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言

  • 叶兆言:坐在南京这张凳子上
    仇广宇作家叶兆言家里有一间令所有读书人羡慕的书房。数十个木质书架整齐摆放,一直顶到天花板,每个书架都装满了书。从他家的窗户望出去,能看到长江流过。有时,他在天不亮时就起床写作,随着天光转换,他能看到晨光熹微中长江边的行人,看得多了,难免生出苍茫之感,让他感慨“逝者如斯”。叶兆言的作品很多,有人说,光是把他作品的年表看上一遍,就得花费不少时间。其中,光是他自己作品的各种版本,就够放满一个书架。除了四十多年笔耕不辍的美名,他还有极为独特的家学传承:他的祖父是知

    北方人 2023年6期2023-06-26

  • 叶兆言:坐在南京这张“凳子”上写南京
    叶兆言6年前,作家叶兆言搬到南京下关的长江边居住。他家住35楼,从阳台上望出去,浩瀚长江突然拐了一个弯,由西转向南,浩浩荡荡而下。按照自己的作息,他每日天不亮就起床写作,写字台正对着窗户,随着天光转换,晨雾中的长江渐渐清晰起来,江边行人来来回回。有段时间,江上突然飞来上百只鸟,有白鹭,也有鸬鹚,成群结队捉鱼吃。他还专门买来一台观鸟望远镜架在窗台上,幸运的话能看到江豚。“时间久了,难免会有一种沧桑感。从早写到晚,有时月圆,有时月缺,江流有声。日复一日,在重复

    环球人物 2023年7期2023-04-04

  • 叶兆言:坐在南京这张凳子上
    仇广宇叶兆言。图/九久读书人作家叶兆言家里有一间令所有读书人羡慕的书房。数十个木质书架整齐摆放,一直顶到天花板,每个书架都装满了书。从他家的窗户望出去,能看到长江流过。有时,他在天不亮时就起床写作,随着天光转换,他能看到晨光熹微中长江边的行人,看得多了,难免生出苍茫之感,让他感慨“逝者如斯”。叶兆言的作品很多,有人说,光是把他作品的年表看上一遍,就得花费不少时间。其中,光是他自己作品的各种版本,就够放满一个书架。除了四十多年笔耕不辍的美名,他还有极为独特的

    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7期2023-03-07

  • 叶兆言文学为例分析其历史叙述与个体叙述的双向观照与消解 ——评《叶兆言文学回忆录》
    书名:《叶兆言文学回忆录》作者:叶兆言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81-4142-8出版时间:2021 年5 月定价:68 元正如“文学回忆录”书系主编向继东在丛书总序中所言:“让作家自己说话,说自己的话,尽可能为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史料。换一种说法,这套书也可以叫做‘百年个人文学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 年版的《叶兆言文学回忆录》作为“文学回忆录”书系之一种,叶兆言在文学回忆中写尽了他对于文学的反思及其创作道路上对人生、社会和历史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17期2022-10-14

  • 叶兆言:作家的一生就是一部长篇
    者喜爱。他就是叶兆言,少年时,他未曾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家里人也不希望他成为作家。中学毕业后,他进工厂当了4年钳工,后来,是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促使他参加高考,在1978年考上南京大学中文系,从此与文学结缘。文艺家庭的潜移默化1957年,叶兆言出生于南京,原名郑生南。生父郑重一生南征北战,舍生忘死,积劳成疾,于1959年病逝,被评为革命烈士。叶至诚与姚澄夫妇收养了2岁的郑生南,并为他改名为叶兆言(“兆言”二字是从叶至诚的“诚”字与姚澄的“姚”字

    时代邮刊 2022年6期2022-09-24

  • 江南文化与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
    是很多。文章以叶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为例,浅谈江南故都南京与叶兆言的新历史小说之间的联系,通过回首旧事、江南众生相以及“智性”传统三个方面,浅析叶兆言的创作与江南文化之间的关系。关键词:江南文化 叶兆言 《夜泊秦淮》 南京“江南”是一个意蕴丰富的词语,它既是一个实际的地理概念,也是精神層面上的一个文化符号,涉及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诸多层面。更为重要的是,“江南”一直是文人骚客们诗性想象的来源,历来较多的研究都是探讨江南文化与古代文学的关系。但是,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2年4期2022-05-13

  • 叶兆言:作家的一生就是一部长篇
    者喜爱。他就是叶兆言,少年时,他未曾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家里人也不希望他成为作家。中学毕业后,他进工厂当了4年钳工,后来,是对阅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促使他参加高考 ,在1978年考上南京大学中文系,从此与文学结缘。文艺家庭的潜移默化1957年,叶兆言出生于南京,原名郑生南。生父郑重一生南征北战,舍生忘死,积劳成疾,于1959年病逝,被评为革命烈士。叶至诚与姚澄夫妇收养了2岁的郑生南,并为他改名为叶兆言(“兆言”二字是从叶至诚的“诚”字与姚澄的“姚”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2年3期2022-03-23

  • 风格如人,个性纷呈
    建摘要:苏童和叶兆言同属江苏当代著名作家,由于其历史文化传统、知识(中文)结构和创作经历的相似,将两者的小说在合议中进行辨识,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行的,其中,小说创作的个性风格是对他们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维度,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其一,文如其人,苏童具有江南才子的气质,他的才情、灵气和天赋在同时代作家中出类拔萃;叶兆言具有金陵文士的气质,出身于文学世家的叶兆言兼容文史哲的见识和素养,体现出儒雅、平和的君子之风。其二,苏童小说绮丽、柔婉、轻逸、感伤,富于抒情而唯

    网络文学评论 2022年1期2022-03-14

  • 城市传记何以可能?
    平摘要:小说家叶兆言《南京传》的魅力在于它没有以小说家言将“传记”写成“传奇”,而是谨守历史叙事的法度,勘探朝代更替和南北交互之流动的政治和文化中南京的城市疆界和文化性格。在历史学家和小说家,“大时代”和“小故事”之间选择,当《南京传》写遥远的六朝、南唐和晚明往事,迹近小说家叶兆言的“小故事”;而当《南京传》写现代,历史学家则出场讲述这个“大时代”。叶兆言的文化趣味决定了他的价值判断和文化倾向,他的《南京传》是“有情”和“我在”的文学城市传记。关键词:叶兆

    当代文坛 2022年2期2022-03-07

  • 历史深描下的南京传奇
    代南京就一直是叶兆言反复书写的对象之一。近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刻骨铭心》,不仅延续了叶兆言此前小说的创作模式,而且还从个人叙述与历史叙述两个维度展开了对于现代南京的文学书写,两种叙述模式在小说中充满张力又浑然一体。现代南京是《刻骨铭心》真正的“主人公”,小说对于动荡历史中小人物的个人叙述是现代南京城市历史的缩影。通过重复叙述和史料入文这两种叙述方法,叶兆言将“夜泊秦淮”系列中处于远景位置的现代南京转变为小说的主体,以此探索了历史叙述的新路径,同时也昭示了当代

    当代文坛 2022年2期2022-03-07

  • 旧时秦淮的“韵”与“情”
    武兆雨摘要:叶兆言擅长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书写中,描摹普通人的世俗日常和传奇人生,并在此间不断探索新的叙事可能。研究者常将现代或通俗作为进入叶兆言历史小说的入口,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文字中浓郁的文人气质和古典意味。因此,本文将立足叶兆言的历史小说,探察其作品所呈现的古典气韵与风神,探析潜藏其后的中国式人文情怀与哲学思索,进而考察叶兆言独特艺术个性的当代价值。关键词:叶兆言;历史小说;古典意味;人文情怀1980年代以来,在文学思潮的更新迭代之间,叶兆言常在其中

    当代文坛 2022年2期2022-03-07

  • 叶兆言散文中的南京形象建构
    家及文学作品,叶兆言及其散文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脉。其散文直接描摹了南京古往今来的历史百态,投射了作者特殊的情感与思考,构建了更加独特的南京形象,为“文学中的城市”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一、叶兆言散文中南京形象的特点“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特定的‘场所精神’,它是一个地方的自然、历史、事件、人文、建筑、居民等方方面面的长期积淀和不断融合的体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存在方式,是一种潜在的却能决定城市命运的力量。”叶兆言散文中构建的南京形象所表现出的特点,实际上就是其通过

    散文百家 2021年6期2021-11-12

  • 绚烂与平常
    :就内容而言,叶兆言的长篇《刻骨铭心》与他此前的很多小说相比并无太大的不同:都是写的1949年前的南京旧事,仍旧是在描摹遗老遗少和脂粉秦淮,仍旧是借家国历史来写儿女风情。小说风格上与他此前的作品也似曾相识。综观叶兆言的小说,《刻骨铭心》应该是作者心思隐藏最深的一部。所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这既是小说家的“狡猾”,也是他的聪明之处。这部小说不一定有多成功,但因其中隐藏了作者过多的新的野心和想法,既具症候,亦可圈可点。关键词:叶兆言 《刻骨铭心》 南京叶兆言

    百家评论 2021年4期2021-10-23

  • 通往父亲的道路
    是遭遇了什么?叶兆言,男,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八卷本《叶兆言中篇小说系列》,三卷本《叶兆言短篇小说编年》,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很久以来》《刻骨铭心》,散文集《流浪之夜》《旧影秦淮》《叶兆言绝妙小品文》《叶兆言散文》《杂花生树》《陈年旧事》等。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21年5期2021-05-27

  • 等闲变却故人心(作家素描)
    体名义负责人的叶兆言,如此场合,如此现场,一切井然有序,麻雀虽小,但五脏六腑俱全,简洁明快,紧凑顺畅,俯首帖耳,温良恭俭让,也自然要有一番表态说话。他姿态很低,话语平速,说到了自己的“尸位素餐”与“德不配位”,提到了一位历史学者对所谓文体的批评挖苦,以及当下居住在该城市中文学写作者的讥讽奚落,更说到了还是要坚持不懈地写下去,不管不顾地写下去,只有写下去,才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可能性。叶兆言在简短的致辞最后,没有场面上的套话官话,没有媚时廉价的言辞,他以朴素大

    北京文学 2021年3期2021-03-30

  • 叶兆言:《午后的岁月》
    叶兆言、余斌口述实录《午后的岁月》绝版多年,重装归来。不久前,著名作家叶兆言四十年大成之作《南京传》由译林出版社出版,随即受到广泛关注,不仅有高晓松、樊登等文化名人的重磅推荐,甚至南京市市长都为其“埋单”。《南京传》之后,译林出版社继续挖掘和耕耘叶兆言经典作品。最近,叶兆言与另一位擅写“南京味道”的好友、南大学者余斌的访谈录《午后的岁月》在绝版多年后,重装归来。熟悉叶兆言的读者,或许记得他简介上这句话:“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正因这“被

    新晨 2020年5期2020-11-02

  • 秦淮河畔、古城墙下,叶兆言《南京传》南京首发
    11月28日,叶兆言《南京传》南京首发,发布会在秦淮河畔、古城墙下的南京晓书馆举行,主持人吴晓平,对谈嘉宾南京大学教授杜骏飞。《南京传》一书二十余万字,纵跨千余年,从公元211年到1949年,是為城市立传,更是给历史加注。会议期间,叶兆言就文学创作、文史写作的当代传承等话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探讨。对谈中,叶兆言讲了写作《南京传》的初衷,他说:“我把南京作为窗口,看到的是一个别样的中国历史。这本书的思想就是一个老百姓的思想,想写的是老百姓的生存状态。” 晓书

    阅读(书香天地) 2020年2期2020-04-07

  • 文学世界的身体表达
    同步进行创作的叶兆言在自身的疾病體验中,以文学的想象性赋予肺病、癌症、性病、残疾、不孕之症等多种疾病以超越医学的文化意蕴,传统文化无可奈何的衰微、个体无处逃遁的生命悲剧、身体的“支出”与情感的回归通过疾病得到身体性的表述。作为言说意义世界的新话语,疾病书写是叶兆言对文化症候、人生症候的形象把握,也是对诚挚情感的真诚呼唤。关键词:叶兆言 疾病 隐喻 言说疾病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经验之一,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抗拒的人生体验。苏珊在《疾病的隐喻》中认为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3期2020-03-01

  • 叶兆言与苏童等作家作品推出土耳其文版
    日,作家余华、叶兆言、苏童、鲁敏作品的土耳其文版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译林社社长葛庆文首先介绍了该项目的情况,并阐释了译林“走出去”的工作理念和举措。据介绍,该项目历时四年,呈现八部力作:《在细雨中呼喊》(余华)、《花影》(叶兆言)、《别人的爱情》(叶兆言)、《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叶兆言)、《另一种妇女生活》(苏童)、《六人晚餐》(鲁敏)、《墙上的父亲》(鲁敏)、《此情无法投递》(鲁敏)。对这套书的出版,出版社方面表示,2016年初,土耳其卡努特国际出版公司

    文学教育 2019年11期2019-11-26

  • 叶兆言教子:“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安子著名作家叶兆言是叶圣陶的孙子,对于爷爷叶圣陶和父亲叶志成,他一直有种挥之不去的“敬畏情结”。如今他的女儿叶子也在从事文学创作,这位著名的作家,其实一直是一个自以为是的父亲,他溺爱女儿叶子的同时,一直喜欢居高临下地管教叶子。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其实在父亲和女儿之间,真的很难说谁比谁懂事,女儿也教了他很多做人的道理,正所谓“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在女儿感动自己的同时,叶兆言终于明白,自己也是一个需要跟着女儿不断成长的父亲。独裁的父亲叶兆言的女儿从小就很漂亮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9年5期2019-07-17

  • 《后羿》与中国当代神话重述
        要: 叶兆言的《后羿》作为中国“重述神话”项目中神话元素相对较完备的一部,通过个性的想象赋予古老的神话新的填充和改造,无论是重述策略还是价值选择,都在这项创作运动中具有代表性。但和同系列作品一样,没有完全发挥出应有之义,抓住传统与现代的平衡,获得真正的文化影响力。因此,在当下“重述‘神话中国”被不断提出的语境下,有必要回过头重新审视这些文本,发现其故事讲述的意义与不足。关键词: 中国当代神话    重述神话    《后羿》    叶兆言二十一世纪初

    文教资料 2019年36期2019-04-21

  • 叶兆言小说的亲情书写
    内容摘要:叶兆言关注的焦点通常是凡俗人生的生存意义和情感世界,在冷静的叙述中潜藏着对日常情感的思考与困惑。他打破了亲情社会的常规性和有序性,将亲情中不易察觉的异质因素真实地呈现出来:长辈畸形的爱禁锢着子女的自由;晚辈不堪重负只能选择毫无意义的“出走”;父亲在场儿女却依然沉迷于“寻父”的游戏;欲望撕裂禁忌通过“乱伦”向亲情社会宣战。叶兆言通过讲述一个个家庭故事,颠覆了传统的理想化亲情,暴露了亲情在现代社会中的异变与脆弱。关键词:叶兆言 亲情 “出走” “寻父

    文学教育 2019年1期2019-01-10

  • 叶兆言:以一种惜福的态度来写作
    李希翎叶兆言,1957年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历任金陵职业大学教师,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江苏作协专业创作员、副主席。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九三七年的爱情》《花影》《花煞》《别人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刻骨铭心》,散文集《流浪之夜》《杂花生树》《陈年旧事》《站在金字塔尖上的人物》《乡关何处》等。叶兆言的创作题材并不单一,最耀眼的是追怀民国时期前尘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8年9期2018-12-17

  • 叶兆言:我看过的好作文少
    刚恢复第二年,叶兆言从工厂出发,踏入高考的考场,那是他命运改变的时刻。40年后,又到高考时候,人们依旧在热心地讨论着高考作文,叶兆言几乎忘了当年高考時写过的作文了,只是记得似乎是一道缩写题。面对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成为热点这种现象,叶兆言说他并不太关注,他说:“作文是一个接受现代文明教育的人必备的能力,和文学创作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写作文不是创作叶兆言的祖父是叶圣陶,叶圣陶不希望儿子叶至诚当作家,但叶至诚成了作家,叶至诚也不希望儿子叶兆言当作家,但叶兆言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8年9期2018-12-17

  • 如何历史,怎样现实 ——叶兆言历史题材小说读札
    玲2017年,叶兆言在《钟山》上发表了长篇历史题材小说《刻骨铭心》。这距1987年他同样也是在《钟山》上发表第一个历史题材小说“夜泊秦淮”之《状元镜》,正好过去30年。看似巧合的背后,是叶兆言30多年来对历史题材持久的写作热情。从“夜泊秦淮”系列、《枣树的故事》,到《一九三七年的爱情》《没有玻璃的花房》,再到《一号命令》《很久以来》《刻骨铭心》等等,历史题材占了叶兆言小说创作的半壁江山,并在近年有持续爆发的势头。《刻骨铭心》的出现,让我有兴趣对叶兆言过去3

    当代作家评论 2018年6期2018-11-12

  • 叶兆言:阅读南京就是回忆中国历史
    叶兆言不是唯一一个,却是读者公认的写南京最多也是最好的当代作家。在叶兆言起码有一半寫到南京的作品中,人们记住了他的“夜泊秦淮”系列,他的《一九三七年的爱情》,他的《南京人》,还有他新近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刻骨铭心》,以及他于60岁之后写出的《南京传》。该书现已全部完稿,将于明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描述南京历史应该从三国开始南京有着2500多年的建城史,头绪较多,“很显然,要描述南京历史,要展现南京文化,要给这个悠久的城市树碑立传,最合适的方法,最恰当的形

    世纪人物 2018年8期2018-08-14

  • 笔尖灵韵下的“金陵书写”
    生于文学世家的叶兆言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较为特殊,而他以尖锐和独特的笔触,一时间成为文学潮流先锋作家。本文意从他的文学作品探求其创作中的艺术特色。关键词:叶兆言;文学一笔一墨的冷静书写,一纸一砚的金陵风华,一人一字的飞花柔情,一静一生的人生百味。在回顾历史与审度当下的对话中,叶兆言先生用他温柔却也尖锐的笔触,塑造了他灵韵笔尖下的“金陵书写”。书香门第,耳濡目染,叶兆言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将这样深厚的家学底蕴融入作品的创作中。叶兆言的文学创作

    艺术科技 2018年10期2018-07-23

  • 叶兆言,游荡在南京的历史与现实之间
    陈娟叶兆言很喜欢肖全给自己拍的一张照片:在一堵光秃秃的墙前,他穿着白色背心,眉头紧锁。那是1991年8月的一天,他带着肖全去食堂吃饭,午后阳光正好,便在院子里留影。他记得院子里有一棵泡桐,一到冬天就会挡住阳光,他总要在某个日子,拿起菜刀,嚓嚓嚓地砍树。当时叶兆言刚买了一台电脑——此前他用的是四通打字机,每天拼命打字写作,“有时做梦也在写,所以总是一副疲惫的样子”。直到现在,他仍时刻保持一种写作的状态,即便是接受采访,身边的电脑也是开着的。他自嘲是“一个热爱

    环球人物 2018年11期2018-06-07

  • 开拓与绵延
    当代中国作家,叶兆言于19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迄今为止,已出版或发表五百余万字作品。其创作的长篇小说主要有《一九三七年的爱情》 《花影》《花煞》 《苏珊的微笑》和《驰向黑夜的女人》等,中篇小说有《艳歌》 《夜泊秦淮》 《枣树的故事》 《玫瑰的岁月》和《去雅典的鞋子》等,散文集有《杂花生树》 《烟雨秦淮》和《陈年旧事》等。作品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江苏文学艺术奖、江苏紫金山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十届百花奖等诸多奖项。学界对叶兆言及其作品的研究始于2

    扬子江评论 2017年3期2017-07-08

  • 叶兆言:写作就是和自己过不去
    都无法准确地将叶兆言“罩住”。虽然他集中笔墨,追忆秦淮遗事,编织市井传奇,但内在仍有对普通人生活、尊严的“忍不住的关怀”。叶兆言实在是太谦虚了。他套着羽绒马甲,坐在院子里,为我泡了一杯龙井。暖壶是最老式的铁皮暖壶,外面裹着藤编的套子,小茶壶上用魏碑刻着“毕业二十周年纪念,一九八二年南京大学中文系七八级”。他笑着,“我从不过高估计自己,每一次写作,我都把它当作对以往作品的拯救”。言下之意,他对自己过往的作品不太满意。其实早在30年前,他的小说“夜泊秦淮”系列

    南风窗 2017年8期2017-04-19

  • 女儿的日记让我泪流满面
    著名作家叶兆言出身文学世家,正如祖父叶圣陶和父亲叶至诚从来没有刻意培养他走上作家之路,他也从未期望女儿成为一名作家,而80后的女儿叶子早已经出版多部文学创作,还有作品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因此叶家“一代泰斗,四代文人”成为文坛的一段佳话。在陪伴女儿成长的过程中,叶兆言“常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爱恨交织的感情之中”,直到看了女儿的日记,他才开始反省:“大人真不该总是以居高临下的态度看待孩子眼中的一切。学无先后,达者为师,试着和孩子们在同一起跑线上走未来的路,家长会

    青年文学家 2017年7期2017-04-18

  • 文学世家背景与叶兆言的创作风格
    文学世家背景与叶兆言的创作风格赵普光 牛亚南文学世家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家群体现象,主要是指由同属于一个家族的几代文人构成的作家群。文学世家在中国传统社会非常普遍,但是现代以来,由于急剧的社会动荡以及由此导致的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动,文学世家或者解体或者以潜隐的形式维系自身的存在。但不论何者,文学世家在当下已较为极为罕有。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中国当代作家叶兆言则尤显独特。叶兆言出身于典型的文学世家,这就为深入探讨其创作提供了一个颇具意义的观察视角。文学世家成员所

    当代作家评论 2016年2期2016-11-26

  • 叶兆言:有时候,不懂事的是大人
    文|洪鹄叶兆言:有时候,不懂事的是大人文|洪鹄27岁时,叶兆言有了女儿叶子。从叶子牙牙学语开始,这个写出了《走进夜晚》《1937年的爱情》的人就拿起笔忙不迭开始记录女儿的童言稚语。叶子被蚊子咬了,鼓起小包,心烦意乱,很严肃地问妈妈:“被蚊子咬了一口,为什么不是少了一块肉,而是多了一块肉呢?”再长大一点,叶子也认得了几个字,每天睡前翻两页小人书,知道爸爸叶兆言、爷爷叶至诚、太爷爷叶圣陶都是作家。“她开始到处扬言自己要当叶家的第四代作家,并且要传承给第五代、第

    科学之友 2016年16期2016-10-28

  • 好小说一定是“有问题的”
    叶兆言+木叶木 叶:《驰向黑夜的女人》的第二、第九章和《枣树的故事》最后几章很接近,两部小说相差二十多年,但都融汇了真实与虚构,叙事者“我”和小说里的人物有一种对冲。叶兆言:小说里的“我”是虚构的。这不过是伪装的真实,故意做得像真的一样。小说绝对是虚构的东西,不能当真。但是,真实可以作为一种技法,譬如有的画跟真的一样,引起注意甚至反感,这就达到一种效果。像阿特伍德就伪造过报纸上的报道,作家应该是无所不能的。木 叶:《没有玻璃的花房》里李道始是田汉的学生,《

    上海文学 2016年5期2016-05-12

  • 平易、质朴、真挚的创作风格——叶兆言散文作品浅论
    创作风格 ——叶兆言散文作品浅论刘艳霞(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驻马店463000)摘要:叶兆言,当代作家,曾获198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首届江苏文学艺术奖。其散文作品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个性特征,形成了平易、质朴、真挚的创作风格。从韵味、叙述、情感表现、“中庸”及作家局限等几方面对其作品风格进行评述。关键词:叶兆言;散文;中庸;作品风格近十年来,叶兆言(1957—)表现出对非虚构类文体的钟爱,出版了多部散文随笔集,成就斐然。从目前几部有影响的散文集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2-14

  • 建构与消解:论叶兆言小说《白天不懂夜的黑》的语言特点
    孙爱琪【摘要】叶兆言小说《白天不懂夜的黑》发表于《人民文学》2014年第7期,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述了老师皆友人林放——一个典型在市井沉浮的文人——跌宕起伏的一生。建构了“二十世纪末文学和文人社会位置的变迁”的严肃话题,又以语言逐一消解。本文即从“句式中的语言”和“叙述中的语言”两个不同角度来论述该小说叙事的语言特点。【关键词】叶兆言;小说;语言;建构;消解【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读者往往是粗心大意的,在小说阅读过程中跟随着作者所设置的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0期2015-12-04

  • 有多认真就有多疼痛
    韩松刚摘要:叶兆言是一个很难归类的作家,“新历史”、“新写实”、“先锋派”,种种时髦的标签似乎都能和他扯上点关系。这种难以归类在其新世纪的小说写作中有过之而无不及,“文革”、神话、成长、爱情以及各种时尚都成为他创作的题材。其中,既有对历史的追问、对人生的喟叹、对成长的感触,亦夹杂着难言的痛苦、挣扎和躁动。在我的阅读感受里,叶兆言的小说叙事始终含有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慢吞吞的危机感,在他自然流畅甚至有些快意恩仇的文字里,日常化的生活有着火辣辣的灼热感。作为

    当代文坛 2015年3期2015-11-22

  • 叶兆言:女儿的日记让我泪流满面灵韵
    叶兆言:女儿的日记让我泪流满面灵韵著名作家叶兆言出身文学世家,正如祖父叶圣陶和父亲叶至诚从来没有刻意培养他走上作家之路一样,他也从没想让女儿成为作家,而“80后”的女儿叶子早已出版了多部作品。在陪伴女儿的过程中,叶兆言“常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的感情之中”,直到看了女儿的日记,他才开始反省。生活中的叶兆言既不抽烟,也很少喝酒,更没有绯闻去让媒体炒作。对于爷爷和父亲,叶兆言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敬畏感,并留下许多关于父亲的文字。面对渐渐长大的女儿,叶兆言常处于爱恨

    人生十六七 2015年19期2015-11-16

  • 叶兆言 有时候,不懂事的是大人
    洪鹄27岁时,叶兆言有了女儿叶子。从叶子牙牙学语开始,这个写出了《走进夜晚》《1937年的爱情》的人就拿起笔忙不迭开始记录女儿的童言稚语。叶子被蚊子咬了,鼓起小包,心烦意乱,很严肃地问妈妈:“被蚊子咬了一口,为什么不是少了一块肉,而是多了一块肉呢?”再长大一点,叶子也认得了几个字,每天睡前翻两页小人书,知道爸爸叶兆言、爷爷叶至诚、太爷爷叶圣陶都是作家。“她开始到处扬言自己要当叶家的第四代作家,并且要继承给第五代、第六代。”在叶兆言看来,小孩子说话总是一等一

    中华家教 2015年11期2015-09-10

  • 叶兆言 叶子 面对女儿,我比想象的更俗不可耐
    系?有些时候,叶兆言免不了要处理这样的好奇。他知道人们想听到的是“不同”—比如更不羁的教育方式,更形而上的精神交流,更脱俗的人生期许什么的,但是他皱着眉头想来想去,讲的出来的故事大概只会令读者失望:他和全体中国父母一样,希望女儿上好学校,考好大学,后来女儿读到了博士,他一样担心她能不能找个好工作,嫁个好人。他笑着自嘲了好几次:“我就是天底下最普通,最平庸的那种父亲。”叶兆言27岁有了女儿叶子。从叶子牙牙学语开始,这个写出了《走进夜晚》《1937年的爱情》的

    南都周刊 2015年2期2015-09-10

  • 叶兆言小说的叙事时间研究
    络的构建体现出叶兆言的后现代时间观;叙事节奏与由故事层所反映出来的生活节奏之间的张力,体现了作家“反高潮”的美学追求,形成小说独特的魅力;重复叙事、时空并置等手法则体现出作家对小说的意蕴与整体的空间情境的追求。关键词:叶兆言 小说叙事 叙事时间叙事涉及两个时间序列,即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前者指的是客观存在的、由过去——现在——未来构成的一个单向度的线性时间系统;后者指对这个系统的控制,它通过具体的叙述话语而实现,包括改变时序、时距,还关系到频率。叶兆言通过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5年8期2015-06-11

  • 叶兆言:我和女儿谁比谁更懂对方
    代”的恐怕只有叶兆言的叶氏家族。叶兆言的祖父叶圣陶是中国文坛元老,父亲叶至诚是著名作家,女儿叶子在文坛也开始崭露头角。身为父亲的叶兆言觉得,自己和女儿的这么多年,简直是磕磕碰碰走过来的。为人父母,很容易陷入这样“爱恨交织”的矛盾中,一方面希望给孩子更平等的环境,让他们有独立思考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害怕他们“独立思考”的方式不对,父母在教养上缺失,让孩子走了弯路。到底做多少才是恰当的?叶兆言:女儿的秘密上小学时,女儿就有一个小号码本,用铅笔写了一长串名单

    分忧 2015年3期2015-06-08

  • 叶兆言:女儿的日记让我泪流满面
    ■张永胜叶兆言:女儿的日记让我泪流满面■张永胜面对渐渐长大的女儿,作家叶兆言常处于一种不知所措的爱恨交织的感情之中。一方面,他一直用自以为是的 “理论”管教女儿;另一方面,女儿则在潜意识里与父亲进行着多方面的抗争。直到有一天,看过女儿临出国前交给自己的日记本,叶兆言在震惊之余开始反省自己的父亲角色。女儿写给父母的心灵日记16岁的叶子作为金陵中学参加AFS国际交流的学生,要去美国读一年书。临出国的前一个月里,叶兆言夫妇总被一种紧张的情绪包裹着,今日想要买些啥

    人生十六七 2015年6期2015-01-11

  • 叶兆言小说之于南京秦淮文化建构的意义
    0年代中后期,叶兆言凭借“夜泊秦淮”系列小说在文坛赢得声誉,成为与莫言、苏童、余华齐名的小说家。叶兆言是一个始终在求新求变的作家,他不断突破自我,在小说创作的多个层面进行尝试和艺术探索。因而解读叶兆言的小说,从创作题材、叙事手法或者其他层面入手,都无一例外地感觉到所面对研究对象的丰富、多解、庞杂,时有力不从心之感。著名批评家王德威、吴义勤也曾遭遇同样的尴尬:“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在新时期青年作家中叶兆言是一位比较难以谈论的对象……当我们自以为是地概括、总结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3期2014-08-15

  • 一代名士的真情怀
    陈年旧事》里,叶兆言并没有想要隆重纪念谁,他只是兴致盎然地在说故事,就像跟邻里拉家常一般情绪高涨,还略带戏谑和调侃。蔡元培、傅斯年、陈立夫、胡适、徐志摩、林语堂这些如雷贯耳的大名,近五十位风云大咖的幕后台前,从他嘴里一一道来,他自己讲得过瘾,你也会看得上瘾。就如他自己所说:“写文章都盼望有人阅读,当然更因为喜欢写,技痒难熬、自以为是,结果就一而再,再而三,欲罢不能。”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官场,有个不得不提的人物叫陈立夫,身为有留美背景的时任教育部长,陈立夫在官

    莫愁·时代人物 2014年12期2014-04-08

  • 叶兆言:疼痛书写
    人读文学了,”叶兆言站在自家院子里,摊了摊双手,笑起来。他穿一身藏青色衣裤,脚上一双拖鞋,套一双黑色袜子。记者到来之前,他刚刚完成一天的写作,还“抓紧时间补了个觉”。这是离南京城区四十公里的乡下,叶兆言把自己关在这里写长篇。他早上六点起来写作,每天最少要写七个小时。他很清醒地知道,眼下已不是文学和诗歌当道的80年代。文学就是文学,80年代附着在它身上的某些功能已经减退。如今人们有太多的东西可以关注,“这是现状,你得承认这个”。唯一的选择是继续写下去,写那些

    中国新闻周刊 2013年19期2013-05-14

  • 浅析叶兆言“先锋小说”对理想精神的解构
    4000)浅析叶兆言“先锋小说”对理想精神的解构徐春浩(河南理工大学 党委宣传部,河南 焦作 454000)叶兆言早期作品由于执着于对理想精神的解构和“零度情感”的介入通常被划入“先锋小说”一类。在文学观念上,叶兆言放弃了对宏大叙事和传统历史本真的追寻,颠覆了习惯上小说社会意义的表达和历史真实观的反映,其散乱、破碎、戏谑、反讽、平面化的叙述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虽然叶兆言先锋小说放逐了小说意义的表达,但他对小说叙述方式和语言形式的大胆探索,为文学的创新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4-06

  • 叶兆言:作家,以及写作之家
    一次近距離接触叶兆言,大约是在2003年的冬天,那一次是《萌芽》杂志举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5周年活动,作为评委之一,叶兆言被从南京邀来参加,而作为前几届的获奖者,我也参加了这个活动。因为活动举办在临近除夕的日子,所以主办方帮嘉宾们都提前定好了返程的火车票。虽然当时我正在华东师大读书,但正值寒假又是新年,《萌芽》的编辑们也就把我同列在了需要“返程”的人员当中。各种机缘之后,当活动结束我坐上开往南京的列车时,赫然发现邻座就是叶兆言——作为一个中文系的学生,叶家的

    上海采风月刊 2011年7期2011-07-13

  • 叶兆言:无意中走进雷区
    康》记者 罗屿叶兆言:无意中走进雷区文 |《小康》记者 罗屿作家中,他一直坚守纯文学领地。“书不好卖”,成了他调侃自己的口头语。然而,一部涉及“小三”的新书却让他成了“潮流”中人,如此受关注,叶兆言始料未及叶兆言著名作家。1957年出生,南京人。1974年高中毕业,进工厂当过四年钳工。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硕士学位。80年代初期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死水》、中篇小说集《艳歌》、《夜泊秦淮》、《枣树的故事》、《叶兆言文集》等。其作品

    小康 2010年6期2010-02-06

  • 对话叶兆言:作品不被阅读时便是垃圾
    对话叶兆言:作品不被阅读时便是垃圾《小康》:《苏珊的微笑》是个很“文艺”的书名,听说有人建议你把小说改叫《婚无力》?叶兆言:改名我是无法接受的。我在写的时候,就老觉得有一张美丽的面孔在那儿微笑。小说写的是一个死亡的故事,而微笑和死亡的对比非常强烈,就像黑白照片一样。对我而言,作品的命名非常重要,“名不正,则言不顺。”《小康》:作为男性,你对书中杨道远所扮演的角色怎么看?叶兆言:杨道远对残疾、并且背叛过他的妻子的坚守,其实是反映了男人的“不作为”,这种“不作

    小康 2010年6期2010-02-06

  • 叶兆言小说的“反高潮”
    关键词:叶兆言 叙事策略 反高潮摘 要:叶兆言的小说在“平常”的外表下蕴涵着先锋的意味,这种先锋意味如果从形式层面而言就体现在其小说对叙事策略与叙事技巧的重视上。新的叙事时空的开拓,叙事的各种可能性的探索,尤其对高潮的预示和闪避,以及虚实相间的场面处理,确立了叶兆言个人化的叙事风格。在叶兆言的作品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在故事进入自然流畅甚至急遽紧张的时刻,叙述者马上会转入另外一种语气和文字,冷静地讨论和沉思这种叙述和叙述对象的距离,告诉你一种虚构的迹象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09年12期2009-12-29

  • 叶兆言早期小说主体意识透视
    的创作实践中,叶兆言几乎没有理想精神的营造,他很少虚构富有崇高追求的人物,而是着重于作品形式的救赎,用寓言取代传统的崇高悲剧,幽默反讽性地以离奇怪诞的故事消解作品应有的思想意义。此外,他还把本来只围绕生存本相的文本,拓向当今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互相利用、尔虞我诈、不重情感友谊等复杂而伤感的社会心态。“死亡意识的渗透”是叶兆言早期小说透视世界的一个关注点。《死水》中的女病人叶梦卓对于死的理解与体验、《五月的黄昏》中的叔叔跳楼自杀、《绿色咖啡馆》中小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9期2009-10-20

  • 杂谈之美
    文柳漾江南才子叶兆言家学渊源,不但写得一手好小说,在文坛中自成一家,而且读书作文,写起随笔来,也是且浓且淡,浑然天成,在小说家中算是一个另类。叶兆言先生自称“自小读书就杂,什么书都喜欢胡乱翻”,读他的品书笔记《看书》,便是真实写照。然而,这本读杂书谈杂书的小书又给我带来一种杂谈之美。《看书》的杂谈体现在:其一,叶兆言先生读书门类之杂。很难想象,叶兆言这样一位大家的案头会常备一本“敬若神明”的《新华字典》;会读烹饪方面的书,目的是琢磨别人怎么吃;会读古代的医

    全国新书目 2009年9期2009-06-10

  • 网友叶兆言
    一直知道叶兆言的大名,也知道他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孙子,叶兆言的爸爸叶至诚和伯伯叶至善也都是有名的作家和编辑,我们家的大人和他们家还曾有点来往。可是,说出来不好意思,我竟从没读过他写的小说,直到这次小众菜园网友搞活动到南京聚会,得到了叶兆言的签名本,才赶在第一时间读完他的三个中篇小说,弥补了遗憾。叶兆言网友有点不凡,他常登录上菜园,却几乎不发言,只挂了个名字慢慢浏览。我闲得发慌时,会用鼠标点住他的名字,看看他在关心哪个帖子,想象他是在笑还是在摇头。

    妇女之友 2009年5期2009-05-22

  • 答高中生问
    我心里真嫉妒。叶兆言:答案很简单,找一些话说,哪怕是履话。人和人之间都要沟通,何况是与自己的父母。与父母赌气是很可笑的,你不要嫉妒别人,要想办法让别人嫉妒你。天下无不是父母,人间最难得兄弟。很显然,你的父母是爱你的,也许方式不对,但是要理解和宽容。问:为什么做父母的总喜欢摆出一副“我是权威”的样子呢?我老爸一跟我讨论问题,不管争论过程如何,他最终总是以“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还多”来作为总结,真让人无语。叶兆言:如果你的父亲真像你说的那么糊涂,你就不妨哄哄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09年3期2009-03-17

  • 爱的表达
    却是抱怨。作家叶兆言经常“衣衫不整”,为此,叶太太常“教训”他。叶兆言当然明白,只有他的太太有时间来“教训”他,也乐意“教训”他。这种“教训”的潜台词是:这套衣衫可配不上你,你比这套衣衫可光彩多了;我是了解你的,不会以衣衫来评判你,但别人不会,你应当把衣衫穿得更好些,让别人和我一样对你有好感。我不认识叶太太。我猜测,她的衣衫一定档次也不高。如果她老是衣着时尚,叶兆言岂不更不匹配?意识到这一点,她一定会克制自己。不晓得叶兆言和叶太太会不会同意我的分析?我斗胆

    时文博览 2009年1期2009-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