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培养

  • 协同培养创新人才模式探索与实践
    专业创新人才协同培养理念,制定创新人才协同培养对策,建立车辆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协同培养目标,持续改进教学过程,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建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正、持续改进,最终形成以提升一流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为目标的车辆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为高等工程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关键词:车辆工程;创新人才;协同培养;设计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2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2期2024-01-19

  • 工科大学生专业能力与爱国主义教育协同培养研究
    爱国主义教育协同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工科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进行考量,从优化爱国教育社会环境、强化主体协同性和创新内容形式等方面探究加强协同培养的有效举措,以期进一步提升工科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激发学生爱国报国的使命担当。关键词:工科大学生;专业能力;爱国主义教育;协同培养基金项目:2021年度扬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学生工作)专项课题“工科大学生专业能力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协同培养研究——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例”(项目编号: xjjxg

    中国军转民 2023年8期2023-09-07

  • 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复合型人才 协同培养 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3)16-0076-04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liberal arts,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oss-integration,and the society puts forward hig

    设计 2023年16期2023-09-01

  • 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模式研究
    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背景、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理念定位、机制建立、质态提升、成效分析等方面提出模式构建策略。同时,结合江苏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的成功应用案例,提出了明确人才培养理念定位和特色、小而精的试点机制引领建立大而全的正式机制、夯实校企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的质态、成效评价体系与支撑保障体系促进良性循环发展等举措,构建具有特色的校企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应用型本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模式。[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25期2023-08-22

  • 产教融合背景下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探讨
    金融专业硕士协同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教学方式与社会实践存在脱轨现象、实践课程类型单一、双导师制度流于形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等,并结合国内高校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建设过程中培养方案改革等背景,提出加强案例分析教学、落实双导师制度、构建多主体、全过程的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等改革方案与路径。关键词:产教融合;金融专硕;协同培养;培养方案;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

    高教学刊 2023年21期2023-08-03

  • 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路径研究
    ,探索多主体协同培养、多维度系统训练、多阶段递进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多元化的专业协同教育平台,从而探索出一条地方高校公共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关键词:公共管理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块式培养;新文科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8-0012-04一、引言2019年5月,“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工程正式启动,意味着国家全面开启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新文科建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8期2023-07-24

  • 地方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复合型男性幼儿教师培养实践研究
    校—幼儿园”协同培养机制,旨在推进地方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复合型男性幼儿教师差异化人才培养。关键词:男性幼儿教师;素质模型;协同培养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0-0153-04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将发展学前教育纳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任务,其中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是重要影响因素。男性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目前人数少、综合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4期2023-07-17

  • 基于需求牵引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科交叉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打破学科壁垒,模糊专业界限,加强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建设,从而培养能够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高层次、跨领域、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关键词] 研究生;多学科;项目牵引;协同培养[基金项目]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航天联合基金集成项目“空间超声电机长效服役机理与集成制造基础”(U2037603)[作者简介] 赵 盖(1987—),男,甘肃定西人,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0期2023-05-30

  • “双一流”建设中专业学术期刊协同培养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的路径探讨
    专业学术期刊协同培养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增强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的能力;第二,提高研究生主动创新的意识;第三,解决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基本问题。专业学术期刊协同高校培养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不仅能助推“双一流”建设,还能培养研究生作者群,促进期刊发展。[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科技论文写作;专业学术期刊;协同培养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

    传播与版权 2022年7期2022-06-30

  • 基于双导师制的法律专业硕士“协同培养”模式分析
    中,需要采用协同培养的方式,导师之间应合作,确保彼此对学生培养的默契。校内外导师的职责划分需要明确,使学生能够成为教育主体,使协同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开展,保障双导师制协同培养的有效性。关键词:双导师制;法律专业;硕士;“协同培养”中图分类号:G643;D90-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2)06-00-03双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使专业教学更加偏重于实践。在导师体系方面,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组成。校内导师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6-07

  • 校企合作视域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要: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有助于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更能体现其优势。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设计了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框架,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中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协同保障机制。关键词:创新创业;计算机专业;协同培养;校企合作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009-3044(2021)31-0161-03在新工科背景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31期2022-05-30

  • 文化产业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
    的缺乏有效的协同培养机制、培养效果不佳等突出问题不容忽视。文章在文化产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协同论,提出协同目标、序参量和多方协同平台三大体系,构建“政、产、学、研、用”多方协同的文化产业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以推动文化产业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的提升。关键词:文化产业;创新人才;平台;协同培养;机制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4-0072-03 一、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2年4期2022-05-16

  • 公费师范生“G-U-S-S-F”协同培养体系的构建
    S-S-F”协同培养的科学体系,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地方中小学、社会和家庭等各方主体的协同培养作用,全方位优化学生成长的环境场域,有助于全面提高初中起点公费师范生群体的培养质量。关键词:教育扶贫;初中起点公费师范生;协同培养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1-0085-05Abstract: Public-funded normal students graduated from

    高教学刊 2022年11期2022-05-05

  • 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探析
    为抓手,构建协同培养新模式;以提升内驱力为目标,完善发展机制。[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师德师风;培养标准体系;协同培养;发展机制[作者简介]曾全胜(1973- ),男,湖南娄底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刘文娟(1987- ),女,山西大同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龚添妙(1989- ),女,湖南长沙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湖南  长沙  410124)[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湖南省社科基金教育学专项课

    教育与职业(下) 2022年2期2022-03-02

  • 完善法律专业硕士“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律专业硕士“协同培养”借鉴了英美法系国家的部分做法,为我国培养法律专业硕士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的“协同培养”模式普遍存在不少问题,如“双导师制”流于形式、教学和实践环节融合不够、培养单位与实习基地的监管有待加强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协同培养”模式的路径,包括充分发挥双导师制的作用,提高双导师对教学和实践环节的相互参与度,建立双导师遴选、考核、奖惩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等。【关键词】法律专业硕士  “协同培养”模式  双导师制【基金项目】2019年度福建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7期2021-10-14

  • OBE与CDIO理念下的工程教育专业协同培养体系设计与实践
    工程教育专业协同培养现状和特点进行了介绍与分析,针对我国工程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用OBE与CDIO理念,围绕提高学习成果即毕业生能力,对标标准要求,以土建类专业为例,对协同培养体系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进行了设计与实践,指出了OBE与CDIO理念下协同培养的优点及实施过程中應注意的一些问题。关键词:OBE; CDIO; 工程教育专业; 协同培养; 设计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4期2021-06-07

  • 基于“院校+部队”合作的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研究
    、互相沟通、协同培养。因此,构建“院校+部队”导师团队,提升双导师队伍素质,是实现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建立军队研究生双导师协同培养模式要以项目为依托,共同选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导师团队;要以岗位为导向,共同制定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要以实用为特点,共同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要以需求为牵引,共同确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选题;要以能力为核心,共同实施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全程培养;要以质量为准绳,共同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价值,以此提升

    西部学刊 2021年1期2021-02-26

  • “尚志”教育:论理想与意志协同培养的学理根据
    理想;意志;协同培养;尚志;人格成长在人格成长的过程中,理想教育和意志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二者协同培养才能有效地促进人格的健康成长和不断完善。这对于每一个家长和教师往往都有切身体会。遗憾的是,当代的相关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是教育学一个相对薄弱的领域,呼唤人们在学理上深入探究,予以合理的阐释。一、学术前沿的难题目前我国的心理学和教育学教科书,一般都以引进西方的实验心理学为基础。实验心理学讲求立论的客观性、精确性等,固然可嘉,不过对于整体把握人自身无疑是不完

    美与时代·下 2020年6期2020-12-23

  • 专业学位在职研究生双导师协同培养模式探究
    研究生双导师协同培养的必要性、作用,发现培养机制、实施效果方面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关键词 专业学位在职研究生 双导师 协同培养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9.003Research on the Cooperative Training Mode of ProfessionalDegree in-serv

    科教导刊 2020年26期2020-11-06

  • 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协同培养研究
    ;服装设计;协同培养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是现阶段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最佳方案,既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人才市场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实战经验,是多院校推崇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徒制的发展并不顺利,教师无法短时间内适应身份的转换并且该模式培养出的设计人才本身就是一种未知因素,合作企业并不是该学生的唯一出路。由此看来,要想发挥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学徒制的优势就需要在合作方式及培养策略上有所改进。一、现代学徒制视角下高职服装设计专业

    大众科学·中旬 2020年4期2020-10-21

  • 新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模式,为校企协同培养新闻人才,增强学生“双创”能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关键词:新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0)07-0075-01一、改革的背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的生产方式和制作流程发生深刻变化。昔日的单兵作战、各行其是的新闻采编运作方式逐渐式微,新闻的生产由单一媒介独立作战的“作坊式”生产转变为跨媒介的团队合作。市场急需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能熟练展开产品创新和内容

    新闻研究导刊 2020年7期2020-09-10

  • 卓越会计能力的“高校+”协同培养方法与实践
    出“高校+”协同培养方法,即通过高校+企业、高校+国内高校、高校+国外高校和高校+行业协会分别培养卓越管理能力、卓越复合能力、卓越国际视野和卓越创新能力,以“高校+”形式集聚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以卓越会计能力培养为目标,分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卓越会计人才培养实践,表明“高校+”协同培养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关键词】 卓越会计能力; 协同培养; “高校+”; 卓越会计人才【中图分类号】 F230;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

    会计之友 2020年18期2020-09-06

  • 基于协同理论的校企合作绿色技能人才协同培养策略探究
    绿色技能人才协同培养为主题来展开分析,再提出促进基于协同理论的校企合作绿色技能人才协同培养的可行性对策。关键词:协同理论;校企合作;绿色技能人才;协同培养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中我国制造业正在全面落实和遵循绿色制造的基本理念,从而显著提升制造业各种资源的利用率,而这就要求各职业教育采取有效手段来及时应对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所提出的各种挑战和考验,输出更多具备专业性技能以及综合素质的绿色技能人才。但是不可否认,当前我国依然缺乏优秀的绿色技能人才,这就要体现出基于协

    文存阅刊 2020年9期2020-08-18

  • 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究
    摘要:研究生协同培养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主要举措。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研究生协同培养还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单位未能形成合力、培养过程缺乏管理等主要问题,结合研究生常见培养模式及特点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协同培养 研究生 培养模式研究生协同培养是依托高校优势的基础上积极联合企业、科研院、其他高校等科教资源,对研究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一种理念和模式。在培养过程中实现教育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可有效解决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轨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0年6期2020-07-04

  • 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长效机制研究
    校企合作  协同培养  创新人才  长效机制【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金(SJGY20180005),大庆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金(JY1712),大庆师范学院专项基金(18kyz01)。【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3-0019-011.树立创新人才协同培养理念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有创新意识、懂得管理理念的应用型人才,这绝非单一的理论教学或者机械的操作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2020-07-04

  • 校企协同培养汽车服务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
    本科人才校企协同培养机制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关键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组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探索实践。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合作机制,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专业理论在保证够用的前提下,实践应用能力、岗位综合能力都有所提高,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协同培养;教学改革;育人机制;应用型人才[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0)06-0145-03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

    大学教育 2020年6期2020-06-22

  • 政、企、校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实践
    、校三位一体协同培养“双师型”教师模式,认为可以通过协同培养技能型人才、协同完成项目任务、协同建设实训基地等措施促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关键词】政、企、校三位一体 协同培养 “双师型”教师【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2-0085-03“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实力的重大体现。随着《关于全面开展廣西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的颁布,广西在全区范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11期2020-05-24

  • 产教融合下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人才协同培养探究
    产教融合人才协同培养的研究与创新,旨在为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以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关键词: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法律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2-0086-02“互联网+”与知识经济大数据的时代环境,促使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需求随之转变,我国高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和新时代经济社会所需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呈现供需失衡的现状,以人才专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年2期2020-04-20

  • 产教融合下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 人才协同培养探究
    产教融合人才协同培养的研究与创新,旨在为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提供参考,以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关键词: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协同培养;法律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2-0086-02“互聯网+”与知识经济大数据的时代环境,促使电子商务行业的人才需求随之转变,我国高校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和新时代经济社会所需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呈现供需失衡的现状,以人才专

    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 2020年2期2020-04-17

  • 高职IT专业基于兴趣导向的职业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业生涯规划 协同培养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启动了“双高计划”,建设了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系列改革举措对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但针对高职教育实际,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旧值得研究与探索。一、职业素养的内涵世界职业素养的鼻祖圣-弗朗西斯科(SanFrancisco)在其著作《职业素养》中定义:“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

    职业·下旬 2020年2期2020-04-10

  • 基于“协同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实践
     要]  协同培养理念的核心是知识增值,是将资源进行多维度整合、多样化合作、开展全方位交流作为依据的人才培养理念。目前,不合理的教学结构、过时的教学模式和缺少实践教学等问题仍存在于我国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为了满足学生自身和发展教学的需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要将协同培养理念作为指导,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实践过程中,联合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充分提高,高效完成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关    键   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23期2020-03-24

  •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面临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协同培养机制不健全、实践平台建设落后以及参与主体积极性不高等困境,并提出了完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的途径:完善校内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打造协同育人实践平台;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多方共建教育保障机制。[关键词]创新创业;协同培养;高职院校[作者简介]石瑞丽(1988- ),女,河南许昌人,重庆商务职业学院,讲师,博士;赵连明(19

    教育与职业(上) 2020年1期2020-02-16

  • 基于实习基地建设的园林专业实践能力协同培养模式探索
    设的过程中,协同培养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可以串联多门专业课程,并整合相关课程中重复的实践教学内容。有助于师生之间加强沟通,教学相长,并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综合能力。关键词:实习基地;协同培养;实践能力中图分类号:TU986;G642986文献标志码:AASA文章编号:1671-2641(2020)06-0075-03收稿日期:2020-03-02修回日期:2020-03-23Abstract: The specialty o

    广东园林 2020年6期2020-02-04

  • 协同培养:智媒时代戏剧影视人才培养新范式
    戏剧影视人才协同培养的新范式。本研究认为,戏剧影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同其他学科、高校、业界以及区域和国家间开展协同合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关键词:智媒时代 戏剧影视人才 协同培养科技的发展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也不例外。不同时代的技术发展水平不同,人才培养范式也不同。随着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信息生产和传播日渐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发展深刻影响着戏剧影视作品的生产和传播。智能终端走进普通生活,戏剧影视的生产和传

    传媒 2020年24期2020-01-21

  • 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此,采取校企协同培养的模式,这样既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又能构建更好的产学研平台,实现校企双赢。但是目前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从政府、高校和企业角度提供相应的对策。关键词:专业学位;协同培养;研究生中圖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2-0141-02近年来,由于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各行各业越来越迫切地需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使得专业型

    学理论·下 2019年12期2019-12-27

  • 多校联合的虚拟教研平台建设
    ;多校联合;协同培养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9)08-0224-020 引言为进一步创新高水平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满足高校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激发各高校特别是北京市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活力,全面提升高校办学水平,促进北京教育均衡发展,自2015年开始,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制定了《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1]。在该计划中,由北京市属高校与在京中央高校双方共同培养优秀学生的“双培计划”是其中的重要组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9年8期2019-12-04

  • “双创”目标导引下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协同培养体系构建
    掘校内外资源协同培养专业人才,构建校内跨学科协同和校外校企协同两方面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建筑与土木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人才协同培养提供借鉴。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协同培养;跨学科培养;校企共同体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9)05-0048-07为适应社会发展,2015年5月国家颁布实施一系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简称“双创”)政策。2016年2月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联

    高等建筑教育 2019年5期2019-11-28

  • 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探索
    大,产教融合协同培养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对于优化调整专业产业结构,构建和谐的校企合作关系,吸纳行业人才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对于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该文首先介绍了树立明确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其次介绍了产教融合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成效,最后阐述了深化产教融合协同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方案,并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关键词:产教融

    科技资讯 2019年22期2019-11-12

  • 高校-基地-企业协同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研究
    企业三方全程协同培养,科研教学融合的机制构建。探讨高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企业产业之间有效对接途径和方法。探索高校、基地和企业分别与教学和科研对接的培养机制,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科教结合,快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构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前置+分段融合工程实践联合培养模式。探索课程前置和案例教学的联合培养模式,将实践类课程纳入课程设置之中。探讨工程实践分段实施,融合高校、基地和企业资源的联合培养机制;研究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借助项目导入和特定产业领域的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4期2019-10-31

  • “专本企”协同培养视角下 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述“专本企”协同培养下应用型本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思路,从设置合理的实践课程、建设“专本企”实践教学基地、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三方面论述具体的构建措施。【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专本企”协同培养  应用型本科  实践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064-03为贯彻落实广西全区教育大会精神,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自治区教育厅大力开展高端应用型本科人才联合培养试点工作,鼓励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6期2019-10-25

  • 国培背景下中学卓越教师协同培养路径研究
    卓越教师  协同培养【课题】云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高等学校教师教育联盟)教师教育专项课题,课题名称:“国培”背景下中学卓越教师培养机制研究,立项编号:GJZ171826。【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0-0177-02在教育改革及发展中,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1],着重强调教师教育中应该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模式,通过教育培养计划的构建以及教育方案的完善,实现卓越教师的培养。但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30期2019-10-08

  • 协同培养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
    要:以校企协同培养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协同培养实践教学的发展现状,总结出我国在协同培养实践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现状提出修改建议,从而完善协同培养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为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协同培养;实践教学;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8.0371 协同培养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我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8期2019-10-06

  • 校企精准结对,协同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IT人才
    企精准结对、协同培养的新模式,通过企业订制人才、亦工亦学、加强职业素养磨练、轮换式顶岗、建立新型实训联合基地、推动企业专家与教师精准结对等新举措,为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关键词】校企合作;精准结对;协同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一、引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职业教育最终的目标是“育人”,学生是职业院校制造的“产品”,用人单位是“产品”的最終用户,产品合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38期2019-09-10

  • 基于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建设的探究与实践
    构建了研究生协同培养框架,结合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及研究生培养模式,验证了协同育人机制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依托特色运作的协同培养创新模式,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途径之一。关键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生教育;探究;实践中图分类号:X 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9)03-0371-05Abstract:Postgraduate are an important combination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年3期2019-09-10

  •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就业能力的协同培养研究
    ;就业能力;协同培养引言:经济环境已进入全球化,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不断涌现出外资企业。而在各企业交流中,便不可避免会应用到英语。基于此,商务英语专业蓬勃发展,市场对该领域的人才需求数量逐渐增大。但纵观当前行业的就业效果,发现大量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无法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究其原因,该专业大部分毕业生缺乏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且他们虽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缺乏过硬的实践应用能力。导致他们不具备良好的就业优势,缺乏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基于此现状,各职业院校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3期2019-09-10

  •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专业硕士;协同培养;实践能力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3-0006-03一、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产业结构快速升级转型,与此同时,企业快速转型升级意味着对人才需求的增大[1]。目前,在高等院校中研究生大面积扩招的背景下,如何将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与企业生产力需求相结合,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已成为各大高校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如何加强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3期2019-08-21

  • 美国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育特点与启示
    该在交叉学科协同培养模式下,增加跨专业选修课程,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这将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应用能力,提高我国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关键词:协同培养;选修课程;交叉学科;研究生教育DOI:10. 11907/rjdk. 182635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9)006-0204-03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for high-level

    软件导刊 2019年6期2019-07-08

  • 高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改革的实践探索
    制应用型本科协同培养的实践探索。关键词: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实践改革;协同培养作者简介:张先勇,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建筑电气;李丽,博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讲师,系主任,研究方向为建筑电气;王娜,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智能化。(广东 广州 510665)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特色专业(项目编号:粤教高函[2016]144号)、广州市高校教育教学改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4期2019-07-04

  • 以机器人为载体培养中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应用研究
    科技创新能力协同培养策略。关键词:机器人   中高职学生   科技创新能力   协同培养随着现代教育的完善与发展,中高职创新能力教育逐步向纵深方向推进,实现中高职创新能力教育的优化与创新,对于构建现代创新能力知识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机器人这一典型机电一体化系统为载体,深入开展中高职学校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对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但是,如何有效运用机器人这一典型机电一体化载体,仍有待深入探索。机器人作为一种创新学习载体,对于提升学生

    祖国 2019年8期2019-06-08

  • “互联网+外贸”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政校企协同培养研究
    出发,政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的跨境电商人才,对于推动各类产业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需求;政校企角色;协同培养;一、引言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需求减弱、出口成本上升、资金紧张等因素的影响下,“互联网+贸易”的跨境电子商务已成为了传统外贸企业寻求海外商机的新选择,也是实现电商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为外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是助推外贸发展的引擎和动力。但是经调查,具有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信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9年4期2019-06-07

  • 智能制造背景下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师资的探索与实践
    探讨产教融合协同培养师资的做法,并通过具体实践,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效果,为职业院校师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智能制造 产教融合 协同培养 名师工作室课 题:本文系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编号:2017119)研究成果。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当前,杭州市萧山区正积极探索智能制造新模式,壮大智能制造新产业,完善智能制造新体系,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就目前情况来看,萧山区智能制造的推进工作走在浙江省前列,但不少企

    职业·中旬 2019年1期2019-03-21

  • “四位互动”的应用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动”的研究生协同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分析,为深化我国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供路径参考。关键词:四位互动;协同培养;应用经济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3-0240-03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转型时期,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高层次高质量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问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期2019-01-29

  • 地方高校本科生创新能力协同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人文素养;协同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4-0160-03一、绪论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高等教育由大向强转变的根本标志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也大学生终身学习的保证。在此形势下,我校近年来积极倡导“以生为本、分类培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着力解决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通过多年的實践,从“创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期2019-01-25

  • 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的内生驱动力研究
    岩摘要:校企协同培养是国内外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在我国尚处于探索深化阶段,总体上企业参与协同培养的内生驱动力不足。研究生工作站是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的重要形式,通过对部分研究生工作站参与协同培养驱动力的调查和分析,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协同机制视角提出了转变观念、推进法制、明确目标、完善机制、构建体系、示范引领等途径,来提高企业参与协同培养的积极性,构建企业参与协同培养的内生驱动力,从而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的质量。关键词:培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49期2018-12-11

  • 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多主体协同培养机制探索
    创业的多主体协同培养机制为对象,以建工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为研究样本,通过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提出开展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研究生的创业能力;提升研究生的创新创业综合素能。【关键词】 创新创业;多主体;协同培养一、引言通过对国内多家企业的走访调查发现:对于拟招聘入职的研究生,用人单位非常看重他们的科研实践能力,尤其是他们的实习经历。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大一部分研究生的实践环节仅仅是跟着自己的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7期2018-10-20

  • 基于实践取向的新时代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协同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立了校内校外协同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卓越教师的新模式。关键词:小学教育;卓越教师;实践取向;协同培养一、前言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深刻分析了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并顶层规划部署了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发展方向与具体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是培养和造就新时代教师队伍的重要环节,针对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偏离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环节单一、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8期2018-09-20

  • 能源互联网背景下的电气工程专业硕士协同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和导师团交叉协同培养,探索了一套适应于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电气工程技术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关键词】电气工程;协同培养;能源互联网;工程技术创新人才中图分类号: G642.0;TM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13-0114-002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3.052【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ergy I

    科技视界 2018年13期2018-09-12

  • 协同创新机制下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校企联合;协同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8)04-0252-020 引言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高等教育通过人才培养影响和制约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调查显示,一方面一些高校就业率不高,另一方面众多企业又难以找到所需的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人才供给与需求在人才规格上的错位对接,其制度性根源来自现有的高等教学结构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8年4期2018-09-10

  • 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研究
    ;电子商务;协同培养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8)06-020-05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打造首都经济圈,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任务。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年初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会议上也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三地资源与产业优势互补,促进整个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北方腹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重大的国家战略,京津冀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8年6期2018-09-10

  •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端机电类技能人才协同培养的研究
    电类技能人才协同培养方案和推进协同培养的几点建议。关键词:智能制造 人才培养 机电类技能人才 协同培养课 题:本文系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编号:2017119)研究成果。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生产方式,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杭州市萧山区是工业大区,制造业发达。近年来,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从“萧山制造”到“萧山智造”的华丽转变,萧山区以千企转型为主线,先后实施了腾笼换鸟、两化

    职业 2018年7期2018-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