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体

  • 长期增温和围栏封育对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积累的影响不显著
    机碳来源于动植物残体、根际分泌物和微生物残体[9-10]。在土壤有机碳的形成与转化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其体内周转与体外修饰来完成[11]。当易分解的有机物输入时,微生物开始摄取养分来完成物质合成和生命活动,随着微生物的快速周转,微生物合成的有机组分不断以微生物残体的形式在土壤中累积[12]。微生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氨基糖,其在微生物死亡后仍可在环境中长时间保存,因此土壤中的氨基糖主要来自于长期积累的微生物残体[13]。植物本身不能合成氨基糖,因此氨基糖可以指

    冰川冻土 2023年4期2023-10-05

  • 氮负荷增强对闽江河口芦苇残体分解及其养分释放的影响
    种重要生态功能。残体分解是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连接着生物有机体的合成与分解。残体分解过程中向土壤归还的氮磷等养分是生态系统“自我施肥”的重要过程,可显著影响河口湿地的初级生产力[1]。因此,探讨残体分解过程中养分的变化规律是进一步明晰河口湿地生态过程的重要基础。目前,国外关于河口湿地残体分解的研究开展较早,且已围绕残体分解特征、养分动态以及生物因素(基质质量、无脊椎动物、真菌和微生物等)[2—5]与非生物因素(温度变化[6]

    生态学报 2023年17期2023-09-28

  • 茄果类蔬菜残体混合基质对黄瓜育苗的影响
    用和无商品价值的残体,以每hm2产生4.5 t残体计算,全国每年产生茄果类蔬菜残体0.12亿t[2]。受粗犷的技术推广方式影响,目前处理茄果类蔬菜残体的常用方式是丢弃或堆弃[3],这不仅污染环境和滋生病虫害,也浪费资源。我国一直重视农作物残体再利用,菌渣[4]、玉米[5-7]、水稻[8-12]、小麦[13-17]等的残体利用已经非常成熟,利用农作物残体发酵后堆料配制育苗基质是近年来的研究方向。目前以玉米残体[18-22]和菌渣[20-26]的研究最多,小麦

    浙江农业学报 2023年8期2023-08-29

  • 间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影响*
    1),微生物死亡残体及部分代谢产物与土壤团聚体结合或与有机质结合形成较难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的有机-无机复合体(Köegel-Knabneret al.,2008; Lehmannet al., 2007), 进入非生物SOC 库(Cotrufoet al., 2019;Lavalleeet al., 2020),即微生物主要以贡献者角色调控SOC 库中微生物来源碳的动态。Hu 等(2022)研究发现,土壤pH、Ca2+含量可通过调节微生物群落影响土壤微生物残

    林业科学 2023年5期2023-08-09

  • 土壤添加西兰花残体对棉花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碳代谢特征的关系
    平土壤添加西兰花残体对棉花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碳代谢特征的关系赵卫松1,郭庆港1,李社增1,鹿秀云1,勾建军2,马平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北保定 071000;2河北省植保植检总站,石家庄 050031【目的】研究土壤添加西兰花残体(broccoli residues,BR)对棉花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之间的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 2023年11期2023-06-27

  • 微生物:我们是土壤物质循环的发动机
    。森林土壤微生物残体动态变化示意图在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惊人,1克土壤中能有几亿到几百亿个,种类也有数千乃至数万种。其中细菌最多,放线菌、真菌次之,藻类较少。它们在土壤中的数量和种类是会根据土壤环境而不断变化的。土壤微生物的“食谱”土壤微生物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和植物生长等都十分重要。可以说是土壤能够生产产品、净化水源,并成为最有效的二氧化碳封存场所的根本。和我们人类一样,微生物为了生存和保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获取食物。我们人类

    奥秘(创新大赛) 2023年4期2023-06-01

  • 添加玉米秸秆和根茬对不同肥力黑土微生物残体碳氮的影响
    量,然后以微生物残体的形式累积并稳定固存在土壤中。微生物残体是土壤碳源和氮源的中间过渡库,对土壤稳定有机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贡献[1]。因此,研究秸秆和根茬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残体碳氮的累积特征,对深入理解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稳定的机制及土壤肥力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2]。【前人研究进展】外源有机物添加促进了微生物残体的积累,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C)的稳定性[3-5]。氨基糖是土壤微生物残体的重要标识物。在可被定量的氨基糖中,氨基葡萄糖(GluN)主要来源于真菌几

    中国农业科学 2023年4期2023-03-09

  • 黑臭水体治理中水生植物腐解特征及水环境影响效应研究
    当水温升高时植物残体碳氮磷释放量增加[12];汪琪等发现,pH值通过影响水体和底泥微生物活性会间接对植物腐解产生影响[6];Heidi Holmroos等研究发现,腐解过程中植物残体组分起主导作用,C、N、P和木质素是影响腐解速率的重要因素[13]。然而,在黑臭水体治理中,对水生植物腐解特征及水环境影响效应研究相对较少,而黑臭水体中水生植物更易发生衰亡,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黑臭水体治理中水生植物腐解特征及水环境影响效应。本文选取太湖生态湿地公园4种水生植物

    绿色科技 2023年2期2023-03-09

  • 强冻融作用下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累积特征及其对玉米秸秆输入的响应
    自身也会以微生物残体的形式在土壤中累积,从而促进碳的固定并影响土壤碳库的平衡[10]。因此,冻融作用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微生物死亡的比例[11],但同时也可能对微生物源有机碳在土壤中的形成和累积产生遗留效应,这对于土壤碳库的长期截获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微生物残体对土壤稳定有机碳的重要贡献已受到广泛关注,即随着微生物繁殖—生长—死亡的迭代过程,有机碳被微生物不断同化,并以微生物死亡残体和代谢产物的形式在土壤中持续累积,从而贡献于土壤有机碳固定[12]。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年12期2023-01-13

  • 森林生态系统粗死木质残体综述
    领域,对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相对较少。粗死木质残体是树木在自然生长过程中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死亡而形成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粗死木质残体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碳库,也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和多样性的重要指标参数[1]。对于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起源于欧美国家,最早可追溯到20 世纪初,我国对于粗死木质残体的研究最早开始于20 世纪80 年代,近年来粗死木质残体领域相关研究逐渐受到众多学者重视,且研究领

    南方农业 2022年16期2022-11-22

  • 草型湖泊水生植物残体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植物死亡后的植物残体会对水体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如加速沼泽化进程,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等[5-7]。在当今全球范围内有超过60%的湖泊、河流、水库等自然水环境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影响[8]。李娜等人[9]对中国全国范围内22个典型湖泊进行富营养化情况调查,发现其中有59.1%的湖泊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在这些区域内的部分草型湖泊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生物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植物残体大量沉积,对湖体环境造成威胁。李亚威等[10]调查了内蒙古乌梁素海1988—19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15期2022-11-16

  • 模拟根系分泌物输入对高寒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影响
    碳转化成以微生物残体的形式累积在土壤中[16—19]。生物标志物氨基糖是微生物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在微生物死亡后仍然可以在环境中保存很长时间,因此土壤中长期积累的氨基糖主要来自于微生物残体[20]。由于土壤中胞壁酸(MurA)只来源于细菌,而氨基葡萄糖(GluN)主要来自真菌,因此可用GluN/MurA来评价真菌和细菌残体在土壤有机质形成过程中的相对贡献[21]。随着生物标志物研究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微生物残体是土壤有机碳的重要组成部分[22—27

    生态学报 2022年20期2022-11-12

  • Direct Radiative Effects of Dust Aerosols over Northwest China Revealed by Satellite-Derived Aerosol Three-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测,湖区各种生物残体的分解是洞庭湖表层沉积物OM的一个重要来源,且OM在沉积物中的富集可能是全湖中N的主要来源,而对P影响不大(余辉等,2010)。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methodology used in this study. (a) The orbit track locations of the CALIPSO satellite (gray for daytime and black for nigh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2022年5期2022-11-07

  • 秸秆还田对长期不同施肥黑土微生物残体碳的影响
    式[4]。微生物残体在土壤有机碳循环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微生物是土壤有机碳稳定的作用者[5],土壤中微生物从产生到死亡变成微生物残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对土壤有机碳的形成及其周转过程起到关键作用[6]。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微生物残体是土壤稳定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7-9],微生物死亡残体对于土壤有机质的长期累积和固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10],真菌和细菌残体总和所构成的微生物残体部分平均能占到耕地和草地土壤有机碳的50%左右[11],氨基糖由于其特有的化学性质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年5期2022-06-17

  • 安徽农业大学在微生物源土壤有机碳领域取得研究进展
    题为“真菌与细菌残体积累对氮沉降的差异化响应与氮沉降速率有关”论文。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活性碳库,在土壤上部100厘米中储存了约1500 Pg 碳。因此,土壤有机碳库的微小改变可能导致对气候变化的强烈反馈。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微生物残体对土壤有机碳固存的贡献远超之前的认知。氮沉降是一种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因素,已被广泛证明有可能通过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和改变土壤酸性来增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土壤有机碳固存。然而,迄今为止,对不同水平氮沉降如何影响细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5期2022-04-07

  • 高粱、玉米残体的腐解特征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探究高粱、玉米残体腐解特征,对高粱-玉米轮作农业生产模式下,秸秆还田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秸秆腐解是秸秆还田生态过程中养分循环的关键,腐解过程受秸秆性质[12]、环境条件[13]和田间管理技术[14]的影响。前人通过失重法对玉米[15-16]、小麦[17]的秸秆降解研究发现,秸秆质量损失受秸秆不同部位、秸秆特性(如碳氮比)的显著影响。Xue等[18]、Tarkalson等[19]通过对玉米秸秆的研究发现,根系木质素高于茎秆,其次是穗轴和叶片,残体中较高木质

    华北农学报 2022年1期2022-03-22

  • 不同肥力棕壤玉米根茬和茎叶残体碳氮的固定特征
    壤玉米根茬和茎叶残体碳氮的固定特征李佳燕,孙良杰,马南,王丰,汪景宽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农业农村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866【目的】秸秆还田是增加土壤碳固定和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的重要措施之一。研究玉米不同部位残体碳、氮在土壤中的固定特征,明确秸秆还田的土壤增碳培肥机制。【方法】以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站为平台,采集不施肥和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的土壤分别作为低肥力(LF)和高肥力(HF)土壤,并分别与13C和15N双标记的玉米茎叶(

    中国农业科学 2022年23期2022-02-02

  • 亚热带生态所在我国稻田和旱地土壤有机碳固持途径研究中取得进展
    糖分析,量化植物残体和微生物残留物来源有机碳对土壤有机碳积累的贡献,结果表明,长期耕作以来,稻田土壤固持的有机碳中植物残体来源碳占33%~54%、微生物残体来源碳占28%~36%,而旱地土壤中积累的有机碳植物残体贡献19%~42%,微生物残留物贡献40%~59%。绝对值来看,稻田土壤中植物残体来源碳库大小是旱地土壤的3.3倍。因此,稻田土壤突出的碳固持能力主要由于淹水限制了微生物活性、抑制植物残体微生物分解过程,促进以植物残体直接积累。从木质素酚和氨基糖的

    粮油与饲料科技 2021年3期2021-12-02

  • 川西亚高山森林木质残体及其附生苔藓持水特性
    622550木质残体是绝大多数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1]。其中,粗木质残体储量约占全球木质生物量的20%—30%[2],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育、森林更新与演替、物质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4]。木质残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森林水文生态过程[5]。首先,不同分解阶段的木质残体通过对降水的截留,影响土壤入渗和林地蒸发等森林水文生态过程[6]。其次,木质残体能够增加地表糙率,改变林内微地形,影响森林流域的产流产沙[7]。然而,已有的森林水文生

    生态学报 2021年16期2021-10-09

  • 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有机质层和矿质层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变化*
    生物细胞及其死亡残体),即微生物通过利用凋落物以及SOM合成微生物生物量,以微生物残体的形式贡献土壤有机碳(SOC)的形成和积累[1-2]。以往的研究指出微生物残体最大能贡献80%左右的SOM[3],表明微生物在 SOC形成以及周转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微生物残体缓慢的周转速率可以表征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 SOC的动态变化,反映土壤碳的“遗留效应”[4]。研究发现微生物残留物主要由化学性质稳定的氨基糖组成,氨基葡萄糖主要来自于真菌,而胞壁酸专一来源于细菌,两

    土壤学报 2021年4期2021-09-10

  • 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粗木质残体储量特征
    0007)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 CWD)由倒木、枯立木、根桩等组成,占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7%~20%,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库组成[1]。但传统的野外调查大多关注地上植被层和地下土壤层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忽略了对粗木质残体储量的调查,从而低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库和养分库[2]。目前,对粗木质残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温带森林[3],对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研究较少。热带亚热带地区的生命地带类型多,分布着全球116个生命带类型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年2期2021-07-21

  • 香蕉间作猪屎豆覆盖还田条件下腐解特征及土壤培肥效果
    量和原初生物量。残体生物量:植株残体连同尼龙网取回,去除杂质后剪碎混匀,75 ℃烘干,称重(0.01 g),计算残余质量。植株全氮、全磷含量的测定采用H2SO4-H2O2消煮,分别采用奈氏比色法、钼锑抗比色法;全钾含量的测定采用干灰化法,火焰光度法测定;残体有机碳含量采用H2SO4-KCr2O7外加热法测定。土壤样品分析采用常规分析方法[14]。1.4 数据分析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ANOVA分

    中国南方果树 2021年3期2021-06-23

  • 简州大耳羊球虫病诊治
    、极帽,有无内外残体等进行种类判定。检查结果表明患羊感染球虫种类主要为阿氏艾美耳球虫(检出率100%)、浮氏艾美耳球虫(检出率100%)、阿撒他艾美耳球虫(检出率65%)和颗粒艾美耳球虫(检出率50%)。阿氏艾美耳球虫卵囊呈椭圆形或长圆形,黄褐色,大小为18~41.5 μm×13~26 μm,有卵膜孔、极帽和内残体,无外残体。浮氏艾美耳球虫卵囊呈卵圆形,黄褐色,大小为25.5~32.7 μm×18~23.5 μm,有卵膜孔,无极帽、外残体和内残体。阿撒他艾

    四川畜牧兽医 2021年4期2021-01-11

  • 大型水生植物腐烂分解过程探讨
    2 大型水生植物残体腐烂分解作用机理植物腐烂分解试验早期主要集中在陆地生态系统,其中又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9],随后,陆续在溪流、湿地、湖泊和海洋等生态系统中进行相关的研究。从时间尺度上来看,大型水生植物残体的腐烂分解是一个非均一的过程,一般为以下3个过程的乘积,即水溶性物质的快速淋溶过程,难溶有机物的微生物分解代谢过程及生物作用与非生物作用的粉碎过程。淋溶过程以物理特征为主,主要发生在大型水生植物腐烂分解初期,是大型水生植物体内易于分解的可溶性物质,如糖

    绿色科技 2020年18期2020-11-28

  • 连年秸秆覆盖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积累的影响
    物量转化为微生物残体[7-8]。与微生物生物量相比,微生物残体周转较慢,且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较大(>50%)[9-10],因此微生物残体对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具有重要贡献[11-12]。了解长期秸秆覆盖条件下微生物残体积累的动态特征,能够为阐明秸秆覆盖过程中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积累作用奠定基础。氨基糖是微生物残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主要由死亡的微生物细胞壁构成[13]。目前土壤中已定量氨基糖有 4种,分别是氨基葡萄糖(GluN)、胞壁酸(MurN)、氨基半乳糖(Ga

    农业工程学报 2020年12期2020-07-25

  • 蔬菜基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循环技术
    不同的蔬菜种类病残体产生的原因、时间和木质化程度不同,在技术处理中,难以简单套用其它农作物残体进行处理。现阶段,蔬菜的残体被随地丢放,这种现象对农业污染造成了直接影响,同时为病虫害滋生提供了环境的条件,严重阻碍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蔬菜基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可以提升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解决经济成本问题,为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体的生态循环技术介绍如下。2 蔬菜基地农业废弃物残体处理方式2.1 粉碎机在蔬菜残体中的应用在处理蔬菜基地残体

    农业与技术 2020年2期2020-02-05

  • 西兰花残体还田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及其对不同生育时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晓云,马平西兰花残体还田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及其对不同生育时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赵卫松,郭庆港,李社增,王亚娇,鹿秀云,王培培,苏振贺,张晓云,马平(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 河北保定 071000)【目的】研究土壤中添加西兰花残体(broccoli residues,BR)对棉花黄萎病及不同生育时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棉花黄萎病的绿色生态防控和化学

    中国农业科学 2019年24期2020-01-13

  • 高山森林林窗和粗木质残体对木生苔藓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影响
    而高山森林粗木质残体木生苔藓的生长特征可能会受林窗调节下气候特征及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粗木质残体(CWD)是木生植物重要的生长基质,在促进木生植物生长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8]。前期研究表明,粗木质残体作为微环境调节器有利于木生苔藓植物生长,但苔藓植物的生长状况也受林窗等其他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19]。随着腐解过程的进行,粗木质残体苔藓植物群落类型发生演替,木生苔藓种类和多样性发生变化[20],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0]。通常认为低腐

    生态学报 2019年18期2019-11-07

  • 闽江口互花米草淤积作用对其自身和短叶茳芏残体分解及硫养分释放的影响
    350007湿地残体分解是营养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键环节,它连接着生物有机体的合成与分解,是维持湿地生态功能的主要过程之一[1- 2]。残体分解速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残体的现存量以及氮、磷、硫等养分和其他物质向沉积物中的归还,并影响着湿地的物质循环状况[3]。河口湿地残体分解受到诸多因素(水分、潮汐、盐度、土壤动物、促淤强度等)的影响[4- 7]。在诸多因素中,促淤是影响残体分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8- 10],而植物拦沙淤积对其自身及其他植被残

    生态学报 2019年10期2019-07-05

  • 外源氮持续输入对相应氮梯度下碱蓬残体分解及硫养分释放的影响
    之一[1]。植物残体分解是河口湿地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它连接着生物有机体的合成与分解[2],而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着河口湿地的养分状况,进而影响到湿地系统的生产力。硫作为继氮、磷、钾之后的第四位营养元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中量矿质营养元素,在许多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参与蛋白质、氨基酸和叶绿素形成,控制光合作用中碳水化合物代谢、影响植物呼吸作用和抗逆性等[3],其对于维持河口湿地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河口湿地植物残体

    生态学报 2019年8期2019-05-31

  • 增温对冬小麦根系残体及秸秆分解特性的影响
    肥力的方法,作物残体分解不仅调节土壤碳转化和氮、磷营养的转运,也是向大气排放CO2的重要来源(Silver et al.,2001)。秸秆还田向土壤微生物提供了可供利用的碳源和营养,从而影响土壤 CO2排放(Thangarajan et al.,2013)。已有研究较多关注于增温影响土壤呼吸、植物生长速率及碳氮含量等方面(An et al.,2005;Wan et al.,2007;Wu et al.,2011;Suseela et al.,2013;Ch

    生态环境学报 2019年3期2019-04-29

  • 西藏部分地区羔羊球虫感染现状调查
    完成的时间、内外残体的有无,参照文献[4]、图谱作出种类鉴定,并记数球虫数量,计算感染率。1.3 球虫形态学鉴定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化卵囊大小、颜色、形态结构等特征,根据Eckert J等[4]介绍的方法进行球虫种类鉴定。2 结果2.1 球虫感染情况2.1.1 绵羊球虫感染情况 经饱和盐溶液漂浮法检查,215份粪便样本中185份发现有球虫卵囊,总感染率86.05%,各县球虫感染率分别为乃东县87.50%(35/40)、那曲县 87.10%(27/31)、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8年5期2018-09-26

  • 玉米残体分解对不同肥力棕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 高晓丹玉米残体分解对不同肥力棕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徐英德, 汪景宽, 王思引, 孙雪冰, 李君薇, 张明垚, 高晓丹**(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农业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 沈阳 110866)以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29 a)形成的高、低两种肥力水平棕壤为研究对象, 采用不同部位玉米残体为试验试材, 分别向两种土壤中加入玉米根茬和茎叶, 进行田间原位培养试验, 试验设置6个处理: 低肥力土壤添加玉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18年7期2018-07-05

  • 蔬菜基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循环技术
    每年产生蔬菜作物残体6万~10万t,且每年以5%~10%比例递增。由于不同蔬菜品种间病残体差异大、木质化程度低、含水率高、形体无规则、富集大量病虫源、产生时间不一等原因,其处理方式难以简单套用其它作物残体作为柴禾、饲料、返田等处理方式[1],目前绝大多数蔬菜残体随地丢放,既污染了环境,又为病虫害滋生提供了环境条件,阻碍了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我们开展了蔬菜基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实施应用,总结了蔬菜病残体综合利用生态循环技术。应用

    上海蔬菜 2018年3期2018-06-22

  • 冬春季植被残体覆盖对内蒙古河套地区盐碱土盐分的影响
    秸秆、地膜和植物残体等是常用的覆盖物,都能显著地降低盐分表聚[11-12]。李新举等[13]报道小麦秸秆覆盖可以阻断土壤水分向大气扩散,同时还可以增加光的反射率,降低地表温度,从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轻盐分在地表聚集。谭军利等[14]研究发现长期实行玉米秸秆覆盖栽培,不仅降低表层土壤盐分含量,底层土壤盐分含量也呈下降的趋势。河套地区植被类型很多,不同植被残体覆盖对土壤盐分表聚的影响,目前还缺乏数据。鉴于此,本研究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典型盐渍土壤上种植4种多年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8年2期2018-05-17

  • 植物残体的化感作用效应研究
    域尤为活跃,植物残体腐解也是化感物质释放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此,重点分析了化感作用物质、化感物质的作用机理、土壤特性对残体腐解的影响,以及植物残体化感物质的提取、分离、鉴定,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关键词 残体;化感作用;机理中图分类号:S482.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2.0731 化感作用物质化感作用一词是德国科学家Molisch首次提出,指植物通过向外界环境中释放有效的化合物,对

    南方农业·中旬 2018年11期2018-05-14

  • 西藏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粗木质残体养分元素特征
    0000)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简称为CWD)是指森林中因各种自然因素或人为干扰而形成的基径和长度大于一定值的倒木、枯立木、大枯枝、树桩和粗根残体[1-2]。C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单元,在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3-4]。CWD作为森林土壤和森林植被的重要界面,可为动物等提供栖息地[5-6],为菌类和各类植物提供生境和养分,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色季拉山急尖长苞冷杉林为成过熟原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年1期2018-01-25

  • 不同生物量苦草残体腐解对水体水质的影响
    有效预防沉水植物残体向水中释放的营养物质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6]。同时,研究沉水植物腐解过程对水质影响的差异及其成因,对沉水植物管理和水质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7]。此外,若沉水植物自然死亡后在水体中大量腐解,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从而进一步恶化水体环境[8-9]。因此,在用沉水植物恢复被污染水体的过程中,需对其生物量进行合理的调控,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10]。沉水植物腐解过程及其水质效应可能因植物残体总量而不同,例如张来甲等[11]通过研究发

    净水技术 2018年1期2018-01-23

  • 不同肥力棕壤全氮和微生物量氮对外源玉米残体氮的响应
    物量氮对外源玉米残体氮的响应徐英德,丁雪丽,李双异,孙良杰,高晓丹,谢柠桧,金鑫鑫,白树彬,孙海岩,汪景宽*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农业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沈阳 110866以棕壤玉米长期连作定位试验(27a)形成的高低两种肥力水平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15N标记的玉米植株为试验试材,分别向两种土壤中加入玉米根、茎、叶(共8个处理),采用室内模拟培养与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旨在弄清玉米根、茎、叶添加后不同肥力土壤全

    生态学报 2017年20期2017-11-22

  • 基于固态13C核磁共振波谱研究植物残体分解和转化机制的进展①
    共振波谱研究植物残体分解和转化机制的进展①李昌明1,2,王晓玥1,孙 波1*(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植物残体在土壤中的分解和转化影响了其养分归还和有机质形成过程。由于缺乏高分辨率的分析方法,对不同气候、植被和土壤类型条件下植物残体在分解过程中化学结构组成的演变特征和机制仍不清楚。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在解析自然有机物化学组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综述了基于固

    土壤 2017年4期2017-09-03

  • δ13C标记林木残体碳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
    δ13C标记林木残体碳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李涵诗1,2毛艳玲1,2†邹双全3(1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福州 350002)(2 福建省土壤环境健康与调控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02)(3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州 350002)应用脉冲标记法标记富集13C的杉木幼苗残体;采集在桔园、杉木人工林、米槠次生林和细柄阿丁枫天然林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表层样品,通过室内短期培养实验(20 ℃,培养90 d)研究残体在>250 µm、53~250 µm

    土壤学报 2017年4期2017-08-31

  • 高山森林粗木质残体附生苔藓植物的重金属吸存特征
    高山森林粗木质残体附生苔藓植物的重金属吸存特征王 壮1,杨万勤1,2,*,吴福忠1,2,常晨晖1,李 俊1,汤国庆1,汪 沁11 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农业大学生态林业研究所, 成都 611130 2 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成都 611130粗木质残体及其附生苔藓植物是高山森林生态系统中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组成部分,二者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森林生态系统重金属循环,但有关不同类型和不同腐解等级粗木质残体对附生苔藓植物重金属吸存特征尚

    生态学报 2017年9期2017-06-22

  • 不同磷浓度植株残体降解对紫色土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不同磷浓度植株残体降解对紫色土磷素有效性的影响郭 涛1,2,*,张思兰1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 400716 2 国家紫色土土壤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 重庆 400716植株残体降解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磷素的有效性,为探讨不同磷浓度植株残体降解对紫色土磷分级体系的影响,结合31P核磁共振分析技术,选取了3种磷浓度不同的植物残体与两种紫色土进行室内模拟培养试验,得出了以下研究结论:(1)添加植株残体显著增强了紫色土呼吸强度,且紫色土分级体系中

    生态学报 2017年10期2017-06-22

  • 浅谈宁波市瓜菜残体生态循环利用的意义及其模式
    )浅谈宁波市瓜菜残体生态循环利用的意义及其模式杨文祥1郑荣希2章志远1张继群1(1浙江省宁波市种子管理站 315000;2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繁荣瓜果蔬菜试验示范场 315200)瓜菜种植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生产的一大优势产业,但瓜菜残体是该市农业清洁生产和生态农业的技术瓶颈。为加快生态创建工程建设,促进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和谐统一,分析了宁波市推广瓜菜残体综合利用的意义,简述了宁波市瓜菜残体综合利用的技术思路和生态循环利用模式。瓜菜残体;生态循环利用;

    上海农业科技 2017年1期2017-03-08

  • 冰雪灾害对粤北杉木林树干残体的影响
    对粤北杉木林树干残体的影响列志旸1,李 洁1,许建新1,2,侯晓丽1,薛 立1,曾曙才1(1. 华南农业大学 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2.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40)2008年1~2月严重的冰雪灾害袭击了广东粤北地区,导致杉木林产生大量的折干残体,增加林地的碳和养分输入。折干残体中的难分解物质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碳和养分循环,然而还不了解冰雪灾害后杉木林折干残体的储量和养分动态规律。分析了粤北冰雪灾害后的杉木林折干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8期2016-12-19

  • 冰雪灾害对粤北杉木林林冠残体和凋落物持水特性的影响
    对粤北杉木林林冠残体和凋落物持水特性的影响侯晓丽1,许建新1,2,薛 立1(1. 华南农业大学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2.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40)2008 年1~2 月广东粤北地区遭受冰雪灾害的袭击,导致杉木林产生了大量的林冠残体。作者对2008年林冠残体各组分和2008-2011年各年的凋落物持水特性进行研究,可以了解灾后杉木林凋落物的涵养水源特点和为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8年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11期2016-12-19

  • 挺水植物芦苇的腐解对水体水质的影响
    物量密度下,芦苇残体的腐解过程及其对水体水质的影响,深入探讨芦苇残体腐解过程中养分的释放规律。以期为残体在湿地脱氮中的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最终为实际的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的预处理1)用高纯水漂洗收集的芦苇残体茎和叶,以去除残体表面的杂质,随后将残体置于烘箱中,于65 ℃烘干至恒重;2)将残体剪成约1 cm长的碎片,混合均匀后置于密封袋中,并置于干燥器内备用;3)收集芦苇生长区的表层底泥,将收集的底泥混合均匀,过100目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6年6期2016-11-21

  • 芦苇腐解对白龟湖湿地水质的影响研究
    Ⅰ、Ⅱ和Ⅲ组植物残体TN和TP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实验结束时,TN含量分别为4.32 mg/g、3.88 mg/g和4.35 mg/g,TP含量分别为0.21 mg/g、0.22 mg/g和0.20 mg/g,无显著差异,不同生物量密度的植物残体腐解时对水质影响程度不同。实验初期,植物残体向水体中释放大量N、P营养物质,水质因生物量密度不同而差异较大,实验后期,各组水质差异减小。此外,适量植物残体的存在有助于水体氮元素的循环,降低水体氮负荷。挺水植物;芦苇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11-04

  • 山羊球虫种类及其鉴定方法
    孔、孔下皱褶、外残体、极粒、内残体、斯氏体、折光体以及孢子囊形态等(见图1),对照相应的球虫形态结构进行检索鉴定,确定所检球虫种类。2 山羊球虫的形态结构特征及模式图2.1小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parva)卵囊小型,呈球形,大小为(15.00~20.00)μm×(12.50~20.00)μm,平均17.80 μm×16.60 μm,形状指数1.07。无极帽,无卵膜孔,无孔下皱褶,孢子囊呈长卵圆形,大小平均8.50 μm×5.50 μm,有极粒,无

    福建畜牧兽医 2016年1期2016-04-25

  • 作物残体与其生物炭配施对土壤有机碳及其自身矿化率的提升
    10075)作物残体与其生物炭配施对土壤有机碳及其自身矿化率的提升李有兵1, 把余玲1, 2, 李 硕1, 田霄鸿1*(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2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陕西西安 710075)作物残体; 生物炭; 各组分有机碳; 有机碳矿化生物炭(Biochar)是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裂解形成的稳定的富碳产物。近年来,随着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固碳减排需求的不断发展,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年4期2015-06-12

  • 大港地区蔬菜残体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形成了大量的蔬菜残体,由此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给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大港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截止目前,各类规模化养殖小区已达到89个。牲畜粪便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机质,如经无害化处理不仅可以补充提高蔬菜残体发酵后的养分含量,还能优化氮、磷、钾养分的比例,以更好地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蔬菜残体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即在蔬菜残体和畜禽粪便中加入微生物菌剂经过混合发酵处理,以达到杀死大量大肠杆菌和蛔虫卵等致病菌群,还能将有机态营养元素转化成蔬菜易吸

    天津农林科技 2014年1期2014-12-30

  • 玉米植株不同部位还田土壤活性碳、氮的动态变化
    ,还田土壤对新鲜残体的腐解影响不显著,且两者间土壤活性氮组分的差异较碳组分明显。腐解期间土壤活性碳、 氮的动态变化主要取决于各器官碳、 氮等化学组分的差异性,等量秸秆较根茬更有利于补充土壤活性碳、氮数量,土壤活性氮组分对还田土壤的响应较碳组分灵敏。玉米残体;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可溶性有机碳; 矿质氮作物秸秆作为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物归还的主要来源,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1-3],其在土壤中的腐解主要取决于残体来源和成分[4]。残体来源因受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年5期2013-10-16

  • 藓类-兴安落叶松林木质物残体贮量及组成
    10019木质物残体(Woody Debris,简称WD)是指森林生态系统中一定直径大小的死亡木质性残体或碎片,它在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1],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巨大的养分库,在养分循环过程中,80%的氮、磷、钙等营养元素贮量来自于木质残体[2]。木质物残体分为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 CWD)和细木质残体(Fine woody debris,FWD)。细木质物残体主要指小枝等。粗木质物残体是指系统中一定径级

    生态环境学报 2013年3期2013-05-08

  • 不同营养水体对喜旱莲子草化感抗藻的影响
    喜旱莲子草活体和残体植株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同时调查水体理化性质,试图揭示富营养化水体中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化感控藻的机制,为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入侵植物,以及合理控制水华提供理论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铜绿微囊藻购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藻种库。实验前用BG11培养基在GHP-160光照培养箱(三发,上海)中对铜绿微囊藻进行扩大并稳定继代培养,光暗周期12h∶12h,昼间温度25℃,光强70μmol/(m2·s);夜间温度20℃。喜旱莲子草于

    草业学报 2012年1期2012-06-08

  • 微波治疗扁桃体残体炎疗效观察
    1400)扁桃体残体炎是指行扁桃体切除术后留有残体残体再次发炎或再次出现未行扁桃体切除术之前的临床症状,统称为扁桃体残体炎,我科自2001年2月至2011年3月用耳鼻咽喉科微波治疗仪治疗扁桃体残体炎17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7例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19~61岁,单侧15例,双侧2例,病程2~15年,其中采用挤切术的13例,剥离术4例,局麻12例,全麻5例,发生术后出血者3例。主要症状:反复发作性咽痛10例,

    中外医疗 2011年26期2011-02-10

  • 烟草残体腐解物的化感潜力
    物外,主要是通过残体和残茬腐解释放.由此可见,植物残体腐解是产生化感物质的主要途径和来源.烟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弃物腐解后是否会在烟田形成化感物质及其对烟草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笔者以对化感物质具有高敏感性的莴苣种子作为指示材料,研究了烟草在打顶抹杈后形成的残体腐解液的化感作用,旨在为进一步克服烟草连作障碍提供理论和试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 料供试莴苣种子为茎用莴苣,绵阳市涪陵区正兴种业公司生产.取湖南农业大学烟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期2010-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