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

  • 巴金:没想到吧?其实我可幽默了
    秋》《寒夜》《随想录》巴金先生的作品可以说是一路伴随着我们成长的。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直到晚年抱病,还坚持写《随想录》并整理旧作。国务院在2003 年授予了巴金“人民作家”的荣誉称号。这样一位文学大师,平常是不是不苟言笑呢?恰恰相反。实际上,巴金幽默得不得了!一、听话的茶叶巴金爱喝茶,但却不太讲究。他泡茶,茶具很随意,茶喝起来还有一股子油墨味儿。制壶大师许四海喝到了這样的茶,受不了了,便说下回要为巴金展示一下自己的泡茶技艺。于是再次到访时,许四海就用

    润·文摘 2022年9期2022-10-29

  • 课本素材活用(二)
    秋祯课文一:《随想录》巴金晚年所作的《随想录》是一部力透纸背、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在《随想录》中,巴金勇敢地面对自己辛酸的往事和一度扭曲的性格,以质朴的语言完成了真实的人格塑造,也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起一座精神的丰碑。经典解读角度一:正视自己的情绪,面对真实的自己开心是一种情绪,悲伤也是一种情绪,不存在谁比谁更高尚或更尊贵。而悲伤作为人情绪的组成部分,它同开心一样美丽,也理应得到正视。巴金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以真实的立场写作,反而填补了一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8期2022-07-03

  • 我买的第一本巴金的书
    ,提笔写下了《随想录》总序,他说:“我准备写一本小书:《随想录》。我一篇一篇地写,一篇一篇地发表。这只是记录我随时随地的感想,既无系统,又不高明。但它们却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说的话,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那么就让它们留下来,作为一声无力的叫喊,参加伟大的‘百家争鸣’吧”。同一天,巴金写下了《随想录》的第一篇《谈望乡》。之后,巴金连续5年写了150篇文章,结集成《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最终合订为一部

    藏书报 2021年2期2021-09-10

  • 随想录 四章
    林进挺星 空这一刻的星空是灿烂的,是众人眼里的美景,也是我笃实的怀恋。哦,你已成为无数的星星之一。無论是否看见,无论渺小与灿烂,都是歌颂的生命之光。爱是那么遗憾,遗忘是那么长。而我的一生,只要想起你,就会泪流满面。道 路沉默一刻是金色的冀望:有阳光的旋律,也有月亮的芬芳。我有太多的言语道出,但也无从道出:这是隐秘之光,有一条无尽的路,是眺望与跋涉。哦,孤独来敲门,来告知生命的真相。而我已忘怀于星晨寥落的道路。悲 伤天色渐渐昏暗,草木摇晃枝叶。没有哭泣,也没

    散文诗世界 2021年2期2021-07-27

  • 从读者反应批评视角论巴金《随想录》的传播
    金晚年创作的《随想录》,就是这样一部和当下思想文化状况有着极高关联度的作品。《随想录》特定的文本内涵奠定了其在读者中广泛传播的基础,而不同社会话语系统中的读者则通过阅读实践唤醒文本意涵,重构自己对现实的理解。笔者拟从读者反应批评视角切入,对《随想录》文本的传播史做影响效应的分析与探讨。一巴金的《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5 集,每集30 篇随笔,加上序跋、附录等共158 篇作品,40 余万字,堪称煌煌巨制。 全书完稿于1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0年4期2020-12-31

  • 40年前与《随想录》有关的故事
    ,正值巴金的《随想录》第一集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整整40周年。这第一个版本,是由南京《文教资料简报》(以下称《简报》)编辑梓行的。《简报》创办于1972年,最初是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和中文系资料室主编的一份内部刊物。《简报》创刊当年,大学逐渐开始恢复教学秩序,第一批工农兵学员刚走进学校。而面临文科图书资料严重缺乏的现状,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资料室的几位老教师心急如焚,开始收集资料,并准备用毛笔抄写后张贴出来,供师生们阅读。刚要抄写时,有教师

    中外文摘 2020年16期2020-09-04

  • 一本巴金《随想录》“特别版本”
    在晚年撰写的《随想录》是其创作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部著作。他说:“《随想录》是我最后的著作,是解释自己、解剖自己的书,但这也是刚刚开始,本来还想写《再思录》,却没有办法,来日无多了。”在我收集的各个时期出版的《随想录》版本中,其中有一本是珍藏了整整40年的“特别版本”。之所以说这本《随想录》是“特别版本”,是因为它是由南京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以《文教资料简报》形式编印内部发行的。这本“资料简报”封面简陋,用订书机装订而成。那么,我又是如何得到这本《随想录》的呢

    上海采风月刊 2020年3期2020-06-08

  • 戴逸如:图说“讲真话”
    。另一本就是《随想录绘本》。这本为巴金先生100岁华诞而创作的“文并图”,为“讲真话”图说,精心绘制的画作就达一百幅。更有意义的是,十多年后被巴金故居相中,決定重版。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特别指出:“当人们享受到阳光和雨露时,不能忘记巴金和《随想录》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洪流里所作出巨大的贡献和努力。”他称,《随想录》虽已出版了各种各样的版本,而戴逸如创造的绘本是一个特殊的具有开创性的版本。他将巴老《随想录》中的精髓用图非常形象地展示出来,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为此

    上海采风月刊 2020年2期2020-04-05

  • 巴金的晚年创作
    晚年撰写的 《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最糟的是手不灵活,写字很吃力1980年4月11日,巴金在日本京都演讲 《我和文学》 时曾雄心勃勃地宣布:“我制订五年计划,宣布要写八本书(其中包括两部长篇小说),翻译五卷的赫尔岑的回忆录。”(《我和文学》,《巴金全集》 第16卷第270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那一年,巴金虚岁77岁,这个计划在复出文坛后,他说了好多次。要写的八本书中,一卷 《创作回

    读书文摘 2020年1期2020-01-10

  • 卢梭《忏悔录》对巴金思想及《随想录》的影响
    十时动手写作《随想录》,共一百五十篇,历时八年。由于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美好人格的追求、对历史的严肃态度,文革结束后,在被剥夺“整整十年的大好时光”后,巴金重新拿起笔,在《随想录》的总序中写道“我不想多说空话,多说大话。我愿意一点一滴地做点实在事情,留点痕迹……但它们却不是四平八稳,无病呻吟,不痛不痒,人云亦云,说了等于不说的话,写了等于不写的文章。”[1]巴金赴法留学期间深受法国思想家的影响,卢梭给巴金带来的影响尤为深远。在《把心交给读者》中提到,“我对

    文学教育 2019年30期2019-11-26

  • 随想录》与新时期文学的精神复苏
    晚年重要作品《随想录》,既是新时期文学的产物,又是它的催化剂,促动了新时期文学的精神复苏。在以往研究中,对于《随想录》在新时期文学生成和发展中的历史贡献估计不足。本文通过还原《随想录》写作时的历史氛围,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将《随想录》与同时代作品进行比较,论述它在摆脱以往的文风对文学束缚、讲真话的文学意义和对新时期文学的精神启蒙作用,以及巴金通过《随想录》的写作对于新时期文学探索的支持等方面的历史贡献和当代意义。关键词:巴金;《随想录》;新时期文学;精神复

    当代文坛 2019年6期2019-11-25

  • 卢梭《忏悔录》对巴金思想及《随想录》的影响
    自由,巴金在《随想录》中反思自己、剖析自己,探求真理。两位老人都在自己晚年写下这样一部坦率真诚的巨著,本文从写作背景、忏悔意识和创作动机三方面对这两部巨著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探求其内在联系,追求人类美好智慧与品德。关键词:卢梭 《忏悔录》 巴金 《随想录》 对比研究一.写作背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1765年到1770年创作他的自传性作品《忏悔录》,作品记叙了他从出生(1712年)到1766年共50余年的生活经历。十八世纪的法国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贵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10期2019-11-07

  • 随想录》“最早的版本”浅探
    摘要:根据《随想录》相关内容、有关线索以及笔者本人掌握的资料,本文尝试对《随想录》“最早的版本”做一些探究。关键词:《随想录》;最早的版本;浅探现代杂文《随想录》是作者巴金一生的心血。巴金在晚年写下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这部巨著,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高峰。周立民著《〈随想录〉版本摭谈》,最初列入河南文艺出版社“采桑文丛(第一辑)”,该丛书已出版几种(《藏与跋》《天涯住久》《电影考古记》等),但就在作者发来全部文稿

    神州·下旬刊 2019年7期2019-08-11

  • “真情”与“良心”的碰撞
    忏悔录》——《随想录》。本文就是要将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从个人、他人及社会的角度剖析这两部作品的一致性,从而得出《忏悔录》到底是如何影响巴金的创作。关键词:卢梭;《忏悔录》;巴金;《随想录》作者简介:付金鑫(1995-),男,四川成都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法国文学、跨文化交际。[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05引言:说到启蒙运动,没有人不会提及这几个名

    青年文学家 2019年8期2019-04-16

  • 浅析《随想录》的“微言大义”
    41000)《随想录》记录了巴金对文革苦难的沉痛回忆,对精神奴役的深刻忏悔以及对亡灵旧友的真切怀念。在这部散文中,这位笔耕不辍的老人融入了自己的血和泪,用最朴素的语言和最真挚的感情打动人心,试图建立起一座铭记历史与苦难,兼具文学和文化的精神博物馆。可以说,“微言大义”是《随想录》的一个重要的叙述策略,本文将围绕这一特点,具体考察巴金是如何展开文革叙述的。“微言”是指《随想录》的语言都是朴实无华的,作家创作的过程,也是作家的心路历程。书如其名,作家将生活中的

    山西青年 2019年10期2019-01-15

  • 探巴金《随想录》的思想意蕴
    祖德摘 要:《随想录》是巴金在晚年时期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作品,这部作品因其对文学世界、对当代社会、对人类思想的伟大启蒙和价值意义而产生了巨大影响。可以说巴金用他的“文革博物馆”冲击且动摇了这两千多年来人们固守的封建传统思想,启发了作家文学创作的意义,批判且揭露了文革时期“长官们”的所作所为,并对那段黑暗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本文我主要从巴金的创作经历和思想的发展来阐述《随想录》的思想意蕴。关键词:《随想录》;巴金;思想意蕴一、创作与思想的发展从青年时代革命

    世界家苑 2018年12期2018-12-18

  • 巴金对托尔斯泰忏悔意识的继承与超越
    。从《家》到《随想录》是其忏悔意识的不断发展过程,在《随想录》中,巴金突破了托尔斯泰道德自我完善的狭隘目的,使其忏悔意识超越了托尔斯泰。关键词: 忏悔意识;《家》;《随想录》忏悔意识来自基督教文化,“五四”时期传入中国后,被许多现代文学作家接受。巴金受到托尔斯泰的影响,在其作品中多次显现出这种忏悔意识,尤其在《家》和《随想录》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家》是巴金早期的代表作品,他继承了托尔斯泰的忏悔意识,使得作品更有蕴味,但由于他自身思想的不同,又形成了与托尔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27期2018-10-21

  • 巴金《随想录》忏悔意识探源
    要:散文集《随想录》收录了巴金在文革结束后创作的一百五十篇文章,本文以《随想录》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文本解读,研究书中蕴含的忏悔意识。全文以忏悔意识为立足点,探究巴金忏悔意识的源头,分析其创作所受到的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关键词:巴金:《随想录》:忏悔意识1.前言《随想录》是巴金晚年的散文集,他自称这套书是自己的“思想汇报”。在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时候,巴金想用最后的精力写一部交代十年“浩劫”的作品,所以他选择了讲真话,希望以此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2.忏

    世界家苑 2018年5期2018-07-28

  • 知识分子的道德坚守
    摘 要:《随想录》是巴金在1978到1986年所写随感的合集。共分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五部分,共150篇散文。通过对历史的反思来探索国家民族的道路,并对自我灵魂进行深度的解剖,自觉与历史共同承担责任,表现出知识分子的反思精神。巴金在随想中深入地思考人性的弱点和封建思想,探索出一条讲真话的道路,在追忆过去的事件中体现出一个人真实的生命情感。巴金可以说代表了一代知识分子的道德良知,在晚年伴随着病痛的折磨所写下的《随想录》是老人留

    考试周刊 2017年66期2018-01-30

  • 从巴金《随想录》浅析现代教育
    摘要:《随想录》是“巴金暮年的伟大完成”,[1]是“文革”后巴金对于过去遭遇的反思,并在个人的基础上对一些社会现象展开的评论,其中有怀人、有自省、谈探索、谈原罪等。《随想录》的核心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通过他的外孙女端端,巴金也呈现出了作为一个“良心作家”对现代教育的反思。关键词:《随想录》;教育;巴金绪论约在1978年10月,香港《大公报》编辑盘际炯找到巴金约稿,由于刚刚经历过“文革”,巴金想把自己过去十年的遭遇诉诸纸笔,便欣然接受。有人说《随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期2018-01-25

  • 巴金的『敌人』
    恒文巴金先生《随想录·合订本新记》的最后一段话,仿佛是墓志铭:“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可以说,这五卷书就是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吧。”后一句,令人心酸。重读《随想录》,笔者产生了一些零星的思想碎片,却总觉得难成篇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确实难以言说,因为巴金先生留下的是两个无法面对的难题:“讲真话”和“博物馆”。面对这两个难题,我们一切的说和做,未必不是成了鲁迅所谓的“虚空”。争论巴金是不是“思想家”、《随想录》的思想深度

    杂文月刊 2017年18期2017-11-12

  • 巴金教我做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巴金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今年是《随想录》创造完成的三十周年,《明报月刊》总编辑潘耀明曾是《随想录》(1986,香港)中最重要的一部《真话集》的责任编辑,9月29日晚应巴金故居之邀他为上海读者分享了自己与晚年巴金的交往。《随想录》以每三十篇编为一集,共出五集,依次为《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和《无题集》,为巴金1978年在香港《大公報》开辟《随想录》的专栏集结。从巴金1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3期2017-05-18

  • 和人民共同反思,续文学启蒙精神 ——关于巴金《随想录》的一点随想
    ——关于巴金《随想录》的一点随想贾玉民(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52)有研究者认为,巴金创作《随想录》是寻求“个人声音”、与国家“主流意识”相剥离。从其创作过程可以看到,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随想录》的写作是对中共中央倡导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呼应,其思想认识一直伴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而深化;《随想录》反思的中心是反封建,这也是全国思想解放运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巴金反思历史的目的是党、国家、人民的命运;巴金对某些问题的异议,是个别的、局部的。巴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4-13

  • 巴金的酣畅与忧郁
    真话——纪念《随想录》创作完成30周年图片文献展”。时间真快,巴金《随想录》的第一篇《谈〈望乡〉》写于1978年12月1日,1986年《随想录》5卷本完成,合集出版至今整整30年。对于我,这个时间,巧合得颇有些不可思议。我与陈思和两人合著的《巴金论稿》,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这是我们出版的第一本书,时间正好也是30年。1978年初,我走进复旦大学就读,下学期,现代文学史开始讲到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等。清晰记得是在一个冬日,我与同窗陈思和闲谈,两人

    环球人物 2017年1期2017-03-30

  • 一幅画·一团火·一柄剑——再读《随想录》的随想
    柄剑——再读《随想录》的随想曾绍义(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随想录》真真切切、彻彻底底地展现了一个伟大作家、一位慈祥长者的“巴金形象”,也让我们我们看到了一名战士、一个“川人”的特点。这部大书的思想核心是如何“做好人”,所有“讲真话”、反“奴性”、“寻理想”都是“做好人”的条件,前提则是人人必须具备的爱国主义。对于种种否定《随想录》、攻击巴金的“敌人”必须给予有力回击!巴金;战士;长者;爱国主义一幅画一转眼,巴金先生的宏文《随想录

    郭沫若学刊 2016年3期2016-11-26

  • 随想录》合订本新记
    巴金《随想录》合订本新记巴金一三年前我答应三联书店在适当的时候出版《随想录》的合订本,当时我是否能完成我的五卷书,自己并没有信心。说实话,我感到吃力,又好像出了门在半路上,感到进退两难。我知道老是唠唠叨叨,不会讨人喜欢,但是有话不说,将骨头全吞在肚里化掉,我并无这种本领。经常有一个声音催促我:“写吧!”我不断地安慰自己:“试试看。”只要有精神,有力气,能指挥笔,我就“试试看”,写写停停,停停写写,终于写完了最后一篇“随想”。我担心见不了天日的第五卷《无题集

    郭沫若学刊 2016年3期2016-11-26

  • 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荣誉称号的决定
    副刊特别开辟《随想录》专栏,供巴金发表“随想”文章。1979年12月第一集《随想录》,香港三联书店初版;1981年7月第二集名《探索集》;1982年10月第三集名《真话集》;1984年12月第四集名《病中集》;1986年12月第五集名《无题集》,均由香港三联书店初版。1987年8月,《随想录》合集,北京三联书店初版。以上各集,人民文学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也相继出版。1990年9月,四川文艺出版社以《讲真话的书》为书名出版“随想录”合订本。该书的

    郭沫若学刊 2016年3期2016-11-09

  • 郝志国从艺随想录
    郝志国从艺随想录大同云冈灵岩寺我爱这块土地,爱这块土地上山山水水的自然景观,我爱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以及数千年创造的人文景观;我爱传统文化的博大,宽容,爱文化积淀的深厚,沉重和沧桑;我更爱探索,尝试一种独特的形式语言,表达自己对优秀文化的认知、感悟、诠释、传承。视野开阔、知识广博、信息量大,这是时代特征。画家需要广泛接受,认真分析,冷静选取自己有用的东西,加上诸多生活积累和个人修为,才会酝酿、加工出独具个性特色的作品来。槐花蜜、枣花蜜、玫瑰蜜,各有各的

    藏天下 2016年9期2016-10-26

  • 巴金晚年的理想主义
    要:巴金写《随想录》跨越了整整八年的时间,基本贯穿了中国在“文革”后最大的历史转变——拨乱反正,肃清极“左”路线的流毒,坚持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因此,《随想录》实际上是20世纪80年代文化领域的百科全书,反映了80年代丰富的思想状况。除此之外,《随想录》的书写本身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巴金重新塑造自己的人格,重新唤起他已经失落的理想主义,这个过程也是巴金主观上不断提升、追求的过程。关键词:巴金 《随想录》 理想主义巴金的《随想录》出版近三十年了,在这个过程中

    名作欣赏 2016年7期2016-07-14

  • 巴金简介
    奖”。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我国文学界有“鲁郭茅,巴老曹”的美称,也就是说,我国文学界的泰斗主要有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这六位。巴金的作品《给家乡孩子的信》被选为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课文、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期课文,《索桥的故事》被选为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课文。《鸟的天堂》被选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长春版五年级下册课文

    当代作家 2016年2期2016-03-18

  • 让生命“开花”(外一篇) ——从《随想录》看巴金晚年的奉献精神
    篇) ——从《随想录》看巴金晚年的奉献精神王建中王建中1931年生人,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辽宁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东北大学兼职教授,辽宁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等。出版《东北解放区文学史》及五卷本《王建中文集》等学术著作几十部。2013年被辽宁省老龄工作委员会评为 “成功路上的离退休杰出人才”。巴金为祖国的文学事业奋斗一生,可他却自谦地说:“我不是文学家。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

    辽海散文 2016年1期2016-02-23

  • 略论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
    引莉略论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周引莉写于1978年至1986年的《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巅峰之作。读者普遍认为这是一部讲真话的血泪之作。思想界也认为,这是一部反映现代知识分子良知与良心的巨著。一位八旬老人,用他那“发僵的手”,而且经常是抱病写作,写下150篇微言大义的警世巨著。他这是在吐出最后的“丝”,挤出最后的“奶和血”。《随想录》虽然文字上朴实无华,平淡无奇,但并非一目了然,简单透明,而是充满了含蓄、曲折与隐晦。所以,在我们解读《随想录》时,要结合

    山花 2015年12期2015-07-21

  • 略论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内容
    1986年的《随想录》是巴金晚年创作的巅峰之作。读者普遍认为这是一部讲真话的血泪之作。思想界也认为,这是一部反映现代知识分子良知与良心的巨著。一位八旬老人,用他那“发僵的于”,而且经常是抱病写作,写下150篇微言大义的警世巨著。他这是在吐出最后的“丝”,挤出最后的“奶和血”。《随想录》虽然文字上朴实无华,平淡无奇,但并非一目了然,简单透明,而是充满了含蓄、曲折与隐晦。所以,在我们解读《随想录》时,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背景,用历史的眼光去评判,体会巴金当年写

    山花 2015年12期2015-07-21

  • 巴金与《往事与随想》
    事:一、创作《随想录》;二、编校《巴金全集》;三、倡议并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这段话有两处值得商榷的地方。第一,对巴金文学道路的划分,舒乙先生显然是以巴金晚年文学活动的“塔尖”——《随想录》的创作作为第四阶段的开始的,但是笔者却认为创作《随想录》与翻译《往事与随想》不可割裂。陆正伟在《〈随想录〉的发表与潘际坰》中说:“但此时,他(笔者按:指巴金)的生命已步入了老年,多病、衰老向他频频袭来,为了集中精力完成《随想录》的写作,他不得不调整了创作计划,放下了翻译

    北极光 2015年3期2015-06-17

  • 《王茂生进酒》随想录
    】王茂生进酒;随想录;剧目创作;舞美设计;戏曲艺术该剧浓墨重彩地塑造了平民王茂生的形象。他以卖炭为生,终日为生计奔波,挣扎在贫困线上,但勤快节俭,达观幽默的品性始终伴随着他。风雪天,他与老伴相依为命,外出卖货,也不忘自嘲与调侃“为谋生计四足忙”,花嫂接说四足是畜生,是骂人的话时,王茂生又回答:“畜生怎样?人又怎样?都是为了生计,劳碌一生哪!”一句话,辛酸又无奈,却又包含着他知命认命,不怨不忿的生活态度,而这正是小人物的平凡與渺小。面对花嫂的抱怨,王茂生却安

    北方音乐 2014年10期2014-10-21

  • 舒芜晚年的博客文章
    这本《舒芜晚年随想录》(以下简称为《随想录》)。舒芜是一个有阅历、有才情的学者。他早年因为提供胡风与他的通信,成为“胡风案”发案的导火索。这件事成为他内心里永远无法抹去的“痛”,也是导致他后来一直不被一些人谅解的重要原因。然而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舒芜自己也屡有挫折,经历的风霜雨雪也不在少数。忧患使人成熟,相信舒芜在晚年,有些往事尽管不堪回首,但他一定会有深深的反思的。然而不管怎么说,舒芜毕竟是一个学有所成的老知识分子,多年以来,他一直顽强地坚持写作,用手中

    读书文摘 2014年8期2014-08-29

  • 舒芜晚年的博客文章
    这本《舒芜晚年随想录》(以下简称为《随想录》)。舒芜是一个有阅历、有才情的学者。他早年因为提供胡风与他的通信,成为“胡风案”发案的导火索。这件事成为他内心里永远无法抹去的“痛”,也是导致他后来一直不被一些人谅解的重要原因。然而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舒芜自己也屡有挫折,经历的风霜雨雪也不在少数。忧患使人成熟,相信舒芜在晚年,有些往事尽管不堪回首,但他一定会有深深的反思的。然而不管怎么说,舒芜毕竟是一个学有所成的老知识分子,多年以来,他一直顽强地坚持写作,用手中

    书屋 2014年5期2014-05-26

  • 幸存者手记:灾难见证与情感记忆 ——论巴金《随想录》的写作意向
    ——论巴金《随想录》的写作意向唐 伟(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随想录》的写作,既不同于一般的散文书写,也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回忆录。作为一名幸存者,巴金的历史见证者的角色意识,决定了《随想录》的写作面向。《随想录》中,巴金忏悔的向度并不是线性的突进,而指向的是灵魂的安妥,即在肯定—否定—肯定的往复辩难过程中展现人性的真实。巴金以一个幸存者的姿态强调友谊之于他个体生命的重要性,可以说,那些停靠在他记忆深处的亡灵构成他写作《随想录》最重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8期2014-04-09

  • 巴金:我们这代人空话说太多 向宽容的读者请罪
    巴金在《随想录》合订本的后记中指出:“我们这一代人的毛病就是空话说得太多。写作了六十几年,我应当向宽容的读者请罪。”20 05年10月17日巴金逝世,享年101岁。巴金逝世后,不少论者指出,巴金除了在中国文坛享有崇高地位外,最主要是他晚年竭力提倡“讲真话”的难能可贵。“文革”之后,巴金一直强调“讲真话”,他也身体力行,为了提醒自己和世人,不惜挖自己的疮疤,把自己在“文革”讲的违心话和做的违心事,一股脑儿倾倒出来,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以便痛定思痛,用心良苦。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5期2013-08-13

  • 巴特尔新著九人题贺
    张天男巴特尔《随想录》漫题眼花渐觉奇书少,一夜开君九卷风。摇曳还如凝露草,孤高正是扫云松。归田枥耘三千亩,放眼秋实八万塍。往事已随枫叶老,闲抛丝语钓流萤。雪夜读巴特尔新书《游思录》老去归来两袖风,游思还在最高层。几栏芳草人间绿,半亩心田山外青。丑石偏宜磨短剑,闲墙正好挂长弓。不及细想二三句,白雪飘窗夜透明。赠巴特尔先生高金祥默川新作聚清流①,時雨萦风誉满楼 。椽笔横斜霜两鬓 ,鸿篇舒卷话千秋 。书香三味丹青汇②,随想一帘翰墨稠③。怡兴陶情心不老 ,昌明智慧

    草原 2012年2期2012-05-08

  • “财”子书记
    子书记廉政思想随想录》一书。“书的标题用‘才子书记’似乎有自我标榜的嫌疑,把‘才子书记’去掉,就作《廉政思想随想录》比较合适。”张海林看着样书的标题,犹豫道。“财”子书记出了一本《廉政思想随想录》,之后却被检察院带走了,原来这正是他贪欲的开始……“看你,又俗气了吧。你既然在廉政建设大会上慷慨激昂,要大家不要沉湎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中,而是要多学文化,提倡创新思维,提高美学修养,人家才赞美你‘才子书记’,那你就应该高举‘才子书记’的旗帜,引领大家一起朝这个方向

    检察风云 2011年22期2011-07-10

  • 浅议《随想录》忏悔意识的影响
    073)浅议《随想录》忏悔意识的影响祥 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湖北武汉 4 30073)巴金以笔代刀,无情地解剖自己,清醒地深思“文革”产生的原因,自我反省,处处洋溢着浓郁的忏悔意识。《随想录》问世后褒贬不一,正反双方激烈交锋,形成百家争鸣局面,汇成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洪流。《随想录》作为“灵魂的呼号”,呼啸于天地间,遗响于中华大地,经久而不绝。巴金的《随想录》被誉为中国的“忏悔录”。《随想录》;忏悔录;巴金1770年,法国晚年的卢梭历时四年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8-15

  • 巴金 永远的《随想录
    李 辉《随想录》中,那个痛苦的巴金,主要是在做自己灵魂的剖析,而这把手术刀,便是道德。重返巴黎与《随想录》巴金再次走进巴黎,是在1979年4月,距1928年年底他离开巴黎回国正好整整五十年。重返巴黎,这是晚年巴金与青年巴金之问精神行程的一次连接。刚刚经历过“文革”浩劫的巴金,思想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旧地重游带给他的不只是兴奋、亲切,更是对历史的反思。“爱真理,爱正义,爱祖周,爱人民,爱生活,爱人间美好的事物,这就是我从法国老师那里受到的教育:”巴金

    中国报道 2009年11期2009-12-16

  • 《怀念二叔》:巴金晚年对现实的最后一瞥
    关键词:巴金《随想录》《再思录》《怀念二叔》摘要:巴金的《再思录》基本延续了《随想录》的主题。但由于生活环境的相对封闭,以及作者精力所限,他的思考逐渐离开了对现实的关注,而转向追求道德自我完善的人生彻悟阶段。《怀念二叔》是巴金晚年转向的标志,是他投向现实的最后一瞥。巴金《怀念二叔》一文作于1991年,是他晚年后《随想录》阶段的创作;最初发表于香港《二十一世纪》1992年10月号,收人作者最后一个集子《再思录》。《随想录》于1986年完成后,巴金依然关注着社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09年9期2009-12-10

  • 一本中国人的必读之书
    ,巴金开始了《随想录》的写作。他痛定思痛,写出了一大批朴实、深刻的杂文和随笔。这些收入《随想录》的文章抒真情、说真话、破愚蒙、牖民智,标志着巴金的文学创作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登上了又一个辉煌的高峰。袁鹰先生在《<随想录>的启示》一文中高度评价巴金的“忧心殷殷”的写作:“五本《随想录》,不仅是巴金悠长的文学道路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五四以来我国现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有的评论家称誉它为当代散文的巅峰之作,我完全同意这样的评价。这部巨著,标志着我们时代最高的思

    文学自由谈 2009年4期2009-04-19

  • 随想录》发表的前前后后
    潘际坰作为《随想录》发表时的责任编辑,我经常会遇到有人问这样的问题:你是怎么约巴金写《随想录》的。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谈一谈我与巴金半个世纪的交往。第一次见到巴金,是1946年,当时我从上海《大公报》要闻编辑转任副刊《出版界》编辑,并料理其他几个周刊编务。一次,巴金、曹禺、靳以、萧乾、辛笛、孙浩然等在洪长兴一起吃涮羊肉,我也有幸参加了,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很热闹,巴金却一直很严肃地坐在那里,只有偶尔插几句话。我是何年何月去上海霞飞路(现在叫淮

    博览群书 2000年8期2000-06-04

  • 溶幽默于艺事
    足珍贵。《王个随想录》(上海书画版)就是这样一本书。书名“随想”,实出自谦,绝非信笔所之。以数十年经历,萃于一编,自须极大经营。心有所得关键处,言之不厌其详。理论、见解、掌故、人物,胥帅于一“艺”字,又都不失幽默风趣。而笔之尤详者,为对一代大家吴缶老(昌硕)的记述,其謦劾笑貌,直历历如绘。即使是缶老的一些生活琐事,也都耐人寻味。如缶老自作新词,自击节、度昆曲,持木刀剑与小孙儿共摹舞台对阵;又如两人于西子湖畔,见进香翁媪拜一佛像前,缶老忽告王:有些头晕,受不

    读书 1983年8期198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