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叶

  •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部分患者联合全尾状叶或半尾状叶切除,并行空肠胆管重建。所有患者术中常规进行区域淋巴结清扫,包括肝十二指肠韧带、肝总动脉旁及胰头后淋巴结等,具体切除范围根据术中肿瘤侵犯情况、患者全身状态及术中切缘冰冻病理结果决定。手术由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胰脾外科团队完成。1.3 相关定义按Clavien-Dindo 外科手术并发症分级系统对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分级[5]。术后若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则定义为胆漏[6]:术后3 d 及以后,腹腔引流液胆红素测定浓度高于同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23年6期2024-01-02

  • 肝癌患者单纯全尾状叶切除术预后的影响因素
    延长患者生命。尾状叶是肝脏的一部分,原发性肝癌常侵犯尾状叶[4,5]。尾状叶位于第一肝门与下腔静脉间,手术时存在一定的暴露困难[6,7]。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尾状叶肿瘤检出率随之提升,但多种因素影响全尾状叶切除术的效果,故了解影响肝癌患者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至关重要[8]。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行全尾状叶切除术的肝癌患者200例,其中男性122例,女性78例,年龄(65.2±2.4)岁,肝功能A级125例、B级

    肝脏 2023年5期2023-06-24

  • 完全腹腔镜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13例疗效分析
    困难部位包括肝尾状叶及肝脏Ⅶ、Ⅷ段等。过去几十年,由于肝脏尾状叶位置较深,周围有下腔静脉、门静脉、肝静脉,尾状叶切除术被认为是禁忌证[2]。如今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肝脏精细解剖学研究的深入及切肝器械的改进创新,腹腔镜尾状叶切除术不再是手术禁忌[3]。但术中仍存在困难,尤其出血。现将我院施行的13例腹腔镜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的相关资料及体会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为13例患者行腹腔镜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的临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5期2023-06-17

  • 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术五例临床体会
    特殊肝段切除如尾状叶切除等术式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恶性肿瘤。肝尾状叶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极易出现大出血,曾被认为是手术“禁区”[2]。然而自2006年Dulucq等[3]完成第一例腹腔镜下肝尾状叶切除以来,随着新设备、新理念不断出现,国内外相关手术报道逐渐增多[4-6],其安全性也进一步得到证实。近两年我中心逐步开展腹腔镜尾状叶切除术,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在术前评估、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面有较深的体会,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2021 年1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2年12期2023-01-13

  • 全尾叶切除对于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价值
    肝脏切除术联合尾状叶切除(caudate lobe resection,CLR)被认为是提高R0切除率的关键[4],其中,CLR极富有争议和挑战。争议主要围绕CLR的必要性、根治性、适应证以及技术要求。一、HCCA全尾叶切除的技术演进Cavalcanti[5]报道了首例右半肝联合CLR治疗胆囊癌。其后在1975年,丹佛老兵医院的Starzl[6]报道了5例肝右三叶联合右尾叶切除,5例左三叶联合全尾叶切除治疗肝门部肿瘤。这也是关于HCCA联合CLR的首篇文献

    临床外科杂志 2022年11期2022-12-19

  •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进展和争议
    栓塞、是否联合尾状叶切除、左或右半肝切除、肝移植、微创手术以及辅助与新辅助治疗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就以上争议问题进行综述,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1 术前胆道引流(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PBD)梗阻性黄疸是HCCA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可导致HCCA根治术后出血、胆漏、肝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为了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肝脏的再生能力,大多数学者认为对于术前血清胆红素>340 μmol/L的患者应常规行PBD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22年7期2022-11-21

  • 腹腔镜下单独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3例报告
    腹腔镜下单独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3例,男2例,女1例。29~71岁,术前诊断肝细胞癌1例,肝血管瘤2例,病灶直径3.4~6.5 cm,均位于Spiegel叶,2例为体检发现,1例有腹胀不适,肝功能均为Child A级。完善术前准备,包括影像学评估,了解肿瘤位置、边界及周边相关的重要管道结构,评估肝功能、残肝体积及麻醉风险。采用全麻,患者取仰卧分腿位,脐上/下做1 cm横行切口,充入CO2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0~12 mmHg,五孔法施术,左上腹穿刺10 m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2年5期2022-06-20

  • 经正中裂联合左右侧入路完整切除肝尾状叶治疗小儿肝泡型包虫病1例报告
    犯S7段及整个尾状叶并包绕大部分下腔静脉,术中显露困难,容易出现大出血,而左右联合手术入路均不能很好地显露并切除病灶,笔者采用经正中裂入路联合左右侧入路的手术方式切除病灶,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9岁,2020年7月于达日县桑日麻乡卫生院体检行腹部超声提示:肝占位性病变,考虑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院外规律口服“阿苯达唑(0.1 g/粒),2 次/d,2 粒/次”治疗,期间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2020年9月18日患者以“体检发现肝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2年2期2022-03-18

  • 联合术中自体输血治疗外伤性肝尾状叶破裂1 例*
    116011肝尾状叶体积较小,位置深在、隐秘,因此肝尾状叶破裂在腹部损伤中较为少见,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我国外伤性肝尾状叶破裂的报导仅30 余例,且都为内地地区病例,西藏地区尚未见确切报导。近期,我院成功救治了西藏那曲市第1 例的外伤性肝尾状叶破裂的患者,现报导如下,以期能在今后高原地区的腹部重度创伤患者的诊治中提供帮助和启发。1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6岁,藏族,西藏那曲市巴青县玛如乡人。因“马踩伤致胸腹痛17 小时余”住院。患者17 小时

    西藏医药 2022年1期2022-03-14

  • 前入路肝中叶+全尾叶切除治疗肝尾状叶腔静脉旁部肝细胞癌
    10005)肝尾状叶腔静脉旁部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结构,使涉及此部位的原发性肝癌(HCC)常与第一肝门、下腔静脉、肝静脉关系密切,使手术难度高、风险大[1-2],是肝脏外科手术中的难点,我科自2017年2月—2020年2月施行前入路肝中叶+全尾叶切除术3 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 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4~60 岁,平均57 岁;癌灶位置均位于肝尾状叶腔静脉旁部(图1),均为原发性肝癌(HCC),均有慢性乙肝病史,病灶均为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1年12期2022-01-17

  • 肝全尾叶切除的技术要点
    切除常用来治疗尾状叶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因其位置较深,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导致了手术难度和风险增加。近些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肝脏解剖研究的深入,全尾叶切除不再是肝脏外科手术“禁区”,肝脏外科医师不仅成功开展了各类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而且把追求以最小创伤侵袭和最大肝脏保护,获取最佳康复效果作为目标[1]。本文将结合笔者相关手术经验对肝全尾状叶切除的手术相关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一、肝尾叶的解剖肝尾叶位于肝脏后下方,下腔静脉前方,其左侧为静脉韧带,右侧与肝

    腹部外科 2021年2期2021-12-05

  • 中肝联合尾状叶切除治疗Ⅳ型肝门部胆管癌临床分析*
    手术方式主要为尾状叶联合大范围的肝切除术(半肝或扩大半肝切除),但患者术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减轻黄疸(减黄)治疗,甚至施行增大剩余功能肝体积的分期手术[3-4]。而中肝联合尾状叶切除手术可以最大化成功保留具有功能性的肝脏右后叶和左外叶。因此,本文旨在探讨中肝联合尾状叶切除在Bismuth-CorletteⅣ肝门胆管癌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1.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21年6月在本科行外科手术治疗的8例Bismut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23期2021-12-05

  • 《围肝门切除联合左三区切除治疗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管癌》述评
    肝实质(包括肝尾状叶胆管及肝实质)、肝(右)动脉、门静脉(汇合部)等、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组织和神经组织。在充分胆道引流解除黄疸后,施行包括“全尾状叶、肝外胆管在内的大范围肝切除”(≥3 个肝段,不含尾状叶)和区域淋巴结清扫,必要时附加门静脉/肝动脉切除重建、肝胰十二指肠切除,才有可能获得R0 切除。在日本名古屋大学,按照以上外科治疗原则,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约为76.1%,手术病人中R0 切除率约为 76.5%[1]。Bismuth IV 型肝门部胆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年1期2021-12-03

  • 陆地棉杯状叶突变体基因的SSR分子标记定位
    叶[4-7]、波状叶[8]与圆叶[9];叶色突变体有花叶[10-11]、红叶[12]、亚红叶[13]与芽黄[14-16];叶片茸毛突变体有多毛叶与光叶[17-18]等。合理利用叶片突变体可以扩充种质遗传基础,同时突变体也常被用来开展功能基因组研究[19]。杯状叶(cup leaf)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叶形突变体,它的叶片边缘向上卷,形状似杯子。1939年Yu[20]报道在亚洲棉‘小百花’品种中发现一种杯状叶突变体,株高正常,真叶很小时就呈杯状,叶边缘向上并向里

    中国农学通报 2021年31期2021-11-16

  • 基于光谱CT的腹部实质器官碘浓度测量的可重复性分析
    (2)在经过肝尾状叶层面,放置相同大小的感兴趣区(90~110 mm2)于肝左叶、肝右叶、肝尾状叶及脾脏,测量其碘浓度值(mg/ml);在经过胰腺体部层面,放置大小约50~70 mm2感兴趣区于胰腺体部测量其碘浓度值;在经过肾门水平,放置相同大小的感兴趣区(15~25 mm2)于肾脏中部,测量其碘浓度值(图1)。(3)每个部位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最终测量值。图1 采用感兴趣法测量肝左叶、肝右叶、肝尾状叶、脾脏、胰腺体部及双肾静脉期碘浓度值统计学处理采用Me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3-10

  • 全腹腔镜下尾状叶切除术治疗肝肿物一例报告
    术中超声探查:尾状叶肿瘤,约6 cm×8 cm大,边界清,包膜完整(图3)。常规切除胆囊,离断肝胃韧带,打开十二指肠韧带,游离肝动脉、门静脉及其分支,并分别在主干、一级分支处留置预阻断带。将右后叶翻向左方,分离并结扎离断下腔静脉前方的肝短静脉,自下而上分离下腔静脉前方及右侧间隙,至肝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切断肝腔静脉韧带(Makuuchi韧带),暴露右肝静脉右侧壁,分离肝中静脉与肝右静脉之间的陷窝,橡皮筋悬吊肝右静脉;再将左肝翻向右后方,显露Spiegel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1年2期2021-02-27

  • 肝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进展
    联合半肝切除、尾状叶切除,血管的切除重建,甚至一些特定患者会选择肝移植术[8,9]。术前或术中得到的Bism uth-Corlette 分型为HCCA 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10]。目前临床上HCCA 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具体方法如下:Ⅰ型行肿瘤局部切除+胆囊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骨骼化清扫;Ⅱ型由于易侵犯尾状叶胆管开口处及肝组织,在Ⅰ型的基础上加做尾状叶切除及肝段、肝叶甚至半肝切除;Ⅲa 型/Ⅳ型(病变在右肝)病灶主要侵犯右肝管及Ⅱ级胆管开口位置,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26期2020-12-24

  • 日本名古屋大学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策略
    肿瘤毗邻肝脏(尾状叶)、肝动脉和门静脉,其纵向和辐向生长的特性,导致上述结构、肝内和胰腺段胆管常被肿瘤侵犯,手术切除困难,根治性比例低,围手术期死亡率高,术后复发率高,长期生存率低。但该病生长较缓慢,并且以局部生长为主,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外科治疗仍是延长病人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提高病人的长期生存率。日本名古屋大学报道,自1977年开始采用激进的手术方式治疗肝门部胆管癌,1977年至2000年期间围手术期死亡率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8期2020-12-14

  • 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肝尾状叶肿瘤精准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410008)尾状叶肿瘤是位于肝脏尾状叶的一种特殊部位肿瘤。肝尾状叶位置深,毗邻肝后下腔静脉与门静脉,解剖关系复杂,手术切除难度高、风险大。三维可视化技术是近年来现代影像学结合外科手术学发展形成的新兴技术,可实现肝脏的三维重建,能够在三维空间里直观了解肿瘤位置及其与周围血管、胆管的毗邻关系,并可评估剩余肝脏体积。笔者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为一位肝尾状叶肿瘤患者实施精准切除,患者预后良好,且获得了长期生存。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6 岁,因体检

    中国医学工程 2020年11期2020-12-07

  • 3D腹腔镜下前入路经肝正中裂劈开儿童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
    转移性肝肿瘤、尾状叶肿瘤、肝脏良性病变、血管瘤、FNH以及肝腺瘤等部位的切除[1]。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3D腹腔镜的应用),腹腔镜下肝尾叶切除术已经在国内大多数肝胆中心得到开展[2]。手术入路包括左侧入路、右侧背侧入路以及前入路(经肝入路)几种,目前国内少数医疗中心已开展经前入路肝正中裂劈开尾叶肿瘤切除术,但在儿童3D腹腔镜手术领域报道甚少[3]。笔者团队近期对1例累及腔静脉旁部的肝肿瘤患儿采用3D腹腔镜下前入路经肝正中裂劈开的手术方式,对肝尾状叶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20年11期2020-12-02

  • 状叶肝癌射频消融治疗新进展
    前手术切除仍为尾状叶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案,但因其解剖结构复杂,使得手术的出血风险和难度较大[1],并且它有双侧、多源性血供及多渠道静脉回流的特点[2],易发生肿瘤转移而失去手术机会[3],故被称为肝胆外科手术的“最后领域”。随着近年来射频消融技术(RFA)的发展及术中引导方式的进步,RFA成为治疗尾状叶肝癌的一种新方法,也可能是最有前途的替代方法[4]。现笔者将RFA治疗尾状叶肝癌的新进展综述如下。1 肝尾状叶的解剖肝尾状叶位于肝背部中央,被3个肝门及下腔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年11期2020-11-25

  • 鱼刺穿透十二指肠球部致肝尾状叶脓肿1例
    部平扫CT示肝尾状叶脓肿,遂收治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 ℃,呼吸18次/min,心率82次/min,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因肝尾状叶脓肿较为罕见,且患者既往无糖尿病、胆管疾病,进一步行MRCP检查示肝尾状叶和胰腺头颈区团片状异常信号,符合脓肿表现(图1),但未发现脓肿感染来源胆管的依据。患者入院经抗炎治疗后症状轻微,略有低热,因考虑有消化性溃疡症状和体征,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一直径约1.5 cm的黏

    胃肠病学 2020年4期2020-09-23

  • 状叶肝癌的外科诊疗:附51例报告
    410008)尾状叶肝癌是位于肝脏尾状叶的一种特殊部位的恶性肿瘤,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1-2]。但是由于其位置深、解剖结构复杂导致外科切除治疗困难,且术中易失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风险大[3-5]。近十余年,随着医学的发展,新技术,新设备及新观念的出现,尤其是超声刀、超声乳化刀、双极电凝[6-8]及数字化影像技术[9-11],使术前精确评估、术中安全有效切除尾状叶肝癌得以实现。本文结合我院2008—2018年的肝癌随访数据,从临床表现、影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0年7期2020-08-11

  • 肝静脉直径、改良肝尾叶/右叶比值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病理学分期的诊断价值
    脉直径、改良肝尾状叶/右叶比值及其组合对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0年1月—2016年8月因慢性肝病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行病理肝穿刺活检,并同时行MRI增强扫描的患者。纳入标准:①因慢性肝病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经肝穿刺活检取得肝纤维化病理分级;②病理穿刺1个月内行MRI增强检查。排除标准:①年龄最终纳入99例患者,其中男60例,女39例;年龄18~71岁,平均(40.9±11.9)岁;乙型肝炎93例,自身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7期2020-08-04

  •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尾状叶原发性大肝癌(附13例报道)
    第二位[1]。尾状叶肝细胞癌相对少见,因其位置深在,濒临肝门部大血管、胆管及神经等重要结构,曾一度视为外科切除的禁区之一,即使经验丰富的肝脏外科医生,安全彻底切除尾状叶肝癌也面临着较大技术挑战[2,3]。20多年来,经皮热消融治疗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肝癌治疗,大量数据表明射频消融(RFA)治疗小肝癌可获得不亚于外科切除的治疗效果[4-6]。即使对于直径>5 cm的大肝癌,微波消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可获得良好结局[7]。然而,由于尾状叶肿瘤位置深,血管、胆管等重

    肝脏 2020年4期2020-05-09

  • 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尾状叶肝细胞癌的疗效比较
    浩 李训海肝脏尾状叶位于左右叶背部中央位置,该处毗邻门静脉主干、下腔静脉及第二肝门中的肝静脉,手术是这些患者首选治疗方式,但由于尾状叶位置深、周围伴有重要血管,因此存在手术切除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几率高等风险[1-3]。近年来,有关肝细胞癌的非手术治疗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在临床中应用。总的来说临床实践中经皮射频消融可能一定程度上延长肝癌患者的总体生存期,同时它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可靠等优点,已慢慢变成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4-5]。本研究报道的是有关射频消融在尾状

    肝脏 2020年7期2020-03-03

  • 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在尾状叶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评价
    主要治疗方案。尾状叶肝癌临床较少见,位置较深,有门静脉主干、胆总管等包绕[1]。尽管医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在治疗尾状叶肝癌时,依然存在并发症多、死亡风险高的情况,患者难以实施根治性切除术[2]。随着消融技术的完善,临床采取消融治疗尾状叶肝癌获得较好的疗效。在消融、治疗过程中,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ophy, CT)、超声引导,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我院开展了CT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术在尾状叶肝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研究,现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0年4期2020-01-09

  • CT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尾状叶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300350)尾状叶肝癌位置较深,与一般肝癌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对尾状叶肝癌患者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完善,对患者意义重大。本研究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符合研究条件的33例尾状叶肝癌患者,将CT联合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方法应用在患者手术中,探讨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33例尾状叶肝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均满足相关诊疗标准[1],意识清晰,能够配合临床诊断及检查,均通过术

    医疗装备 2019年18期2019-10-17

  • 门静脉海绵样变致肝尾状叶肿大并门静脉高压症一例
    脉海绵样变致肝尾状叶肿大并门静脉高压症1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期加强临床工作中对此病的认识,以制定对患者更有利的个体化诊治方案。病例患者女性,26岁,未婚;因“体检发现脾肿大2年,反复左下腹胀痛2个月”入院。既往体健,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无皮疹、皮下出血,无肝掌、蛛蛛痣、腹壁静脉曲张,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稍膨隆,左右不对称,左侧稍高,左侧脐水平线可触及肿大脾脏(I线值为14.6 cm,II线值为16.3 cm,III线值为-2.3 cm)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9年7期2019-09-03

  • 腔镜下巨大肝尾状叶血管瘤切除术1 例
    邻。CT 见肝尾状叶107 mm×77 mm 巨大稍低密度团块,动脉期向心性强化,门脉及延迟期持续强化,门脉右支有受压倾向。下腔静脉明显受压移位(见图1)。本研究建立肿瘤的3D 模型(见图2),对肿瘤解剖关系及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了进一步的评估。完善相关检查后,腹腔镜下行巨大肝尾状叶血管瘤切除术。1.2 手术过程图1 术前CT术中根据“5 孔”法(见图3),分别于脐下做观察孔1 个,左、右各上腹做操作孔4 个。术中可见巨大肿瘤自尾状叶沿肝脏右后叶外侧缘生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年9期2019-05-22

  • CT能谱成像在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性中的价值分析
    并选择脾实质、尾状叶、左叶、右叶ROI,对其碘浓度进行检测。1.3 观察项目对比3组受检者的碘浓度(包括肝左叶、肝右叶、肝尾状叶、脾实质)与GCV直径(从距离GCV 10mm内最宽的部位沿其走向作一条垂直线,便于获取最大的GCV直径,选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取值)[3-4]。1.4 统计方法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记录所有受检者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χ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

    中外医疗 2018年34期2019-01-18

  • 腹腔镜尾状叶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入路和难点探讨
    降[2-4]。尾状叶位于肝脏中心,施行开腹尾状叶肝切除术有较大的手术难度和较高的手术风险,对于腹腔镜手术更是巨大的挑战,临床上对腹腔镜尾状叶肝切除术病例报道不多,常为个案报道[5-7]。笔者团队采用腹腔镜尾状叶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例,现总结临床经验,以供同行参考。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拟行腹腔镜尾状叶肝切除术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例,其中单独尾状叶结石2例,左肝合并尾状叶结石3例,

    浙江医学 2018年24期2019-01-15

  • 甲状腺锥状叶乳头状癌发生双侧带状肌间淋巴结转移1例病例报道
    下活动。甲状腺锥状叶内可见一低回声,大小约1.18 cm×0.68 cm边界欠清,深层与肌层关系密切,血流信号略丰富,胸骨上窝偏左可见数个低回声淋巴结,较大的约1.02 cm×0.5 cm,形态略饱满,结构欠清;双侧胸锁乳突肌及带状肌之间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部分淋巴结内部结构欠清。穿刺细胞学提示:(锥状叶肿物)见异性细胞,倾向甲状腺乳头状癌。全麻下分离两侧胸锁乳突肌及带状肌,纵行切开白线于甲状腺锥状叶处触及一大小1.0 cm×1.0 cm质硬肿物,边界不清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10期2019-01-05

  • 大鼠ALPPS模型的建立
    0%PVL),尾状叶切除(10%肝脏部分切除)和左右中叶间肝实质的80%离断,将右中叶作为未来残余肝(FLR),占全肝体积20%;门静脉结扎组,只行相应肝叶的门静脉支结扎和尾状叶的切除,不进行肝实质离断;对照组,仅行肝蒂的解剖分离和尾状叶的切除。于术后24小时,48小时及96小时时相点分析大鼠体重变化和FLR的再生能力;另外一组于ALPPSⅠ期操作后的96小时完成ALPPSⅡ期手术,检验扩大的肝脏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5只大鼠于术后第二天死亡,主要死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3期2018-03-26

  • 肝尾状叶管道3D可视化模型的构建及意义
    目的 探讨构建尾状叶肝静脉、门静脉3D可视化模型及血管的结构特征。方法 128排螺旋CT对5例新鲜肝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记录螺旋CT影像下肝尾状叶门静脉和肝尾状叶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及结构特点。结果 重建的肝内管道系统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肝尾状叶血管分布明显,能同时对肝尾状叶门静脉和肝尾状叶静脉进行任意方位的旋转,能清晰地显示出尾状叶管道全方位的解剖结构。结论 以明胶-氧化铋填充剂作为灌注材料,能够为肝尾状叶管道三维可视化提供新的技术支持,为临床肝

    医学信息 2018年2期2018-03-02

  • 磁共振成像在布加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量MRI轴位肝尾状叶横径,并与同期行上腹部MRI检查的21例肝脏正常者比较,利用ROC曲线分析其具有的诊断价值。分析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两名医师间各测量参数值的可靠性。结果45例BCS患者中,包括肝静脉(HV)阻塞型BCS 8例、下腔静脉(IVC)阻塞型BCS 12例、混合型BCS 25例。45支IVC中,有37支发生梗阻,其中膜性梗阻17例、节段性梗阻20例;135支HV中,有74支发生梗阻,其中肝右静脉29支、肝中静脉25支、肝左静脉20支。BC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11-02

  • CT能谱成像在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性中的价值
    mg/ml)肝尾状叶 肝左叶 肝右叶出血组(n=28) 6.82±2.13 20.32±3.58 18.03±3.92 17.43±2.02未出血组(n=28) 5.32±0.99 24.62±3.53 21.35±2.59 21.98±3.32对照组(n=28) 3.45±0.42 29.72±5.68 25.36±3.52 27.62±4.83 t1(出血组VS对照组) 8.214 7.408 7.362 10.299 P1(出血组VS对照组) <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4期2017-10-31

  •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治疗肝尾状叶原发性肝癌
    射频消融治疗肝尾状叶原发性肝癌生守鹏,孙 斌,郑加生*,崔雄伟,崔石昌,袁春旺,钱智玲,李建军,李 聪,张洪海,马 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肿瘤微创介入中心,北京 100069)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CT引导射频消融(RFA)治疗肝尾状叶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肝尾状叶原发性肝癌患者16例,均先行TACE治疗,再行CT引导下RFA治疗,随访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结果 15例患者实现完全消融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7年7期2017-08-07

  • 肝门部胆管癌和尾状叶肝管结石术中对尾状叶的外科治疗方式研究
    肝门部胆管癌和尾状叶肝管结石术中对尾状叶的外科治疗方式研究聂元初(湖南省常德市澧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南常德415500)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和尾状叶肝管结石术中对尾状叶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8月~2012年7月45例肝门部胆管癌和尾状叶肝管结石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对尾状叶的处理方式分组。其中28例采用尾状叶联合肝叶切除术治疗者纳入A组,17例采用尾状叶胆管开口切开整形加探查取石术治疗者纳入B组。术后随访3年,观察两组患

    当代医学 2017年20期2017-07-19

  • 腹腔镜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附5例报告)
    12)腹腔镜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附5例报告)靳 斌,杜 刚,周兵海,孔 都,施彬垚,宋奎全,李 纲,胡三元(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 济南,250012)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尾状叶肿瘤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为5例患者行腹腔镜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5~150 min,术中出血量50~200 ml,患者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后未出现出血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7年2期2017-03-30

  • 右侧入路联合反向染色法处理肝尾状叶肝癌破裂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330300)尾状叶位于肝脏背侧,位置深,显露困难,且被下腔静脉、第一肝门、第二肝门、第三肝门所包绕,单独行全尾状叶切除难度极大[1-3],一度被视为是肝脏外科手术的禁区[4]。目前,在单独行全尾状叶切除手术入路的选择上,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是左右联合入路进行全尾状叶切除,单纯经右侧入路联合反向染色法完整切除全尾状叶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报告1例单纯经右侧入路联合反向染色法完整切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全尾状叶肿瘤,并结合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单纯经右侧入路联合反向染色法处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7年2期2017-03-29

  • 肝尾状叶肿瘤的手术治疗
    林川 周伟平肝尾状叶肿瘤切除一直是肝脏外科的难点,因肿瘤多压迫肝静脉、下腔静脉和第一肝门,且显露困难,术中易发生大出血,术后并发症较肝脏其他部位发生率高且难以恢复[1-11]。对于肝尾状叶肿瘤来说,如何把握治疗适应证及手术切除方式是肝脏肿瘤治疗的难点。本研究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采用手术切除治疗肝尾状叶肿瘤5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03年1月至2014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7年6期2017-02-06

  • Present statues and progresses of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audate lobe
    ection肝尾状叶位于肝门及下腔静脉之间,解剖位置深在,起源于肝尾状叶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相对少见。既往认为肝尾状叶切除术是肝尾状叶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尾状叶毗邻门静脉、下腔静脉等重要结构,手术难度大[1]。Kim等[2]研究发现起源于肝尾状叶的HCC较肝内其他部位起源的HCC术后肝内复发率更高(40% vs 17.6%,P1 正常肝尾状叶及HCC的血供特点肝尾状叶位于肝脏背部中央肝脏左右叶之间,约占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7年8期2017-01-14

  • 舌骨水平甲状腺锥状叶乳头状癌误诊1例临床病理分析
    舌骨水平甲状腺锥状叶乳头状癌误诊1例临床病理分析赵 毅1高 静2甲状腺锥状叶癌;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舌管癌;异位甲状腺;异位甲状腺癌甲状腺锥状叶、甲状舌管囊肿和异位甲状腺都是甲状腺在胚胎发育时期异常发育所致,查阅国内外文献,甲状腺锥状叶病变报道极少,甲状舌管囊肿报道较多,但甲状舌管的恶变率不到1%[1-2]。异位甲状腺的发生极少见,约为1/30万[3],其癌变更为罕见[4-7]。本文分析1例甲状腺锥状叶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1期2017-01-12

  • 状叶肝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杰审校·综述·尾状叶肝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宿贝贝综述,李晨,桑泽杰审校尾状叶肝癌是位于肝脏尾状叶的一种特殊部位的恶性肿瘤,复杂的解剖结构和较多的血管及胆管毗邻结构导致外科切除治疗困难,且病死率高。目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局部消融、放疗等,但是效果均较差。本文就尾状叶肝癌微创治疗的方式及理念进行了讨论。肝癌;尾状叶;诊断;治疗1.2 分子影像学诊断分子影像学技术通过影像学手段可精确的显示到组织水平、细胞和亚细胞水平的特定分子,一定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年6期2016-04-03

  • 肝门胆管癌的外科争议及围肝门切除
    三叶切除,如有尾状叶浸润,还须行尾状叶联合切除;Bismuth I I Ib型常须行左半肝切除。也有不同的观点,Unno M等[25]在125例HC患者中分别采用了左半肝切除、左三叶切除、右半肝切除、右三叶切除4种术式,认为对于HC患者,为了达到R0切除,4种肝切除术式是可以接受且安全的。对于重度黄疸患者,Wang S等[26]认为半肝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和手术风险的发生会因黄疸而增加,提出了“哑铃状”切除的术式,通过增加术后残余肝来改善患者预后,术式包括肝外

    肝胆胰外科杂志 2016年4期2016-03-10

  • 开腹微波消融治疗尾状叶肿瘤3例
    腹微波消融治疗尾状叶肿瘤3例吴嘉兴(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广西桂林541199)剖腹术;微波/治疗应用;肝肿瘤/外科学;病例报告尾状叶深在肝脏内部,位于第一肝门、第二肝门和第三肝门之间,即位于下腔静脉、肝静脉主干和门静脉之间。因而肝尾状叶肿瘤切除术一直是肝脏外科的“禁区”。同时,尾状叶具有多双侧、多源性血供、多渠道的静脉流出道,尾状叶恶性肿瘤对肝动脉栓塞化疗等治疗方法疗效均较差。尾状叶切除曾被黄志强院士称为“肝叶切除的最后领域”。近20年来,随着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7期2016-02-21

  • 用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甲状腺锥状叶的效果对比
    果其甲状腺存在锥状叶,且术中未将其甲状腺的锥状叶完全切除,在术后其病情的复发率较高。目前,临床上对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在术前通常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核素扫描检查,以观察其甲状腺是否存在锥状叶。为了进一步比较用这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甲状腺锥状叶的临床效果,笔者对近期在本校附属医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51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2年6月~2014年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0期2016-01-15

  • 经中央入路肝尾状叶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
    袁佩华,程月娥尾状叶肿瘤切除是肝脏外科的难点[1],随着对肝脏尾状叶解剖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外科手术技术和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采用经中央入路尾状叶切除是一种安全合适的选择[2-3]。目前我院已开展经中央入路尾状叶切除术46例,均获成功,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男31例,女15例,年龄21~68岁,平均48.8岁。术前CT检查均提示肝尾状叶肿瘤,直径4.2~6.4 cm,术前肝功能Child A级39例,B级7

    海军医学杂志 2015年5期2015-03-19

  • 4例尾状叶肝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0025)4例尾状叶肝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金艳军,谢海英,吕立志(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肝胆外科,福建 福州 350025)总结分析4例患者行尾状叶肝肿瘤切除术的护理经验,通过术前评估患者全身营养状况、完善相关检查检验、呼吸道管理、参与病例讨论等,确保手术实施的成功率,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严禁叩背,妥善处理引流管,做好出院指导。4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平均26 d顺利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生存良好,无并发症产生。尾

    护理学报 2015年1期2015-03-17

  • 联合尾状叶切除的半肝切除术:31例报告
    00065联合尾状叶切除的半肝切除术:31例报告施宝民1,2,刘中砚2,王 晖2,林 锐2,陈泉宁2,张振海1,耿文茂1,苏忠学1 1.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立医院肝胆胰外科,济南 250021;2.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普外科,上海 200065目的研究联合尾状叶切除的半肝切除术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探讨其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联合部分或全部尾状叶切除的半肝切除术病例,其中原发性肝癌16例、肝转移癌1例、肝门部胆管癌5例、肝内胆管结石4例、肝巨大血管瘤3例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5年2期2015-01-05

  • 状叶与非尾状叶肝癌手术切除疗效对比观察
    本研究意在探讨尾状叶与非尾状叶HCC手术切除的效果差异,为进一步提高HCC的手术效果提供临床依据。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组为2008年7月—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尾状叶肝细胞癌手术切除的42例患者,从同期127例非尾状肝细胞癌手术切除患者中随机抽样选择4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肝硬化程度、肿瘤分期、癌灶大小等因素进行了匹配,对术后结果、复发率及生存率进行了对比分析。1.2 方法 术前常规进行了胸片、腹部B超和CT或核磁检

    安徽医药 2014年9期2014-11-08

  • 状叶肝细胞癌手术切除疗效的对照研究
    瑛 龚 昭肝脏尾状叶是恶性肿瘤频繁发生的部位,占原发性肿瘤的80%~90%左右,肝尾状叶的切除是治疗肝细胞癌的最佳手段。Kumon等将尾状叶分为Spiegel叶、腔静脉旁部和尾状突三个部分[1]。尾状叶由于其位置深、隐蔽且形状不规则,使之手术非常复杂,成为临床外科手术的禁区。近年来伴随着新的手术切除方式及手术径路的发展,肝脏尾状叶切除手术的数量逐渐增加,但其远期的疗效尚不明确。本研究主要探讨尾状叶与非尾状叶肝细胞癌手术切除的患者的疗效差异,为进一步提高肝细

    实用癌症杂志 2014年9期2014-09-13

  • 超声诊断甲状腺峡部及右侧叶先天缺如1例报告
    略大,少部分有锥状叶。甲状腺先天性异常有多种表现,如腺体一侧发育细小或缺如或无峡部,锥状叶很大或连一侧叶上。甲状腺可异位生长。甲状腺峡部缺如占5%~7%,左右一侧叶缺如少见[1]。本例为甲状腺峡部及右叶缺如非常少见。高频超声是目前检查甲状腺缺如情况及甲状腺有无病变之首选,为外科医师手术提供依据,并可避免将仅有甲状腺叶切除并影响预后。[1] 张晋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22.

    吉林医学 2013年15期2013-04-02

  • 腹腔镜下尾状叶肝细胞癌一次性完全射频消融的可行性及安全性评价
    不能手术切除的尾状叶HCC,其后方与粗大的下腔静脉(IVC)密切相邻,与其他肝段肿瘤相比射频消融过程中产生的热沉降效应更为明显。在CT与B超引导下施行经皮穿刺尾状叶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存在穿刺路径的困难与安全隐患[3-5],而且6个月内的局部复发率高达38.9%[6]。目前有关腹腔镜辅助下尾状叶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报道甚少,且短期(6个月)内容易局部复发[7]。我们采用以局部快速持续高温对抗热沉降效应所导致的热流失,以热传导效应(heat conduction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3年5期2013-03-02

  • 肝门部胆管癌21例根治术式选择分析
    例,肝方叶+肝尾状叶+肝外胆管切除3例,左半肝+尾状叶+肝外胆管切除术4例,右半肝+尾状叶+肝外胆管切除3例,以上均行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骨骼化”清扫术。根治性切除11例,姑息性切除10例,其中姑息性左半肝+肝外胆管切除2例。3 结果姑息性切除10例中,8例分别生存5~18个月,2例仍存活者,已分别生存5个月和8个月。根治性手术11例中,3例于术后24个月、27个月和30个月死于肿瘤复发,1例于术后18个月时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存活5年半仍健在,其余6例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1期2011-08-15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诊断布加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态、内部回声、尾状叶大小;观察肝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是否通畅;观察管壁有无增厚,管腔有无狭窄、闭塞、扩张,有无腹水等,CDFI观察血管走行、血流方向,有无侧支循环形成及其形态,频谱多普勒测量静脉内血流速度与血流频谱形状。1.2.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所用设备为德国西门子公司AXIOMArtis型DSA机。先经颈静脉或股静脉穿刺,行下腔静脉造影,观察下腔静脉情况,再寻找肝静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5期2010-05-25