哈尔滨医药 2022年6期2022-12-10

  • 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良性肿瘤发于腺体浅叶,且其中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最为常见。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一般无疼痛、瘙痒等明显症状表现,腮腺部位无痛性活动包块最常见,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生长缓慢,但有恶化可能,因此,必须进行积极的临床干预[1-2]。目前,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最有效方法为手术切除,传统的腮腺浅叶腺体全切术常需解剖面神经的各分支,切除腮腺浅叶或全叶及病灶,同时,在术中进行腮腺导管结扎,该术式易损伤面神经并造成腺体萎缩,从而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及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3-4]。近

    当代医学 2022年20期2022-11-11

  •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理类型,大多数为浅叶良性肿瘤,通常表现为耳周区生长缓慢、无症状的肿块。手术切除为腮腺肿瘤首选的治疗方式,早期临床常采用单纯剜除术治疗,虽保留了腮腺大部分的功能,但术中保留包膜,导致复发率较高。因此,国内外学者提出了浅叶切除术这一概念,即术中完整切除腮腺浅叶及肿块同时解剖面神经及结扎腮腺导管,该术式可降低术后复发率,但也提高了相关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的出现,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经历了实质性改变,已转向更保守的方法,即区域性切除术。相关研究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8期2022-09-03

  • 270 例老年人腮腺沃辛瘤术式的选择与改良
    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及肿物切除术(解剖面神经,切除腮腺浅叶及肿物)、区域性手术切除(切除肿物及周围部分腮腺组织)、单纯肿物切除(单纯剜除肿物,不切除周围腮腺组织)、深叶肿瘤采用腮腺深叶与肿瘤切除术或腮腺全切除术。1.3 评判方法 暂时性面瘫:术后面部出现患侧眼裂扩大、闭眼不全、前额皱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本组患者未见永久性面瘫发生,均在术后3 个月内恢复正常);面部畸形(术后6 个月患者面部活动自然、皮肤肿胀消退、面部轮廓基本稳定,故术后6 个月对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3期2022-08-16

  • 超声刀与单极电刀在腮腺浅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
    于腮腺结构定义分浅叶、深叶及峡部,因大部分腮腺腺体及导管位于浅叶,因而腮腺浅叶肿瘤为腮腺肿瘤常见类型,约80%,多为良性肿瘤[1]。目前行手术切除腮腺浅叶及肿瘤为患者主要治疗手段。因腮腺浅叶切除术实施过程中需解剖并保护面神经,既往应用诸如单极电刀等常规器械手术,术中常需配合多次结扎或电凝止血,由此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且电刀热传导作用可能造成患者面神经受损,可对手术疗效造成较大影响[2]。现阶段诸如超声刀等新式手术器械的出现,凭借其精准切割、低温无电流及侧向热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3期2021-05-24

  • 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前主要采用腮腺浅叶全切术与腮腺区域性切除术[1]。本文探讨分析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经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及应用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抽取的183例临床研究对象为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需行手术治疗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所选患者中,男女比例为97:86;年龄均为15-83岁,平均年龄为(47.32±5.91)岁。临床主要表现:双侧6例,单侧177例,总计189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92期2021-01-22

  • 改良腮腺部分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下极良性肿瘤的预后观察
    部分切除术和腮腺浅叶切除术,并对其预后进行观察,旨在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两个医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0例腮腺下极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与浅叶组各30例。改良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45.28±12.24)岁,病程(12.35±2.68)月;浅叶组男 17例,女 13例,平均年龄(46.32±11.57)岁,病程(11.78±3.46)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哈尔滨医药 2020年5期2020-11-26

  • 腮腺少见良性肿瘤的CT诊断分析
    肿瘤的发生位置(浅叶/深叶)、数量(单发/多发)、形态(规则/不规则)、边界(清晰/模糊)、有无囊变、钙化;②病变强化程度:选取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来测量各期病灶的CT值变化,对于同一个病灶,尽量保持平扫、增强期层面测量的一致性。避开呼吸、硬化伪影及囊变、钙化区。强化程度:CT值净增加值20 HU为中重度强化。结果不一致时医师相互协商后达成一致。2 结 果2.1 影像学表现基底细胞瘤CT显示主要发生于浅叶、单发;形态规则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0年9期2020-11-25

  • 超声误诊腮腺区卡斯尔曼病1例
    。超声:右侧腮腺浅叶可探及约3.8 cm×1.6 cm低回声团,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边缘光整,内部回声尚均匀(图1A);CDFI:肿物内部见多支粗大血管穿入及大量散在点状血流信号,动脉血流频谱呈低阻型(图1B);提示腮腺淋巴瘤?行腮腺肿物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周围神经松解术,术中右侧腮腺浅叶未见明确肿瘤,乃切除腮腺浅叶送检,并松解周围神经。术后病理:光镜下见淋巴细胞增生,呈靶环样排列;滤泡生发中心不规则或萎缩,含有玻璃样变小动脉;滤泡间有毛细血管及小血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8期2020-09-25

  •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腺体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
    80%,且多位于浅叶,表现为耳垂下、耳前区肿物[1]。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也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中传统术式为浅叶切除术(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SP),是在解剖面神经后将腮腺肿瘤和浅叶一并切除的手术方式,但相关研究[2-3]表明,此术式并发症多,且严重影响患者腺体功能。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artial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PSP)是近年发展并逐渐应用于腮腺肿瘤治疗的新型术

    实用临床医学 2020年4期2020-08-17

  • 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经典腮腺浅叶切除术切口为S 形,损伤较大,术后发生面部畸形、暂时性面瘫、腮腺分泌功能受损等并发症几率较高,不利于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3-5]。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传统腮腺切除术得到不断改良,可进一步增强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选取本院腮腺肿瘤患者分组比较,旨在分析改良型腮腺切除术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3 月腮腺肿瘤患者64 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4期2020-05-29

  •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
    2]。传统以腺体浅叶切除术的实施较为普遍,但是在获得疗效的同时,会使得患者腺体功能以及面神经受到对应损伤,无法对患者治疗安全性做出充分保证[3],对此确定更为有效术式展开患者的针对性治疗,具有显著意义。本研究将针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探究区域性切除术应用可行性,利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的疾病转归。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 年8 月~2018 年3 月收治的62 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拟定的手术治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2期2020-04-09

  • 腮腺浅叶摘除术术后使用山莨菪碱片(654-2)的临床疗效观察
    手术治疗中,腮腺浅叶摘除为创伤较小、预后较好的手术方式,但仍不可避免造成神经功能损伤或肌肉损伤等并发症[1]。腮腺浅叶摘除术后常用阿托品抑制唾液分泌,保持口腔干燥,降低感染及相关并发症情况[2]。山莨菪碱作用效果较阿托品弱,但无体内蓄积作用,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基于此,本次选取我院收治的需开展腮腺浅叶摘除术治疗的50例良性腮腺肿瘤患者,术后分别予以阿托品、山莨菪碱治疗,将治疗效果行分组比较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时限为2016年2月至201

    药品评价 2019年18期2020-01-14

  • 局段S形切口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中的应用
    肿瘤,多见于腮腺浅叶[1-2]。对于腮腺浅叶的良性肿瘤,传统的手术方法是采用“S”形手术切口行面神经解剖+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近年来,传统“S”形手术术式得到了不断改良,目前在保证手术疗效的基础上,也不断的提高了美容的效果[3-6]。在肿瘤诊断方面,目前术前常采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评估,然而这些方法的准确率却不如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因此术前的诊断与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工作者遇到这种情况时,在传统手术

    安徽医药 2019年11期2019-11-07

  • 针对性选择术式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疗效探究
    采用传统标准腮腺浅叶切除术式,虽能对腮腺肿瘤进行有效切除,但其在切除肿瘤过程中创面较大且对患者面部神经、耳大神经和腮腺导管破坏严重,甚至完全切除,导致患者术后易出现面瘫、面部凹陷、畸形、涎瘘,味觉性出汗综合征(gustatory sweating syndrome,Frey)等并发症。有报道指出[1],腮腺浅叶切除术后患者味觉性出汗综合征发生率高达91.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心理健康。随着现代外科的发展,腮腺肿瘤切除术日渐成熟,临床出现较多改良术式,但其

    广东医学 2019年17期2019-10-12

  • 6例腮腺和颌下腺少见肿瘤的CT表现
    癌。3例位于腮腺浅叶下极,1例累及腮腺深浅叶,2例位于颌下腺。男3例,女3例,年龄27~65岁,中位年龄50岁。病程10 d~20年,腮腺区或颌面部包块就诊。1.2 方法 采用GE宝石能谱CT扫描,管电压为高低能量(140KVp和80KVp),管电流550 mA,层厚5 mm,层间距5 mm,螺距1.375:1。扫描范围从锁骨下窝至眶上缘,先行平扫,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入碘海醇60~65 mL,注射速率2.5~3 ml/s,使用Smart Prep功能

    贵州医药 2019年5期2019-06-17

  •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分析
    较常见,由于腮腺浅叶中包含了大量腮腺腺体与腺体导管,因而其属于腮腺肿瘤相应多发性部位[1]。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就是腮腺浅叶的全切除手术,且临床效果确切,但在术后极易并发暂时性的面瘫、局部的凹陷畸形及味觉出汗(Frey)综合征等诸多并发症,增加患者痛苦,也不利于患者康复[2]。近年来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保留面部的神经及腮腺总导管,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因而易于患者接受。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以我院在2013年8月-

    医师在线 2019年2期2019-05-07

  • 西山雨
    没有拿下魔道妖人浅叶。他在湖滨流连许久,不知该往何方,忽闻琴声悠扬,淼淼若海上碧涛,浩浩如江河奔流,让他烦躁的心境瞬间开阔。郁流光循着琴声望去,见一青衣人端坐树下撫琴。那人的发丝被风雨吹乱,却成翩然一段风流。细雨斜斜打在他的衣袂上,晕开点点水迹,仿佛红尘沾染,令人不辨他是山中隐居的高士还是误入凡尘的神仙。郁流光不忍打扰这雅境,直到一曲终了才上前问路。“这里是琴台。”那人忍俊不禁,“你若想去黄鹤楼,该先渡江。”郁流光愣了,他就是从对岸过来的啊,原来是将黄鹤楼

    百家讲坛 2019年20期2019-04-30

  • 超声刀应用于腮腺浅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常见占位性疾病,浅叶切除术是其经典的手术方式。由于腮腺浅叶紧邻面神经分支,行浅叶切除术时需解剖面神经,使用常规器械及电刀需要耗时长,增加出血量,且易造成组织和神经损伤。超声刀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切除神经附近的组织有较大优势,因此超声刀较早在甲状腺术中得到应用[1]。本文探讨超声刀在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腮腺良性肿瘤并行腮腺浅叶切除的患者36例。纳入标准:(1)年龄>1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3期2019-04-30

  • 浅叶和久美
    一公一母。公的叫浅叶,母的叫久美。带回家后,我把它们分别放在两个双层笼子里。它们通体白色,只脊背上有一道浅灰色的条纹。它们有粉嫩的鼻子和小小的三瓣嘴,再力口上毛茸茸的身子,看起来非常可爱。晒太阳时,它们偶尔打个哈欠,嘴里上下对应的四颗尖牙就会露出来,有些吓人。不过在喂食时,它们从来不会冒失地咬我,而是先用舌尖舔一下,接着迅速抢走,然后才大嚼起来。它们的四只小爪子又粗又短,却分外灵活。一双耳朵高高竖起,机敏警觉。尾巴却不同于一般的鼠类,又短又圆,和兔子尾巴有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9年1期2019-04-15

  • 不同切口下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对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美观性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过90%位于腮腺浅叶[1]。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临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传统改良Blair切口下切除术式可获得满意效果,但切除部位瘢痕组织形成或凹陷畸形导致术后面部美观性下降严重,同时还易诱发多种并发症[2]。近年来临床医师及患者对于外科术后生活质量的关注度提高,因此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方案逐渐转变为部分腮腺切除术,以最大限度保留腮腺正常组织,避免周围神经、血管损伤;而在这一趋势下如何通过对切口进行改良,提高术后面部美观性亦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3-4]。本文旨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年1期2019-04-11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探讨
    见的疾病,而腮腺浅叶由于集中了大部分的腮腺腺体和腺体导管,因此是腮腺肿瘤的多发部位[1]。虽然腮腺浅叶多是良性肿瘤,但是不能完全排除转变成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因此,对于此类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手术切除[2]。临床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包括肿瘤在内的腮腺浅叶全切除术,疗效肯定,但术后容易发生暂时性面瘫、味觉出汗(Frey)综合征、局部凹陷畸形等并发症比较多[3-4]。随着腮腺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良,出现了包括良性肿瘤及肿瘤周围组织在内的浅叶部分切除术,它保留了面部

    中国疗养医学 2018年12期2018-12-06

  • 西山雨
    没有拿下魔道妖人浅叶。他在湖滨流连许久,不知该往何方,突闻琴声悠扬,淼淼若海上碧涛,浩浩如江河奔流,让他烦躁的心境瞬间开阔。郁流光循着琴声望去,见一青衣人正端坐树下抚琴。那人的发丝被风雨吹乱,却成翩然一段风流。细雨斜斜打在他的衣袂上,晕开点点水迹,仿若红尘沾染,令人不辨他是山中隐居的高士还是误入凡尘的神仙。郁流光不忍打扰这雅境,直到一曲终了才上前问路。“这里是琴台。”那人忍俊不禁,“你若想去黄鹤楼,该先渡江。”郁流光愣了,他就是从对岸过来的啊,原来是将黄鹤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8年2期2018-11-14

  • 腮腺肿瘤的MSCT诊断及误诊分析
    性肿瘤44例位于浅叶、占72.1%(44/61),12例位于深浅叶交界,4例位于深叶,1例混合瘤位于浅叶表面与皮肤间。恶性肿瘤11例位于深叶、占50%(11/22),2例位于浅叶,5例跨叶,4例呈弥漫浸润生长。2.3 CT表现良性肿瘤51例边缘清楚光整,9例边缘毛糙。恶性肿瘤18例呈不规则分叶状肿块,4例呈弥漫浸润改变,5例边界毛糙不清,3例边界清楚,6例伴周围浸润改变,3例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良性肿瘤密度多呈高密度、大部分密度较均匀,其中7例腺淋巴瘤平扫呈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9期2018-09-14

  • 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常规术式为腮腺浅叶良性切除术,可显著降低肿瘤复发率,但术中对腺体功能、面神经功能可能造成损伤,术后并发症较多[2]。区域性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患者耐受性好、复发率低等特点,受到患者的青睐。本研究选择我院7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进行研究,对区域性切除术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其中多形性腺瘤38例,

    微创医学 2018年4期2018-08-20

  • 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区良性肿瘤的对比研究
    腺肿瘤发生于腮腺浅叶, 可在任何年龄发病, 以30~50岁的中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1,2]。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本研究以126例腮腺区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与腮腺区域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于本院行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的62例腮腺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的64例腮腺区良性肿瘤患者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1期2018-06-21

  • 136例腮腺肿瘤临床治疗分析
    切口,对患者腮腺浅叶及肿瘤部分进行切除,不保留腮腺管,于腮腺深叶残端处放置引流管,手术切口清洗并缝合。1.2.2 观察组 观察组70例患者给以改良肿瘤切除术,具体为:患者实施全麻,沿耳屏游离缘内侧位置作切口,具体位置在绕耳垂后沟到达耳廓后沟约2/3的部位,钝性分离患者组织,对患者腮腺浅叶及肿瘤部分进行切除,保留腮腺管,对腮腺组织残端及相关分支导管分别结扎,并对腮腺腺体边缘淋巴结进行清理,腮腺填补,放置引流管,清洗并缝合手术切口。1.3 临床疗效评定[1-2

    医药前沿 2018年18期2018-06-21

  • 区域性切除术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李永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是腮腺肿瘤中最主要的一类,大约占腮腺肿瘤类型中的70%。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一般应用单纯肿瘤剜除术以及腮腺浅叶切除术[1]。单纯肿瘤剜除术在手术后有接近50%的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的影响也特别大,临床中的使用范围也在逐渐减少。腮腺浅叶切除术在手术中保留了患者的面部神经,手术之后的复发率低,但是手术过程中涉及范围较大,患者的手术创伤面积增加[2]。使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患者的部分腮腺组织以及腮腺导管会被保留,这样就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8年16期2018-06-09

  • 西山雨
    没有拿下魔道妖人浅叶0他在湖滨流连许久,不知该往何方,突闻琴声悠扬,淼淼若海上碧涛,浩浩如江河奔流,让他烦躁的心境瞬间开阔。郁流光循着琴声望去,见一青衣人正端坐树下抚琴。那人的发丝被风雨吹乱,却成翩然一段风流。细雨斜斜打在他的衣袂上,晕开点点水迹,仿若红尘沾染,令人不辨他是山中隐居的高土还是误入凡尘的神仙。郁流光不忍打扰这雅境,直到一曲终了才上前问路。“这里是琴台。”那人忍俊不禁,“你若想去黄鹤楼,该先渡江。”郁流光愣了,他就是从对岸过来的啊,原来是将黄鹤

    传奇故事(上旬) 2018年2期2018-03-21

  • 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全切术与次全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对比
    8000)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全切术与次全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效果对比蒋 璐,罗兴鹏,李培基(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云南 保山 678000)目的:比较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全切术与次全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期间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分为次全切组和全切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对全切组患者采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全切术进行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2期2017-12-12

  •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是否结扎腮腺导管与并发涎腺瘘的探讨
    腺肿瘤发生于腮腺浅叶,可在任何年龄发病,以30-50岁的中年人为主要发病人群[1-2]。目前临床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是否结扎腮腺导管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次研究以8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是否结扎腮腺導管与并发涎腺瘘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具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择期行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的8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1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0期2017-10-26

  • 沿面神经总干顺行解剖面神经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临床意义*
    解剖面神经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临床意义*邵 渊1, 毛 凡2,白艳霞1,张少强1,李白芽1,岳 媛1△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安710061),2.陕西省山阳县医院 (山阳726400)目的:探讨腮腺浅叶切除术中沿面神经总干顺行解剖面神经方法的手术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腮腺包块患者行腮腺包块及浅叶切除术,所有患者术中均采用经面神经总干顺行解剖的方法解剖面神经,游离腮腺浅叶并切除,分析手术效果。结果:50例患者术中均经主干游离面神经, 3例患者

    陕西医学杂志 2017年4期2017-04-03

  • 腮腺结核的CT表现和病理分析*
    为多发病灶;累及浅叶8例,同时累及浅叶和深叶18例。(2)病灶的数量和形态:共56个病灶,10个单发病灶中结节型6个、肿块型4个;45个多发病灶结节型32个、肿块型13个。(3)病灶的密度和强化方式:均未见钙化灶,18例病灶密度均匀,8例病灶密度不均匀。均匀强化病灶6例,环形强化病灶19例,弥漫性强化1例。(4)周围皮肤改变及颈部淋巴结情况:18例出现腮腺周围皮肤增厚。23例患者只有同侧颈动脉鞘周围肿大,3例肺结核患者表现为双侧颈动脉鞘周围淋巴结肿大。结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2期2017-01-11

  •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邝晓岚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邝晓岚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和解剖面神经分支数量,记录几种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术前和术后患者的Beclin-1、Cyclin D1、β-连环蛋白、C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10期2016-11-23

  • 腮腺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有效性对比
    部分切除术与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有效性对比孙凌 邢飞鹏 宁丽美 李杰 王玉妹 徐静目的 探讨腮腺浅叶切除术与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取腮腺浅叶切除术,对照组采取腮腺部分切除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Frey综合征发生时间短,且淀粉碘试验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以上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当代医学 2015年25期2015-07-31

  •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86例改良切除术式与传统手术效果观察*
    乐 张 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86例改良切除术式与传统手术效果观察*陕西省人民医院口腔科(西安710068) 许志鹏 渠 乐 张 挺目的:探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腺体部分切除并使用生物组织片修复腮腺咬肌筋膜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腮腺部分切除并重建腮腺咬肌筋膜;对照组行传统浅叶切除术,比较两种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采用改良手术后面瘫、Frey综合征、口干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P0.05)。结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改

    陕西医学杂志 2015年5期2015-03-22

  •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60例手术效果分析
    ],多发生于腮腺浅叶。外科手术是腮腺肿瘤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及腮腺功能保全理念的提出,我们近几年开始尝试对腮腺浅叶较小(肿瘤直径<2. 5 cm)的良性肿瘤采取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其余肿瘤仍采用标准的腮腺浅叶切除术,现分析2 种术式的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入组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 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均由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或术后病理确诊为良性病变,均表现为耳前、耳后或耳下无痛性肿物,其中对肿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5年3期2015-01-22

  • 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对于发生于腮腺浅叶的良性肿瘤,主要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传统的腮腺浅叶切除术通常需要解剖面神经各分支,并于面神经浅面切除腮腺浅叶和肿瘤,其手术范围大,术后并发症亦较多[1]。本院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的良性肿瘤,保留了腮腺导管及部分腮腺组织,在减少术后并发症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3月入住本院口腔颌面外科的7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患者,其中男48例,女22例,年龄17~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4期2014-12-04

  •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方式选择的探讨
    永青 谢艳霞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绝大多数为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1]。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其术式包括腮腺浅叶全切术、腮腺浅叶次全切术等类型[2], 本研究旨在探讨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理想手术方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149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术式将他们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男性40例, 女性32例;年龄25~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3期2014-11-15

  • 腮腺多形性腺瘤外科术式的演变及发展*
    很好地控制。腮腺浅叶切除术和腮腺全切术明显降低了复发率,但是伴随着面神经损伤的加重,似乎又矫枉过正。腮腺部分切除术作为新的腮腺手术形式,不但降低了复发率、面神经损伤率,还得到病理学基础研究证据的支持,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手术方式。但是在经典的腮腺浅叶切除术与先进的腮腺部分切除术之间仍存在争议。经过整形学、病理学、基因检测法等方面探究这两种手术的优劣均各有差异。本文从腮腺术式的演变历程探讨腮腺术式发展的方向。多形性腺瘤 手术方式 腮腺肿瘤 外科学腮腺是唾液腺肿瘤

    中国肿瘤临床 2014年9期2014-09-10

  • 改良术式与传统术式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对比研究
    15000)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是颌面部常见的肿瘤之一,其中多形性腺瘤是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最常见的一种,占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60%~80%[1]。就目前的治疗水平,手术是唯一能根治该疾病的方法。腮腺手术包括腮腺切除及面神经解剖两部分,经典的手术路径是耳前绕下颌角的“S”形切口,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完整切除病灶并安全解剖面神经,该术式具有视野暴露充分,不易损伤面神经的特点。然而,该术式由于是大翻瓣,往往给患者带来较大的手术创伤,而且术后瘢痕明显,美观程度较差,存在暂时

    医学综述 2014年2期2014-03-27

  • 区域性和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分析
    良性肿瘤位于腮腺浅叶,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根治手段。然而对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术式一直是临床上争论的热点与难点。上世纪40年代以前,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常采用单纯肿瘤剜除术来降低手术风险,但由于切除边界不够等问题常常导致术后较高的复发率,该术式已经被弃用[3]。而后临床上开始采用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肿瘤复发的几率降低,疗效较好,成为了治疗腮腺浅叶肿瘤的常规术式,但由于术中切除了较多的正常腮腺组织及易损伤邻近组织,术后往往会出现面神经受损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4年4期2014-01-23

  • 腮腺良性肿瘤浅叶切除术中面神经不同解剖术式对面神经的影响分析
    殊,腮腺良性肿瘤浅叶切除术中极易损伤面神经而影响面神经功能[1]。因此,腮腺良性肿瘤浅叶切除术中如何降低面神经损伤成为口腔外科研究的课题之一。笔者分析腮腺良性肿瘤浅叶切除术中面神经不同解剖术式对面神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口腔科2008-10—2013-1 085例腮腺良性肿瘤住院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腮腺造影、核素扫描或超声等检查确诊,符合黄选兆等著[2]《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中关于腮腺肿瘤的诊断标准,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22期2014-01-23

  • 腮腺多形性腺瘤83例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方法有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 肿瘤及全腮腺切除术, 肿瘤及腮腺部分切除术以及剜除术等。作者收治了从2011~2013年的83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例, 就其手术方式、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从2011~2013年本院收治83例腮腺多形性腺瘤病,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55例, 男女比为0.5:1, 年龄在25~63岁,平均在45岁, 以30~50岁多见。其病程在2个月~20年不等。依据肿瘤部位及大小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分为四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22期2013-12-05

  • 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效果
    切除术组52例,浅叶切除术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临床症状:患者体征相对平稳,一般而言,对肿块无明显痛感,大多数是无意发现或被他人发现。肿块多呈结节性,边界较清,中等质地,有较好的活动度,患者均无面瘫症状。1.3 手术方法:①区域性切除术组:对本组患者全部实施腮腺区域性切除手术。按照常规方式术前麻醉,手术切口比常规的“S”形切口短。位于耳前区肿瘤,切口底部为下颌角平面。位于腮腺下极的肿瘤,切口顶部

    吉林医学 2013年15期2013-11-11

  • 腮腺良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式及其并发症分析
    区域性切除,腮腺浅叶切除术,全腮腺切除。由于多数腮腺肿瘤为临界瘤,因而必须保证第一次手术的彻底性,否则容易复发。现就其有关手术治疗及并发症问题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7-2011年间诊治的8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38例;年龄25~72岁,病程20 d~10年。临床表现主要为耳垂区、下颌后区肿块,直径为1~4 cm。术前常规行彩超或CT扫描检查,术中冰冻切片明确肿瘤性质。54例在局部麻醉下手术,29例在全

    海南医学 2013年19期2013-09-03

  • 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功能性腮腺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24000)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功能性腮腺切除术的临床观察张永春,马鹏飞(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赤峰024000)目的:分析腮腺浅叶良性肿瘤行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病例128例,其中86例采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并与42例传统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相比较.结果:86例患者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无味觉出汗综合征,凹陷畸形不明显,其中9例出现暂时性面瘫,14例耳垂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4期2013-07-31

  • 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82例效果分析
    对照组为传统腺体浅叶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少,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尽可能保存了腮腺功能,减轻面部凹陷畸形,对面神经的损伤降到最低,与传统腺体浅叶切除术比较,未增加术后复发率,效果满意。腮腺;良性肿瘤;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36期2013-07-10

  • 腮腺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再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全叶切除术、腮腺浅叶切除术,对 6例多形性腺瘤恶变者术后给予放射治疗。结果6例(16.2%)发生恶变者和手术次数无明显关系,与首次发病年龄较大有关系(P<0.05)。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3±2.6)年,除1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恶变患者在手术后45个月时复发外,其余36例均无复发情况。结论导致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的主要原因是不恰当的手术方式。多形性腺瘤;复发;手术治疗我院从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37例腮腺复发性多发腺瘤患者,均行再手术治疗,现报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9期2013-07-08

  • 功能性手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应用的体会
    损伤。此后,腮腺浅叶切除术成为经典的腮腺浅叶肿瘤的治疗方法,然而较多的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我们对腮腺浅叶肿瘤采用部分切除的功能性手术,旨在减少术后并发症,保留术后腮腺功能,取得了良好的治愈率,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为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腮腺浅叶肿瘤患者,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35~67岁,平均51岁。病程3~18个月;肿瘤直径均小于3cm;位于耳屏前7例,位于耳垂下11例。术前经物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3年2期2013-01-21

  • 腮腺区域性切除治疗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疗效分析
    式的44 例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2年1 月至2006年6月间我院共收治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患者44例,试验组26例,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均经术后病理诊断确诊,年龄28~70(平均年龄46.8)岁,其中男16例,女10例,肿瘤直径平均为1.5~2.0cm大小,无复发病例;对照组18例,采用腮腺浅叶切除手术,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17~65(平均42.5)岁,肿瘤直径1.0~3.5c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4期2012-09-20

  • 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疗效分析
    神经浅面切除腮腺浅叶和肿瘤。我们采取的区域性切除术只解剖与肿瘤毗邻的面神经,保留腮腺主导管及部分腮腺浅叶组织,只切除肿瘤及周围0.5~1.0 cm腮腺组织。此术式较传统术式并发症少,术后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收治采用区域性切除术的患者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2岁;腺淋巴瘤25例,多形性腺瘤20例,肌上皮瘤1例,直径≤3.5 cm。术前均行B超和CT检查

    河北医药 2012年3期2012-04-10

  • 腮腺区肿瘤切除临床分析
    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深叶切除手术效果好,复发率低,已被大家认可,但手术范围大。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则保留腮腺导管及部分腮腺浅叶组织,能尽量减少面部凹陷畸及瘢痕,减少并发症,残余组织发挥功能,取得满意效果。本文将6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0例采用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8~71岁,平均年龄41.4岁;病史1个月~15年,平均2.2年;位于左腮腺28例,右腮腺12例;耳屏前4例,腮腺后下6

    河北医药 2012年1期2012-04-09

  • 保留功能性深叶良性腮腺浅叶肿瘤切除术36例
    053)良性腮腺浅叶肿瘤是腮腺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上主要是手术切除。传统术式都采用主导管结扎切断,让深叶腺体逐渐自行萎缩。为保留腮腺深叶功能,我们在36例患者腮腺浅叶及良性肿瘤切除术中,保留主导管与深叶的连续性,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36例,男14例,女22例,年龄25~81岁。病变部位全部位于腮腺浅叶,肿瘤大小约1cm×lcm×0.5cm~5cm×5cm×3cm左右,病程1~20年不等。经病理证实,腮腺混合瘤24例,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年5期2011-04-08

  • 腮腺腺淋巴瘤的CT诊断
    当肿块发生于腮腺浅叶后下象限,边界清楚,特别是病灶多发并伴局灶性坏死,增强后中度以上强化时应首先考虑本病。腮腺;腺淋巴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腮腺腺淋巴瘤又叫Warthin’s瘤,是腮腺中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占腮腺肿瘤的5% ~10%,仅次于多形性腺瘤,根据流行病学统计,腮腺腺淋巴瘤在国内以广东省的发病率最高,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其术前临床及CT定性诊断有一定难度。我们对11例经CT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12期2011-01-25

  • 腮腺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与浅叶切除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经各分支,将腮腺浅叶或全叶连同肿瘤一并切除,并切断和结扎腮腺主导管。虽然可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但术后并发症较多。而腮腺区域性切除术,仅做部分腺体的切除并保留腮腺主导管。一些文献报道,区域性切除术在保证治愈率的同时可有效地降低手术并发症。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德州市中医院口腔科对54例腮腺良性肿瘤,随机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及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各27例,对两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腮腺良性肿瘤患者54例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8期2010-07-04

  • 区域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解剖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加肿瘤切除术,术中需结扎腮腺导管和解剖面神经,从而导致残留腺体的萎缩和易造成面神经的损伤。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部分学者开始采用区域性腮腺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此术式是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基础上,作肿瘤和腺体的区域性切除,能较好地保留剩余腮腺的功能,减轻腮腺手术后的面部畸形,减少面神经的损伤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受此启发,笔者对34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采用区域性腮腺切除术,取得了满意得效果,报告如下。1

    实用临床医学 2010年9期201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