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肠

  • 重视胆胰肠结合部疾病的诊治
    200092胆胰肠结合部又称为胆胰结合部、胆肠结合部、胰肠结合部等,是胆管、胰管及肠管交汇的地方,被喻为肠道、胆道流域和胰管流域结合的“消化道枢纽工程”[1]。其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复杂且精细,畸形、炎症、结石、损伤、肿瘤等多种疾病好发于此,因此胆胰肠结合部一直是胆胰外科研究的难点领域。胆胰肠结合部疾病发病隐匿,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诊断困难,尤其是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治疗方式多种多样,手术治疗往往涉及多脏器切除,考验胆胰外科医生的临床决断力及手术能力,必须在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3年12期2024-01-24

  • 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即为手术过程中的胰肠吻合方式,近年来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防治的研究热点包括胰胃吻合重建消化道(pancreaticogastrostomy)、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duct to mucosa orinvagin ation pancreaticojejunostomy)、纤维蛋白密封胶(fibrin glue sealants)及胰管支架(pancreatic duct stents)。有研究显示,软质胰腺较硬质胰腺更易发生术后胰瘘,而适合软质胰腺的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9期2023-05-31

  • 黏膜优先愈合理论下的胰管空肠吻合术临床分析
    3]。目前临床上胰肠吻合的方式有多种,但是哪种是最佳的胰肠吻合方式,并没有达成共识。胰腺和空肠是两个功能和形态均不同的脏器,空肠血运丰富,活动性大,且大多数胰腺断端与空肠管腔相适配,便于吻合,适用于各种PD术[1]。两者之间具体的愈合机制仍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团队在之前临床工作中处理过4 例胰肠吻合术后因病情需再次手术的病例,通过胰肠吻合口病理标本的观察发现,该4例虽采用的吻合方式不同,但从术后探查胰肠吻合口愈合情况看,吻合口的愈合过程可分为两个连接:黏膜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3年1期2023-01-16

  • 中心静脉导管在超细胰管胰肠吻合中的应用体会
    瘘的危险因素,而胰肠吻合的重建方式、手术医师的临床经验和技巧决定了术后胰瘘的发生率。因此,对于正常直径甚至超细胰管的胰肠吻合一直是胰腺外科的难点。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绍兴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对1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超细胰管支撑管行胰肠吻合,获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9 例,男10 例,女9 例,中位年龄67 岁(42~84 岁)。BMI 17.24~32.81 kg/m2,平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3年1期2023-01-16

  • 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4-6]。尤其是胰肠吻合,是PD 中最重要的一步,且与患者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胰肠吻合方式可以完全避免术后胰瘘的发生[7],因此胰腺外科医生一直寻求一种既能缩短手术时间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胰肠吻合方式。目前应用较多的胰肠吻合方式有Blumgart 胰肠吻合和“洪氏一针法”胰肠吻合[8],本文结合这两种胰肠吻合方式在临床探索一种改良Blumgart 胰肠吻合在PD 中的安全性及实用性。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22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2年10期2022-11-10

  • 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始采用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方法,观察该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01月~2020年12月江门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同一个医疗小组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共78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37例,年龄介于27~83岁,平均年龄61.1±10.0岁;根据术中是否将大网膜包裹胰肠吻合口后方分为大网膜包裹组(包裹组)及大网膜未包裹组(未包裹组)。其中包裹组38例,男性2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9.63±10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2年3期2022-08-01

  • 胰肠吻合术式评价及技术要点
    建包括胰胃吻合和胰肠吻合。胰胃吻合应用较少,胰肠吻合仍是胰腺消化道重建的主流方式[1-2]。本文参考国内、外文献,并结合笔者临床经验,论述目前常见的胰肠吻合术式及技术要点。胰肠吻合的主要方式目前报道的胰肠吻合方式很多。经典的胰肠吻合方式包括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和Blumgart胰肠吻合等。后续诸多改良多以上述3种吻合方式为基础。一、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胰腺空肠套入式吻合是早年应用最广泛、最经典的吻合方式,将胰腺断端完全套入空肠的肠腔内(见图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22年1期2022-03-12

  • “五针法”胰肠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的局限性,腔镜下胰肠吻合一直是LPD顺利开展的主要瓶颈,也是最容易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的术中操作[2]。寻找一种镜下操作简便,又不会增加胰瘘、出血等相关并发症的胰肠吻合方式一直是术者关注的重点,目前关于腔镜下胰肠吻合方式的报道较多,各具特色,为LPD的广泛开展发挥了巨大作用[3-4]。我们结合对组织愈合生理的认识及腹腔镜胰肠吻合的经验,从外科理念创新的角度设计了简单便捷、安全有效的腹腔镜下胰肠吻合方式—“五针法”胰肠吻合,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1年9期2021-09-23

  • 荷包捆绑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有关。本研究结合胰肠套入式吻合和捆绑式胰肠吻合的优势,提出荷包捆绑式胰肠[1-2]吻合方式,并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17年至2020年江西省肿瘤医院行PD的患者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9~81岁,平均55岁。其中胰头癌8例,壶腹癌7例,胆管下段癌8例,十二指肠腺癌7例;合并糖尿病5例、高血压12例。1.2 手术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后,取上腹正中绕脐切口:(1)由远至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9期2021-01-10

  • 改良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腺断面处理不当和胰肠吻合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9],其中,胰肠吻合方式是POPF的独立危险因素,因而成为研究的焦点。很多学者在实施LPD时,发现开腹胰肠吻合方式并不适合腹腔镜手术,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现有的胰肠吻合方式提出优化和改进,旨在降低腔镜下的缝合难度,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使得LPD手术更加安全、可靠,也为LPD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夯下坚实基础[5-6,14-15]。笔者前期也报道了一种腔镜下胰肠吻合方式,即贯穿式胰肠连续吻合[7,16],不仅简化了以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0年9期2020-10-28

  • 改良胰肠吻合方式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5],合理选择胰肠吻合方式可降低POPF发生率。但哪种吻合方式更具优势一直存有争议[6]。本研究回顾性历史对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我院行LPD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行改良胰肠吻合方式与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方式的LPD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手术期情况,以探讨改良胰肠吻合方式在LP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77例行LPD患者的病例资料。37例采用改良胰肠吻合方式(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0年9期2020-10-11

  • 胆肠、胰肠双磁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具有挑战的手术。胰肠及胆肠吻合的质量,特别是胰肠吻合,与术后多种并发症相关,如腹腔感染、胰瘘、胆瘘、胃排空障碍及腹腔出血等[1-2]。虽然近年来外科技术及围手术期管理明显进步,胰十二指肠切除在大的中心病死率已低于3%,但是并发症仍高达60%[3]。如何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肠、胰肠重建的质量,降低吻合难度,是肝胆外科医师一直追求的目标。磁吻合技术(magnetic compression anastomosis,MCA)是一种创新性的无线化吻合技术[4-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0年7期2020-08-12

  • 改良Blumgart 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多项研究均认为,胰肠吻合技术的提高以及胰肠吻合的方式是术后胰瘘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哪种胰肠吻合方法或方式更有优势仍然缺乏统一意见。本文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近5年来我院胆胰亚专科中心的PD病例资料,对比分析传统空肠套入式胰肠吻合组与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组的术前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旨在评价改良Blumgart胰肠吻合方法在PD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与纳入标准选择2014年8月—2019年8月我院肝胆外科实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0年3期2020-04-27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术式的发展现状
    la首次摸索完成胰肠消化道重建以来[3],胰肠吻合术式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演变,逐渐形成了Whipple术[4-5]、Cattell术[6]和Child术[7]3种经典的消化道重建方法,而无论施行哪一种手术方法都必然涉及胰肠吻合术式的选择。据文献报道,尽管外科技术不断提升及手术设施日益改进,但P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高达40%~60%[1,3,8],特别是胰肠吻合术后胰瘘的发生率约为15%[9],病死率更是高达40%[10],为PD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

    医学综述 2020年4期2020-02-16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的外科手术处理
    常用的手术方式,胰肠吻合口瘘仍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且胰瘘也是导致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1]。如何处理这一并发症,一直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不同临床的中心对于术后胰瘘的处理存在较大的差异[2]。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先后收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胰肠吻合口瘘8例(均为C级胰瘘),对8例胰瘘患者行再次外科手术处理,均获成功,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全组8例,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57.6岁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年12期2020-01-14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技术与胰瘘预防策略研究现状
    进行消化道重建:胰肠吻合、胆肠吻合及胃肠吻合。随着理论知识的更新以及技术的进步,PD 的病死率在高手术量的医疗中心虽已经下降至3%~5%[1],但胰肠吻合相关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作为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仍高达10%~30%[2],也是该手术导致不良后果的重要原因之一[3],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巨大痛苦和经济损失。因此尽可能减少POPF的发生率以及减轻POPF产生的负面影响,是胰腺外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0年9期2020-01-11

  • “两点法”胰肠吻合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研究
    山 614000胰肠吻合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极为关键的手术步骤之一,其吻合方式直接影响术后胰瘘是否发生,而胰瘘发生与否与患者的手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探讨胰肠吻合改进技术意义重大。胰管空肠改良吻合技术作为降低术胰瘘发生的重要手段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如胰空肠吻合导管对黏膜吻合法、套入式吻合法、包埋式吻合法等胰肠改良吻合等,但由于存在各种不足而未能在临床上得到推广应用[1]。近年,随着临床对胰肠吻合研究的不断深入,自2016年起,乐山市人民医院对胰管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9年3期2019-10-23

  • U型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的临床应用研究
    30001)随着胰肠吻合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吻合方式的不断改进,胰瘘的发生率虽有所降低,但总的发生率依然高达5%~40%。目前胰肠吻合的方式多为胰腺导管对空肠黏膜的吻合方式,尤其对于粗胰管(胰管直径>3mm)的病例[1],但对于胰管直径≤3mm的病例,行导管对黏膜吻合在操作中较为困难。对此,本中心充分研究了各种胰肠吻合术式的优势与不足,针对胰管直径≤3mm的病例,将传统胰肠吻合方式进行改进,提出了“U型贯穿交锁式胰肠吻合术”,能明显缩短吻合时间,经临床应用效果

    医药前沿 2019年19期2019-08-15

  • 降落伞缝合法在全腔镜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中的应用
    较大的手术之一,胰肠吻合更是复杂,术后容易发生胰漏,导致腹腔内脓肿、感染、出血等,是导致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1,2]。为预防胰漏的发生,胰肠吻合方法不断改进,主要为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及其改良吻合方法。受降落伞式血管吻合技术的启发,我们根据胰肠吻合的特点改进吻合方法,缝线最初并不拉紧,待吻合口后壁连续缝合完毕后,逐渐收紧缝线,此时,吻合口后壁侧类似降落伞样,前壁吻合亦然,故以“降落伞式吻合法”命名。2015年7月~2018年4月完成14例(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9年3期2019-04-01

  • 单针全层胰肠吻合(301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100853)胰肠吻合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常用、也是最具挑战性的消化道重建方式[1]。如何合理选择胰肠吻合术式、改进吻合技术以减轻胰瘘等术后并发症,成为胰腺外科医生研究的重点[2-9]。关于胰肠吻合方式与技术改进的文献报道众多,各有特点,但目前仍缺乏证据表明某种吻合方式在减少胰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10-11]。我们结合对胰肠吻合生理性愈合的认识及在开腹、微创胰肠吻合方面的经验,从外科理念创新的角度设计了一种简单便捷、安全有效的单针全层胰肠吻合方式,现将初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8年11期2018-12-29

  • 两种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PPD术后行改良胰肠吻合和普通胰肠吻合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并发症(胰瘘、胆瘘、肠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和胃排空延迟),旨在为PD和PPPD中能够更加安全的开展胰肠吻合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普通外科收治壶腹周围肿瘤行手术治疗的16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中2014年1月—2015年11月79例壶腹周围肿瘤患者采用普通胰肠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该79例患者中男50例,女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8年9期2018-10-10

  • 胰腺组织形态与胰肠吻合方式选择的探讨
    仅对胆肠、胃肠、胰肠吻合口以及胃肠功能产生影响,而且易导致严重腹腔脓肿、大出血或死亡。由于肠道的可塑性强和血供丰富,胰肠吻合仍然是PD中处理胰腺残端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临床上胰肠吻合的方式有多种,但是最佳胰肠吻合方式并没有达成共识[3-4]。研究显示残端胰腺组织质软和胰管细小易发生胰瘘[5],而质软和细小只是残端胰腺组织形态变化中的一种。因此,本研究通过术前胰腺影像学资料和术中触诊胰腺质地将残端胰腺组织形态进行分型,探讨合理的胰肠吻合方式。资料与方法一、临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8年4期2018-08-28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狭窄的诊治分析
    的并发症发病率。胰肠吻合口狭窄是PD术后较少见并发症之一[5-6],其出现时间从手术后数个月至数年不等,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胰腺炎,目前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因胰肠吻合口狭窄部位多位于胰管而较少出现肠管狭窄,也有学者[6]提出称之为胰管狭窄。现有研究[7-10]报道,对于PD术后胰肠吻合口狭窄的病理生理改变了解甚少,相关的诊断及治疗缺乏统一的标准及指南,治疗以再次手术为主,但手术疗效的差异较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PD术后胰肠吻合口狭窄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8年3期2018-03-30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防治体会
    单纯性胰瘘)和与胰肠吻合相关的胰肠吻合口瘘(混合性胰瘘)。1.3 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为Whipple手术,胰腺癌病例常规清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6a2, 16b1)[4], 联合门静脉壁部分切除5例; 合并结、直肠癌同时行一期切除; 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方法。胰肠吻合采用陈氏“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PPJ)”[5], 其中端侧吻合48例,端端吻合6例。40例胆道内置T形管,余者则将胃管送入输入襻的胰肠吻合口处。术毕在胰肠吻合口上方及胆肠吻合口右后方各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年13期2018-03-23

  • 不同胰肠吻合术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应用价值
    1.2.1 端端胰肠套入式吻合 切断患者胰腺之后在胰管内进行插管,将硅胶管插入主胰管进行固定,胰腺断端游离止血,将胰腺断端与空肠进行缝合[2]。1.2.2 端侧胰管空肠黏膜吻合 在进行胰颈离断时将部分胰管保留,对胰断面游离止血,将硅胶管放入胰管之中,远端则放置在术中后期胆肠吻合品的肠腔中,缝合空肠浆肌层与胰腺后缘包膜,空肠黏膜切开尺寸与胰管直径相似,与胰管进行缝合,再进行胰腺断面前缘与空肠浆肌层的缝合,然后缝合包膜[3]。1.2.3 胰肠一层连续降落伞吻合

    医药前沿 2018年6期2018-01-16

  • 对传统胰消化道重建术理念与技术的反思与创新
    重建器官选择的是胰肠吻合,为希望降低过高的胰瘘率和致死率,1946年Wauge和Clagett报告将胰胃吻合术用于PD。之后国内外各个胰腺外科中心关于胰肠吻合术和胰胃吻合术开展了各项研究,即使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各中心研究结论也不一致,甚至相反。我们已潜心研究胰消化道重建术二十余年,如1996年彭淑牖等[7]创建了捆绑式胰肠吻合术,2008年彭淑牖等[8]创建了捆绑式胰胃吻合术,2016年洪德飞等[9-13]创建了“一针法”胰管缝合技术胰肠吻合

    临床外科杂志 2017年10期2017-11-02

  • 荷包捆绑式胰肠吻合术2例报告
    报道·荷包捆绑式胰肠吻合术2例报告李其云 闫康鹏 吴 昆 胡继龙胰肠吻合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 病例介绍例1,患者女性,51岁。因腹部隐痛不适反复发作2年余,于2017年2月4日收治入院。查体无明显异常。CEA、CA199正常。CT提示:①肝右叶囊肿;②胰头钩突区斑片状异常密度影,考虑囊腺瘤,结合临床,必要时MRI检查。MRI提示:胰头钩突处占位,考虑囊腺瘤可能性大,肝脏多发囊肿。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考虑胰头占位,不排除恶变,手术指征明确,遂行手术。于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9期2017-04-03

  • 胰十二指肠切除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疗效分析与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及解决措施
    十二指肠切除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疗效分析与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及解决措施李金618100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人民医院普通外科目的: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不同吻合方式的疗效,并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出解决措施。方法:收治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120例,平分为甲组(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乙组(捆绑式胰肠吻合),对比两组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甲组胰管直径明显大于乙组,且乙组胰肠吻合时间显著短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捆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3期2017-03-29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吻合器的制备与性能
    钉,一次硫化成型胰肠吻合器,并对其耐热性、力学性能、耐介质性及病理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吻合器质量损失5%时所对应的温度为429.9℃,经历280℃×6 h的热空气,其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仅下降了25.6%和2.3%,经过蒸馏水、3%双氧水,75%酒精、盐酸(pH=0.8)和氢氧化钠(pH=9)介质浸泡的吻合器质量损失最大仅为5.63%;吻合器可促使胰腺与肠壁之间纤维组织的增生,实现十二指肠和胰腺正常的血液循环,为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及提高手术成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2期2017-03-09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的研究进展
    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的研究进展柯尊祥, 熊炯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胰腺外科,武汉 430022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普通外科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体现在它的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即使当今外科技术和围手术期管理有了巨大进步,其术后并发症及由此带来的死亡风险仍是棘手的问题。胰瘘(pancreatic fistula,PF)是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腹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6期2017-02-24

  • 分离式环形连续缝合行胰肠黏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研究
    式环形连续缝合行胰肠黏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研究王刚成韩广森刘英俊程勇任莹坤卢先枝黄平目的探讨分离式环形连续缝合行胰肠黏膜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14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76例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43例采用分离式环形连续缝合行胰肠黏膜吻合者作为研究组,33例采用端端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方式者作为对照组。均采用Child消化道重建方式,术后胰瘘的诊断参照国际胰瘘研究小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6年1期2016-09-08

  • 不同胰肠吻合术式对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
    上忠 程 明不同胰肠吻合术式对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俞凯华 王上忠 程 明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胰肠吻合术式(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胰管对黏膜端侧胰肠吻合、套入式端侧胰肠吻合)对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基于80例采用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壶腹、胰头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研究3种胰肠吻合术式对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主要分析手术时间、胰漏发生率、手术出血量,来探究其围术期并发症以及影响。结果 80例患者中,采用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

    当代医学 2016年12期2016-06-13

  • 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疗效研究
    江涛 王晨宇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疗效研究张军杰 姚坤厚 华龙 陈江涛 王晨宇目的探究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套入式胰肠吻合术,观察组采用贯穿式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对比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胰肠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瘘发生率4.55%明显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7期2016-01-26

  • 胰肠吻合术式的演变、特点和临床应用
    外科综述与讲座胰肠吻合术式的演变、特点和临床应用展翔宇,周进学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术式。手术切除包括胰腺病变部分、部分胃及十二指肠、部分空肠、胆囊和胆总管在内的器官组织,而后再将胰腺、胆总管和胃与空肠吻合重建。决定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胰肠吻合。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胰肠吻合术式也经过不断改良,各种不同的手术方式相继出现,特点分明。该文就胰肠吻合的历史变迁、各种术式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6年4期2016-01-23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不同重建方式对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分析
    、术前状态、手术胰肠吻合方式、病理类型等因素均会影响胰漏的发生,胰肠吻合方式是其中最关键的影响因素[3-4]。术中胰肠吻合方式选择也是学术界一直争论的焦点,目前还没有关于哪种吻合方式明显优于其他方式的定论。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不同胰肠吻合方式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为临床医生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次收集的82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

    安徽医药 2015年8期2015-12-13

  • 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
    临床研究与应用·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黄佳飞 张倜 周洪渊 李慧锴 崔云龙 李强目的:探讨胰肠吻合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3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45例术前诊断为壶腹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27例术后发生胰瘘。在4种胰肠吻合方式中,胰管空肠黏膜吻合和Blumgart吻合的胰瘘发生率低,且皆无C级胰瘘

    中国肿瘤临床 2015年8期2015-11-23

  • U型交锁缝合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U型交锁缝合式胰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朱胜昌,黎 堃(宜春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西,宜春336000)目的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口缝合技术进行改进,以提高预防胰瘘的发生几率。方法 对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胰空肠端端套入及U型交锁缝合式胰肠吻合,对照分析采用传统胰肠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18例。结果 胰空肠端端套入并U型交锁缝合式胰肠吻合时间平均 20 min,手术时间大大缩短,与没有进行胰肠吻合口瘘患者相比,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11-08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和胰胃吻合对术后胰腺功能的影响比较
    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和胰胃吻合对术后胰腺功能的影响比较张晓剑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肠吻合和胰胃吻合对术后胰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2例,其中传统胰肠吻合组33例,嵌入式胰胃吻合组29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胰管直径变化及胰腺功能。结果 2组患者的术后胰管直径均较术前明显扩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空腹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肠吻合组术后新发糖尿病2例(6.

    当代医学 2015年17期2015-07-31

  • 胰胃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后胰瘘的发生率较胰肠吻合低,其临床应用价值和优势也再次被认同[5]。关于胰胃吻合术的一系列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也在逐步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结果。目前,大多数相关研究表明,胰胃吻合术是一种较胰肠吻合术更为安全可靠的吻合方法。2 胰胃吻合术的技术方法胰胃吻合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Aranha等[6]采用胰腺断端与胃后壁的单层全层胰胃吻合,吻合完成后胰腺残端植入胃腔内;2)Takano等[7]采用胰腺断端与胃后壁吻合和浆肌层胰腺包埋的双层胰胃吻合术;3)Tak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5年8期2015-04-15

  • 胰管直径与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
    研究·胰管直径与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罗燕君 岑钧华 李 君*(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广东 广州 510120)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两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胰瘘发生率,探讨根据胰管的直径选择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管直径≥0.3 cm者采用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A组)53例,胰管直径0.05)。结论: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2期2015-03-13

  • prolene线单层连续吻合在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吻合口瘘,尤其是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是普外科医生需要积极面对的难题。近年来,本院通过不断改进吻合技术,在PPPD中应用prolene线单层连续吻合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在本院行PPPD患者13例作为PPPD组。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8~75岁;胰头癌6例,胆管下段癌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例,十二指肠乳头管状绒毛状腺瘤1例。另选取2013年2~11月在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23期2015-02-22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与效果评价
    因素的影响,其中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是术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我科117例因恶性疾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临床疗效并探索其适用性。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17例,男59例,女58例,年龄27~79岁,平均57.6岁。胰头癌71例,壶腹部癌21例,胆总管下端癌1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0例;术前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I~II级104例,II级以上13例。良性疾病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5年2期2015-01-29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狭窄一例
    ,其根本原因在于胰肠吻合口狭窄(即胰管口狭窄),由于病例数较少,临床上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2013年7月24日,我院收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口狭窄一例,现报道如下。病例患者,男,57岁,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4年,反复左上腹痛5月”于2013年7月24日入院。既往于2009年2月19日因“十二指肠乳头恶性肿瘤”在外院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Child法、胰-肠端端套入式吻合”,术后病理提示腺癌(中度分化)。术后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痛,无发热、黄疸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5年2期2015-01-29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测定的价值
    指肠切除(PD)胰肠吻合术后,胰瘘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目前仍是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如能早期发现和诊断,对于早期进行积极的干预,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12年3月泰兴市人医集团收治的7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液淀粉酶的测定及其他生化指标的检测在胰瘘诊断中的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2002年6月—2012年3月间PD手术病例77例,男53例、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23期2014-08-24

  • 双层连续缝合胰管-黏膜端侧胰肠吻合术20例临床分析
    ~25%[3]。胰肠吻合技术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最重要的一环。目前临床上胰管空肠吻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用哪种方式都无法避免胰瘘的发生。本研究对传统的胰管-空肠黏膜端侧胰肠吻合术进行改良,在2012年至2013年间连续应用于20例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胰瘘,现报道如下。一、资料及方法1.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34~78岁,平均(62±13)岁。术前诊断胰头癌10例,胆总管下段癌4例,十二指肠癌4例,实性假乳头状瘤2例。2.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4年4期2014-08-04

  • 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肠/胃常见吻合方式的选择
    端侧吻合。(一)胰肠端端吻合1.胰肠端端套入式吻合Desjardins在1907年就提出了胰肠套入式吻合,理由是胰液流入肠道可以避免胰瘘。胰腺端端套入式吻合主要可分为两种术式[6],一种是传统的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吻合前先游离胰体断端2~3 cm。远端空肠经横结肠系膜切口拉至胰体断端。空肠后壁浆肌层与胰腺后壁缝合,缝线应距离断端1.5~2.0 cm。间断缝合空肠后壁全层和胰体断端后壁,勿缝闭胰管,而后在胰管内放置引流管,长度约7~8 cm,将其远端置入空肠

    腹部外科 2014年6期2014-04-18

  • 捆绑式胰肠吻合治疗胰腺横断11例临床观察
    淑牗设计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始,已在临床上大力推广。本文分析自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其间外伤所致的胰腺横断伤患者11例,均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主要观察胰瘘的发生情况。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胰腺横断伤11例中男性8例,女性3例,年龄15~53岁,其中合并有肝破裂3例,脾破裂5例,肋骨骨折并气胸2例,十二指肠破裂的2例。胰肠吻合均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该11例患者均属于胰腺横断(主胰管断裂),其中胰腺头部断裂1例,胰腺颈部断裂9例,胰腺体尾部断裂1例

    陕西医学杂志 2014年7期2014-04-05

  • 胰肠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临床对照研究
    疾病及恶性肿瘤。胰肠吻合口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而且极有可能造成患者死亡,病死率高达20%~50%[1]。对危险因素的分析有助于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2]。本研究选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其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92例患者,男59例、女33例,年龄47~71(6

    医学综述 2014年6期2014-03-27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
    .1 胰胃吻合与胰肠吻合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来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自1941年Hun和他的同事第一次报道胰肠套入式吻合术后,胰肠吻合就成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主要手术方式;Waugh等[18]于1946年第一次报道了胰胃吻合术。Oida等[19]认为胃肠吻合有3个优点:①胃壁厚且血流丰富;②胰液的出口靠近胃的背侧;③胃里面没有肠激酶,胰液不易被

    现代临床医学 2014年2期2014-03-03

  • 依据胰腺残端形态选择适当胰肠吻合方式的探讨
    仅对胆肠、胃肠、胰肠吻合口以及胃肠功能产生影响,而且易导致严重腹腔脓肿、大出血或死亡。由于肠道的可塑性强和血供丰富,胰肠吻合仍然是PD中处理胰腺残端的主要方式。临床上胰肠吻合的方式有多种,各有优势和缺陷。研究业已显示胰腺组织学因素如胰腺质软和胰管不扩张与POPF的发生密切相关[5-8]。本研究基于此危险因素,探讨依据胰腺组织形态不同选择适当的胰肠吻合方式。资料与方法一、研究设计本研究设计为准临床研究,选择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

    腹部外科 2014年6期2014-02-27

  • 家猪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实验模型的建立
    军 殷凯 曹亮亮胰肠吻合一直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薄弱环节[1]。为了防止胰瘘的发生,近百年来不断有学者对胰肠吻合方式作出改进,迄今为止文献报道过的胰肠吻合方式就有50多种,但吻合失败仍时有发生[2-3]。本研究组根据临床实践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全新的胰肠吻合方法——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经10年的65例临床应用,均未发生胰肠吻合口瘘,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4-5]。为此,本研究建立贯穿缝合的动物模型,进一步验证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的安全性、可靠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4年2期2014-01-21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出血与胰管内置管留置空肠长度的关系
    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出血与胰管内置管留置空肠长度的关系王刚成 韩广森 任莹坤 程勇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出血与胰肠套入捆扎吻合后胰管内置管留置空肠长度的关系。方法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3例,均采用Child消化道重建方式,胰肠吻合重建分为A、B、C三组。A组22例,胰肠吻合采用胰腺残端套入空肠捆扎法吻合,胰腺残端外内支撑管长度15 cm;B组21例,吻合方法同A组,胰腺残端外内支撑管长度为5 cm;C组20例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3年1期2013-10-19

  • 浅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肠道重建方法
    究,明确了捆绑式胰肠吻合术作为并发症发生最少的吻合方式。外科医师应掌握各种术式,选择适当的吻合方式,最终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肠道;重建WhiPPle于1935年进行了第一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至今,该术式仍是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最有效的方法[1]。近年来该病的死亡率已降低至3%左右[2],最大死亡原因是胰瘘,正确的重建成为预防胰瘘发生的关键[3]。为减少胰瘘的发生,不断地改进重建方式,其中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因其体现各种吻合术的优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3期2013-01-30

  • 胰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九例临床分析
    先贵·短篇论著·胰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九例临床分析陈金水 宋彬 金钢 邵成浩 蔡晓棠 胡先贵胰腺手术具有高风险性,其中胰肠吻合口漏是最常见、最危险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为2%~24%[1],而病死率则高达20%~50%[2]。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已明显下降,而远期并发症如胆肠、胰肠吻合口狭窄等已逐渐引起关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9例胰肠吻合口狭窄的患者资料,现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7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2年5期2012-11-07

  • 改良捆绑式胰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应用改良的捆绑式胰肠吻合术82例,无1例发生胰瘘,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56例,女26例。年龄24~78岁,平均51岁。胰头癌24例,壶腹部癌3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8例,慢性胰腺炎3例,82例均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都不留置胆道T字管。1.2 手术方法按手术常规方法切除胰头十二指肠,以Child方式顺序重建消化道。胰肠吻合方法是在彭淑牖教授设计的捆绑式胰肠吻合[2]的基础上加以改进。1.2.1 胰腺断端处理在胰腺断端3cm处的胰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14期2012-01-24

  • Ⅰ型与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选择性应用
    Ⅰ型与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选择性应用吴青松 凌亚非 赵家锋 王建南 黄从云 张小龙 朱剑华目的总结Ⅰ型和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38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Ⅰ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20例,行Ⅱ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18例。比较Ⅰ、Ⅱ型术式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患者住院天数、早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Ⅰ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手术时间为(91±20)min,Ⅱ型术式为(63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1年1期2011-02-09

  • 连续缝合法在套入式胰肠吻合中的应用
    续缝合法在套入式胰肠吻合中的应用刘双海 周一夫 汤晓东 陈胜 薛红娣 周标目的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利用连续缝合法进行套入式胰肠吻合对预防胰瘘发生的作用。方法通过采用4-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法对2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进行端侧套入式胰肠吻合,并以同期实施的12例端侧套入式间断缝合、23例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术进行比较。结果22例患者均顺利施行套入式连续胰肠吻合,平均时间约13 min,术后1例出现胆漏,未发生胰肠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患者平均住院15 d。同期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11年3期2011-02-09

  • 胰肠吻合的改良术式(附 45例报告)
    胰漏的发生与术中胰肠吻合处理有直接关系。为预防胰漏的发生,国内外学者近年对各种胰肠吻合方法进行了不断改进〔2,3〕,明显降低了胰漏发生。笔者 2005年 5月至 2009年 12月应用改良胰肠吻合术式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45例,术中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对胰肠吻合做了全方位的精细处理,术后无 1例胰漏发生,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手术患者 45例,男 32例,女 13例,年龄45~78岁。其中胰头癌 15例,壶腹癌 12例,胆管下段癌 10例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年11期201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